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18

壇經釋疑篇(懿敕拱衡堂仙佛釋疑)

 

壇經釋疑(一)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1、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

    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如何作解?  (93‧05‧19)

聖示:萬物無常,物有其性,在輪迴之轉輪亦不滅其性,諸法無常,在明不執

         ;生死輪迴,真如之性及後天習性,當有不及之處,所謂「不遍」,意

    指不能周全之圓也。(太子元帥示)

 

   2、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何

    作解?(93‧05‧19)

聖示:縱然道場遍處,亦無法盡述之意。(太子元帥示)

 

   3、法寶壇經般若品:「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又付囑品:「自

    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依此論述,自性當即是含藏識否?(93‧07‧21)

聖示:是。(太子元帥示)

 

   4、又復,自性既空無一法可得,何以故又含藏成識,豈不矛盾?(93‧07‧21)

聖示:先天本空,後天染著而成,豈有矛盾。(太子元帥示)

 

  5、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記載,惠明先眾趁及六祖,祖擲衣石上,隱入草莽中

   ,經言:「惠明至,提掇不動。」此「提掇不動」是指惠明提拿起衣缽

   後站著不動呢?抑或是惠明根本無法將石上衣缽提拿起來?(93‧07‧12)

聖示:後者。(太子元帥示)

 

再問:法寶壇經行由品:「惠明至,提掇不動。」如何作解?(93‧07‧21)

聖示:指惠明無法攫取衣缽。(太子元帥示)

 

   6、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言陳惠明後至袁州 蒙山,請問六祖十五年後自獵

    人隊復出弘法,惠明可曾返回寶林寺禮拜,並求問心法奧意?(93‧07‧21)

聖示:有之,但未有究竟所得。(太子元帥示)

 

   7、於「法海禪師壇經序」中有言,六祖誕生隔日的黎明,有二異僧造謁為

    六祖安名,此二僧是何等高真,做如是緣?(93‧07‧23)

聖示:是見異象而至之有道高僧。(太子元帥示)

 

再問:於「法海禪師撰壇經序」中,言有二異僧於黎明造謁,專為六祖安名

上惠下能。此二異僧為何許人,與六祖是何因緣,可得聞乎?又二僧

姓名為何?抑或法名為何?(94‧04‧14)

聖示:此事不得聞,乃有歧異,故不予開示。(太子元帥示)

 

   8、於「法海禪師壇經序」中記載,西國智藥三藏沿曹溪而上,見峰巒奇秀

    ,歎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此「西天」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是今青、康、藏之地。(太子元帥示)

 

   9、法寶壇經行由品:「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願求更佳解釋?

   (93‧07‧23)

聖示:偈解需由心證,由此見個人造詣。(太子元帥示)

 

10、法寶壇經機緣品:「…。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此中「由汝習性」及「用本無生」分別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品名「機緣」,則在禪機,故是體用之解也。(太子元帥示)

 

11、法寶壇經機緣品:「…,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如何作解?

(93‧07‧23)

聖示:佛本無言,吐廣長舌,是為妙化。(太子元帥示)

 

12、法寶壇經機緣品:「…;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

此中「從三昧起」如何作解?(93‧07‧23)

聖示:三昧正定。(太子元帥示)

 

13、六祖壇經疑問品中,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及「隨所住處

恒安樂。」此兩句佛言出自那一部佛經,那一品?(95‧02‧23)

聖示:壇經所引,並非每句出自佛典,有以佛言而涵蓋。(太子元帥示)

 

註:維摩詰經(卷1)佛國品第一:「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心淨

    則佛土淨。」又,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4):「菩提妙花遍

    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佛陀文教基金會阮居士提供)

 

壇經釋疑(二)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1、六祖為惠明開示:「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

    目?」若未得六祖再深入教示,自非上根者,恐易致以下結果:惠明雖

    悟自本來,卻也易落入空相中執以為斷。聖意如何?(93‧07‧12)

聖示:然也。(太子元帥示)

 

   2、惠明是否已悟得來去自如、心體無滯的「一如」境界?若未悟得,至蒙

    山後如何傳法?望聖略述。(93‧07‧12 )

聖示:未得其境,故其後傳之法為漸法之支。(太子元帥示)

 

再問: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記載,一四品將軍陳惠明得六祖開示後,前往蒙山

弘法,此將軍今落籍或註緣何處?(93‧07‧21)

聖示:尚在輪迴中,乃造前因故。(太子元帥示)

 

   3、據一貫天道示,六祖之後,道傳白、馬二祖。馬祖道一於現今江西一帶

    弘法,白祖玉蟾於現今何處(省)一帶弘法?又白祖玉蟾是否為一在家

    居士?(93‧07‧12)

聖示:今之四川一帶,是在家居士。(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是親自傳天命給白、馬二祖為第七代祖的嗎?若如是,六祖是如

何傳天命給馬祖道一及白祖玉蟾的?(93‧07‧13)

聖示:非為親傳,正如拈花示意印可心傳。且一貫大道是母命,道入火宅是

法統延續。(太子元帥示)

 

   4、法寶壇經付囑品:「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此二菩

    薩是指何人?(93‧07‧12)

聖示:二菩薩者是弘法所指,為扶桑來僧。(太子元帥示)

 

再問:前次問及法寶壇經付囑品:「…,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

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中二菩薩是何

人一事。聖示以:「二菩薩者是弘法所指,為扶桑來僧。」弟子未明

此意。這二菩薩或僧人是何許人?(93‧07‧13)

聖示:東僧乃來求法回國弘法,此為其義一,再其義則為轉入火宅之白、馬

二菩薩。(太子元帥示)

 

   5、法寶壇經付囑品:「頭上養親,口裏須餐;…。」此中「頭上養親」否

    指高麗僧人金大悲欲雇人取師首供養,如事親般?還是指張淨滿為孝養

    尊親故,而受雇行劫師首?(93‧07‧12)

聖示:是指後者。(太子元帥示)

 

   6、法寶壇經行由品中記載,一別駕張日用為六祖書偈前,求言:「汝若得

    法,先須度吾,…。」然六祖得法後連夜南行,此別駕最後否得六祖度

    得?此別駕張日用今落籍或註緣何處?(93‧07‧21)

聖示:有之,今在西方為羅漢。(太子元帥示)

 

再問:法寶壇經行由品中有載,一江州別駕為六祖書偈。此中「江州」者,

是指現今的江西省九江縣境,還是湖北省武昌縣境?抑或是其他地方

?(94‧04‧14)

聖示:是今江西省境。(太子元帥示)

 

再問:江州別駕張日用為六祖書偈前,曾言:「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

此言。」然六祖得法後隨即連夜南行,繼而隱身獵人隊十五載,日後

如何度得此江州別駕?又此江州別駕為六祖書偈,世俗功德大焉,今

位證何處?(94‧04‧14)

聖示:未得度,彼尚多公案未了,乃未得機,尚在輪迴。(太子元帥示)

 

   7、法寶壇經機緣品:「…。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此是六祖針對一般大眾(包括未開悟及已開悟者)而說的?還是只針

    對已開悟的覺者 (包括法達比丘)而說的? (93‧07‧23)

聖示:一般大眾。(太子元帥示)

 

   8、承上問,若是六祖針對一般大眾而說的,是否表示:人人皆持一「法華

    經」(喻自性),惟差別在迷悟不同而已? (93‧07‧23)

聖示:然也。(太子元帥示)

   9、承前問,若是六祖只針對已開悟的覺者而說的,為何還要說「從劫至劫

    」呢?因為這一世開悟,能持法華,下一世也未必能開悟呀?

