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5

因果牽纏實證篇 第四回:殺生業報實可怕



第四回:殺生業報實可怕
濟公活佛  
詩曰:油盡燈枯了是何。黯然無奈見閻羅。
          回思在世千般用。唯有修行欠最多。

聖示:文筆準備靈遊著書,靈體出竅!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
濟佛:免禮!快上蓮台。(蓮台停駐在一醫院之加護病房裏:。)
濟佛:這一床之病人就是今夜要探訪之人,待為師略施術法,讓你印證何謂因果之牽纏。
文筆:喔!我的天啊!好多的禽畜在爭相啄食此人的咽喉::!
濟佛:此人在世從事雞鴨販賣,每日殺害之物命不知有多少,親友及善知識諄諄勸導他改行,但終是不聽,一意孤行,待機緣成熟時,因果業力纏身,使其苦嚐果報。醫師診斷出其已罹患喉癌末期,開刀亦無用,而現今不能食、不能喝,如同其切斷雞鴨之咽喉般。何謂因果,即爾加害於它,日後爾也必受同一模式之報

文筆:恩師啊!此人發出嗚嗚哀鳴之聲,徒兒實不忍見之!不知此人是否會好轉?
濟佛:其已油盡燈枯了!再過三天黑白無常便會前來勾其魂魄至陰曹地府受審。老衲今夜藉此機緣奉勸眾生勿多犯殺業,而須多植福,日後方不會有此慘不忍睹的局面,三寸氣斷還須受地府之審判與磨苦。可、回宮了,文筆靈體入竅!吾回。
文筆:弟子恭送恩師蓮駕!

禪思禪語 放下

禪思禪語
放下
唐朝有位俗家弟子去拜訪趙州禪師,由於忘了帶禮物,見面時十分抱歉的說:「我空著手來,真不好意思。」
趙州禪師微笑說:「那麼你就放下來吧!」
這位弟子心裡更不安了,愧疚中帶著疑惑問說:「我沒帶東西來,怎麼放下呢?」
趙州禪師當場呵斥他說:「既然如此,你就帶著吧!」
這位弟子眨巴著眼睛,弄不懂禪師的意思。其實,禪師要弟子放下的當然不是禮物,而是拘泥與俗態,可惜這位弟子根器淺薄,未接禪機。
據說,古印度有位梵志雙手拿著合歡花、梧桐花去奉獻給佛祖。
佛祖對他說:「放下吧!」
梵志放下左手一株花。
佛祖又說:「放下吧!」
梵志便放下右手一株花。
誰知道佛祖繼續說:「放下吧!」
梵志驚愕的說:「我已兩手空空了,還要放下什麼呢?」
佛祖說:「我不是要你放下花,而是要你放下一切嗜慾與妄念,到了沒有東西放下時,你便進入不生不死的境界了。」
其實有些瑣碎的小事並不嚴重,別人也許根本沒放在心上,苦的倒是自我折磨,一旦我們自己【放下了】,那麼風吹雲過,煙消霧散,便會發覺天地原來如此澄明,一切原來是自己的多心多慮,原來自己可以安然享受人生。共勉之。

嗔心不要太重

嗔心不要太重左世豐
生活之中常有與他人的衝突發生,現舉例故事來証明嗔心的後果。
故事一,有一位在外經商多年的商人,過年前回家經過市場,看到一位老先生賣箴言,價錢非常貴,他就買了一句箴言,老先生告訴他,愈到非常生氣的時候,不要衝動,要向前走三步想一想,再後退走三步想一想,回家之後,看到床前有兩雙鞋子,一雙是太太的,一雙是男人的,他就非常生氣,從廚房拿了把刀子要殺奸夫淫婦,後來想到賣箴言的老先生說:向前走三步想一想,再後退走三步想一想,於是他正向前走三步想的時候,他太太從床上起來翻起簾子看到他拿把刀,嚇一大跳,問他幹什麼,原來是快過年了,他的太太為了圖個吉利,買了雙新鞋給他丈夫,放在一起,而他卻誤會了,還好沒犯上大錯而殺人,幸好老先生的一句箴言救了他及家人。
故事二,有一對鸚鵡,築巢在一片森林中,有一天,公鸚鵡從外面刁了很多棗子回來,堆滿了半個窩。牠將這些棗子全部交給母鸚鵡看管,自己又飛出去找尋食物了。三天之後,公鸚鵡又找了一些食物回來了,當牠迫不及待的去察看三天前的棗子,卻發現原本半窩的棗子,竟然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一時嗔心大起,怒不可抑,指責母鸚鵡說:「我辛苦的到外面找食物,而上次找回來的棗子,我連一粒都還沒吃,為什麼妳一下子就吃了那麼多。」此時,母鸚鵡也莫名其妙的回答說:「沒有呀!我也沒有吃棗子。」這時公鸚鵡更加氣憤的說:「還說沒有,棗子明明就少了三分之二,好!看我今天非殺了妳不可。」公鸚鵡目露凶光的說完,竟然真的將母鸚鵡活活的啄死了。過了沒多久,天上忽然下起雨來,那些棗子又恢復了半窩之多。公鸚鵡看到這種情形才恍然大悟,原來母鸚鵡真的沒有偷吃棗子,而是被太陽晒乾了,看起來才會那麼少。此時的公鸚鵡非常後悔自己的無知又嗔心太大,一時痛哭失聲,但任憑牠再如何的傷心,也無法喚回母鸚鵡了,這是多麼令人難過的故事,但這個世界上,像公鸚鵡的人太多了,他們易被憤怒掩蓋理智,為了洩一時之氣,胡作非為,造成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故事三,有位個性急躁的女士對牧師大吐水時問道:「牧師,我發脾氣才不過只有一分鐘而已,為什麼朋友卻紛紛離我而去?」只見牧師若有所思的回答:「原子彈爆炸前後也只有一分鐘而已,但請想想它所造成的危害。」
所以,如果你感到憤怒時,那麼就帶著它出去散步一會兒吧!它們也許就會長翅膀飛掉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幾乎都是口角之爭,都是講話引起的,因此,講話時態度與口氣是很重要的,才不會和別人發生衝突,甚至把命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