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9

修密法者是可以食肉的嗎??

藏密素食觀 索達吉堪布 著

無數劫中為眾生,布施身肉無量次,

三界怙主釋迦礡A恭敬頂禮祈加持。

諸佛悲集觀世音,祈請垂念濁世眾,

彷彿地獄現人間,砍割慘叫震寰宇。

開篇首先以誠敬心頂禮、祈禱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放眼當今世界,人們一定會悲哀地發現,曾經以為必然會到來的和平與繁榮並未如願以償地降臨人間,相反,太多太多的苦難與悲劇正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在世人眼前彌漫起永遠不散的硝煙;此起彼伏的瘟疫、饑饉橫掃東西南北的廣袤大地;與我們相依為命的動物圈與整個大自然正被我們自己以血腥屠戮、野蠻破壞的方式一點點蠶食、消耗殆盡……在無數種令人頓感人類生存境遇之可悲、可歎的殘缺之處中,殺生食肉這一人性的陋習在當前尤為突顯。人們在不知不覺、習以為常的肉食習慣打磨下,漸漸將本具的道德良心、人倫規範拋置腦後,在以文雅的格調、撲鼻的調料、飲食文化的招牌、營養的需要等藉口包裹起一堆堆眾生血肉的同時,也將人性的慈悲、光明徹底扭曲、覆藏起來。

若從實說來,人類面臨的許多生存問題以及道德困境,其實都與殺害眾生、飲血啖肉這一生活習俗密切相關。如能戒殺茹素、廣植善根,一個理想的互相關愛、相濡以沫的生存環境也許就此可以達成;一種理想的人文環境、道德語境也許同樣可以出現在我們身邊。作為實現這種目標的努力之一,本文即主要依據藏傳佛教的有關教義,再結合現代醫學、營養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發展實際與理論基礎,同時也參照吃素與吃肉在傳統價值領域內的衝突歷史,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簡略宣說食肉之過患與素食之功德,以期大眾能意識到清淨飲食對人類社會所可能及應當具有的積極、重要意義。

(擷錄部分內容供參)

下面即真實展開正文之宣說

  • 當前,有許多自詡為密宗權威的人士,以極其輕率的口吻向公眾宣揚道:“修密法者是可以食肉的。”又或者說:“密宗並不遮止肉食。”受其影響,多有眾人,甚至包括一些儘管習密多年但仍不解藏密真義的三寶弟子,也想當然地認為修習密法完全不用戒葷茹素。流風所及,某些對佛陀教典及大德論藏聞所未聞、或僅僅觸其皮毛而未能探得堂奧的上師,兼以不重視因果且私懷個人目的,竟也公開對其弟子“開示”說:食肉無甚過失,藏傳佛教徒完全可以方便享用葷食,無需忌口。另有些名相上的所謂高僧大德,在開法會時也以血肉供養與會者……

  • 既然師父都已如此開許,身為凡夫的眾多貪心未除的弟子當然就更是欣欣然恪遵師命了。於是,在你知我知、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下,個體口腹之欲的滿足被賦予了合法的外衣,以至於一些原本已茹素多年的漢地出家眾乃至居士,也在其“上師”“慈悲方便”之誘導下,重開殺戒、戒素茹葷起來。

  • 究實而論,如果吃肉無有絲毫過患的話,慈悲心無可等倫的佛陀一定會在經典及教言中廣泛號召佛教徒放開肚皮、盡情享用眾生血肉;如果密宗提倡肉食的話,這種“食肉無過論”也應廣泛見於密續及各大密宗祖師的論典。但考諸佛經及續部典籍,卻很難找到符合上述條件的文字。故而我們說,不負責任地隨意贊同、隨喜、提倡、開許自他食肉,都是與佛教教義背道而馳的行為;如果再打出密宗這塊招牌,並以密法的名義大肆毀壞信眾的善根與善行,此種作為就更為正信佛弟子所不齒。

  • 其實在《大悲觀音出輪迴根續》中早就闡明了密宗以及一切大乘法門對這一問題的原則立場,此續中云:“若食肉,則生嗔心,且種下惡因;若飲血,則致愚癡,且種下惡緣。啖一口肉之過失,大於飲酒之過;如若自己親自殺生,且飲一口血,則其過患大於百年食別眾所殺眾生肉之過失。此說為何?因緣所生故。所謂鮮血如親眼目睹,三界眾生亦生恐怖;如見人舐血,一切三有眾生盡皆昏厥。飲血食肉,實乃造孽之唯一主因。

  • 若從細微處衡量,一人如若只飲酒而未造作其他惡業,其人命終後即轉生餓鬼道;若非但飲酒且造作其他惡業,命終後則墮於燒熱地獄中。食非自己親手所殺眾生之肉者,命終後將於一劫中沈陷地獄;若食親手所殺眾生之肉,或食唆使別眾所殺之眾生肉,命終後即於十萬劫中轉生地獄。若飲別眾所殺眾生之血,以緣起顯現之力,僅飲對境一口血,亦將於一劫中轉生不聞三寶名稱之地;若一生飲血不輟,必將於無數劫中長陷輪迴;若飲自己死亡之眾生血漿,其人來生將轉生旁生道七遭;若飲自己所殺眾生之血,其人命終後必墮鐵水燃燒之地;非惟飲自己所殺眾生之血,亦食自己所殺、與己身軀無別之眾生骨肉,此人命終後即於一劫中沈陷鐵水沸騰之地。若生吞生飲眾生血肉,其人七世後必墮鐵水灌口之地;如烹調後熟食,則於十世後轉生鐵水灌口之地。如是啖食眾生血肉,實可毀壞三界所有眾生。

  • 若血肉屢次轉手,則轉手愈勤,食肉者之過失愈少。如若其間已倒手一百次,則最後之食者將於一百世後身墮惡趣;如若僅過手十次,則最後之食者即於十世後墮入地獄。餘者以此理推知。

  • 食被殺眾生之肉,其過失大於食自己死亡之眾生肉;親手殺害一眾生,其過失大於別眾殺害一百眾生;唆使他人殺害一眾生,其過失大於自己親手殺死十眾生。

啖飲血肉可令三毒增上,依憑此類食物可引生五種煩惱

  • 不過,若環顧我們的生存實際,大家一定會無奈地發現,每逢佳節慶典時,都有大量的眾生成為了某些人快樂、幸福的殉葬品,這些人總要把自己的所謂利益建立在別眾的受苦受難甚至是犧牲上。不管是婚宴,還是喪葬,抑或朋友聚會、知己相逢,餐桌上總要橫陳大量的動物屍體。這到底是人類的喜筵,還是動物們的葬禮?坦率地說,飯桌上一切被殺的亡靈,總有一天會向那些舉起屠刀、筷子的劊子手、食客,發出索命的吶喊;殺生的罪業,將毫釐不爽地落在每一個參與者的頭上!短暫的酒足飯飽、瞬間的假相愉悅過後,不虛的因果會讓這些曾經的饕餮之徒們哭著、喊著面對各自的因緣果報!

  • 就像《正念經》中說的那樣:“大地獄眾生感受熾熱之劇苦,此乃惡有惡報之定則現前。彼於數十萬年中感受如怨敵猛烈相煎般之惡果,毫無利益、價值可言,徒能忍受肢體燒焦之痛。即便萬幸從地獄中逃脫,當其慌不擇路,四處尋覓救怙主、皈依處及避難所時,適逢遠方有狗群正歡喜踴躍、血口大張朝己處奔來。隨其騰挪跌宕,一路尚發出金剛般堅硬、刺耳、令人驚恐萬分之叫聲。狗群漸逼漸近,從地獄剛脫身之眾生目睹之後,即欲掉頭逃跑。奈何狗群蜂擁而上,頃刻就將其撲倒在地,並從後背開始啃齧、撕扯起來。從外至裏、從骨肉至筋絡,一一啃光咬淨,芥子許血肉亦未存留。眾狗即如是將此人軀體支分點滴不剩、狼吞無遺,其間耗時甚長。何以致此?此乃前生大開肉筵、殺害眾生之果報現前所致。”

  • 《指鬘經》又云:“文殊菩薩請問曰:‘諸佛乃為精藏而不食肉否?’佛陀告言:‘如是,文殊。無始劫來,眾生於無始無終之輪迴中漂泊不定,其間,無有眾生未曾作過自己之生身母親,亦無有未曾成為自己之姊妹者。即今之淪落為狗之眾生,往昔亦曾作過自己之生父。世事流轉,大體如是,恰如舞者之變幻歌舞。既如此,則自身身肉應與他眾肉身無有二致,故諸如來禁絕食肉。’”

  • 不僅《指鬘經》中如是論述,大量的佛教經典以及佛教教義都明確指出,一切眾生都曾作過自己的父母,他們在過去世時對我們所盡的父母之責,與現世的爹娘相比,實無任何差別。因此說,作為兒女,如果吃眾生肉就等於在吃父母肉,儘管這些眾生是過去世的父母,但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乃至將來,父母永遠都是兒女恭敬孝養的對境,吃他們的肉實在是對人類道德禁忌的極大踐踏,也完全違反了人世間的所有良心軌則,更不用說此種作為簡直就與佛法教義徹底抵觸。一切信奉佛陀教言的佛教徒,怎能對之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 有些人可能會替自己的吃肉行為辯解說,參禪打坐、閉關苦行、修習密法時,不吃肉營養會跟不上,身體一旦垮下來,修行何能增上?其實,不管是藏密祖師還是禪宗大德,在指導其門下弟子實修時,都不主張、讚歎弟子食肉,相反,他們倒是一致認為食肉會對參禪實修帶來很多障礙與違緣。

  • 比如寧瑪巴一代宗師布瑪莫紮就曾在其所著的《修無念意論》中這樣說道:“瑜伽士應於一切時處遮止魚類等肉食。飯食需與行者相應,且適度。”藏地公認的觀音化身無著論師也說過:“無始劫來,無數眾生都曾作過自己之父母親朋,如今,即便此等眾生各依自身業力自然死亡,此種景象也堪悲憫。若身為智者,反而為謀口腹之欲不惜殺生食肉,如此行事實不應理。”大菩薩菩提薩埵曾親自作過授記,後由藏人從印度迎請到藏土,且廣弘佛法於雪域的大論師蓮花戒,在《修習次第論》中亦如是闡述道:“瑜伽士何時何地都應廢棄肉食,其飯量應與行者相應,唯以適度為準。”

  • 不僅佛教徒應大力提倡素食,就連婆羅門以及苦行者也應該遵循這一日常生活習俗,因為真理原本就該超越一切種族及宗教界限,它理當普及到所有信仰真理者的心間。恰如著名論師蔣陽哲巴所說:“不管身為阿闍黎、在家居士抑或婆羅門、苦行者,只要飲酒食肉,則死後必墮餓鬼道。因之父母不能給予子女酒肉,亦不能放任子女食肉醉酒。在其尚處於幼兒時期時,即應供給牛奶、酥油等無肉食品,務必令其養成素食習慣。”

  • 如今,多有眾人以小乘佛法開許修行者食三淨肉為理由,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的吃肉行為辯護,他們尚口口聲聲地引經據典說,釋迦牟尼佛在律藏中也未曾全面禁肉。有關戒律中對吃肉問題的開遮,下文還要專題論述,這裏只稍作闡釋,為公眾日後能全面理解、了達釋尊說法之究竟密意略為鋪墊一番。

  • 其實佛陀在《涅槃經》等經典中早就明示過,小乘教義對所謂三淨肉的開許根本就屬於方便說法,實為不了義之權宜之計。大乘行者理當徹底禁肉,如此方堪稱為行菩薩道者。在本經及其他一些了義經典中,世尊尚對當初開許食用三淨肉的情況作了詳細說明。解釋《楞伽經》的大智者加納班匝對此問題有說明道:“釋迦牟尼佛從初轉四諦法輪開始,一直到為持明者轉密宗法輪之間,其間所宣說的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以及密乘戒律,其境界就像階梯一樣次第上升。為不失毀上法,大乘戒律全面遮止了聲聞乘戒條中曾經開許過的食用三淨肉等規定。雖說個別經典中未曾遮止食用十種自然死亡之眾生血肉,但此類開許僅限於方便攝受羅剎等兇惡眾生之用,或為直接、間接利益眾生而已。嚴格說來,何時何地都應禁絕食用一切眾生血肉。”

  • 但是,很多對來生一無所知惟知希求今世身體健康的現代人,仍固執地認為吃肉有益健康,有益延年益壽,因此他們始終拒絕戒葷茹素。更重要的是,吃肉對大多數肉食者而言已不僅僅意味著填飽肚皮、增強體力,在很大程度上,吃肉已成為了他們的一種味覺享受與人生樂事,甚至上升為一種生活慣性與習俗。在這種前提下,讓他們斷然戒肉當然會有一定困難,因多生累劫的串習不可能一下子就輕易擺脫掉。

