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9

「富裕帶來慾望」 不丹不再幸福

「富裕帶來慾望」 不丹不再幸福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

2012.05.19 03:16 am

不丹為了拚經濟,犧牲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國民幸福指數。圖為兩名僧侶經過首都辛布的一座電廠。
(路透)

不丹總理廷里。
(路透,檔案照)

其他國家以GNP測量成就,不丹卻以「國民幸福指數」(GNH)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藉此取得國際發言權,日本要向不丹學習,馬總統也說要建立幸福指數。但在全球化衝擊下,這個群山環繞的國度不再那麼快樂了。

不丹總理廷里說,不丹國民逐漸背離傳統價值觀,物慾薰心。他表示,政府將提倡認同鄉村生活,遏止鄉村人口外移,重建昔日的淨土。

廷里十七日在首都辛布接受路透專訪時說:「富裕帶來更多慾望。有些家有四、五輛車,這些進口名車應該開在遠比這裡好的路上。」不丹政府已計畫提高汽車進口關稅。而越來越多人背離傳統價值觀,離鄉進城發展。

不丹最新(去年)的GNH顯示,只有百分之四十一的國民稱得上「快樂」,而不丹曾經有過百分之九十七人民感覺幸福的紀錄。

GNH依據心靈快樂、環境保護、健康、教育、文化、生活水準、時間分配、社區活力及良好的治理等九項標準評斷。

廷里說:「我們逐漸背離GNH的價值,像多數國家一樣走向物質掛帥……我們的經濟問題是對外開放以及成為全球化過程一分子的結果。」

不丹經濟蓬勃發展,從印度進口的工業和消費商品暴增,不丹的六萬五千輛車中,光是去年進口的就占八分之一。

廷里說,不丹將水力發電電力賣給印度賺的錢,全讓為啟動汽車進口汽油的費用抵銷。他說:「我們出口潔淨能源的獲益,等同我們向印度進口骯髒燃油的成本。」

現在越來越難說服國民將快樂置於經濟發展之前。廷里說:「我們闢建道路把服務帶進村莊,村民反而藉此離去。有些人在城市周邊搭棚屋,形成貧民窟。」

他表示政府會把提倡認同鄉村生活列為施政重點,阻止鄉村人口外移。他說:「我們必須讓人民認清自身的欲求,讓他們願意繼續住在鄉村或是從都市搬回去,而不是住在擁擠的公寓裡。快回到農場吧!」

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

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
  • 2012-05-18
  • 中時樂活
  • 作者:彭明輝
     台灣為了十二年國教中的明星學校存廢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英國那邊也在爭論明星學校的存廢。差別在於:英國早已立法禁止增設公立明星學校,而且英國的天主教也一直在說服教會的明星學校放棄入學考,台灣卻有許多人在擔心明星學校的消失。

     英國在一九四四年以後把中學分成三種:「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技職學校與普通中學,前者專門培養未來要念大學的「精英」,普通中學則只培養一般公民。一九五八年英國社會學家楊格(Michael Young)寫了一本書《精英貴族的興起》,諷刺這個制度:在十一歲時就把學生分成未來的統治階級、勞工階級與職員階級。許多教育工作者也認為:十一歲的孩子身心還在發育中,未來的發展與成就難以預料,要用有限科目的筆試把他們的能力與特質加以分類,根本是荒謬的行徑!於是政策方向開始偏向不分類的綜合高中,並且在一九七六年的教育法案中明文廢除公立學校的入學考。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仍堅持保留「文法學校」的考試入學制度,工黨只好立法禁止增設「文法學校」,而未將之廢除。然而許多家長仍堅持要將孩子擠進既有的「文法學校」,使得各校不得不擴大招生名額來因應膨脹的需求。

     英國的「文法學校」之所以無法被消滅,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確實有適合聰明學生的教材與教法。以歷史科為例,一位念過「文法學校」的牛津畢業生告訴我,他在高中讀歷史時,「希臘史」讀的是希羅多德(Herodotus)的《歷史》英譯本,「羅馬史」讀的是吉朋(Edward 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他們從高中就開始讀許多名著的英文全譯本。此外,上課時老師只給討論提綱與下週的討論進度,學生自己回家找資料,念完以後上課報告、討論;每一個單元結束以後要自己寫報告,學著分析、批判與綜合所有閱讀與上課的討論。因此,這些「文法學校」的畢業生進了大學後,找資料、自修、問答、討論、分析、批判與綜合整理的能力確實很強,遠比台、成、清、交的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高出一大截!

英國學生,掌握學習的發球權

     我在劍橋大學聽過幾堂大學部的課,真的是呆在那裡:一門三學分的課,教授只講一堂,指定完本週要學的範圍,扼要的講這個單元的重要性、核心概念和學習的目標之後,就下課了。課本自己讀,讀完自己試著回答課本後面的練習題,每週有三小時的助教時間讓你問問題,這樣就結束了!研究所呢?大學畢業一律直攻博士,而博士生只做研究不上課,研究生自己組讀書會,兩、三週討論完一本書,根本不需要老師去管。

     台灣呢?大學生上課像小學生,每一行公式都要老師在黑板上推導給他看,有一行不懂就怪老師跳得太快;剛開學的那幾週,如果沒有先幫他溫習過去學過的東西,也要怪老師;甚至連碩士生都還要老師站在講台上講課,根本沒有能力自己念教科書,讀論文的能力與討論論文的能力就更別談了!都已經研究所了,老師上課仍舊不是引導學生「思想」、「分析」、「批判」,而是在「講解」、「授課」!

     我所見識過的高中資優教育更荒唐,只不過是高一提前念高二或高三的課本,高三提前念大一的課本,照樣是知識的傳授與記憶,而沒有「思想」、「分析」與「批判」。進入資優班的管道更荒唐,很多人連智力測驗的測驗卷都做過好幾本,更別說考進資優班是靠補習,念資優班時繼續靠補習!

     假如我們的教育方法與教材不改,實在沒必要非保留明星學校不可!孩子念明星學校,可以滿足學生與家長的虛榮心,但是虛榮心養成之後對孩子的人格成長其實傷害太大。我指導過兩位高中資優班畢業的學生,其中一位還跳級兩次,最後都難成大器:從小活在掌聲和鎂光燈裡,經不起挫折,沒有耐心跟意志力挑戰高難度的研究議題。

     與其把力氣浪費在爭論明星高中存廢,不如把力氣用來認真面對學生「適性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教材與教法。

假如我們有能力針對不同特質的高中生,發展出各自所需要的教材與教法,只要在社區高中內針對每個科目,各自進行學科能力分組教學,即可給予不同學生所需的教育。

如果硬是用明星高中製造「精英學生」的光環與假象,把他們跟不同背景的學生隔離,只會培養出更多死讀書的學生,不可能培養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