   (93‧07‧23)

聖示:既已開悟,何來下世。(太子元帥示)

壇經釋疑(三)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法寶壇經行由品中有載,六祖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遂後蒙一客

    取銀十兩令充老母衣糧。此中前客與後客是否同為一人?兩客於彼時姓

    名為何?又此兩客一者告以五祖法席所在,一者與銀六祖得無後顧之憂

    ,其世俗功德大焉,今位證何處?(94‧04‧14)

聖示:此二緣人,僅是大事因由中了債之事,雖有其功,仍在輪迴。(太子元帥示)

 

   2、六祖得法後連夜南行,後又隱入獵人隊中,乃至復出弘法直到圓寂,總

    此期間六祖如何探養其老母?其母親約於何時歸空?(因六祖捨舊宅為

    國恩寺,乃有此問)(93‧07‧21)

聖示:差人探之。由得法後算起第十二年。(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的母親姓李,名為何?(93‧07‧21)

聖示:名蘊芳。(太子元帥示)

 

   3、六祖位證佛果,理當九玄七祖同證仙家,那麼其母(李氏)得何果位?其

    父 (廬行瑫)得何果位?(93‧07‧21)

聖示:父母均蔭入西方天人八部眾。(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為地藏古佛分靈降世,此說否真?六祖現今註緣何處?(93‧07‧21)

聖示:是地藏古佛分靈,今為西方佛。(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是否以上品上生(一品蓮台)證入西方極樂世界?其敕封的聖號

為何?(93‧11‧15)

聖示:未及一品,是為上品第廿二品菩薩,慧能菩薩。(太子元帥示)

 

再問:六祖的父母受蔭入西方天龍八部眾。那西方天龍八部眾隸屬何司?受

何聖真管轄?(93‧11‧15)

聖示:天龍八部屬佛所同。天龍八部各有所司,非文字所能述之。(太子元帥示)

 

再問:「西方天龍八部」是否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一部分?此天龍八部是

何聖真所管轄?(93‧12‧10)

聖示:然也。屬西方阿彌陀佛所轄。(太子元帥示)

 

再問:阿彌陀佛之神職為何?(拱15期)

聖示:乃佛法第一人,即如道家之古老金仙。(關恩師示)

 

再問:佛教之主及佛祖是誰?又東方佛祖是誰?(拱15期)

聖示:釋迦牟尼佛是佛祖。達摩東來弘揚佛法,乃稱「東方佛祖」。(關恩師示)

 

   4、壇經中機緣品僧人法海,問六祖一法要「即心即佛」,啟聖示此法要語

    出何經?那一品言及此即心即佛?(93‧08‧16)

聖示:見傳燈錄法常章及馬祖章。(太子元帥示)

 

再問:按法常應為馬祖弟子,馬祖為懷讓弟子,是故傳燈錄應在法海問六祖

即心即佛法意之後著成。法海所問「即心即佛」,應語出自某部更早

前的經論中,伏望聖示何經、何品?(93‧08‧19)

聖示:為世尊所示,引用之傳至後世才編入其經。(太子元帥示)

   註:「即心即佛」乙詞,應該是義理遍諸佛經,但查「大正藏」中,則無完

    全一樣的用詞出現在「經」中,只有在佛心經(卷2)中云:「久遠諸

    如來同我此一心此心非諸心此心即是佛若行此心事 無不離世間。」(

    佛陀文教基金會 阮居士提供)

 

   5、壇經中機緣品僧人智通,問六祖一法要「三身四智」,啟聖示此法要語

    出何經?那一品言及此三身四智?(93‧08‧16)

聖示:「三身」,諸經多有說,唯識論及金光明最勝王經。「四智」,出於成

唯識論。(太子元帥示)

 

   6、壇經中嘗引述菩薩戒經,如是說「我本性元自清淨」,按佛家稱經名多

    取其簡,啟聖示此部經全名為何?(93‧08‧16)

聖示:菩薩戒經非一本經名,乃籠統稱之,涵蓋梵網經有十重禁、四十八輕戒

         ,善戒經有三聚淨戒,瑜伽論之菩薩地品等,悉皆是修菩薩道所必戒。

    (太子元帥示)

 

再問:壇經中引述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見般若品)或「我本

性元自清淨」(見坐禪品),何者為原菩薩戒經中的正確寫法?

(93‧08‧19)

聖示:「我本性元自清淨」正確。(太子元帥示)

 

再問:於壇經機緣品有言:「僧智通,壽州 安豐人,看楞伽經約千餘遍,

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弟子粗覽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未

尋及「三身四智」之明顯法要,若「三身四智」有出於楞伽經,則出

自本經何章節?(94‧09‧28)

聖示:智通僧修行,不解「三身四智」,以為楞伽經有,實則無,故禮六祖

求義。(太子元帥示)

 

   7、壇經中有所謂「無相懺悔」,又有那無相頌等等用語,此其中「無相」

    者是何意涵?伏望聖為開示其中妙意。

   (95‧02‧23)

聖示:無相,簡言之,「心無所念,不執不求」。(太子元帥示) 

 

壇經釋疑(四)

 

拱衡堂 太子元帥 登台濟世

 

   1、於「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中,有云:大師始於五羊,終至曹

    溪,說法三十七年;霑甘露味,入聖超凡者,莫記其數。此中「始於五

    羊」是何意?又「五羊」是指現今何處? (94‧07‧30)

聖示:「始於五羊」是指開始於五羊之城,即今山西 羊城境內五羊山。」

        (太子元帥示)

 

   2、於「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中,有云:惟南嶽、青原,執侍最

    久,盡得無巴鼻故,出馬祖、石頭,機智圓明,玄風大震。此中「盡得

    無巴鼻」是何意?又「巴鼻」是何含意? (94‧07‧30)

聖示:「巴鼻」,是彼時俚俗形容詞,乃「障礙」之意,因此原文一目了然。

         (太子元帥示)

 

   3、有一無名氏壇經跋,常附於相關書籍後,今伏望開示二疑:

   (1)「宋 太祖開國之初,王師平南海,劉氏殘兵作梗,師之塔廟鞠

為煨燼,而真身為守塔僧保護,一無所損…。」此中劉氏指何歷

史人物?