  • 但這絕不應該成為貪戀肉食的原因、理由!客觀、公正地說一句,戒肉所帶來的暫時“痛苦”與“不便”,根本就不似患了絕症般的痛苦;而且這眼前的所謂“痛苦”,正是為了減輕乃至消除殺生食肉所必然帶來的來生劇苦!何況我們身邊的許多素食者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漢地的佛教徒基本上各個吃素,儘管他們信佛前也曾吃葷多年,但憑著對上師三寶的堅定信心,依教奉行、力斷葷腥以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大半生,他們不僅堅決斷掉了對肉食的貪戀,以至看到飯桌上的油腥就噁心、犯吐;更可貴的是,眾生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情懷,也在日復一日的素食生涯中被漸漸催生了出來。而且他們的身體力行還徹底打破了肉食者的顛倒胡言,食素才真正是長命百歲的正因!靠著血腥屠戮得來的飯食,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身體的營養素。

  • 誠如嘎當派著名的堅信王子所言:“諸羅剎諦聽:若殺生食肉,必得短命之果報,來生且多墮惡趣。不惟如此,未來還將感得互相殘殺之報應,自己身肉亦會為他眾所食,此乃因果不錯亂之顯現。”;“諸羅剎諦聽:依靠惡友毀壞自己之人甚多。眾生皆作過自己父母,若食其肉飲其血,死後必墮地獄。”

  • 對出家人或在家居士來說,清淨的蔬菜等素食不僅可令自己健康長壽,更可使他人對佛法、對佛教徒生出好感,因教人食素無疑是佛教清淨世道人心的努力方向之一。特別是那些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大城市中的芸芸眾生,看到佛教徒的清淨飲食,自然就會生出嚮往、敬慕之意。如果某些上師及其弟子,以禪定需要、閉關使然等似是而非的理由,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公然廢棄食素的優良傳統,把自己的飲食習慣淪落到一般饕餮之徒的檔次、水平上,這只能使那些原先還對佛法抱有一絲好感、好奇的人士,迅速退失信心。此時,即使這些食肉者擁有眾多功德善行,普通凡夫也不願對其再作更進一步的瞭解、認識。

  • 古往今來的眾多事例都印證了上述觀點的正確,發生在藏地的一些公案也概莫能外。雪域的很多在家人在見到出家人不吃葷腥後,都對其生起了強烈信心,並發願希望此傳統也能在自己的居住地弘揚開來。

  • 嘎當派的兩位上師香頓、香秋桑波就是這方面的表率,他們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演繹了佛教的慈悲本懷。

香頓與香秋桑波某次曾結伴前往丹吉地方,途中偶遇了一群販賣茶葉的商人。兩人便向眾商人化緣乞食,一位來自康巴地方的茶商就向兩位上師供上了一截已經風乾的動物下半身乾肉。誰料香秋桑波一見竟立刻感慨萬千地議論道:“哎呀!這是我們母親的下半身啊!看來已經放了很長時間了。作兒子的,誰敢放肆、無恥到連母親的肉都要下肚的地步呢?我們出家人如果再吃這塊肉,那就與豺狼、惡狗無有兩樣了。”言畢,香秋桑波即開始念起“嗡!更嘎呢更嘎呢”等咒語,同時滿臉呈現不悅之色。

康巴茶商頓時大驚失色,向香秋桑波頂過禮後,他收拾起乾肉,急急忙忙落荒而逃。香頓目睹了整個過程後就笑著對香秋桑波說:“你從小就擁有深具信心之父母的關愛,一直未曾目睹過城中人的惡行;加上很早就在大善知識前出家求道,後來又精進不懈地觀心修心,故現在能拒食母親身肉,此種品行實乃罕見稀有。而像我一般的年長者,已閱盡人間滄桑,什麼樣的人情世故能躲得過我們的眼目啊?……”

正感歎時,另一個康巴老年人又圍了上來,他恭敬地詢問兩位上師道:“你們二位出家人是哪個教派的?”香頓回答說:“我們是嘎當派的出家人。”那位康巴老人聽罷即由衷地讚歎道:“嘎當派的上師確實是值得信賴的皈依處,但願康區將來也能有一所屬於嘎當派的寺廟!”如其所願,據說康區後來果真就出現了嘎當派的廟宇。不僅如此,不吃肉的風習也日漸在藏地風行起來。

所以我們說,身為出家人,一定要想方設法維護、保持住別人的善根與信心。在家人,特別是城市裏的在家人,他們的信心本來就很脆弱。如果出家眾,尤其是上師,行為再不檢點,連吃肉這一陋習都無法克服,那麼那些人好不容易才生發出的一點點對佛法的信心苗芽,很有可能在一瞬間就被摧毀殆盡。而戒律中早有明確規定:使在家人不生邪見是出家者最重要的職責、任務。既如此,那些雖經思前想後、輾轉反側之鬥爭過程,但仍下不了決心一生禁肉之流,不如捧著自己的肉碗,躲在一處陽光照不見的陰暗角落,自顧自偷偷吃肉算了,免得稠人廣眾之中吃肉既引生別人的邪見,又毀壞別人的善根!

  • 雖說在佛陀制定的戒律中,並未特意規定出家人不得食一切肉,但我們必須清楚,所謂戒條乃是就普遍狀況大體歸納而言,實際上,戒律中未遮止的地方尚有很多很多。如果身為出家人,反而想方設法地鑽戒律的空子,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的貪心尋找遮羞布,甚至不惜斷章取義般地歪曲戒條,此種出家眾恐怕難當續佛慧命的重任吧!

  • 對大乘佛法稍有瞭解之人想必都清楚,佛陀在大量的顯密經典中都嚴格遮止了一切方式的肉食。以之比照當前的社會現實,我們會發現,儘管目前活躍在各大城市中的很多大法王、大活佛、大瑜伽士、大喇嘛、大堪布們,乃至一些尚不為人所知的小紮巴們,紛紛以各種方式,甚至包括大規模放生的方式在弘法利生,但如果他們本人尚不能戒肉斷葷的話,那麼他們所可能起到的表率及號召作用,無疑將大打折扣。

  • 漢地的很多佛弟子,原本已食素多年,但在接觸了個別來自藏地的上師後,他們竟相繼開葷起來。用這些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上師先吃過肉,自己馬上就可以跟進了。這種現象當前已十分普遍,其實這完全是師徒錯解佛教教義所致。弟子如果破戒、犯戒,上師加持一下,弟子的戒律就可得以清淨;或上師加持後,弟子就可以被開許觸犯、違越佛陀所制戒條,這種規定即便查遍律藏,也了無覓處。若非如是,則殺生等惡行,只要上師“加持”片刻,弟子即可以為所欲為、放膽去做,這樣一來,整個佛教的尊嚴與生命又將從何得以體現?

  • 有些弟子在看到上師吃了第一口肉以後,自己便按捺不住,急急忙忙也把筷子伸向肉碗。他們的頭腦似乎很簡單,自以為上師的一切行為都是自己可以不加選擇、隨意仿效的對境。嚴格說來,如果上師是一位大成就者的話,他吃肉可使被吃的眾生得到超度;而那些亦步亦趨的弟子們,修行既達不到上師的境界,食肉的果報便只有自己承當了。

  • 也許有人會說,不是不想吃素,只是吃素面臨的實際困難太大了。對此可以回答說,即使吃素有可能碰到天大的困難,也一定要咬牙硬挺過去,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與眾生的生命一較輕重,故而在拯救眾生生命的過程中,一切所謂的犧牲都是值得的,克服困難的一切舉動也都是天經地義的。

  • 我就認識這麼一位政府官員,她已吃素很多年了,每逢大小宴會,桌上擺的基本上都是葷菜。除了正餐前的幾道開胃小菜,諸如榨菜之類的鹹菜以外,她幾乎沒什麼東西可以下肚。但她卻沒有絲毫怨言,反而對那些一再勸酒勸菜的人們說:“醫生說我不能吃肉,否則會吐血,搞不好還有生命危險!那樣豈不掃了大家的興?”我認識的這位女士就這樣以方便語堅持吃素了多年,此種行為風範確實值得我們大家效仿。

  • 若與漢地相比,印度、不丹、藏地等一些地方,在吃素這方面歷來做的都比較差,特別是在藏地的某些地區,僧人吃肉的現象依然比較普遍。這種狀況的形成是歷史習慣、地域特徵、氣候特點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我相信,不論造成吃肉這一習俗之流行的原因有多麼複雜,通情達理之藏人大多不會把吃肉當成是本民族可以自傲於世人的一項光榮傳統。印度的阿茲拉當年在入藏後也曾目睹過部分藏人食肉的場面,他對此議論道:“雪域的修行人整體來看,無論在行為等哪方面都堪稱優秀。不過遺憾的是,個別地方仍有修行者食用肉食,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處瑕疵。”

  • 我們必須清楚一個事實,即不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食肉的果報都非常慘烈。著名上師蔣陽嘉措就曾說過:“萬法皆依緣起性而產生。食肉者、殺生者均因緣起力聚集、現前,故最終現出食肉、殺生之果。依靠此種緣起,殺生、食肉之異熟果報決定成熟,惟大小有別爾。此說從何而來?嘎當諸上師皆云:‘食肉者亦有殺生之同分罪過,因大小乘均遮止故。’故云修行者理應斷除食肉之行為。”

  • 如今的藏地個別地區,一些出家人,包括某些原先在漢地出家、後又來到藏地的漢族出家眾,當他們以前身為在家人時,曾染有吃牛腸、香腸等動物腸子的習慣,出家後積習難除,竟還要求家人給自己繼續郵寄、捎帶此類肉製品。真是該寄的經書法本想不起來讓人寄,不該寄的這些不清淨的食物倒源源不斷地令人寄來。殊不知食用動物腸子等食物,過失很大,《宣說因果經》中對此問題闡釋道:“食狗、豬等腸,來生墮於糞便盈滿之地獄;食魚、捕魚,來生墮於寶劍林立之地獄。”是故信奉因果者,理當對此理審慎思維、再三權衡,務必力求早日清淨前世今生之種種垢染。

  • 如今的很多僧人,出門時大多帶有種種洗臉用具,藉以洗淨肉身污穢,這在顯密戒律中都是開許並提倡的。不過對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應該是清除心相續中的染汙。阿底峽尊者就曾說過:“需淨除內在之五毒垢染,以及外在之不淨污穢,亦需淨除懈怠、平庸等垢染;平日尚需淨除食肉飲酒、啖嘗蔥蒜之垢穢。”

  • 佛經中就有這麼一個公案,可以讓我們對飲酒食肉的過患有所認識:燃燈佛時,在一名為支恰的城市中,一對長相莊嚴的夫妻卻生下一個相貌其醜無比的兒子:此子眼睛血紅,獠牙凸出,從很小時候起就喜歡將小蟲等物撕扯成一段段後生吞進肚。待其長大成人後,又酷愛打獵、捕魚,每次圍獵時都要盡其所能、將捕獵範圍內之眾生殺光盡淨。不僅嗜殺如是,其人尚嗜酒如命。後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死後便直墮地獄。所墮地獄中有眾多猛獸爭相啖食其肉,而獄卒亦以燃燒、沸騰之鐵水澆灌其口。此人此時方痛苦不堪地承認道:“以前我食別眾身肉,現在輪到猛獸反過來吃我的肉;都因我生前血肉不斷,故現在才遭別眾啃食。當初大開殺戒時,只覺食肉爽快無比,肉香溢口;及至如今感果方知,食肉之報實在慘痛猛烈。又因我生前素貪杯中物,故現在感得令人恐怖顫慄之獄卒時時以鐵水灌口。皆因當初隨意殘害生靈,故現今招致別眾隨心所欲地加害於我。飲酒時只覺痛快淋漓、酒香四溢,感果時方曉因果不虛、其報酷烈。”此人從地獄中暫得解脫後,又趨於餓鬼道中感受苦報。

  • 正因為殺生食肉會感致如此嚴重的惡果,故當我們下定決心戒除葷腥後,其間不論遇到多麼大的違緣,甚至遭遇病痛折磨時,也要把吃素這一決定堅決貫徹、執行下去。作為欲界眾生,眼見新鮮血肉紛呈面前,自覺或不自覺地,其貪心就會被引發出來。此時,我們應多多觀想血肉的本來面目,多多思維食肉所可能導致的來生果報,總之,應想盡一切辦法遮止自己的食肉貪念,萬不可為貪一口之利,就將多生累劫的命運、福報棄置腦後。即就是在生病時,而且醫生也已說過,必須食用某些動物器官或骨肉以促進病體康復,我們還是不能輕率地向眾生舉起屠刀。世上的藥有萬萬千,為何一定要把別的眾生的軀體、生命拿來為我們人類充當健康的犧牲品?

