2010/1/13

拔罐保健法

體質虛弱人不宜拔火罐!

2008-06-17 13:15:37 華夏經緯網

夏天,人們常因吹空調、風扇,身上會出現酸痛的症狀,不少人就喜歡自己在家?拔火罐,認為能緩解疼痛,即使沒病,拔火罐也能強身健體。拔火罐雖然簡單易行,但如果操作不當,不僅不能減痛,反而可能遭受起泡、燒傷之苦。

自拔火罐不當導致燒傷

近日,有媒體報道,上海的華先生由於長時間吹空調和電扇,肩膀感覺很酸痛,就讓妻子為他拔火罐。結果,其中一個含有酒精成分的火罐發生燃燒,將其背部灼傷,燒傷面積達10%,屬於中度燒傷,不得不入院治療。搜索近段時間的報道,記者發現有不少人因拔火罐不當而被燒傷、致殘。

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邵素菊說,上述情況應屬於點火不當引起。拔罐時要特別注意,火種進出罐口時,不能碰到罐壁,應該把火種留在罐底,然後迅速將火罐放在穴位處,時間要短、動作要快,否則罐口溫度太高,就可能造成燙燒傷。另外,在接診中,很多患者因拔火罐時間太長,出現皮膚黑紫、起泡等情況。

多數受訪者自拔火罐

近兩天,記者走訪了鄭州市的一些藥店,其中在不少地方都能買到火罐。

在文化路上一家藥店,銷售人員稱,最近來買火罐的人很多,上班太累、過度疲勞,或者吹電扇、吹空調太多出現肩部疼痛等,拔拔火罐就能緩解疼痛,即使沒病,拔火罐也能強身健體。

“自己在家?就能拔火罐嗎?”記者詢問,“當然了,操作很簡單。”該銷售員說,只要按照說明做就行了。當被問到什麼人適合拔火罐時,不少銷售員說任何人都可以。

在農業路文博社區,記者隨機採訪了部分居民。幾位買過火罐的居民在買火罐前,都沒有上醫院檢查,只是覺得身體疼痛了,就買火罐回家在疼痛處拔一拔。而絕大多數受訪者都不知道拔火罐有禁忌。

拔火罐能活血化淤、祛風散寒

據邵素菊介紹,拔火罐是一種物理療法,通過燃燒或抽氣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的部位上,能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在局部形成微小的皮下淤血,從而起到活血化淤、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等治療作用。

拔火罐對治療風濕痛、腰肌勞損、頭痛、哮喘、腹痛、外傷淤血、一般風濕感冒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對於各個系統疾病產生的疼痛,拔火罐也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

人們在拔火罐之前,最好先上醫院查明病因。比如造成疼痛的原因很複雜,有一些疼痛是慢性病或疲勞、緊張引起的,如腰肌勞損等,明確病因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很容易掌握操作方法,自己在家就能拔火罐治療。但有些疼痛,在穴位的選擇、操作手法和時間上都有相對嚴格的要求,患者很難把握,這時最好去醫院就診,以免起不到治療效果。

另外,如果沒弄清病因,就擅自在家?拔火罐,雖然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卻可能貽誤病情。

拔火罐也並非人人適宜,體質特別虛弱,皮膚有斑疤、炎症、潰瘍或者破損,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的人就不適合使用拔罐療法。

從點火到起罐最好不超過十分鐘

不少人覺得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有些人甚至認為拔到皮膚發紫、起泡才能充分體現拔火罐的療效,難道真是如此?

邵素菊說,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一般從點火到起罐不超過10分鐘為宜。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負壓而不是時間,如果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太長起了泡,就可能傷害皮膚,甚至引起感染。由於人的體質不同,10分鐘也是一個相對時間,一般拔到皮膚變紫紅且沒起泡為好。

針對有些病人在一疼痛處反復拔火罐的做法,邵素菊說,這種做法並不對。疼痛處雖然在這一點,但是產生疼痛的病因很多,不同病因,選擇拔火罐的穴位點也不一樣。在一疼痛處反復地拔,可能沒有緩解疼痛,反而出現皮膚紅腫、破損。( 39健康網)

**************************************************************************

拔罐較為普遍的有火罐療法,以為工具,借助熱力或真空使罐附在腧穴或應拔部位的皮膚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種治療方法,千百年來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當時的人認為拔罐能局部輕度破壞微血循環,健康的人借經絡重建,該局部組織新陳代謝,恢復健康。

定義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通常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法」,是指藉燃燒溫熱抽氣等方式使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療法經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所用器具

玻璃罐

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囗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約為30-60毫升,可以稍大一點。(囗徑約4公分,高約6公分,容積約60毫升,為中形之玻璃小罐,呈形,口略向外。)