   (2)「肉身迨今猶存,以後宋又加諡廣照兩字,元 至正已卯寺罹兵

火,龍置因失。」此中「龍置因失」是何意思?

(94‧09‧28)

附:補記無名氏跋一則(出自正統刻本卷尾):

宋 太祖開國之初,王師平南海,劉氏殘兵作梗,師之塔廟鞠為煨燼,

而真身為守塔僧保護,一無所損,尋有制興修,功未盡,會宋 太宗即位,

留心禪門,詔新師塔七層,加諡大鑑真空禪師,「太平興國」之塔。宋 仁

宗 天聖十年,具安輿迎師真身及衣缽入大內供養,加諡大鑑真空普覺禪師

。宋 神宗加諡大鑑真空普覺圓明禪師。本州復興梵剎事蹟,元獻公晏殊所

作碑記具載。肉身迨今猶存,以後宋又加諡廣照兩字,元 至正已卯寺罹兵

火,龍置因失。六祖禪師自唐 開元元年癸丑歲示寂,至大元 至元二十七

年庚寅歲,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歲,至大明

正統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時,正統四年歲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重刊。

聖示:(1)劉氏殘兵,即指後漢 劉氏。

(2)「龍置因失」,意指安奉六祖置身之處。(太子元帥示)

 

   4、於「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中有二疑:

    (1)「一一妙義,發揮諸佛無量妙理,即彌勒樓閣中,即普賢毛孔中

     。」此中「即彌勒樓閣中,即普賢毛孔中」如何解釋?

    (2)「德異幼年嘗見古本,自後遍求三十餘載,近得通上人尋到全文

    ,遂刊於吳中休休禪庵,與諸勝士同一受用。」此中「通上人」

     是指那位禪德?又「吳中」是指那個地方? (94‧10‧03)

附:「元 古筠 德異禪師撰壇經序」之最後一段:

夫「壇經」者,言簡義豐,理明事備,具足諸佛無量法門。一一法門,

具足無量妙義;一一妙義,發揮諸佛無量妙理,即彌勒樓閣中,即普賢毛孔

中,善入者即同善財,於一念間圓滿功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惜乎!壇

經為後人節略太多,不見六祖大全之旨。德異幼年嘗見古本,自後遍求三十

餘載,近得通上人尋到全文,遂刊於吳中休休禪庵,與諸勝士同一受用。惟

願開卷舉目,直入大圓覺海,續佛祖慧命無窮,斯余志願滿矣。至元二十七

年庚寅歲(西元一二九○年),中春日。

聖示:(1)此為形容詞,意為如彌勒淨土中悉是法音之妙,普賢菩薩是大

願,故以此譬喻形容。

   (2)「通上人」是稱通海上人;「吳中」指今江蘇省吳縣附近。

  (太子元帥示)

 

   5、法寶壇經機緣品中,懷讓禮拜六祖,六祖印可後謂:「西天般若多羅讖

    :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六祖如何得知此一般若多羅讖?又

    西天般若多羅與中土懷讓是不同時代的人,般若多羅如何預知懷讓有一

    足下為馬祖道一?(95‧01‧13)

聖示:佛有六通,六祖及多羅二菩薩又豈無之。(太子元帥示)

 

   6、法寶壇經機緣品中,玄策云:「威音王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

    盡是天然外道。」此中「威音王前即得」是何意思?

    (95‧01‧13)

聖示:意即此佛之前眾生即緣得悟証。(太子元帥示)

 

再問:據聞威音王佛為空劫初成的第一位佛,之前尚無佛住世;又此佛出世

之後才有人類,開始有佛住世。此說法是否正確?(95‧01‧13)

聖示:此佛出世始有人類,但並非無眾生,此說正確,但解讀者有誤。

(太子元帥示)

 

再問:承上問。若如是,玄策何以要說「威音王前,無師便可自悟自證」(

這是一般的註解),既無人類出世,玄策此語豈不是空話?若非空話

贅語,則玄策出此語的用意何在?(95‧01‧13)

聖示:意指此佛之前,此一空間佛俗不分,亦即大同世界,蓮花淨土。

(太子元帥示)

修道行持篇(懿敕拱衡堂仙佛釋疑)

修道行持(一)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一個修道人,當每世保持何種修持才能世世不退轉,終至成道?

(拱19期)

聖示:修道者,不論任何一種法門均可修持,佛門有云:「十世修成一世果。

」乃為累世積慧,終至成正覺,故此世修佛,下世修道,均非關鍵,首

要在有「慧」換言之,累世均能修善,以善生慧,慧而有覺,內修其

性,外行其功,終得證果也。(關恩師示)

聖示:道程中修子每每有徬徨不定之心態,蓋何去何從無所適也。人生一旦

入世之時,靈根即已受蔽,夙累牽摯故,先天靈性有所泯滅不絕也,

故修持真理啟開智慧,以期有所覺悟,乃為世人向道之第一基礎也。

築基穩而深,則日後成就愈大,故世人切宜在此段時期,用心體悟真

理所在也。(張巡夫子示)

      詩曰:學理修身養性篇    智珠朗現慧覺全

記取真詮勤研悟    道程邁步繼年年

聖示:古來修道之人,泰半尋訪洞天福地以作潛修之處,若能得證大道,則

將心法留於該處,則洞天福地又添一處,是以昔時修道者常有云:「

得紫府天書,則登天有術。」時運變遷法亦遷,今大道普傳,千宗萬

脈,心法不秘,人人可得,關鍵只在勤修與否。因而世人切記,只在

一心,若有兩意徬徨,心頭靈山不現,道自心中消失,夫復他求矣!