佛經中還有這麼一則公案,也許可為上述觀點提供最好的注腳

  • 嘎達亞那尊者生病時,醫生也建議他食用一些動物血肉。但尊者卻斬釘截鐵地回絕說:“食用眾生血肉有違我佛戒律,我死也不會破戒開葷。”

  • 另有達隆噶舉的創始人、達隆紮西巴(1124-1210),身為藏傳佛教的一代高僧,也力主斷肉食素。這位大成就者曾依止過多位大德,當其三十九歲時,終在布多瓦住過的地方建起了如今的達隆寺。當他臨近圓寂時,有人建議在他所喝的湯中加入一點兒牛油,達隆紮西巴知道後就斷然拒絕道:“我一生都未曾沾過葷腥,現在已近命終,吃葷又有何用?!”他就這樣以決絕的素食態度走完了自己清淨的一生。

  • 在藏地,這樣的大成就者還有很多,比如阿底峽尊者以及直貢噶舉的創始人覺巴仁波切,在舉行薈供時都是以糖、蜂蜜來代替肉類供品,以牛奶、酸奶替代薈供所需之酒。阿闍黎譯師得知後不禁由衷讚歎道:“密宗中原本確有在薈供中使用酒肉的習俗,但有些人卻往往在薈供過後自行食用這些供品。為滿足自己的貪心,他們在壇城上擺放酒肉,舉行過相關儀式後,即以酒已被加持過為由,將之倒入很多容器中分享。結果多有人眾飲用後沈迷、陶醉,甚至發瘋,此種不明佛理之現象在眾多地區都曾出現過。”

  • 若仔細推究一下,我們會發現,密宗中從未開許過以貪心行薈供的做法;而且密宗還認定這種行為有很大過失。對密宗一無所知之人,根本不懂密宗的有關戒律,倒是無師自通地創造出以血肉供養、完後自己又方便享用血肉供品這一規則!除了愚癡與貪婪,恐怕再也找不出此種行為背後的第二點原因了。

  • 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不僅相續潔淨無穢,為利益眾生,因地時他尚將自身血肉筋骨、頭目腦髓無數次布施過。儘管我們這些後學者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佛陀的追隨者,但在實際行動中,非但不利益眾生,反而還要享用眾生血肉,這不是典型的心口不一、言行分裂嗎?難道這也是佛陀親口教給我們的修行準則?

  • 真希望我們都能牢記阿彌陀佛的化身、仲頓巴大師所說的這句話:“本應以自身血肉行無貪布施,若反食父母血肉,此種修行人何處可尋?!生生世世都將償還命債,到時何人能無後悔之意?”怕只怕到時悔之晚矣!

  • 有些修行人之所以不放棄肉食,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即他們認為吃素只是顯宗獨有的要求與習俗,密宗並不講究、看重吃素與否。不僅如此,他們還錯誤地以為,修學密法必須吃肉,否則根本無法獲得究竟成就。目前來看,這些觀點可謂流傳甚廣,影響面極大,因此需對之仔細觀察、探究一番。

  • 在各大密續中,從未見過吃肉可使密法修煉者獲致成功這一說法。相反,眾多的密宗修法儀軌中都強調說,行者若食肉,則很難獲致成就。從下面這則基本上每個藏人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想來明眼人一定會得出有關吃肉是修行成功的保障、還是修行道路上的最大違緣這一問題的答案。

  • 藏地有兩位修行人分別苦修馬頭金剛、金剛亥母的本尊修法,經過長年苦練、即將獲得最後之成功時,他們一不小心竟吞食了馬肉、豬肉,這下功虧一簣,兩人眼看就要到手的成就最終徹底泡了湯。

  • 就一般狀況來說,藏傳佛教的所有教派,在修習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時,大都會將時輪金剛當作普遍修法。此時輪金剛法門實為釋迦牟尼佛臨近涅槃時,在根基相應之弟子前親口宣說的密續法要。而《時輪金剛無垢光釋》中說的明明白白:“密乘瑜伽士理應了知,世尊並未開許肉食,因血肉需賴殺害眾生而得。若無人食肉,則無人會損害眾生以供肉食;無有食肉者,何來無辜被害者?無有食肉者,殺生之屠夫又何以應世?只因食肉者眾,故殺生者方有糊口之可能。”

  • 藏傳佛教歷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說過:“殺害無辜眾生僅為自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貪愛飲酒,只為杯中物能引人沈迷、陶醉,凡此種種皆已具足墮落復活地獄之緣起。雖眼根齊備,奈何卻直墮惡趣深淵,諸人天眾生因此不能不引以為戒: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殺害眾生而食其肉,被殺者之苦痛又何堪言表?來生墮入復活地獄後,必將感受難以忍受之痛苦渾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實乃慘不忍睹。”

  • 正因為因果真實不虛,故已發了菩提心者,不論漢藏,都應該將食肉的過患銘記於心。《學集論》中的這段文字,實在值得每位修行人認真體味、斟酌再三:“應以合理、適宜之藥物養護身體,不得隨意食用魚肉等肉食,因《楞伽經》等經典數數遮止故。身為具悲心之菩薩,理應禁絕一切肉食。”從培養、護持慈悲心的角度出發,宗喀巴大師的上首心子克珠傑在其所著的《三戒論》中也這樣論述道:“發菩提心者一般不應食肉,無論在家、出家之菩薩,均應斷除葷食。故大乘比丘、沙彌及國王、大臣、長官,以及在家女眾,應一律禁絕肉食。”

  • 透過這些大成就者的語言文字,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自己原本就是一名凡夫,食用眾生血肉後根本無法將之變為甘露,或使所食眾生得到超度,那就別盲目追隨一些聖者超凡脫俗的行為,因為因果自負,殺生食肉的果報決不會因了你跟著別人行事就將你輕易放過。所以,觀察自己的心相續才是最重要的,而密續及密宗各大祖師對吃肉問題的闡述,才是衡量自己相續的唯一準繩,也是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唯一指導思想。

  • 其實,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都在其論典及實際行動中提倡並身體力行素食這一做法,只不過因雪域地處青藏高原,由於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等因素的影響,高原外的人們大多半是想像、半是想當然地以為,所有生活於這片土地上的喇嘛各個均以肉食維持生命。這實實在在是一種誤解!只要翻開藏民族、藏傳佛教的歷史一查,相信人們馬上就會從中看到一大批恪守素食原則的歷代修行者。再對照當前藏區修行人的實際飲食狀況,你會立刻發現更多的素食者。修持藏密之人,原本就對大乘佛法推崇備至,精研經論的他們又怎麼可能忽略掉大乘教義對斷肉問題的闡述?每一個依教奉行的真正藏密行者,又怎麼可能不把佛陀對這一問題的教言落實在自己的實際修為中?不過藏地的食素乃是基於自覺自願的原則,並不似漢地那般由於梁武帝的規定而成為一種出家人必須遵守的規則。

  • 還有人認為,不管漢傳還是藏傳佛教,律藏中都有允食肉食的開許,比如律藏中就提到過五正食的說法,即允許出家眾食用飯、麥豆飯、淨肉、麵和餅等五種食物;亦有人認為,若不許食肉的話,這和提婆達多制定的十種非食豈不淪為一談?再者說來,既然功德光等大律師都在相關律藏論典中開許過一定範圍、程度、條件下的吃肉行為,為何還要在這裏喋喋不休地大談什麼禁絕食肉呢?而且對密宗行人而言,尚有不應捨棄五肉、五甘露之說,這樣看來,單純要求素食就有些與佛教律藏的精神相違背了。

  • 若只從佛典的表面文字入手,的確會發現很多所謂的互相矛盾之處;其實這都是佛陀為使不同根基的眾生盡皆趨入佛道而採取的方便說法。不這樣理解的話,別說吃肉、吃素問題永遠不可能搞清楚,任何一個稍微複雜點兒的問題,都不可能在佛經中得到明確、究竟的答案。

  • 讓我們先來分析分析戒律中對吃肉之開遮問題的闡述:

有些大德認為小乘出家人是可以食用三淨肉的,因針對小乘根基之修行人的戒律中並未對之進行遮止的緣故;而修學菩薩乘的大乘行者則當斷絕一切葷腥,因大乘經典中嚴厲禁止飲血食肉之故。另有人認為佛陀對聲聞乘行者開許食用三淨肉也屬權宜方便之暫時規定,後來便對其進行了遮止。故而不僅菩薩道修行人應食素,聲聞乘者也不能吃葷……

面對上述種種觀點,我們認為,一般而言,完整、究竟地解釋佛經密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再三衡量、全面觀察且融通顯密。儘管在小乘自宗奉為圭臬的《毗奈耶經》中有“諸比丘,我開許食三淨肉”這樣的言詞,而且縱觀小乘經典也難見不許比丘吃三淨肉的硬性條文;何況在功德光、釋迦光等大律師的相關論典中也確實找不到禁絕三淨肉的論述,但以大乘觀點言之,特別是根據《楞伽經》、《大般涅槃經》等有代表性的了義經典來看,雖說小乘諸經中未曾明言,但大乘教義則堅定地認為,佛陀對聲聞乘的開許食用三淨肉之規定完全是暫時性的,其後便全方位進行了遮止。如《楞伽經》云:“大慧,我未開許任何人食眾生肉,過去如是,現在如是,將來亦如是。大慧,出家眾不得食肉。”又《大般涅槃經》亦云:“善男子,自此之後,我不開許聲聞乘行者食肉。”;“所謂三淨肉乃為方便眾生次第入道而言,自此之後,一切血肉均不得食。”

從這些佛經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佛陀實際上已將原先曾對聲聞乘修行人開許過的可食三淨肉之規定完全遮止了。這一點正如《學集論》所云:“律藏中開許食三淨肉,此乃因密意所需而做之暫時規定。其後,則禁絕聲聞、緣覺食一切肉,此等戒律之學處乃如階梯一般層層深入。以往所言可食三淨肉等規則現應摒棄不顧,此後定須強調食肉必墮惡趣之說。”

由此可見,對一些甚深、複雜之問題,不應草率求解,應深入經律論三藏仔細權衡、取捨,從中找到開遮的界限並力求通達佛陀最究竟之意趣,此誠為貫通佛經密意之關鍵所在。

  • 接下來再看一看跟提婆達多有關的公案:當年他為了出佛金剛身之身血,並破壞和合僧,且超越、勝過釋迦牟尼佛所開創之傳統,就規定出家人不許吃肉。

但想來任何一個正信佛教徒都明白,提婆達多的禁止吃肉根本就不是大悲心的自然流露。對他來說,不吃肉雖是一種表面看來與發菩提心者相同的行為,但因發心的截然相反,他的這種行為實在是了無實義。由此看來,大乘教義之所以規定禁絕肉食,純粹是出於大悲心想直接或間接利益眾生的緣故,這才是佛陀所制戒律的究竟密意。

  • 至於密宗戒條中對五肉的規定,也僅適用於那些心相續中等淨無二之見解早已穩固、並已不再貪著肉食之人行持,這一點在榮素班智達的《誓言論述》中有詳細說明。若修行人達不到此種境界,則他不食用肉食亦不為過。

因此說,若想完整、正確地解釋佛經意義,必須擁有相當程度的智慧。故而那些認為學密乘者若不飲酒食肉即屬破密乘戒的觀點,完全是一派胡言,密宗任何一條戒律都未曾說過不吃肉就破了根本誓言。如只耽著於文字,勢必割裂密續上下文意;若博通顯密的話,自會明瞭戒律上的開遮之處實無任何自相矛盾的地方,顯現上的不同說法只是闡述問題的角度及化機不同而已。是故具有信心、且具一定智慧的修行人,應深入研究顯密教典,這一點是修行獲致最後成功的重要保障。

  • 當今時代有很多人,不僅對佛法完全無知,即便對一些所謂流傳甚廣的民間說法也缺乏相應的判斷、抉擇能力,當他們一味奉行這些根本無有絲毫道理的大眾口頭說辭時,有意無意之間就造下了來生必墮惡趣的惡因。比如很多人都認為產婦在坐月子時應該吃雞,不僅要吃,更要每天吃,還要吃烏骨雞,據說這樣對母子都有利益。如果稍懂佛法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殺雞的果報會讓母子生生世世都深受其苦。若換一個角度,從醫學觀點出發,我們依然看不出此種做法對孕婦、產婦到底會帶來哪些利益。臺灣療養醫院營養部主任就曾說過:“在美國加州羅馬琳達省,幾乎一半人口都是吃素的;他們的孕婦、產婦經過醫院體檢,未發現任何營養不良的現象。……在本地,我們醫院也有許多素食家庭,其家的孕婦、產婦也都正常地產下健康的孩子。”有關吃肉對身體的不利影響,下文還要從營養學的角度進行專門論述,這裏只從佛教的角度出發,對此稍作闡釋。

文章來源:http://www.gc-dpkg.org.tw/new_page_101.htm

 


做錯運動...早送命

做錯運動 反增心臟負荷

  • 2010-11-09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台北報導】

     廣告教父孫大偉曾挑戰鐵人三項,赴大陸挑戰單車長征,前天腦溢血逝世,各界震驚。許多民眾看不斷詢問「為什麼有運動還會中風?」台大內科教授黃瑞仁表示,做錯運動反而會增加心臟負荷。

     黃瑞仁說,有人很努力的運動,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這是基因體質的關係,心臟病有三成是遺傳,七成是後天生活習慣造成。

不適當的運動,有時對病患適得其反。

     曾裝過支架的病患須注意運動型態和強度,他提供運動三「不要」原則。

第一、不要一大早去運動,因為清晨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應改為傍晚後運動。

第二、不要做太劇烈的競賽型運動,鐵人三項或挑戰體能極限的運動都不適合,運動強度以不超過每分鐘心跳一三○為限。

第三、不要單獨去運動,最好有家人陪伴。

     黃瑞仁說,運動不當導致猝死的個案比比皆是,他一位病患是網球高手,裝了支架十幾年都沒事,因為個性不服輸,六十幾歲還和友人尬球,日前在網球場上猝死,令人遺憾。

     黃瑞仁指出,九成出血性腦中風和高血壓有關,最近氣溫下降,抽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危險「四大寇」,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應多注意。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運動有益心臟健康,但很多人平時完全不運動,卻在周末一時興起劇烈運動,這種周休五日的運動型態比完全不運動更糟糕。

