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3

2010全球氣候暖化停止....將維持20年冷化?「氣候極端化」?

北半球酷寒 小冰河期來臨?

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暖化已停止,並開始冷化(global cooling),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30年,英國每日郵報因此宣稱今年的冷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這些科學家的預測是根據他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溫度的自然周期分析,推翻一些已廣為大家接受的氣候暖化理論,這些理論宣稱,到了2013年夏天,北極圈將完全無冰。

每日郵報說,根據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自2007年以來,北極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萬平方公里,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議防止全球暖化的人士也未反駁這一點。

科學家的預測也推翻了氣候變遷電腦運算模式,這些模式認定自1900年以來的地球暖化完全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就會繼續暖化。

科學家說,他們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暖化是因為過去海洋周期處於「溫暖期」,而目前正處於「寒冷期」。

德國基爾大學萊布尼茲研究所的著名氣候專家拉提夫(Mojib Latif)發明測量海面以下900公尺海水溫度的新方法,海水的冷暖周期就是從這個深度的海水開始。他和同僚在2008年出版的研究報告中,預測海水進入新的冷周期,並在去年9月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會議上提出警告。

他接受每日郵報訪問時說:「1980到2000年的全球暖化,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有五成,是受海水暖周期的影響。現在海水進入冷周期,因此像今年冬天這麼冷的天氣,往後會更常出現,夏天也可能涼爽些,這樣的氣候可能維持20年以上。」他說:「我們過去見到的冰河和海冰退縮現象將停止,目前全球暖化已停止,未來很可能愈來愈冷。」

上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氣溫出現幾十年來最低溫,一些媒體報導這只是不正常的干擾, 是短暫現象,全球暖化的趨勢沒有改變。

拉提夫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是長期的氣候改變,稱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數十年震盪」(multi-decadal oscillations),例如北大西洋中間的海水溫度已比地球還在暖化時的平均溫度低了幾度。

**************************************************************************

歷史新聞╱暖化終止? 地球將再進入冰河期

編按:本文原刊登於 【2009-01-13/聯合報/AA2版/國際】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氣候呈規律循環,全球暖化並非溫室效應氣體導致,而是氣候循環的自然現象。根據循環周期,目前相對溫暖的「間冰期」即將結束,地球將進入10萬年的冰河期。

俄羅斯真理報(Pravda)報導,科學家根據南極冰河冰核、海洋沉積物、地質紀錄分析和古生物研究,發現地球氣候有循環模式,約10萬年的冰河期結束後,就進入約1萬2000年的間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然後再變冷,進入另一個冰河期。依據這個模式,地球目前溫暖的全新世(Holocene)即將告終,未來10萬年將處於冰河期。

據南極俄國沃斯托克(Vostok)研究站的冰河冰核資料圖,42萬年來,地球二氧化碳濃度直接隨冰河期循環增減,地球氣溫約每11萬年會出現一次和目前氣溫差不多的高峰,以這個模式推測,無論有無溫室效應氣體影響,地球快要進入下一個冰河期。

從這個冬季北半球積雪深度和低溫可能打平甚至超越上個冬季紀錄看來,暖化趨勢可能很快中止。北半球上個冬季積雪是1966年來最深,氣溫則是2001年來最低。

全球氣候循環論顛覆目前普遍認為的「人類導致全球暖化論」,即暖化是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製造溫室效應氣體所致,但真理報指出,人為暖化論的缺陷在於主要著重過去1000年來的氣候紀錄,忽略過去百萬年來的其他各種資料,流於偏頗。

沃斯托克冰核紀錄42萬年前至今的全球大氣溫度、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效應氣體,以及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冰核資料圖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落後全球氣溫變化約800年,顯示是氣溫變化導致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目前的暖化是自然周期所致,二氧化碳濃度變高是因為海洋變暖,釋出較多二氧化碳,暖化是因,後者才是結果。

**************************************************************************

林中斌:全球暖化的盲點

【聯合報╱林中斌】 2010.01.07 03:36 am



今日登場:林中斌

針對「全球暖化」危機,一百九十三國、一百一十九位元首齊聚一堂,剛開完哥本哈根峰會,「全球寒冬」在二○一○年元旦立刻報到!這難道是大自然給人類開的大玩笑嗎?