(拱017期)(紫府長吏降)

詩曰:登仙有術賴勤修 慧覺啟能脫樊囚

寄語世人多體悟 道隨心轉去難留

 

2、修道之道?(拱121期)

聖示:修道,若有依止於特有教門,則須依其教理而修,除有特有教門法義,

     則以人道周全為先。(太子元帥示)

聖示:佛法宏深,妙諦玄奧,唯有精心修持始有所得,而得之多少仍須視其

慧覺深淺而定。不論佛道空玄之論,及至儒家思想推及諸子百家,其

立論必有妙奧,修者學而悟之、踐而行之,均有所本,亦盡有所得。

唯最忌者,虛而不實,斷章取義,故世人於道程中尚宜潛心而學。

(拱003期)(文殊菩薩降)

詩曰:慈航普度眾蒼生  妙法醒迷邁道程

立志勤修修奧義  靈根慧性自光明

 

再問:入鸞二年,因路途遙遠(遠在北部),無法期期返堂效勞。今為求道程

行持不間斷,受度於當地先天道場,如此是否屬於叛道? (拱023期)(拱046期)

聖示:心存有道,無所關礙。(太子元帥示)

 

再問:入鸞後因故不再繼續行持,是否有罪?(拱027期)

聖示:入鸞後未繼續行持,只要心有向道行持,莫因尤怨造口業,則無有罪

業。(太子元帥示)

 

另問:弟子近年來因道場修持理念與眾前賢有所出入,導致諸多爭議。現今

若弟子專注於佛道雙修之唯心宗道場,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漸疏離

前道場,是否有違願力初衷?(拱046期)

聖示:道場之效勞,發心為上,人事為和。佛道雙修,唯心宗乃一大福音,

且能人事周全,並以此宏揚 慈尊心法。新脈甫成居功偉大,故不論

審查自身功果或道程,爾可釋懷,並無違願之處,仍在道場行持即無

違願。(太子元帥示)

 

另問:有求一貫天道者想皈依基督教或他教,是否犯了背道?又如何面對

老母與師尊?(拱09期)

聖示:無背道之說,修持任何教門均須體認精修,能遵教義修持,未造罪業

,則 老母亦喜慰元靈兒之不再沉淪,但切勿自入歧途。 (關恩師示)

 

再問:曾在天道道場修學大道,是否必須在一定國度,因信士由中國來至馬

國(指馬來西亞),今又想回中國去?(拱149期)

聖示:修子在任何國度,並非不可,只不過需視其國度之法律、人情等因素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謝信士叩問】:弟子入天道後,可否再來本堂效勞?敬叩恩師轉

老母批示。(拱05期)

聖示:謝生所呈稟,吾已轉呈 無極老母。懿示如下:謝子頗著慧善之根,

娘早有鑒納,且道命雖賜卻因後天岐迷,不知何適何從。早時台島中

州數處聖門主神均有呈稟,唯道脈助緣未顯,今日與勇筆結緣,合該

以此造成聖門道命,則未來之功果未可限量,娘特勉之力行不怠可也

。(關恩師示)

聖示:謝子求道心志及助道熱忱,娘頗感慰。日前經由 關卿代轉呈稟事,

娘已鑒納,並有予賜勉。今日助道與鸞門結緣須明為娘之意,道旨畀

命鸞門普化之使命,合與協力推展道務同心策力,則何患乎道果之不

大成也,爾無須耿耿於宗門之別,助道則萬教同理,為道而共盡心力

也。(拱05期)(無極老母降)

 

再問:【一楊信士叩問】:今後如何弘法利生?(拱06期)

聖示:以自身之修持,兼行道而至化人,助道推行以廣普化為佳。蓋各人道

命不一,爾由此行之容易勝任也。(關恩師示)

 

再問:【一劉信士叩問】:弟子入天道,叩示金線道統是否有誤?真正金線

道統何在?日月明師何在?(拱06期)

聖示:「道降火宅」乃 老母明訓,悟之則心中存疑自破。道降火宅則道脈

自在無極,無所謂道統之分,一入此名則為執相,「執」乃修者之忌

。爾目前之修持正確,無庸置疑;修者須有正信及正識,此均為靈智

之表現,慎之。明師自在我心,日月明師在雙眼,見清見明可為吾師

,悟勉之。(關恩師示)

 

3、何謂「修道有成」?(拱018期)

聖示:所謂「修道有成」,乃指基本之三仟功、八佰果達成。(太子元帥示)

 

再問:依仙佛所識,修道子能修滿「三千功,八百果」,容不容易?又,何

以故?(95‧05‧18)

聖示:容易,行不行而已。功在外,勤行;果在內,慎戒。(太子元帥示)

 

再問:依仙佛所識,修道子能修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容不容易?又

,何以故?(95‧05‧18)

聖示:不容易。此為道家在世最高境界,許多臻此境界之上聖高真,是在得

道後再精進臻此境界。(太子元帥示)

 

再問:「三千功,八百果」與「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兩者間之境界如何

對等?或者說,兩者間的差別何在?(95‧05‧18)

聖示:差別在「功果圓滿」者是最低,「三五圓滿」者是最高。(太子元帥

示)

再問:修滿三千功八佰果,功果圓滿,是否即為理天神聖?(拱016期)

聖示:三千功八佰果圓滿,乃得證仙道,非理天,乃封列理天神職則有可能

。(太子元帥示)

 

再問:何謂「功」、「德」、「福」?(拱010期)

聖示:「功」屬外之行持,「德」屬內之修涵,「福」則為可受報也。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世人從幾歲開始,便有功過評定?(拱041期)

聖示:除特例者,或有造成社會鄰里之困苦者,一般皆從識字開始,約在十

歲左右。(太子元帥示)

 

再問:人世間雖萬般終帶不走,昔新光前老總吳公火獅,又國泰前老總蔡公

萬霖,兩大德於今時落籍何處?(93‧10‧17)

聖示:總評其二人功過,以最大利益眾生之功德而補罪,已各入於洞天福地

及淨土蓮邦。(太子元帥示)

 

再問:道親於一貫天道之研究班聽課一堂(約二小時),通常會有多少功賜?

又,一貫天道之法會護持(二天),通常會有多少功賜?又,上天對鸞

堂及一貫天道法會之功賜,是否有相對應而類似於比照之處?

(96‧03‧20)

聖示:此賜功吾不便僭越,但基本上不會比鸞門少。又,當然可以,不過,

鸞門以普化為旨,故以因應十方善眾,會比一貫天道之對內,多自修

之果,而少外行之功。(註:所指乃是一貫大道之大法會,有內部修

子自修參加法會之功果,不似鸞門是聚合十方善眾之共願,當然,一

貫天道之大法會亦有殊勝例外,有者大型聚合十方共願,則屬例外。

)(太子元帥示)

 

修道行持(二)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如何修持,方能將大道修好,愿力完成?(拱055期)

聖示:修道無非在求自性坦然,道在一言一行,行住坐臥中皆為道,而能口善

,逢人低聲問候,道已萌芽。道亦非侷限於道場之聽講,既然身為人便

要把人道做得圓滿,而隨緣為親友或眾生輾轉解說道義,那便是「道」

,而不必刻意,若一切都處於刻意之中,那便是做作而不自然。

(太子元帥示)

聖示:修道,既曰修,則必須有其過程,先不論道何在,如何始能窺其堂奧

?進道之時即已必須修。對人而言,雖為萬物之靈,但也因此有許多

劣性,基本上修道即是必須先修飾人之劣性,比如人之貪、嗔、癡、

愛、欲等,因為人之欲心乃是阻擾道心的最大障礙,人之劣性乃是蔽

障靈根的最大塵埃,所以每個修道子欲求修大道並進入其堂奧,對此

不可不慎。(拱028期)(本堂呂仙祖登台)

      詩曰:精修有志最堪嘉   唯慎莫將一志麻

道程漫漫步步進   根基深奠耀靈華

 

另問:家庭主婦因家庭關係,未能至佛堂及鸞堂聽聞道理。如是在家如何修

行?(拱009期)

聖示:在家修以先全婦道之無虧乃為正確。在家修可依鸞書所載守戒悟理,

亦如是而法施、無畏施則隨處可行。(太子元帥示)

 

另問:【一鄭信女叩問】:工作常忙到晚上七點多,這份工作是否可做?比

較喜歡做修道的事,這樣沒意義的忙碌讓人煩惱,該怎麼辦?