 

彌勒淨土的殊勝

 

 

 

 

 

 

 

 


ㄧ、人身難得佛世難遇(代序)
世尊  釋迦牟尼佛經過累世精進苦修,自兜率天一生補處下生,完證無上正等正覺於菩提樹下成佛,成為賢劫第四位佛陀。(每一位新生佛陀都在前佛滅度涅槃之後,往生兜率內院之處補位,完證十一地等覺果位,過此一生即下生成佛,稱為:一生補處。)成為賢劫第四位佛陀,四十九年說法歷經千辛萬苦,受盡毀謗凌辱,兌現了「五濁惡世度生」的本願,雖然閻浮提的眾生,相當剛強,甚難度化,但是  佛陀願力猶然未了,在臨涅槃時,仍然一心惦記著裟婆世界仍有未度未證的眾生弟子,而將之交代予  彌勒,以完成其未了本願,所以我們雖然生在末法之世,但是因為有世尊  釋迦牟尼佛五濁惡世度生的悲願,造就了閻浮提的眾生,與  彌勒的深厚因緣,所以我們還是有相當的福報,佛緣還是相當的難得與殊勝。

當來下生彌勒佛與  釋迦牟尼佛往昔有不同之本願因緣,同時也證明我們過去世的修持,也是一步一腳印,功不唐捐,今生才有與  釋迦  彌勒的因緣,欣聞佛法,並得到  彌勒度生的消息,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善自把握,自己累世所積的善根業種,將之開花結果。所謂:

「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眾所周知,現時是末法之時,眾生果報都已起現行,故隨緣不做未證之爭論,一切在尊重「佛言量」之原則下,就  彌勒淨土的往生,依據佛經彙整,提供各位大德參考。

關於  當來下生彌勒佛與  釋迦牟尼佛的往昔本願因緣,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如此記載:世尊  釋迦牟尼佛向阿難說:菩薩的修行,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那就是「莊嚴佛國,攝取佛國」,以及「莊嚴眾生,攝取眾生」二種,佛陀對阿難說:「阿難啊!  彌勒菩薩在過去世修菩薩行的時候,喜歡莊嚴佛國,攝取佛國,而我於往昔修菩薩行時,喜歡莊嚴眾生,攝取眾生,

但是!阿難你要知道,  彌勒菩薩是早我很久修行與發心,當  彌勒菩薩修習菩薩行,已經經過了四十劫之時間,那時候的我,才剛剛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而已,也就是說,剛剛發菩提心而已啊!由於我修行過程中極為勇猛精進的原故,所以才能超越  彌勒菩薩,而提前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補處,在賢劫住劫的第九小劫下生成佛。(詳細參閱「附表一」,劫相循環圖解及說明。)並且由我來為  彌勒授記,印證  彌勒菩薩在賢劫第十小劫人壽八萬歲時下生,成為賢劫第五佛,名為  彌勒……。」(此段因緣在中阿含經與賢愚經都有如下記載:「賢劫第十劫人壽八萬四千歲時,當有佛,名  彌勒如來。」)

佛陀再向阿難說,為什麼  彌勒菩薩比較喜歡莊嚴佛國,攝取佛國呢,因為  彌勒菩薩在過去世修菩薩行時,作了這樣的誓願說:「如果有眾生薄婬、薄怒、薄癡,並成就十善業的時候,我才要成佛度生。」

就是因為  彌勒發了這樣的願力,所以才在眾生成就十善業之德行,眾生都已完修而能做到薄婬、薄怒、薄癡,人間成為淨土的時候,  彌勒才下生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度化眾生。  

佛陀接著又告訴阿難說,我在過去世修菩薩行時,也同樣作了一個誓願,但這個誓願,與  彌勒菩薩的誓願不同,我的誓願是說:「我願意下生在五濁的裟婆世界,當裟婆世界閻浮提諸眾生等,充滿貪瞋執愛垢重、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乃至眷屬家庭不相和睦之時,那時候的眾生是很可憐可憫的,我要在那個時候下生成佛,救度感化他們。」

也就是因為我發了這個願力的關係,所以我今天每進入城邑聚落,多有眾生毀罵於我,女人誹謗於我,阻斷我說法集會,或於行乞時坌以塵土,以諸雜毒物穢物與我令食,諸般的侮辱。甚至於還聲稱要在我滅度後末法之時,用盡辦法要破我之正法。

釋迦牟尼佛與  彌勒佛的度生因緣,在菩薩處胎經裡有這麼一段:「佛語彌勒言,汝生快樂國,不如我累苦,汝說法甚易,我說法甚難,汝初說九十六億,二說九十四億,三說九十二億,我初說十二,二說二十四,三說三十六,但汝所說三種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億人受持五戒者,九十四人受持三皈者,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者。」這一切都是佛願而與眾生產生的善因善果。所以  佛陀對阿難說,阿難啊!今天就是因為我的本願之關係,能為如是等貪瞋欲愛垢重之諸惡眾生,起大悲心而為其說法,荷擔如是罪垢濁惡眾生業障,難忍而忍,難調伏悉令調伏,這就是我常樂「莊嚴眾生,攝取眾生」之願力,與  彌勒菩薩「莊嚴佛國,攝取佛國」,淨土成佛的本願有所差別故也。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聲聲法喜隨意

二、佛佛同道願力各有不同
    眾生無邊,十方諸佛淨土世界也無量,三世諸佛,雖然佛佛同道,無不大慈大悲,齊盼眾生成就最高菩提果而後已,雖然在賢劫裡也有千佛相繼下生,(詳附表一)但佛佛願力各有不同,所以千佛於賢劫相繼下生成佛是一件事,眾生之生、老、病、死果報災難輪轉不斷是一件事,出離三界生死輪迴,是每一位佛弟子的共同目標,同時也是十方三世諸佛對眾生的共同本願與期待,但是因為眾生的業力與因果,真正能夠在任何一個劫期裡遇到佛正值下生、佛的正法住世,或遇到佛的度生願力,又能真正適合眾生根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現在末法時期,雖然我們當生無緣親自見佛,但我們很幸運的還能值遇佛之正法,不過還有一些人,對於  佛陀的悲願,以及  佛陀囑咐交代我們  彌勒度生願力的福音好消息,而不能生起正信心、歡喜心、贊歎心者,還是很多,這是業力,也是因果,所以  佛臨涅槃時還一再擔心,一再告誡弟子們,末法時期鬥爭堅固,正法即將破滅,因為現在離佛滅有二千五百年,已經經過了二十五個百年,很快的現在的人壽已降減至約七十五歲之減劫時段,一轉眼就將面臨人壽十歲,準備進入第十小劫的小混沌時期,(詳附表一),所以目前各種跡象不難看出,眾生之業果也都已然成熟,但是!幸好慈悲的世尊  釋迦牟尼佛正法還在,臨入滅涅槃前,  佛陀對弟子們強調囑咐:「佛出世難如優曇花(三千年開花一度,今稱不世而出之物曰「曇花一現」。),值佛生信,是事亦難,」佛又說:「離於八難(指見佛聞法,於其有形無形之中有障礙與困難者有八處也,又稱「八無暇」。畜生、餓鬼、地獄、北鬱單越、長壽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得人身難,汝等遇我,不應空過。」一直交代眾生,不可疏忽難得的人身。

附表一劫相循環圖解中可以清楚知道,在賢劫成、住、壞、空的一大劫中,成劫的二十個小劫是天地萬物生成的時期,又稱為善劫,接著在住劫的二十小劫中,相當於人世間三億三千五百九十六萬年,(335,960,000年)才有一千位新生佛陀下生,其中第一小劫至第八小劫都沒有佛出世,第十五小劫有九百九十四位佛出世,是當劫最多最密集有新生佛陀相繼下生的時期,平均也要間隔約一千六百九十年(約十七個世紀)才能遇到一位佛陀下生,比遇到太陽月亮地球排一直線的天文景觀,還要困難多多,何況佛佛願力各有不同,度生的條件也不一樣,第十五小劫雖然是佛陀下生最為密集的時期,但第十五小劫,畢竟大約還要一億一千七百五十八萬六千年,離我們還相當的遙遠,也就不必再說了,所以隨緣在本文強調的是「人身難得,佛世難遇。」、「解脫生死是修行者的目標,但解脫生死必須要靠自力自修以及要得法適法。」不可能也沒有空得,不過如果你自認為自力無法完證生死大事,恭喜你有福了,因為眼前雖然是末法之世,你仍然可以藉佛之願力,求生佛之淨土,對修行解脫生死,無疑是一條捷徑,且是相當得法,千載難逢。

佛之淨土,雖然為數無量,但求生佛之淨土,以現今末法之世,以及裟婆世界眾生之業力果報,最能適機、適根、適法,  佛陀慈悲開示,首推當來第十小劫下生之  彌勒菩薩之「彌勒淨土」最為親近簡易殊勝,因為諸佛淨土雖然無量,但是一定要「福報相當,契合佛願,機緣相應,盛逢其會,行者才有機會與因緣往生」。

賢劫有千佛來下生,過去莊嚴劫時,也有千佛下生,未來星宿劫同樣有千佛相繼下生,(證明時時有修證之新生佛陀。)當生世尊  釋迦牟尼佛極大慈悲,發願在五濁惡世裡下生,四十九年說法中,雖然也宣揚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淨土的往生修法,但是也不時引述  彌勒下生消息,及其往生地點、條件,無非就是要我們不要錯過這個應機、應根,千生萬劫難遇的因緣。

請常持唸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聲聲隨喜)


三、閻浮提須彌山與三界
了脫生死一定要依賴自己實修與行持,暫且不論末法眾生的根器與智慧如何,我們自己都很清楚,但修  彌勒淨土往生的行持,實際上也很平常簡單,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行止坐臥中,注意身口意的舉念,精勤的「斷惡修善」就可以,這些話都很熟悉,就是因為太熟悉了,所以容易疏忽,要二六時中,不斷的提醒自己,每天確實修持這個功課,並依佛之願力與條件,適機得法,沒有不能成辦的,  彌勒菩薩很慈悲,他的願力裡,不一定要你探討什麼是空性,什麼是真如,什麼是開悟,也不要求當生即刻成佛。

我們僅依  佛陀聖言量的交代,以最實際、簡單易懂的修法,了解佛之淨土,佛之本願,往生條件與方法,就可以了。

我們前面談到,並從附表一「劫相循環圖解」圖表列表中已經知道,賢劫之中要離於八難得個人身,並真正遇到佛世,甚至於面見  佛陀,那實在不容易,所以在談  彌勒淨土往生修法之前,讓我們再度先來了解一下,佛經裡  佛陀時常提到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樣子,因為三千大千世界是由無量數的小世界組合而成,而每一個小世界,則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含括了欲界六天,及色界、無色界,才稱為一小世界,這是佛智親自所見所說,也可以稱為須彌山系小世界,(附表二,小世界諸天圖解」),其中  彌勒淨土的兜率內院,也就是兜率天在這一個小世界的欲界天中,到底是處於須彌山系一小世界的什麼方位,與我們所住的南瞻部洲閻浮提,距離有多遠,同時簡單的示意地獄和忉利三十三天的天堂在哪裡,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的位置。

這與我們修習往生  彌勒淨土有關係嗎?是有密切關係的,因為!我們已經了解累劫循環之中,遇佛很困難,故再度了解,有多少人歷經多生多世多劫的辛苦修行,原來還只是欲界天中的神祇,並未了脫三界之生死。

圖中更讓我們警惕,造諸惡業後,受報下生之地獄是什麼方位,而我們目前自己報身所住所生存的南瞻部洲閻浮提在哪裡,了解了這一切,讓我們有如  阿那律開天眼,觀須彌小千世界如掌中菴摩羅果一般一目瞭然,(阿那律,是佛天眼第一之弟子,愣嚴經曰:「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視掌中菴摩羅果。」)就好像我們自己親自駕駛著菩提船一樣,我們清楚自己報身所生所處的地方,意識相當清楚,就能「滿心歡喜」的知道往生的目標,彌勒淨土的方向,我們將會更有慧力、定力,增長精進心、信心與念心,期待有朝一日緣盡往生時,  彌勒菩薩的放光接引。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聲聲法喜隨意


四、彌勒淨土與極樂世界淨土
從附表二的小世界諸天圖解,清楚知道欲界六天,乃至色界、無色界都尙未脫離生死輪迴,而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天,所說的天壽四千歲,是指兜率天天人的天壽,而  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善法堂是設在此天中,為數有四十九重,我們稱之為兜率內院,(見附表三,彌勒淨土四十九重天善法堂示意圖)但並不表示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內院之後,一定要住此內院壽足四千天壽,折合人間五十七億六百萬年之時間才能下生,此留待後段引證。我們現在依圖大略了解一下,同在欲界的  彌勒淨土兜率內院四十九重天善法堂之後,再依據佛說彌勒三經等,探討  彌勒淨土簡易的往生條件。