華北暴雪六十年罕見。南韓首爾遭近百年來最大暴風雪襲擊,積雪廿六公分打破歷史紀錄。美國北部明尼蘇達、北達柯他州、及甚至東南部佛羅里達州創歷史低溫。英國出現卅年最冷冬天。北印度寒流下數十人凍死。

當寒冬災難愈來愈多

其實全球寒冬的災難於○六年已開始,但被解讀為「例外」或「非典型」。問題是:當例外愈來愈多時,所謂的「典型」必須修正,否則便可能淪為科學歷史上權威學派後來被取代的插曲。讓我們回顧:

○六年一月是歐洲七十七年以來最冷的一月,維也納地鐵鐵軌凍裂。同月,日本大雪創紀錄,死亡八十九人。二月新疆大雪達零下攝氏四十一度,一百多隻寒帶生物鵝喉羚死亡。○七年一月暴風雪襲全歐,交通大亂,四十人死亡。澳洲新南威爾斯有五十年以來最冷的二月。九月法國突然下起大雪,乾熱的耶路撒冷居然降雪三次。○八年一月歐洲冰風暴,死十多人。二月中國遭到五十年未遇的大雪災。三月美國罕見大風雪來襲,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降雪量創百年紀錄。二、三月間阿富汗遇上幾十年不見的嚴冬,凍死九百多人。七月南極氣候反常,數萬企鵝寶寶凍死。十二月美國暴風雪,十一人死亡。○九年二月英國暴風雪,陸海空交通癱瘓。

熱的更熱,冷的更冷。氣候變遷的全貌是「氣候極端化」,而不再只是「全球暖化」。此外,「全球暖化」尚有若干盲點。

一、無法解釋頻仍的地震、火山爆發、海嘯。從一九○六到二○○五全球表面溫度上昇不過攝氏零點七四度,若說可影響三到六十公里厚地殼下一千三百度高溫的岩漿,太勉強!英國學者Bill McGuire說,南北極冰融化,地殼上重量減低,所以反彈引發地震。問題是:為何地震發生在印尼、日本而不在南北極?何況,冰融後變水,總重量不變。

二、無法解釋生物迷途。愈來愈多的海豚、鯨魚擱淺自殺,候鳥飛錯地方。

三、無法解釋增強的太陽磁爆。

全球磁變和天體運行

「全球暖化」和工業革命後大量燒碳(煤、石油等)同時發生。雖然燒碳引起暖化,但是並非唯一的原因。

從十五到十九世紀,地球經過一段「小冰河期」。

之後,地球表面溫度自然反彈上昇。暖化多少來自反彈,多少來自燒碳並不清楚。何況近年來,地球受外太空的衝擊增加,多少轉為暖化,也不清楚。

這一切可用更深層的原因解釋:全球磁變和天體運行。過去百年來,地球磁力減低百分之七。根據美國「航太總署」○八年十二月報導,懸在空中像一個大肥皂泡保護地球的「磁氣圈」已破了四倍於地球大小的洞。根據Discovery頻道報導,整個太陽系外面更大的「磁氣圈」,過去廿年來變薄了百分之廿到卅。太陽的磁流及外太空射線影響地球更沒遮攔。

學術也像政治,一度被打壓的勢力獲得主導地位之後,很容易打壓其他的勢力。「全球暖化」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奔走說服各界之前,曾是弱勢的「造反派」。如今,「全球暖化」成為政治正確的當權派,許多灰色的議論都成非黑即白,不容細膩而準確的探討。

(作者曾任美國Manville公司資深地質師,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