(拱024期)

聖示:工作崗位之盡職,屬一份忠,亦為德,德亦是修道之內性修養。目前

不宜異動,乃為運象之不宜。(太子元帥示)

 

2、對初學道的修子而言,應如何降伏凡俗心,提昇道心?(95‧02‧21)

聖示:伏俗心,昇道心,是內性修涵,故初學者不易,必需講究火侯,長期功

     行,最首要者戒律。(太子元帥示)

聖示:內性即為修道者之內涵,即為守戒持律之功夫。行功德乃利益眾生,

修內性乃增長自身智慧,對修道者而言,兩者俱不可輕,修者先求己

身之善,復推廣兼善天下,是為道之本心,故欲求悟道,此道心不可

不知也。(拱012期)(九天司命真君降)

          詩曰:勤修內性悟真詮 智慧圓明種福田

積善人家餘有慶 蒼生共勉感瑤天

 

另問:如何使自己脾氣柔順?(拱13期)

聖示:遇事不能忍性,不能順,可想水,水乃滋潤生物而滅燥性,明其性收

為己用,自有裨益也。(關恩師示)

聖示:火性于修道者,即如無形業障,隨時網罩靈明,修子不可不慎。星星

之火足以燎原,則人之火性不除,甚有可能使得形神俱受其害。

(拱024期)(本堂濟佛登台)

詩曰:火氣騰升慧性消 靈明泯滅道愈遙

修持有素須涵內 勉爾賢生莫混淆

 

另問:如何淨心,法喜充滿?(拱025期)

聖示:淨心法喜充滿,則須近道,親而悅之。(太子元帥示)

 

3、有些修者何以常現煩惱相?(拱067期)

聖示:心生煩惱無定時,煩惱顯於睡眠不足時、胸悶時、失落感時、求不得時

     及言不得時,尤天氣變化時皆有之,人人俱如是。(太子元帥示)

 

另問:為何會有很多煩惱?(拱110期)

聖示:煩惱本為人生之苦障,此為夙業,開悟人生是苦海,而能愈磨愈淨,

即可改善。(太子元帥示)

聖示:人生之路,所謂坎坷曲折,俱屬應業之串聯所延伸之現象而已,一飲

一啄又屬前定,則前因後果之透視一目可了然也。吾欲勸世人者,無

非了心之意,潛神之義,則無挫無撓之勇毅可現。在人生之過程中,

不論大至事業成敗、家庭盛衰,小至日常間飲食起居等,俱可見一般

,亦可引申為修道子所以不為世俗所囿之志氣也。

(拱18期)(臨水夫人降)

 

再問:【一陳信女叩問】:晚上常夢到白天所發生的事,這是為什麼?應如

何化解?(拱045期)

聖示:夢多有火燥,耿耿於懷而不釋之因素,可用清涼食物以助改善。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杜信士叩問】:晚上做夢頻繁是否身體不適,或其他原因?可有

根治之法?(拱045期)

聖示:多夢虛火竄,可由中醫。但此與意識清寧有關,故多靜心凝神,則可

少夢無礙。(太子元帥示)

 

4、仙佛常開示眾生「認苦為樂,認樂為苦」,何為真苦?何為真樂?

(拱074期)

聖示:真苦者,短暫不久是苦。世人多心靈空虛,而常沉迷於聲色場所之中,

雖然藉此想求得充滿心靈之歡樂,但天下豈有不打烊的店?何來不下班

休息之人?哪來花不盡之錢財?故時間不能無垠,金錢不能充裕,勢必

要各回崗位,那麼換來的便是金錢的浪費,時間之平白消逝,於真實的

心靈層面並無所得,何來真樂?有人在空虛之時卻藉著麻醉毒品以求刺

激快活,有如行於天空雲霧中,神飄飄、意遙遙,走起路來一跛一顛,

倒像鐵拐李走路,但何時可曾知悉,在藥性退去之後,身體是軟綿綿,

四肢無力,有如羊兒面臨死亡之情景一般,但不少人認為如此才能得到

快樂,有此想法,有此行為之人,有如自求毀滅,也最痛苦!原以為可

求得快活,實際換來的是身體一日比一日虛弱,心靈一天比一天空虛,

愈來有愈多的東西失去,最後心中充滿怖懼、猜忌、懷疑、暴力,生命

價值終於崩潰,最後要口吐白沫,長聲吁嘆,撒手而歸,何苦?又有人

以為是享受一切,吃喝嫖賭才是樂,但直接間接造下的罪業疾病,諸多

不順,亦令人徒嘆欷歔,又何苦?卻少有人去想過為社會、國家、全世

界人類謀求福祉,也少有人去為世人智慧的開啟做研討推廣,為親族朋

友以身作則教化德業規範。真快樂在於服務為目的,付出無所求之真誠

奉獻是快樂之泉源,財施濟人、法施教化,無畏施除人困難,全是真樂

處,世人卻離樂向苦,豈非怪哉!(太子元帥示)

聖示:常沉迷於聲色場所中者,當知人若入了花叢,任你金山銀山亦填不了

火山孝子這個無底洞,錢財終是有被坑盡之時。

(拱097期)(太子元帥示)

 

再問:凡看不開色相者,是否能應用昔日七真之一劉長生真人的「煙花煉色

相」之法?這對何根器者有益及可行?(拱21期)

聖示:「煙花煉色相」乃屬行險走捷徑,於世人之益處不大,既曰「險」,

則定力稍有不夠者易日愈沉淪。若有自信堅毅向道,而時受色考者,

以此方法行之,或得稍有益處,蓋道心時受色考,直欲退志,則背水

一戰或為可行,但以不如此為佳。(關恩師示)

 

修道行持(三)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何謂「功德」?又何謂「漸修漸減」?(拱20期)