在地居忉利天的天堂裡(見附表四,忉利天宮示意圖),有諸天神祇集會之處所,叫「善法堂」,在空居兜率天  彌勒上生的內院淨土也有「善法堂」,天堂的善法堂是地居宮殿,而兜率內院的善法堂是空居的微妙寶宮,共有四十九重天,也就是說每一個重天的寶宮都有善法堂,寶宮都由晶瑩透明碧綠色的琉璃,紅色的玻璃、深青中含透著陽赤之紺紅色等的摩尼寶珠所成,每一重天寶宮都有七寶大師子座,師子座是以一種赤黃帶有紫焰顏色,叫做「閻浮檀金」的珍寶以為莊嚴,高四由旬,  彌勒菩薩在師子座的蓮花上,結跏趺坐,全身也是紫金色的「閻浮檀金」,身長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頭戴天冠,  彌勒兩眉之間有白毫相光,晝夜六時在善法堂為諸往生兜率內院之天子天女,演說不退轉地法輪,使諸往生之天子天女都成就「阿裨跋致」,住於不退轉之位。但為惡不善之人,如果墮入附表二所示之地獄處,所受苦報之期,將相當可怕。(見附表五,八熱大地獄簡意圖)

彌勒菩薩在欲界天中設立淨土,對裟婆世界來說,是非常難得與殊勝的,此淨土是屬於他受用的變化淨土,應佛之本願,為度化願往生  彌勒處之眾生而示現。也因為  彌勒是發願要在眾生成就十善淨業的淨土成佛,所以在兜率四十九重天的每一重天,晝夜六時都因而感應寶樹寶女,發出眾妙音樂,演說常住不退於十善、苦、空、無常等大慈大悲法音,使往生天子天女等諸天  彌勒眷屬,聞之皆發無上道心,住於不退轉地,這是往生彌勒淨土兜率內院的殊勝處。

往生  彌勒淨土雖然是蓮花化生,也是花開三品,九生分位,但每一位往生之彌勒弟子,因為現世或多生修持的業果關係,所以天人往生淨土後,將於四十九重天依果分位,  彌勒因為行持跡證在十地,現時住兜率天補處成就十一地等覺菩薩之果位,當來下生成佛,所以當  彌勒下生主持龍華盛會之前,在兜率四十九重天裡,化度九地以下之天人菩薩,所以無論大德菩薩們,修持  彌勒轉識成智的唯識心法等等,其成果至何果地,雖然  彌勒的本願強調的是淨信的十善心法,但即使甚至於僅僅聞  彌勒名,而能心喜恭敬禮拜,滿心歡喜往生  彌勒淨土者,  彌勒菩薩都一一攝受,也都將依我們往生時的修行成果,在四十九重天中分位,大致如下:

第一重天是初信位行者,及造惡犯過或破戒之懺罪男女,但聞  彌勒名即五體投地懺悔之行者善法堂,  彌勒菩薩一律攝受。  

第二重天至第十重天是第二信位至第十信位行者之善法堂,  

第十一重天至第二十重天是十住位行者之善法堂。  

第二十一重天至第三十重天是十行位行者之善法堂。  

第三十一重天至第四十重天是十迴向位行者之善法堂。  

第四十一重天至第四十九重天分別是初地菩薩,至九地菩薩行者之善法堂。  

換句話說,往生者如果在世時已經修證七地菩薩之果位,且是欣然往生

彌勒淨土,則往生時即於第四十七重天,蓮花化生結跏趺坐,再受  彌勒菩薩的攝受精進,如果往生者在世時修持已證初住之果位欣然往生,則往生時即於第十一重天蓮花化生,而  彌勒之鴻慈對於善男子善女人,生時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而發心懺悔,或但聞  彌勒名,五體投地,發願願生彌勒淨土,往生時就於第一重天,蓮花座上結跏趺坐,其殊勝處是花開便見  彌勒佛,諸天子天女持香花執樂器,梵音贊你,  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天女雨曼陀羅花來迎接你。之後在重天的天壽裡,聽聞善法,如果各重天之天人,在  彌勒下生前,其行果再往上證位時,就可以再往上重天,依此類推,如是晝夜親近  彌勒,至天壽因緣成熟,再隨  彌勒下生閻浮提,參赴龍華盛會,欣受  彌勒之授記。後段再詳述。

很多人修持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往生,故此我們同時簡單的描述西方極樂淨土,也讓我們大略了解一下西方極樂淨土的往生條件,與  阿彌陀佛的本願。

據記載,佛滅度後,弟子們一直以來原本都是弘揚  彌勒淨土,並沒有人大力推崇西方極樂淨土,這可以在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裡得到印證,在佛經中有一段,當  佛陀宣示說  彌勒為未來眾生大歸依處,及  彌勒淨土因緣後,人天眾才知道  彌勒淨土的往生親近、簡單容易,適合當前更適合未來眾生之根器,所以諸人、天,眾等,皆異口同聲發誓願說:「我等天人八部,今於佛前發誠實誓,願於未來世值遇彌勒,捨此身已皆得上生兜率天。」可以得到明確的印證。

推崇西方極樂淨土的往生,據說,是在佛滅度將近二千年的唐朝,有一位善導大師,才大力宣揚西方極樂淨土往生法門。

       如今我們宣揚  彌勒消息之餘,當然對現時正盛行的西方極樂淨土往生條件,要做一個簡單描述,以為同修做一個適當的選擇。雖然其他諸佛淨土無量無邊,但是有很多的佛淨土,祂的往生條件、淨土依報,都不是我等閻浮提眾生之業力可堪勝任(附表六,佛說校量一切佛剎功德經),看了佛說校量一切佛剎功德經所有佛剎的殊勝,我們不難了解,諸佛剎的眾生業果必更為殊勝,之後我們再來了解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什麼,在極樂世界裡到底是有何等果位之眾生,其往生條件為何,我們必會贊歎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殊勝,但在贊歎之餘,有必要再回頭看看我們自己,也衡量我們自己,是否也能適合這個往生條件,能夠勝任這種禪定能力,而契合  阿彌陀佛之願力,好讓我們為自己做最適根契機的選擇,總而言之,修行得法、適根、相應,是很重要的。

阿彌陀佛對往生極樂淨土之本願條件,首先佛經裡雖然說,不一定都要「捨家棄欲而作沙門」(出家修行),但也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少許的善根、福德與因緣就得以往生,經中有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更不用說是可以帶業往生了。

阿彌陀佛的本願不但要求「當發無上菩提之心。」要知道,「發菩提心」本來就非等閒之事,末法閻浮提眾生的我們,習性槓高剛強,且欲望貪著忒重,要發慈悲心、憐憫心、寬讓、謙卑之心都唯恐不易,還要發「無上」的「菩提心」,這豈是一件容易的事,除此之外,  阿彌陀佛的本願還規定臨命終時必須「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等等,人在捨報臨命終時,所有恩怨愛欲難以割捨,生時三界一切境相,愛欲貪著,仍然堅執揮之不去,能否定心而沒有雜念,甚至於沒有瞋怨遺憾一心不亂,心能「趣向菩提道」而「不顛倒妄想」,試問自己做得到嗎?實在很難說,何況,此外還要作十六種了了分明之觀想,如此才能得以相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  佛陀在佛經裡明白開示的。

不過!如果你對以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認為可以勝任,那是相當殊勝的,因為!  阿彌陀佛的報身與淨土,與  彌勒菩薩的報身與淨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正報身與國土,因為  彌勒還是等覺菩薩,即將在當來下生才成佛,雖然祂的本願是當眾生成就十善業之德行,而能薄婬、薄怒、薄癡,人間成為淨土的時候下生,其下生是為度六道眾生,示現的是應化身佛,天人一旦往生皆可即時見到  彌勒佛,當來下生時,當然閻浮提的六道眾生也都輕易可以面見  彌勒佛。然而!  阿彌陀佛是早在無數劫前,即已成佛,並以十二大劫時間,成辦了自、他兩受用之淨土,完證佛果極位至今,可以說是  古佛、  老佛陀,示現的是無上圓滿的報身佛,所以必須有相當的果位之菩薩才可見到  阿彌陀佛的無上圓滿報身,故而應機、應緣,對象都不一樣,所以往生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要有相當的規格與條件的。

也因此其國土人民當然也有所不同,那到底有哪些大功德成就者呢?佛說阿彌陀經如是印證說,「在極樂世界裡有為數甚多無量無邊,算數所不能及的聲聞阿羅漢及大菩薩等,且其中更多有一生補處之菩薩,其數甚多,一般眾生起碼皆為阿裨跋致果位之行者。」很明白清楚的,在西方極樂淨土裡已經有很多很多,證果位與  彌勒菩薩同一個等級,已證等覺十一地之一生補處菩薩,而  彌勒菩薩的兜率陀天淨土,最高修證果位是九地菩薩,其他的天人也都要等待與  彌勒一起下生閻浮提,再受  彌勒授記聲聞四果以上之果位,屆時才能真正超越三界生死,這是彌勒淨土與阿彌陀佛淨土不同的地方,各有其殊勝處,但主要是必須隨順佛意,適合眾生器,所以才說,  彌勒淨土才是現時較適合末法閻浮提眾生根性之超證生死法門,否則如果真要比淨土之殊勝,附表六裡所說的諸佛淨土世界,比起西方極樂世界更勝豈止千萬億倍呢。

所以隨緣做了以上之說明用來校量西方極樂世界與兜率淨土之差異,來證明我們現時末法閻浮提眾生之共業已然成熟,根器低落,事實上修持  彌勒淨土往生適合  彌勒本願,又可協助一位未來新生佛陀成佛,是一件百千萬劫難遭難遇的殊勝因緣。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聲聲法喜隨意


五、歡喜發願祈求往生彌勒淨土
你一定同意修行要得法,修行不能好高騖遠,更不能不自量力,所以當然修行是要付出的。  彌勒佛的本願雖然簡易,但我們常說的,沒有白吃的午餐,祈求往生  彌勒淨土同樣也是要實修付出,而且要有「滿心歡喜」的,時時不離十善之修行知見,因為!彌勒淨土是以十善而感應的淨土,讓我們簡單的列出彌勒淨土兜率內院的往生修法,提供諸位願為  彌勒眷屬弟子參考與探討,以為必修之課目。

彌勒!是當來下生未來佛。彌勒!是未來眾生大歸依處。

慈悲的  釋迦牟尼佛具五明六通,知道閻浮提眾生貪瞋業重、剛強難化,條件、根器與智慧,無法與條件較苛之諸佛淨土相應,所以推荐當來下生的  彌勒佛為作眾生之大歸依處,就賢劫整個劫期來說,像  彌勒菩薩這般願力的佛願規格,翻遍藏經記載,實在萬劫難遇,所以我們何不把握「今生必將此身度」的機緣與決心。

(一)彌勒上下生時間

賢劫第四位佛陀釋迦牟尼佛,是在本賢劫前一小劫(即第八小劫)的減劫時期,人壽約一千二百歲時上生兜率天,一直到本劫第九小劫的減劫人壽百歲,約二千五百年前時下生,整整住兜率天內院一個小劫餘。在兜率補處約有一千七百萬年,終此一生,下生人間成佛。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於增劫時期下生出世,而在減劫之劫下出世呢,因為佛於五濁惡世度生之佛願所感所應,如果在劫上下生,一來非五濁惡世,二來增劫之劫上時期,人壽動輒數千歲,數萬歲,難以教生厭離之心,但若於劫下人壽百歲至十歲之劫下,一來是時值五濁惡世,二來減劫之劫下時期,劫難迭起,易於教化眾生起厭離之心。

彌勒上生兜率天的時間,在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佛陀交代得很清楚,  彌勒是於本賢劫第九小劫,減劫時期人壽約百歲的二千五百年前,拜別師父  釋迦牟尼佛,回到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家,原本的出生地,結跏趺坐如入滅定上生兜率天,所以彌勒上生兜率天的時間,在二千五百年前,師父  釋迦牟尼佛宣示之當下,一向沒有爭議。

但是!有關  彌勒菩薩下生閻浮提的時間,就頗多爭議了,隨緣今特加舉證,讓各位大德自由心證,何況  彌勒下生成佛,本來就不礙也無關往生彌勒淨土之修持,但若合理的正確指出  彌勒的下生時間,因此激發精進心、出離心,豈不是更好。

隨緣個人認為  彌勒下生閻浮提的時間,距離現在約八百四十萬八千年而已,並不是五十六億萬年,是可以讓人認同的,讓隨緣逐一來舉證。

佛說彌勒下生經云:「爾時彌勒菩薩,於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應,從右脇生,如我今日右脇生無異,彌勒菩薩亦復如是。兜率諸天,各各唱令:「彌勒菩薩已然降生。」是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這是  彌勒下生時,欲界諸天有如敲鑼般,相互喜報  彌勒已然下生,以及其父修梵摩為其立名字為「彌勒」之情形,接著  佛陀說  彌勒下生爾時之情形,經云:「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五百歲然後出嫁。」佛說觀彌勒大成佛經亦云:「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其地平淨如鏡,福報殊勝。----皆由今佛,種大善根,行慈心報,俱生彼國,智慧威德,五欲樂具快樂安隱,亦無寒熱風火等病,無九惱苦,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都是清楚的說明  彌勒下生的時候,確定是在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期。

所以  彌勒佛是在下一個小劫(即賢劫第十小劫)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下生成佛,已得到確認,因此  彌勒菩薩從本賢劫第九小劫,減劫時期人壽約百歲的二千五百年前,離開師父  釋迦牟尼佛,上生兜率天,至賢劫第十小劫人壽八萬四千歲下生為止,前後住兜率天約半小劫,也就是說  彌勒佛是約再八百四十萬八千年就下生了,不可能是五十六億萬歲之後。(請參考附表一,劫相循環圖解)

