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5/17
再論安倍經濟學
“日元先生 ”榊原英資,上周與筆者在今週刊主辦的《亞洲經濟高峰論壇》上同台論道。“日元先生 ” 斷言,日元匯率短期內不會突破兌美元一百大關。他的話音未落,日元兌美元匯率第二天就衝破了一百關口。榊原預測失准,究竟是老馬失蹄,還是另有苦衷,筆者無從瞭解。
“日元先生 ”的第二個預言,乃安倍經濟學試圖通過日元貶值來拯救實體經濟,不會有多少真正的效果。筆者對此觀點深以為是。
安倍經濟學自去年11月出爐至今,日元暴貶,日股飆升,其在金融市場的成就,堪與伯南克的QE政策、德拉吉“不惜代價捍衛歐元”之豪言媲美,實為國家資本主義時代的神來之筆。為安倍晉三帶來高人氣,為對沖基金帶來發財良機。
日本央行在今後兩年將基礎貨幣數量翻倍,筆者認為日元資產升值(reflation)故事,尚在進行中,不僅股市出彩,樓市也有頗大的商機。
然而,安倍經濟學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就未必一樣有效,其在股市的豬突猛進與在經濟上的舉步維艱,可能形成鮮明對照。
股市繁榮的關鍵,在於流動性。流動性可以由央行製造出來,也可以通過乘數效應變出來。當外資湧入,當市民將自己儲蓄中拿10%出來炒股,股市指數便升上去了。電子數位以幾何級數跳升,並非難事。
經濟復蘇的關鍵,在於就業的產生,這些需要一點一滴做出來,遠比操縱電子數位更艱難、更複雜。日本第一季度的GDP增長不錯,不過這基本上是建立在靠匯率和股市衝動之上的,此動力能否長久維持,還要看就業增長,看體制上和企業文化上的突破。
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及結構性痼疾,並非貨幣政策所能左右的。日本的企業文化,壓抑著改變,限制著創新,根深蒂固,積重難返。
二十年的蕭條,令研發費用一降再降,除了汽車業外,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出現全方位的萎縮。試想,如果索尼(SONY)手機降價20%,閣下會不會由蘋果或三星手機轉用索尼手機?如果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再,靠匯率變化所產生的股價衝動,最終很難有盈利的持續支持。靠QE幻想出來的就業復蘇,不過是水中之月。
安倍的經濟措施,實際上在威脅企業,如果他們繼續坐擁現金,不思投資,那些現金會在通貨膨脹中貶值。
安倍政策同時在威脅消費者,如果他們不願消費,放在銀行的儲蓄會縮水。然而消費者願不願意消費,取決於就業和工資增長的預期,沒有收入水準的增加,消費難有持續的上升。缺少消費,企業投資自然沒有動力。
安倍經濟學,有12-18個月的視窗期,即資產升值所帶來的財富效應能否拉動實體經濟中的消費。與此同時,匯率無序貶值的風險,隨著貿易逆差的增加而提高。國債市場崩盤的風險,隨著債務負擔增加而提高。安倍人氣雖高,走的卻是鋼絲。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