聖示:以佈施(財施、法施或無畏施)而利益眾生之善事均屬功德,諸如在修

道過程中,時有喜捨而以財助道,則為功德也。凡世人有受無形冤欠所

干擾,或身體、運途、家庭等諸般不順,均可以造功德而求迴向,以彌

消牽制之業力,但在行功立德過程中,因時時做而累積,此謂「漸修漸

減」。(關恩師示)

聖示:欲求錫福消災,必得善財肯捨。蓋,夙世業障深重,雖在無心所造作

於往世之中,但今世卻能自主於造善因、作善功德,故財施助道,實

乃無量功德而可得福報也。(拱032期)(本堂主席關登台)

詩曰:祈安錫福可消災 專案修功喜捨財

業障袪除人利樂 堪期順泰本應該

 

再問:【一陳信女叩問】:曾辦過幾次保調,但身體依然不適,未得康健的

道理何在?(拱071期)

聖示:除身體本身的因素外,雖已保調冤債,但累劫來恩怨不知何幾?當知

平時之行功立德的重要性。所謂「功德」,分內外功德,「內功」者

,內性之修持也,如如不動之功夫,心識不受外境美醜是非善惡所波

動,是為不動之功夫也,以內在之修涵顯發於外部之待人接物能求圓

融,是德之彰顯;「外功」者,常年之布施也,財施助道場存續之功

,濟貧困施幼老之德,法施勸人行善、和合、去惡之功,無畏施讓人

一切無後顧之憂,是外功也,是內德也,但須無所望報之心、悔退之

心,方稱功德性也。希能日日於佛前懺悔前愆,並勤行禮佛唸佛,以

增強元辰光彩,亦應時常布施放生,以化解業障之牽摯。(太子元帥示)

 

2、修行者之功德如何分配?(拱069期)

聖示:得依精進度而定。若平常已有迴向消冤解業者,便不撥行持之功化冤,

     除重大特例,一般撥於恩者之化也。(太子元帥示)

 

另問:修行人如何了結在陰之宿世恩人?(拱069期)

聖示:恩者有者在陰,有者在陽,陰者以行持之功漸撥之。(太子元帥示)

 

另問:若不做任何迴向,以造一百功為例,這功德終將按何等比例分別分配

於自己、配偶、父母、兄弟姊妹、子女,乃至打幫助道之仙佛?

(95‧03‧08)

聖示:不作任何迴向,即全部歸為列名者所得。(太子元帥示)

 

另問:天道弟子於修道期間,財施贊助各鸞堂及佛堂辦理普度工作,是否有

違佛規第十二條「不亂系統」?又眾善奉行可有影響專心誠正?

(拱23期)

聖示:道程中財施助道於鸞堂(包括不同組線之佛堂),此乃合於天律之助道

,當無違佛規。「不亂系統」之意,乃勉道子行道認理而皈依直屬之

佛堂,避免受外道之惑。「眾善奉行」乃為外行之功,而「專心誠正

」乃內性之修,兩無衝突,且為內外雙修之必然課目也。

(太子元帥示)

聖示:鸞門奉旨開堂,闡教濟世、代天宣化,普度眾生齊向善路,此即道務

,為推展普化眾生之道務,經費龐鉅,絕非少數人之力量可以完成,

實有賴於各地善德發心助道始克完成。有鑑於此,上天對助道之善德

均有恩庥福報,不但為自身造莫大功德,更可蔭及兒孫福慧,甚願世

人明悟此理,鼎力襄贊助道,使道務推展聖業綿延不絕,則普化所及

之恩澤盡為諸善德之功德也。(拱01期)(關恩師示)

 

3、若有假藉名目募款詐財者,因社會善心人士不明就裡,受其惑騙而捐款

救助,這是否亦有功德可言?(拱009期)

聖示:受騙佈施,功德仍在,蓋佈施乃爾發心之善,亦即「真佈施不怕假和尚

」。(太子元帥示)

 

再問:書上說要「隱惡揚善」,這樣不是助長惡人犯更多的罪,甚至害到其

他的好人?(拱016期)

聖示:所謂「隱惡揚善」,非是見惡不舉,乃指不揭人私,其意不同。

(太子元帥示)

 

再問:藉神通或謠惑以斂財騙色者,則其命終之時罪過如何?遭何報應?

(拱010期)

聖示:藉神通並蠱惑於人之不法,須先受輪迴報以了斷其因。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王信士叩問】:現今是否有因果纏擾?(拱149期)

聖示:信士現今申控登錄之因果公案,乃肇在夙世生為天師一脈,修行濟世

之間,曾有引起教爭,與釋門修行者有所爭執,因此以術法顯示,意

在壓制其理論及炫耀道法之殊勝處,乃致二釋門行者(姓名略)退卻

道心,還俗沈淪。今緣機成熟,申控於地府審斷。(太子元帥示)

 

4、祖德是否可庇蔭子孫?又修子是否可庇蔭祖靈?(拱070期)

聖示:祖德何以蔭子孫實有其爭議性存在。祖蔭子孫須達自身功過相抵後,自

身餘功達三千功八百果之基數以上,方得以餘德蔭子孫,亦即如人世間

為勉高官長年務政之辛,多少可以關係使子孫享些特權。在天界亦同,

為勉修行不易,故可以其德下蔭子孫,藉以告慰修者之辛也!亦應天心

慈憫之「一人得道,九玄七祖盡超昇」之喻,但並非一人得道,九玄七

祖真能盡超昇,因為修道子了脫生死全憑自修,既已言之一人得道,九

玄七祖盡超昇,又何以未真能盡超昇呢?實是德蔭九玄七祖而得有機緣

亦入道求修,逢貴人指點迷津之意也!若以一人得道其九玄七祖盡超昇

,那麼當年佛祖座下神通第一之目連尊者,何以必須親自下地獄會見母

親,再得佛示須以齋供有道高僧足百,以此供僧再求彼等為目連母親誦

經咒、求開赦始有超昇之實。故當知平時之積德非常重要,「德」者,

由心中發露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功」者,因內而顯發於外行之實

際作為,如齋僧、放生、慈善、救濟、…等,稱之為積功累德;上超先

祖,下蔭子孫實是大功大德之心性也!(太子元帥示)

聖示:人心難以自主,乃因後天情欲所影響,不能自己勤修德業意以制心猿

意馬,則落入三心四相之中,是以故修道子修心養性,則在德業之栽

培。因而人生於世,不能解脫凡俗百相,雖是因業所種,且前因未了

再種新因,則一波未平一波再起,輪迴永無了時,是故吾勉眾生常德

行之培育,乃是修道子基本之工夫。(拱019期)(瑤池仙童降)

      詩曰:直指人心見性來 靈根不滅道弘開

勤培德業增修性 莫受塵埃志莫灰

再問:不知養外祖母生忌,如何做功德迴向?(拱021期)

聖示:雖未知令外祖母之生忌,但以令堂之名義迴向其養母,註明姓名,則

可迴向之,此有「功德司」專責處理。(太子元帥示)

 

再問:弟子修道,目前對過往的祖先是否有影響?(拱008期)

聖示:修道子對先靈乃有超蔭之功。(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陳信士叩問】:愚弟子心好奇乃起一問,吾慈父歸空時蒙誰接引

?死亡時登記為七時卅分,實際是歸空於何時何分?