那麼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所云:「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如彌勒下生經說。」又作何解釋呢?大德可知,  佛陀說的是「閻浮提歲數」,依彌勒上生經宗要所云,當時翻譯家,在翻譯佛經時是以千萬為一億,故此「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等於五億六千歲,如果就五億六千歲推算,則閻浮提於本賢劫,自成劫大地成立,屆至住劫第十小劫中段  彌勒下生為止,時間約三十小劫,剛好約五億四千歲,可以順理成章。而且賢愚經與菩薩處胎經同云「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與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則都同云:「五十六億萬歲。」而且當時  釋迦牟尼佛於本賢劫前第八小劫的減劫時期,人壽約一千二百歲上生兜率天時,也有「釋迦於兜率天四千歲,人間得五十餘億歲下生閻浮提。」等相同之記載。因此之故,  釋迦牟尼佛於第八小劫,人壽約一千二百歲上生兜率天,一直到第九小劫人壽百歲時,自兜率天補處下生,整整經過一個小劫餘,也只約一千七百萬年,也不是兜率天壽四千年的五十六億萬歲,由此再度得到證明。

再者,如果  彌勒佛是於五十六億萬歲下生的話,在附表一,劫相循環的附圖中,很容易了知一個大劫的賢劫,也只不過是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故此隨緣認為如果  彌勒佛於五十六億萬歲下生是正確的話,那豈不是要再等,四次四個中劫的成住壞空的四個大名劫,也就是說,未來星宿劫之後再之後,才有五十餘億年,實在不合乎邏輯,隨緣相信  佛陀具五明六通,是真語者、是實語者、是如語者、是不異語者,不會說錯話,記錄經藏的大菩薩們照理也不容易出錯,問題極可能前面所説的,翻譯佛經者,因為時間差距太遠,各年代對於年數的意思表示不同產生的差異,所幸,  彌勒佛下生的時間,並不影響  彌勒弟子的修持。

綜合以上論證,  彌勒菩薩確實是在本賢劫人壽約百歲,即約二千五百年前上生兜率天,等待著下生的時機來臨,而這個下生的時機,就是人間成就十善功行之時。(二千五百年是二十五個百年,經過了二十五個百年減一歲,所以現在是減劫人壽約七十五歲時期。)   彌勒菩薩此時此刻一直到下生成佛期間,都在兜率天內院,為往生之天人清除業障及生死之罪,並說法度化往生之天人,令往生者完證不退轉之果位,再八百四十萬八千年就下生閻浮提成佛,並主持龍華會。

(二)蓮花化生舉頭見佛

      兜率天上的殊勝和奧妙,佛說住世一小劫也說不能盡,故有關兜率天上的殊勝和奧妙情形,請參閱彌勒三經,隨緣在此略而不貲。

      往生到兜率淨土的  彌勒眷屬天人弟子,無論是上品中品或下品往生,即使是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而能誠心歸依  彌勒菩薩的眷屬弟子,都與當年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一樣,在蓮花上結跏趺坐忽然化生,隨生蓮花隨開,同時有百千天子,作天伎樂,並手持天曼陀羅花,以散其上,並軟語讚言,來歡迎您,同時便見全身紫金色的  彌勒報身法相,不但隨時花開,隨時見佛,  彌勒菩薩第一件送給你的殊勝禮物,便是諦觀  彌勒眉間白毫大人相光,流出眾光並示現百寶色,剎那間往生之眷屬弟子,即刻消除、超越了九十億劫生死之罪,甚至於你未舉頭,  彌勒菩薩就隨著你宿世的因緣,對症下藥一般,為你廣說妙法,使你在一時之剎那間就能堅固道心住不退轉,這就是見佛聞法之殊勝。

(三)彌勒淨土果位

      前面說過,  彌勒菩薩所化之淨土,與  阿彌陀佛及其他諸佛淨土是不一樣的,  彌勒淨土往生的修行方法雖然簡易,前面說過,沒有白吃午餐,同樣也是要實修付出,極樂世界雖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以往生,幾乎是淨業往生,因為下品下生要住蓮胎十二大劫的時間,蓮花才開,這時候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才為這位往生天人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應時才發菩提心,由此證明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之際,意識仍然為累世三界有為之我執我愛等執相所纏縛,無法取證諸法實相,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後之當下,就不能完全免除三界的生死輪迴,只是暫時免除三界中之分段生死果報而已,須要依賴  阿彌陀佛慈悲之威神力攝受,再慢慢在蓮胎裡逐步精進修持,趣向菩提道,直至成佛。

而往生兜率天的  彌勒淨土雖然能夠即時花開見佛,但是往生的  彌勒弟子,除非你已有成就,否則意識也仍然同樣為累世三界有為之我執我愛等執相所纏縛,也是一樣尙未了脫三界的生死輪迴,也同樣只是暫時免除三界中之分段生死果報而已,要證入四聖脫離三界的生死輪迴,都要再蒙受  彌勒菩薩大慈悲力攝受,於兜率天內院親近  彌勒菩薩,見佛聞法,慢慢薰習,逐步精進修持,期待來日與  彌勒一起下生證入聲聞果位,真正了脫三界的分段生死,然後再繼續精進,直至究竟佛果之極位。

所以往生  彌勒的兜率淨土,最高果位將不會超過十地菩薩,因為!前面已說過,  彌勒菩薩剛完證十地菩薩果位,目前行跡在等覺十一地,尙未下生成佛果,但是因為祂的鴻慈大願,准許犯戒、造罪,之眾生帶業往生,故往生之諸多天人,必然仍為累世三界有為境界之諸多愛欲,我、法之境相所纏縛,所堅執,故而可以這麼說,清除俱生我法二執,精深的空性真如諸法實相,完證無上菩提道,等等課程,在  兜率淨土裡  彌勒菩薩不要求一定要取證,而且在  彌勒三經裡,  世尊釋迦牟尼佛也一再強調,只要不厭生死、樂生兜率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  彌勒作弟子者、或者是精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甚至於犯諸禁戒、造眾惡業,只要聞  彌勒名,五體投地,誠心懺悔,都能如一位壯士,屈小指申手臂一般,輕易的就能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花座上見佛聞法,諸位大德:我們閉目想一想,累世那有如此簡易慈悲的淨土往生修法。

所以,隨緣再重申一次,目下很多同修弟子,為亡者助念往生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前面說過,這與  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發無上菩提心、必須具備相當善根、福德、因緣之資糧,幾乎淨業的本願,是不相契合的,弟子們不能僅憑四十八願之中的一、二願等等,即認定  阿彌陀如來的佛願,可以帶業往生,必須會意全經之佛意才可以。但如果滿心歡喜勸念  南無彌勒佛,助其心念願生兜率淨土,這是  佛陀極力推荐,最最契合末法閻浮提眾生業力之唯一法門。

因此!在兜率淨土  彌勒示現四十九重天,在四十九重天裡,其果位分別是,帶業往生之一般凡夫天人弟子外,還有生前或往生後,修證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之天子,乃至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乃至九地菩薩,都於兜率陀天四十九個重天裡安住。(如附表三,兜率內院四十九重天善法堂附圖)

(四)彌勒淨土修行法

往生彌勒淨土修行法,在彌勒三經裡闡述得很清楚,隨緣就簡單彙整,以為修持往生彌勒淨土之參考,但是!欲往生彌勒淨土,在修行上雖然是極為簡易,但它跟人世間申辦任何簽署約定的法律一樣,也是必須要具備程序與規定的,再簡單也要親自或委任別人跑一趟去辦手續,而且要跑對地方,所以隨緣認為修持往生彌勒淨土除了有三品生的規定外,只要注意以下一個重點,往生之後,篤定可以在二重天以上果位,那就是:「要符合  彌勒佛「莊嚴佛國,攝取佛國,人間淨土成佛」的本願,就是在眾生成就十善業之德行,完修做到薄婬、薄怒、薄癡,人間成為淨土的時候,並不是心裡喜歡往生  彌勒淨土,嘴裡整天贊歎歌頌  彌勒,但一轉眼,或惡因緣相應時,沒有寬恕感恩的心,反而揮不去累世的惡習性,心懷瞋、嫉、不滿,口四不修是非不斷,故務必要「心口合一」,徹底改過懺悔。且  彌勒淨土與極樂淨土一樣是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也同樣是三品九生,但兜率天內院的  彌勒淨土,它與一般外院的兜率天同樣條件是感應十善往生之淨土,因此有人說兜率天沒有分內外院,事實上外院是一般福報天,天壽四千歲,內院有四十九重善法堂天,時機成熟即整裝隨  彌勒菩薩下生參與龍華盛會,不一定要等四千天年,也因為必須符合  彌勒佛「莊嚴佛國,攝取佛國,人間淨土成佛」的本願,所以在三品往生裡,都必須實修十善。依據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佛陀對三品往生  彌勒淨土的情形,做以下的開示:

1、行持十善業

彌勒淨土是感應十善得以往生的淨土,  佛陀在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裡,開章明義就向優婆離說:「此名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廣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十善果者,不能窮盡。」

這是  佛陀說,如果我住世一小劫,廣義詳細的說明一生補處菩薩,因十善果報之殊勝,也說不完的。之後又再度交代說:「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這是修  彌勒淨土往生每天基本的觀想與思惟,才能與  彌勒菩薩當初所發之本願相應相符合,就對十善業的觀想與思惟,只是要存於心,勤敏於行即可,如果與極樂世界十六種了了分明的觀想,是容易多多,應該是不困難的。

所以願意往生彌勒淨土的弟子,記得要勤修十善法,只要是佛弟子幾乎都知道十善法是人天道必修條件與課程,但是也因為太熟悉了,容易疏忽,  彌勒菩薩要求只要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這對裟婆世界閻浮提眾生來說,應該是極其容易,可以成辦的,而「一日至七日」最簡單的是,如果有慈悲的大師舉辦「一日一夜八關齋戒」,就去報名參加即可成辦,方便簡單殊勝。

十善者:所謂,不犯十惡,則謂之十善,

十惡者,有身三、意三、口四等惡,是苦報之業因,輪迴之根本。  

身三:一、殺生。二、偷盜。三、邪婬。  

意三:一、貪欲。二、瞋恚。三、愚癡(邪見)。  

口四:一、惡口。二、綺語。三、妄言。四、兩舌。

十善是感應往生十善業淨土(兜率淨土)的必修課程,故二六時中能勤持十善,則慈悲心自然生起,業感所然,淨土必生,三界可超,果位必證,還有一樣是  彌勒極重要的本願,須要堅持修持的,那就是「吃素」

吃素:是不吃雜有魚肉滋味之食物,吃素不是持齋,持齋者,不食非時食,過中不食者也。吃素,不食眾生肉,或雜有魚肉滋味之食物即可,因為  彌勒佛的本生因緣,在累世前身修行,為仙人時,曾立下大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云:

「寧當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肉食眾生,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2、修六事得上品生

       經云:「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連華上結跏趺坐。」

經中所言,欲得上品生者,要精勤修以下六事,或三五事:

(1)修諸功德:是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於敬田(於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恩田(供養父母師長有恩德之人。)、悲田(可悲憫之貧窮境界,予以施惠。)三田之中都應如實而行。  

(2)威儀不缺:佛規戒律,不可毀犯。  

(3)修飾道場,清掃整理佛堂。  

(4)香華供養:以名香妙華佛堂供養。  

(5)行眾三昧深入正受:對佛說諸理,能深住於聞思二慧之中,是凡夫之行三昧,而納佛說諸法在心,勤行六度萬行法,是聖人入正受之行三昧。三昧者:又稱三摩提,譯為「正定」,即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此為對佛之諸法,心定住而行,對外擾而不動,並正受所觀之法,與諸行和合,皆名行三昧。  

(6)讀誦經典:讀誦修持甚深無上法之經典。

以上是上品生的必修必行功課,  彌勒弟子若行以上六事者,經云:「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  佛形象,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華上結跏趺坐。」

就是說:修上品生的這些等人,如果能至心確實的做以上六事的修行,雖還沒有達到完全斷除煩惱之境界,但卻有如已得六通之自在,(起碼已證中等平等性智,登上第八不動地菩薩之果位。)但也仍然應當繫念  彌勒佛的形象,並時時稱念  彌勒佛之名,(  彌勒報身法像,全身紫金色,身高十六由旬,佛的頭頂上有肉髻,頭髮的顏色是,呈深青透著紅,稱為紺琉璃色,頭戴佛冠,佛冠鑲嵌百千億如意寶珠,切記!不是仿間挺著大肚子,手握布袋的布袋和尚。)這些等人也要修好八關齋戒,修諸多的清淨業,還要發大願。

諸君:往生  彌勒的淨土世界,如果祈求上品生,也是不容許帶業往生的,如果再能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稱念  阿彌陀佛,也是可以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上品生。

得上品生的人,往生時就像一個強壯的勇士,輕易屈申手臂那麼一下子的時間,就在兜率天的蓮花上化生見佛了,見佛之剎那間,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日後還是龍華盛會第一會之會上人。

如果你少做一二項,或不甚完美,只做了其中三五項,就是上品中生或者是上品下生,又如果你對上品生,自認為沒有此能力與資糧,我們還有中品生可以選擇。

3、生喜敬心得中品生

所以隨緣說,修行要適根適機,不是說都要要求最上最好的,如果我們沒有上品生的條件與資糧,那我們修中品生也很福氣啊!