  • 根據部位,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
  • 皮膚面積小,肌肉薄處( 如部、,部等 ) ,可用小型罐子 ;
  • 皮膚面積大、肌肉厚處 ( 如</FONT />部、大腿部等 ) ,可用大型罐子。

分類

排氣方法

  •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罐內空氣,使罐內產生負壓。
  • 水罐:利用煮水法排去竹罐內的空氣,產生負壓。
  • 抽氣罐:利用儀器抽去罐內的空氣,產生負壓。

拔罐形式

  • 閃罐:火罐吸拔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
  • 走罐(滑罐):即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選用較大的罐子,罐囗須平整光滑,並塗油少許,先將罐子拔上,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胸、背部。
  • 留罐:吸拔後留置一段時間,約5至20分鐘,根據病人的體質,耐受能力以及病情的不同而決定。

綜合運用

  • 藥罐:用藥水煎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貯藥液。
  • 針罐:針刺穴位上在留針的過程中,在針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 刺絡拔罐: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的一種方法。

適用範圍

  • 閉合性軟組織的急性扭挫傷或慢性勞損。
  • 局部急、慢性炎症 ( 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周圍炎、丹毒等)。
  • 神經性皮炎,結節性紅斑,皮膚搔癢症等。
  • 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 凡急性傳染病、癌症及有出血傾向或孕婦,均不宜使用。

進行步驟

  • 施術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潔淨後,再用紗布抹乾,必要時用酒棈消毒
  • 然後塗以凡士林或其他油類,以便罐囗與皮膚得到嚴密結合,但絕不可使用碘酒。
  • 用鉗子鉗住棉花球,吸沾酒精燃點之
  • 棉花球點著後在拔火罐內刷一下,很快的拿出來。
  • 然後驟然的將罐口按於皮膚上,如此罐囗即能很好的吸著在皮膚上。

起罐方法及處理

  • 起罐方法。起罐時,一手按壓罐旁之皮膚, 一手按住罐子,稍一傾斜,使空氣進入即能取下,切記勿硬拔。
  • 起罐後的處理。起罐後局部皮膚呈現紅紫色而潮潤,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是正常現象。如顏色紫黑,應用紗布包好,以防止擦破皮膚。如皮膚燙傷,可用消毒藥膏塗敷,防止化膿。起罐後如起水泡,用針在泡的底部刺破,擠去水泡內液體,塗上紫藥水

注意事項

  • 患者宜採取躺臥姿勢,切不可亂動以免罐子由身上墜落。
  • 罐子宜拔於皮膚平滑之部位,應避免有皺襞,突起,尤其是有骨頭的部位,最適於拔火罐的部位是肌肉脂肪層厚、血管較少之處。男子之前胸部、女子鎖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之背、腰部皆適於拔火罐。肥胖者、脂肪過多者拔於肩胛骨、側胸部皆可,需要時可拔於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
  • 保護患者,勿使著涼,避免吹風。
  • 向下取罐子時,為避免疼痛宜用一隻手使罐子傾斜,用另一隻手壓迫罐子對側之皮膚,使之形成一個空隙,空氣由此得以入於罐中,此時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墜落,如今患者自行皮膚收縮亦很易使罐子墜落
  • 若於同一部位重覆拔火罐時,必須選擇未拔過的空隙地方施行。

禁忌

疾病

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請勿嘗試拔罐,否則可能引起問題:

  • 心臟病
  • 血友症
  • 全身浮腫
  • 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
  • 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
  • 高熱不退、抽搐、痙孿

年齡問題

四個月以上之孕婦。六歲以下之兒童及七十歲以上之老人。雖不是絕對禁忌,但應選擇小口徑的管子,拔罐數目要少,距離要遠,操作時應特別慎重。

總結

拔罐對於疏緩肌肉的彊硬疼痛,效果快速良好。也常用於疲勞所致的膏肓緊崩疼痛。而配合刺血拔罐,更是民俗療法常見的手法。但對於虛弱所致的疲勞痠痛,當以調理氣血為主,不宜頻繁反覆使用。

***********************************************************************

休斯頓中醫師陳嘉立說,一般刮痧僅為養生保健,要真正摘除病氣,就要配合拔罐。她使用狀如圓杯的玻璃拔罐,示範如何將體內的淤氣拔除。她的方法和一般不同,叫做「滑罐」。先在人的背上搽一點油,用棉花浸入純度95%的酒精,用火一燒立即放入玻璃罐中,再拿出棉花。玻璃罐裡都是熱氣,扣上人背就不會脫落。用手在背上可以把玻璃罐來回上下推行,很方便靈活,所以叫做「滑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