(93‧10‧04)

聖示:歸空有福神接引,此為道子之蔭。又冥籙登誌為七時十六分。

(太子元帥示)

 

修道行持(四)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無極老母 登台濟世

 

1、稱念佛名有何殊勝利益?(拱095期)

聖示:稱唸受益,乃在得契引願海攝納,次為可保持見佛不退墮,三則律心束

志以行持。(太子元帥示)

 

另問:唸「阿彌陀佛」的人很多,但往生極樂世界者不多,莫非阿彌陀佛經

所說不實?又唸「阿彌陀佛」數百萬遍,甚而千萬遍,是否一定可以

往生極樂世界?(拱26期)

聖示:非經之有不實,唸經乃為實修之課,所謂實修乃為自我之精進,由唸

經而至智慧圓明,但誦唸者,僅以字面意義為唸誦,則如讀書之讀死

書,其理同也。如有大發心,恆持「阿彌陀佛」,往生極樂當能如願

,但此須分別在家及出家,以及少造惡因業等。(太子元帥示)

 

2、修身修性,應如何能心平靜、精神安穩?(拱125期)

聖示:平時多參與法會及多研善書以明悟聖理,在日常生活中行持,誦經、悟

     經、行經,發歡喜心、慈悲心、捨煩惱心。(太子元帥示)

 

再問:往後修行方向?又須加強那部分?(拱130期)(拱067期)

聖示:修行首在發心而立志,在家修則可依仙佛聖訓而行,待精進恆持再入

法要。又,佛不離心,心不離佛,常多閱經典,行經於日常。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面開車、一面以錄音帶播放金剛經,可否?(拱027期)

聖示:開車聽經無妨也。(太子元帥示)

 

另問:是否在家不能持誦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拱07期)

聖示:吾先淺例:家宅均有門神護法,只在家運入破敗,或家運入凶星之際

,門神始有退位,否則厝宅均有所護法也。是則在家持誦經文與否不

言已明矣!誦經本意則在自家修,本願經雖有特殊意義,但在家持誦

,豈有大礙之理也,靈界聞誦經,受沐佛光普照,絕無干擾之事。

(關恩師示)

 

再問:於前(07)期拱衡雜誌中,有善信叩問是否在家中不能持誦地藏經一

事,關恩師慈示,「家宅均有門神護法,只在家運入破敗,或家運入

凶星之際,門神始有退位,…。」弟子憶起前時叩問每戶家中是否必

     有門神一事,聖示大意是「有大德或大福報者方有之」,是故此期雜

     誌之聖示中,是否須有但書或補充之處?(95‧10‧02)

聖示:有發心在家持經咒者,基本上是修子,會有門神,故無需特加但書或

補充。(太子元帥示)

 

再問:過子時誦唸經文,是否會招來路過的遊魂前來聽經?(拱125期)

聖示:過子時誦經,於禮儀不合,故亦易成招魂,不宜也。(太子元帥示)

 

3、少年知修與老年知修,差別何在?(拱083期)

聖示:年少知修,因善慧聰敏,能得向道精進,自蔭家門以昌隆。雖善德人人

    有之,卻分早與晚顯,早修早消業,早學勤修可悟道,晚之修行就怕遲

   ,貌黃氣衰學無道,故知年少知修乃夙世廣結善緣之故。善緣中不乏修

   行中人,於現生中自可感召善德有緣人,是故物以類聚,其理亦同,如

   若夙累不知廣結善緣,便無今時貴人在重要時刻出現相助之善報。

(太子元帥示)

 

再問:年少時之重業,是否會成為現世報之業因判定?(拱059期)

聖示:年少業債雖未必及時成為現世報之判案,但年少所造業累中若有怨戾

所積,將有損福慧,故可由消怨戾,庶免有損福慧而招起伏之運象。

(太子元帥示)

 

4、修道子無不是帶業修果,亦須將那後功來補前過,若如此實不易求現世

福,又如何求修得近期福報?(拱072期)

聖示:福由心生,禍由心造,心能清淨則福必隨之,世人當知福報乃由累世所

積及祖先所蔭。如何求得近期福報,便須以真誠之心去求,先求問自我

究竟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做了些甚麼,而不是去看別人都做不好;因

為他人做得不好,所以修道子更要去做好,以身作則去影響眾人也改善

,以自我之努力感召天地之無形力,雖然福報看不到卻也相離不遠,因

為真誠行持,故福報也在日日增添,然福報非以單一事項而論,有人言

健康便是福,有人言家庭美滿是福,有人言家財萬貫、高官權勢方是福

,福報依人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價值觀。求福須依自我能力所及去求

,例如:有人有百萬元之財力,卻一天到晚求神明保佑他找到價值千萬

的房屋,那麼是否考慮到另外不足之財力,如果本身外緣差,非但求神

無用,到頭來自我失去信心而退道;那麼如果以自身百萬財力,祈求神

明代為撥轉相當於百萬之房屋,則緣機百分比提高,所以神明可以在短

期間內安排機緣。除非有大願力,否則全須依此程序,那麼會發大愿力

者必定是緣機成熟,其累劫也當造下諸多福報之因,在其大愿力下感召

這些累劫之福報因一一結成果。(註:所求福報須有益眾人,所求福報

須能力所及,所求福報須機緣成熟)(太子元帥示)

聖示:天意無私,唯德是輔,人能行善,恩庥必至,是以故人生在世,當行

善立德以格天心、以獲神庥。語云:「積善人家慶有餘。」即為眾生

一律平等,天心秉至正之心,唯德是輔,因而眾生欲求天恩加被,則

當勵己行善。(拱017期)(天上聖母降)

      詩曰:神威赫赫佑黎民 唯德是輔一視平

願勉爾儔勤行善 自得恩庥脫厄纏

另問:唸經、做善事可消業積福,但卻不知如何告訴他人理論或道理,怎麼

辦?(拱024期)

聖示:言教不如身教,則勝以勸人。(太子元帥示)

 

5、人常有福運晦暝不朗之時,如求福運早顯,是否是將以後的福運提前享

用,反而對往後的人生福運有影響?(拱20期)

聖示:人之一生能得多少福運均有所註定,故求福運者,一般均是將以後之福

運提早享用,當然以後已無福運可享;但如以造功德而求,則不相同,

蓋以此功德彌平多享用之福運,唯以功德求福運者,亦非人人可得,尚

須視事理而言。(關恩師示)

 

再問:【一吳鸞生叩問】:一道中前賢(姓名略)變賣家產至國外開荒,聞聖

示其功過可稱平但稍有餘功。既然是功大於過,為何福運不彰?