經云:「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諸大眾,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

經中所囑咐的中品往生條件,就明顯簡便多了,只要是出家或在家之佛四眾弟子,天、龍等八部大護法眾,「只要一聽到  彌勒菩薩摩訶薩的名字,就滿心歡喜的,恭敬,禮拜。」就這麼簡單就可以命終之時,像我們彈一下手指頭的頃刻之間,就得以中品往生,其中是如此分別中品的上、中、下生。

(1)聞名即歡喜且恭敬禮拜,即得中品上生。

(2)聞名禮拜後始生歡喜心,即得中品中生。

(3)聞名歡喜而已,即得中品下生。

經又云:「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恆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

這是  彌勒菩薩的本願,就是說,有人只是聽到  彌勒的名字,沒有生歡喜心,也沒有做恭敬禮拜的動作,但畢竟有其累世善因,所以才能在此時輕易的就能聽到  彌勒的名字,但因為未曾造諸惡業,所以在命終之後,也可以不墮不見天日的惡道,即使生於能見天日之處,也不會出生在都是一些邪知見的邊疆惡地,或一些蠻荒土著惡法怪儀俗規定之處,也因不墮惡處,故能恆時心生正知見,家庭生活美滿,尊敬三寶。

這是  彌勒淨土中品生的修行法,簡易得難以置信,但這可是  佛世尊親說的唷。這中品的往生者是未曾造諸惡業之眾生,但  彌勒菩薩受  佛陀之囑咐,及實現自己的本願,故對閻浮提造諸惡業的眾生,也相當慈悲眷顧,閻浮提造諸惡業的眾生,只要能實心懺悔,也特別開立  彌勒淨土下品往生的方便之門。

4、造罪犯戒能生懺悔得下品生

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象、香、華、衣服、繪、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

如此寬鬆簡易的條件,實在是千生萬劫難得遭遇的契機,是  彌勒的本願,同時也是  世尊给大地眾生的鴻慈大恩,竟然連犯諸禁戒,造眾惡業之善男善女,也能帶業往生,這樣的條件,西方極樂世界主  阿彌陀佛淨業往生的本願是不可能接受。可不是嗎!

無論在家或是出家,如果造眾惡業,或者是受了戒又犯諸禁戒,但是只要你聽到  彌勒菩薩的大悲名字,知道  彌勒菩薩有如此鴻慈胸懷,知道自己錯了,而五體投地,實心懺悔過錯,則你所犯的過惡,都能因而得到清淨。

世尊了知未來末法之時,閻浮提眾生之根器,只要做以下之行持,就能夠得到彌勒淨土的下品生。  

(1) 造  彌勒像。  

(2) 時以香、花、衣服(袈裟)、繪、蓋、幢、幡等供養。  

(3) 勤於禮拜  彌勒。  

(4) 感念  彌勒恩德,時時稱念  彌勒名。  

(5) 誠心懺悔過錯。

能夠如此行持的人,佛也印證說,當命終往生時,  彌勒菩薩同樣很慈悲的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散曼陀羅花,前來迎接,此人須臾之間即得往生彌勒淨土。

(五)祈禱發願

總之,  彌勒是末法眾生的大歸依處,修行彌勒淨土的往生方便法,最為適合閻浮提眾生的根器與習性,極為簡單,修  彌勒淨土往生法,不要求當生開悟,不須要了證什麼是空性,什麼是真如,不必具備攝受百萬億陀羅尼門之能力,也不須得百萬億總持門,只要願為彌勒眷屬弟子,即得往生。

是故今生既生,是福是禍皆因果,欣然接受,是福惜之培之,是禍營造轉機,是佛弟子應有的智慧。

只要「以愉悅的心接受人生,以感恩的心迎接環境」,每天「滿心歡喜」的心存十善心,  彌勒的願力所列出的,並不是要求達到身口意的三業清淨,細看那十善法,實在不苛,不能十項全能,三、五項,五、六項,對一個有心人來說,實在不難,首先應從修口四做起,口業是惡業之根,心口相連故。

並每天「滿心歡喜」的禮拜  彌勒,贊誦  彌勒名,有佛堂者,就朝  彌勒像勤禮拜,沒有佛堂者,就仰空合掌,隨時隨地,行止坐臥,二六時中,皆可諦觀贊誦:「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或「南無彌勒佛!」,每每禮拜時,並切記打從心裡深處,歡喜祈願,做最簡單的祈禱,唱言:

「弟子  ※※※  

願生兜率淨土中,再隨彌勒下閻浮。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三聲、五聲、百聲、千生隨意)

每天「滿心歡喜」的高唱  彌勒名外,再觀想  彌勒報身莊嚴法像,及兜率四十九重天,重重有  彌勒,重重福報殊勝,快樂無比,就這樣,便能與  彌勒本願相呼應,兜率陀天內院的大門必將為你開啟,起碼下品即成。

做此簡單的觀想是必要之功課,因為!當我們俗緣未了時,每天眼睛一張開,心裡想的,行動做的,是善也好,是惡也好,當事情辦好之後,就自然而然,不必經由觀想,自然一心一意想回家,這是現行業果成就。

想  世尊於過去世修忍辱做忍辱先仙人時,光修忍辱,一修就是五百世,然而我們期待緣盡時往生  彌勒淨土,豈可不諦觀心念  彌勒淨土,觀想四十九重天的殊勝,觀想  彌勒報身莊嚴法像,觀想  彌勒放光說法,觀想與期待  彌勒放光接引,所以,修行彌勒淨土的往生,每天「滿心歡喜」的高唱彌勒名外,觀想也是佛所開示,相當重要的。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聲聲法喜隨意


六、彌勒是眾生大歸依處(總結)
       世尊在賢劫成佛,已經完成了祂的願力,四十九年辛苦說法度生,不忘為大地眾生開示諸佛之佛願,與淨土依報情形,弘揚淨土往生之修行方法,但因為  世尊願力的關係,必須很辛苦的在人壽百歲至十歲之間,濁惡之世,下生成佛度生。

但  佛陀深知閻浮提眾生秉性剛強,為繼往開來,預為未來眾生開示歸依處生天路,以先軀之行,先化愚暝,先宣福音,並為未來佛助成淨土成佛因緣,所以說,因果不昧,任何人的修行,要有因緣,要有機會,善惡業相應之時,都是因緣,都是機會,一步一腳印,就連  彌勒佛與  釋迦牟尼佛都同樣不能昧於因果,何況末法時期閻浮提眾生的我們,

前面我們說過,菩薩處胎經  世尊向  彌勒述說因緣,說:「你生在快樂國度,我生在五濁惡世,累又苦啊,你說法時,眾生容易開悟,我說法時,眾生毀謗,  彌勒啊!你分別舉辦三次龍華大會,第一次度九六億人、第二次度九四億人、第三次度九二億人,都是我先前所化,這一些人,已早種善根,有受五戒者,有受三皈依者,有一聲南無佛者。」

說得很清楚,證明我們大家都是二千五百年前  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弟子,在二千五百年前,都蒙  佛陀關懷攝受,交代  彌勒。不盡讓我們感動、感念、感恩。

        讓我們「滿心歡喜」的如實感念,  彌勒是當來下生未來佛,  彌勒是眾生大歸依處,心裡想的是  彌勒,口裡念的是  彌勒,周遭眼裡所看的所有人,都是  彌勒的化身,祈求親近  彌勒,真心歸依  彌勒,禮拜  彌勒,贊歎  彌勒,觀想  彌勒,發願往生  彌勒淨土,使人人親近  彌勒,人人往生彌勒淨土,人人欣赴龍華大會,人人皆證菩提。   (全文完)

 

圖片文章來源:http://www.gc-dpkg.org.tw/new_page_123.htm#「贊偈」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淨土與禪』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02/yinshun02-00.html

【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道】

【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道】

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許多人都覺得苦惱。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會做得非常快樂。

凡夫觀念中執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為什麼替他們做,愈想煩惱愈多。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普度眾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

行菩薩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羅蜜」。主婦菩薩在家庭裡為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面賺錢,供養一家人生活。內財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為一家人服務。在家事裡做出圓滿的三種布施。

你將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條、乾乾淨淨,使家人生活舒適,讓鄰居羨慕,這是「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

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厭的做,即是「忍辱波羅蜜」。

每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進波羅蜜」。

雖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即是「禪定波羅蜜」。

清淨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是「般若波羅蜜」。

於是覺了,原來菩薩的六波羅蜜,就是擦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成就。

這就是《華嚴經》善財童子所表演的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你將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間所有主婦的榜樣,一切家庭的榜樣。

這就能度鄰里,推展開就能影響社會、國家、世界,乃至盡虛空遍法界。

這才曉得菩薩在家裡掃地、擦桌子、煮飯、洗衣,原來是在做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大願大行。

這是學佛、是正念、是諸法實相。

若能如是觀,則法喜充滿,如何會起煩惱!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不落實在生活中則沒用。

 

文章來源:http://book.bfnn.org/books/0261.htm#a11

***************************

雲水人間:

修行人看了這篇...

應該能受用!

淨土十疑論【提要】

淨土十疑論

(原文‧白話釋‧提要)

隋天臺智者大師說

【提要】

一、剛發菩提心的菩薩,忍力沒有成就以前,是沒有能力去救眾生的。因此要常親近佛,證得無生忍之後,才能救度眾生。

二、所謂不生,是指生的因緣,是由於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沒有一個堅守的自性的。然而尋求此生物之本體,也找不到。它生的時候,不知道從那裏來,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講不滅,不滅是說諸法散時,它也沒有堅守一個自性,說我要散滅了。當它散滅時,不知它到了何處,所以叫做不滅。所以說,並不是因緣生之外,另外有一個不生不滅。也不是說不求生淨土,就叫做不生。

三、由於眾生的根器鈍,內心混濁雜亂的人多。如果不專心只放在一件事物上的話,三昧是很難修得成的。專心念阿彌陀佛,就是修一相三昧。由於專心到了極點,所以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又,因為法身無二無別之故。所以,精進專心念一尊佛時,也就是精進專心在念一切的佛。

四、釋迦牟尼佛講淨土法門時,十方像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佛,都證明一切眾生,只要肯念阿彌陀佛,那麼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願力,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又、阿彌陀佛特別發了四十八個大悲願,來接引眾生。因此誠心念阿彌陀佛的人,就會獲得感應,最後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五、若是相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能夠攝取念佛的眾生,於是就開始發菩提心,開始修念佛三昧,心裏很厭惡三界,很想離開三界,並且身體力行修布施、持戒等的善行福報,還把所有的善行福報,全部都回向願意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最後乘佛的願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應而得以往生。有漏凡夫只要發了無上的菩提心,求生淨土,經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煩惱伏住或斷滅,因此而得以往生淨土。並且能隨各人的功力見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薩見到的是微妙相。

六、生到西方淨土,證得不退位,有五個原因(略,見上)

七、彌勒淨土是要通過修行眾多的三昧,要深深的進入正定聚,才能夠往生。而彌陀淨土是用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和光明力,來攝取念佛眾生。又,兜率天宮屬於欲界,在那兒修行的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兒又有女人,這些都是讓修行者增長貪愛五欲的環境。再說天女極美。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愛不能自拔。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淨土。

八、在心是說,造罪業的時侯,是從虛妄顛倒的心念所產生的。而念佛的人,是聽到善知識教念佛法門,知道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名號之後,用真心誠意的心來念佛的。

在緣是說,造罪業的時候,是從虛妄愚暗的心,緣由虛妄顛倒的境界而起的。而念佛的心,是從聽聞佛的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由無上的菩提心而生的。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九、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聾暗啞的人,只要修淨土法門,往生極樂國之後,就不再是女人身,也不會是殘障者了。

十、厭離心是要我們在心裏厭惡五欲,只有離開五欲的繫縛,才有脫離三界的希望。發菩提心就是發願成佛,發願成佛的心就是發心度脫眾生免受災難,而度眾生的心就是教眾生往生佛國的心。

要以智慧為前導,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樂,因此要遠離只貪愛自身的心;要培養慈悲心,要時時想如何來拔除一切眾生的苦惱,因此要遠離不為眾生著想的心;要修行種種方便,要憐憫一切眾生,以種種方便使他們得到快樂,因此要遠離僅為令自己身心快樂而勤作方便的心態。

文章來源:http://book.bfnn.org/books/0056.htm#a11

不斷淫欲,得生西方淨土否?(淨土十疑論)

◎不斷淫欲,得生彼否

淨土十疑論

今欲決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業,以何為種子,得生彼國。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斷淫欲,得生彼否。

欲決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種行,定得生彼。一者厭離行。二者欣願行。

言厭離行者,凡夫無始已來,為五欲纏縛。輪迴五道,備受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未有出期,為此常觀此身,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故涅槃經云,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又經云,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廱瘡等,根本無義利,上至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覺常觀此身,唯苦無樂,深生厭離,縱使妻房不能頓斷,漸漸生厭,作七種不淨觀。

一者觀此淫欲身,從貪愛煩惱生,即是種子不淨。

二者父母交會之時,赤白和合,即是受生不淨。

三者母胎中在生臟下居熟臟上,即是住處不淨。

四者在母胎時,唯食母血,即是食噉不淨。

五者日月滿足,頭向產門,膿血俱出,臭穢狼藉,即是初生不淨。

六者薄皮覆上,其內膿血遍一切處,即是舉體不淨,

七者乃至死後膨脹爛壞,骨肉縱橫,狐狼食噉,即是究竟不淨,自身既爾,他身亦然。

所愛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厭離,常觀不淨。

若能如此觀身不淨之者,淫欲煩惱,漸漸減少,又作十想等觀,廣如經說,又發願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男女等身,願得淨土法性生身,此為厭離行。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心願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淨土,為欲救拔一切眾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無力,若在惡世,煩惱境強,自為業縛。

淪溺三途,動經劫數,如此輪轉,無始已來,未曾休息,何時能得救苦眾生,為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忍,方能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往生論云,言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者,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者,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

又願生淨土,須具二行,一者必須遠離三種障菩提門法,二者須得三種順菩提門法,何者為三種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者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當憐憫一切眾生,欲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

若能遠三種菩提障,則得三種順菩提法,

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染身心障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

二者安清淨心,為拔眾生苦故,菩提心是安隱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眾生,令離生死苦,即違菩提門。是故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

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作心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即遮菩提門。

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忍已,於生死國中,救苦眾生。悲智內融,定而常用。自在無礙,即菩提心。此是願生之意。

二明欣心願求者。希心起想,緣彌陀佛。若法身,若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彼淨土七寶莊嚴妙樂等,備如無量壽經觀經十六觀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迴施一切眾生,同生彼國,決定得生。此謂欣願門也。

來源:http://book.bfnn.org/books2/1342.htm#a041

****************************

雲水人間:

得生西方淨土...

真難!

般若文海....佛教網站

http://book.bfnn.org/index.html

淨土崇拜概述

淨土崇拜

 

淨土崇拜,大乘佛教中,對於淨土的崇拜與信仰,與基督教的天國概念相近。

淨土,梵文Ksetra,譯為剎、剎土,即地方、或世界。淨土即是清淨的地方,沒有染污的莊嚴世界。

但由於眾生無量、佛菩薩無量,所以淨土也並非局限於彌陀淨土一處,而是遍佈於十方三世,接引不同根性的眾生。

在中國,歷代都不乏對彌勒、彌陀、藥師、華藏等佛菩薩淨土的嚮往者,這些人的信仰都可以列入廣義的淨土崇拜。它代表了大乘佛教的理想,太虛大師說:「律為三乘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在漢傳佛教中,以淨土宗為代表宗派。

 

淨土經典
彌陀經典成立的地點是公元初的西北印度,而這些經典闡述的彌陀信仰之起源和極樂世界的原型,至今尚無定論。西方學者大多認為彌陀信仰受到中亞波斯瑣羅亞斯德教中的太陽崇拜影響。據這些學者考證,阿彌陀(Amita)從詞源上可以追溯到上古波斯和印度神話中的太陽神密多羅(Mitra)而亦有學者認定,阿彌陀佛的信仰出自印度文明內部。

他們認為在《考史多啟奧義書》(Kausitaki Upanisad )中描繪的梵天玉座名為「無量威力」(Amitojas)與佛教的「無量光」之理念相通,並且這一奧義書中的死後世界在細節上和極樂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而極樂世界中的七寶蓮池,黃金大地,也與印度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形態密切相關。

 

彌陀淨土經典
最早傳入中國的與淨土有關的經典為《般舟三昧經》,由支婁迦讖於東漢靈帝光和二年翻譯。該經描述了通過觀想或念誦佛名,而使十方諸佛特別是阿彌陀佛現前的法門要義。

《阿彌陀經》由鳩摩羅什翻譯。該經用簡潔華麗的筆法描繪淨土世界的清淨莊嚴,並有持名念佛的法門。現存唐玄奘的重譯,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與《阿彌陀經》類似的短篇佛經尚有《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簡稱《鼓音聲經》,譯者不詳。該經也是釋迦解說阿彌陀佛功德之作,但有兩點特色:一為經中記載的阿彌陀佛父母之名;二為經內含的「鼓音聲王大陀羅尼」。《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系劉宋畺良耶舍譯。此經目的在於指導淨土修行者對極樂世界進行觀想,其中十六種觀門中的最後三種主要描述了「九品往生」的狀況。

《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主經,介紹阿彌陀佛前生法藏比丘的功德和他立誓成佛所許的本願。該經有眾多譯本,現存的有東漢、孫吳、曹魏、唐、宋譯出的五種不同版本。其中唐代譯本被藕益大師認為是五個譯本中最佳的,而曹魏版則得到印光大師的支持,流傳較廣。而不同時期也有不同人作出努力,嘗試把這幾個譯本會集起來,形成一綜合的會集本。現代較流行的會集本是民國夏蓮居所撰,得到淨空法師的推崇而傳播。

往生淨土的教義在印度本土則不甚流行。

鳩摩羅什翻譯的龍樹《十住毘婆沙論》中之《易行品》認為,憶念、稱名、禮敬諸佛菩薩,是達到阿惟越致地的易行道。在《大智度論》中也有讚頌彌陀淨土章節。但它們都不是專門闡明淨土信仰的論著。世親著有《往生論》是印土唯一的淨土論述,由元魏菩提流支譯出。它闡說禮拜、讚歎、觀察、作願、迴向五念門,謂修習此五念門可得種種成就,往生西方,終能自利利他而獲菩提。

 

彌勒淨土經典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由劉宋沮渠京聲譯。此經描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宮情形,對兜率淨土有生動描寫。又點明欲往生兜率者所應行的修行善業,念佛形象,口誦彌勒聖名等修法。

此經與《觀無量壽經》觀點相通,可視為同一時代背景下之作品。

《觀彌勒菩薩下生經》,西晉竺法護譯。此經宣揚彌勒下生信仰,有彌勒在後世人壽達八萬四千歲時會降生人間,建立人間淨土的預言。

《彌勒大成佛經》,由鳩摩羅什譯。其與《觀彌勒菩薩下生經》相近,然內容更豐富。

以上三部經,合稱「彌勒三部經」,若加上同樣描述彌勒下生內容的《彌勒來時經》《彌勒受決經》《彌勒下生成佛經》,則合稱「彌勒六部經」。

也有觀點認為彌勒經典還應加上彌勒的本生談《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譯者不詳)、竺法護譯《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等經典。

 

其他淨土經典
後漢支婁迦讖譯有描述東方妙喜世界的阿閦佛國經,與《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同本異譯。

阿閦佛淨土代表了重現實的、自力的、智證的、重頭陀行的淨土思想,與重理想的、他力的、信願的彌陀淨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附《佛說灌頂大神咒經》中的《佛說灌頂拔除罪過生死得度經》,是藥師經典傳入中國之始。隋達摩笈多譯《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唐玄奘法師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唐義淨法師又譯有《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本願功德經》。

前三種譯本內容大體一致,只提「藥師淨土」,義淨譯本則略有不同,記載了「七佛淨土」,且附有「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陀羅尼」,故內容更豐富。然今日最流行的仍為玄奘譯本,但通行的玄奘本從東晉譯本補人八大菩薩名,從唐義淨譯本補人藥師真言及前後文二十餘行,並非原版。西晉竺法護譯的《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講述了文殊菩薩成佛時所建立的莊嚴淨土。但此淨土在中國歷史上少人信奉。

 

人間淨土
在近現代,太虛大師是能突破已有理論,使淨土的觀念得到更新的佛教界代表。和傳統上的「山林佛教」、「僧侶佛教」不同,太虛大師宣揚的是「人生佛教」,關注的是人間的苦難,他宣揚的淨土,則是「人間淨土」。

他批評那些為了一己解脫而修習淨土的行者,認為這是小乘自了漢的做法,並非大乘的淨土行。

他認為憑藉各人的精誠之心,去修集淨善的因緣,久之久之,濁惡的人間便可一變而為莊嚴淨土;因此,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

太虛的弟子印順法師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觀念。印順認為,西方淨土,本代表著無量光、無量壽的「永恆與福樂的圓滿」,代表著佛的果德,而中國人特重西方淨土,則因為重佛的果德,而忽略阿閦佛淨土代表的菩薩智證大行;又忽略了彌勒淨土代表的人間淨土信行;這是一種偏頗的發展,而不是阿彌陀佛淨土的真義。

因此太虛、印順兩位大師,在演說淨土的時候都比較突出它與人間的聯繫,普遍重視與人間聯繫更緊密的彌勒淨土和藥師佛的東方琉璃世界。

 

文章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7%A8%E5%9C%9F%E5%B4%87%E6%8B%9C

不求兜率,反求西方何也(淨土十疑論)

不求兜率,反求西方何也

淨土十疑論

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隨從下生,三會之中,自然而得聖果,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

求生兜率,亦曰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較,大有優劣,且論二種,

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阿彌陀佛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殷勤發遣,生彼淨土,但眾生能念彌陀佛者,機感相應,必得生也。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機會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無有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眾生聞者,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有女人,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彌陀淨土,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眾生聞者,皆生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又無女人二乘之心,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為此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至無生之位。

如此比較,優劣顯然,何須致疑也,如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眾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恆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也。

又聞西國傳云,有三菩薩,一名無著,二名世親,三名師子覺,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願見彌勒,若先亡者,得見彌勒,誓來相報,師子覺前亡,一去數年不來,後世親無常,臨終之時,無著語云,汝見彌勒,即來相報,世親去已,三年始來,無著問曰,何意如許多時始來,世親報云,至彼天中,聽彌勒菩薩一座說法,旋繞即來相報,為彼天日長,故此處已經三年,又問,師子覺今在何處,世親報云,師子覺為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為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白話釋】

問:彌勒菩薩是補位佛,下次就輪到他在娑婆世界成佛。只要修成上品的十善法,就能生到兜率天見到彌勒菩薩,然後可以跟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在龍華三會中,就能證得聖果。何必要求生西方的淨土呢?

答:求生西方與求生兜率,都能在一日之間聞道見佛,這兩種情形,大致上看起來似乎很相似,不過仔細比較一下的話,就大有優劣之別了。現在且分兩方面來講。

首先,就算能夠修十善法,恐怕也未必能往生。何以見得呢?因為彌勒上生經上說:「要修行眾多的三昧,要深深的進入正定聚,才能夠往生。」此外並沒有其他方便的接引,所以比不上阿彌陀佛用本願力和光明力,攝取念佛的眾生。而且釋迦牟尼佛又講九品往生的方便接引法門,殷勤的勸眾生往生彼土。只要眾生能念彌陀佛,機感相應就能往生。好比世間互相戀慕的兩人,只要有機會相見,必然一拍即合。

其次兜率天宮屬於欲界,在那兒修行的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兒又有女人,這些都是讓修行者增長貪愛五欲的環境。再說天女極美。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愛不能自拔。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淨土,極樂世界的流水鳥雀樹林風聲樂音,全都在說法,能提起眾生正念,使眾人生起念佛之心及發菩提心,而伏滅煩惱。那兒又無女人及小乘人,全部是大乘行者。因此,那兒的眾生煩惱惡業都不會起來,最後就能修到無生忍之位。兩相比較之下,優劣一眼就看出來,還須要懷疑嗎?

而且釋迦佛在世的時候,見到佛而沒有證聖果的人多如恒河沙數。將來彌勒佛出世也一樣,見到佛而沒有證到聖果的大有人在。因此比不上彌陀的淨土,只要能往生,統統都能證到無生忍。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墮落到三界,被生死之業所束縛的。

印度的傳記裏,有這麼一則故事。曾經有三位菩薩,一位叫無著,一位叫世親,一位叫師子覺。他們三人相約要往生兜率內院見彌勒菩薩,先死的人見到彌勒菩薩後,要回來告訴世間還活著的人。後來師子覺死了,結果很多年都沒見到回來通報。接著世親也不行了,臨終前,無著就叮嚀他說:「你見到彌勒菩薩之後,要馬上回來告訴我呀。」結果世親去了三年之後才來相告。

無著就問他:「怎麼去那麼久才回來呢?」

世親回答說:「我到了兜率天,只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而已,旋繞禮畢之後,我就馬上回來告訴你了。因為那裏的日子長之故,所以這裏就已經三年了。」

無著又問:「師子覺現在在那裏呀?」

世親回答說:「師子覺去享受天樂去了,他沈迷在五欲裏,只能當彌勒菩薩的外眷屬,因此到目前為止,都還無緣見到彌勒菩薩。」

由此可知,小菩薩生到那兒,還會沈迷五欲,何況是凡夫呢?因此大家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在那兒一定能證得不退,所以不應該求生兜率天呀。

*******************************************

◎偏念彌陀佛,為何

淨土十疑論

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彌陀佛耶。

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云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餘部經論文等,殷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

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又觀經云,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云。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恆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當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偏有因緣何以得知,無量壽經云。

末世法滅之時,特駐此經百年在世。接引眾生,往生彼國,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眾生,偏有因緣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不如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殷勤叮嚀勸往生也。

來源:http://book.bfnn.org/books2/1342.htm#a038

 

**************************

雲水人間:

意思是指:西方淨土比兜率淨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