(拱064期)

聖示:雖有餘功,卻非盡可抵過,是以功過分明,絲毫無差。道有道考,亦

非處處可呈平穩,是以有此象也。蓋以現今國際處於太平盛世,是以

先將自我經濟穩固之後,再做濟世渡民之工作,雖三期末劫在即,卻

不可一味向外求展,當向己有之道場多做人才培育,及向心力著手是

切。(太子元帥示)

 

6、地獄幽魂常受痛苦,幸者有後代親友子孫造功德迴向,然多數苦靈沉淪

其中求出無期。今特叩求 老母慈悲示下:拔幽救苦之「無極真言正法

」。使願效法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修道者,共同行

功立德迴向,以化地獄為樂,拔濟受苦眾生早脫苦獄。(拱001期)

聖示:白陽弟子修持大道,秉抱慈仁,可見道中行持之工,甚為可慰。但拔幽

救苦非為一蹴可及,此中牽連因緣甚廣;從幽冥而渡非為上策,蓋幽冥

乃在人世之惡行者而墮,根本之方,乃從人間普化,人間淨土,豈有地

獄幽魂。白陽弟子宜體悟之,行持大道之間,應戮力助道普化,使勸善

、修身、學道日愈普及,則人間皆善道,地獄無罪魂也!

(無極老母示)

聖示:人生百態,在名韁利鎖之中掙扎而妄求稱雄,孰不知此韁鎖即如綑仙

索越掙越緊,徒然浪費一生光陰,無常一到只有滿身罪業,而看似癡

者,默默行道修持,不受韁鎖所捆,精進一生,不但解脫了臭皮囊,

更且靈神超脫世界直生淨土,則誰為智者、誰為癡者尤難論斷,是以

故修道不須他人之顧慮,盡其在我、認理歸真,始為真覺也。

(拱016期)(布袋和尚降)

詩曰:慈航普度你不登 銷魂淵藪妄自投

人生可嘆癡迷輩 罪孽隨身實可憐

 

修道行持(五)

 

拱衡堂 太子元帥、窺基菩薩、羅成子仙翁 登台濟世

 

1、有關於唯心宗之書籍,恭請恩師開出書目以為研讀?(拱030期)

聖示:本堂所設唯心宗,乃為開創新宗,雖與佛門唯識宗有同名義,但宗義卻

以闡心為主,以佛道雙修之新宗道場。唯識論勉可先研,但助益不大,

此後本堂將著作經、品、論,則為新宗精華妙義也。(註:本堂唯心宗

亦即慈恩宗,乃取唐 玄奘法師駐錫慈恩寺之故。乙亥年本堂所成立「

唯心宗道場」,以彌勒心法為內修,以鸞門行持為功德,內外雙修,可

成就住世蓮花果品,並可直生彌勒淨土。兜率陀天彌勒淨土擇定本堂降

去執經、大成就品、萬法自在論此三部寶典,是為彌勒心法,而彌勒

淨土之心法擇定鸞門,乃為印證三教合一理,更可普化深入各層次,今

彌勒佛尊心法儀軌重現,將可以此寶典為新宗宗義之憑證與依據。)

(太子元帥示)

聖示:彌勒淨土擇定貴堂成立「唯心道場」,可謂彌勒佛尊當來下生宏願提

前實踐之具體證明。唯為何擇定鸞門道場,乃印證三教合一理之理論

,因此更可普化深入三教各層次也,故唯心道場,非追源溯根於佛教

唯識宗,乃以佛門彌勒心法為主,直升彌勒淨土,雖在理論上屬佛家

,但在行持上仍以鸞門為主。今道場伊始成立,萬般皆無,去執經、

大成就品亦要下星期始初著,另外一部則為題名「萬心自在論」,以

此經、品、論為唯心之教義,弘法傳道,且依內外之鸞門修行,以及

戒、度、法,融匯佛道之行持為考核住世功果。因而吾今日先簡略概

述之,以使諸生明悟:

一、取名「唯心」,非同「唯識」,乃因彌勒在世,以唯識乃辨

了心識法語;而佛門已有唯識宗,同承於彌勒佛尊,故取名「唯心」

二、去執經,乃彌勒佛尊在理天說法之要義,因理天外院多有帶

業往生者,執心仍重,故以去執說經。

三、大成就品,即如觀音普門品以菩薩大慈大悲;而佛尊大願,

故取名「大成就品」,述說佛尊開示道程諸般景相。

四、萬心自在論,亦屬道程修持外相之轉化,與心境互動理論。

蓋彌勒法語,開示心與識,俱有了別之義,不明乎心識之理,則萬法

復歸於空。彌勒一宗首重窮究法相之義,心與相不但互動,且有互化

之妙,因而以此義而作宗論。(拱031期)(玄奘法師降)

 

2、本堂同修對彌勒心法仍處於初機階段,是否進展不易?以弘法而言,目

前唯心宗須做些甚麼?(拱054期)

聖示:會有此現象,一來彌勒法門本就深澀,其主要因素乃在於沒有開班弘法

。眾可觀一貫道雖以彌勒掌教,但所宣講並非以唯識經典,而以一般聖

訓及十大經典為主,更常輔以講師之修道歷程及種種感應等事,及以國

內外新聞之事為例講解決之道與因果,如此內容生動活潑,故而聽者眾

也,久之於心性多少有其收效。(羅成子仙翁示)

 

3、於彌勒心法之去執經中,末尾有大日如來收經偈云:「卅二法相。紫金

法身。慈心三昧。四無量法。顯密圓融。」是否有以 慈尊為本尊的密

宗灌頂傳承法門?若有之,當今何地、何人有此法寶傳承?

(拱049期)

聖示:有此法門。古來彌勒法門歷經浩劫,末法時期更是式微,因此,如今密

宗各教門已無以 慈尊之法門灌頂傳承。欲求 慈尊法義顯密圓融,大

放光華,猶有賴各地有志緣人之弘法,使彌勒一宗再行興盛,屆時或可

再得 慈尊灌頂傳承之法。(編註:密宗傳承須有上師,而今彌勒法門

式微,故其願難竟。經中所云「顯密圓融」,乃 慈尊大願期諸日後)

(太子元帥示)

 

再問:唯心宗道場因何降在拱衡堂?(拱078期)

聖示:此中因緣,一則彌勒法義之應運入世而興,二則與貴堂人事因緣有關

,總而言之,是屬緣機之成熟。(窺基菩薩示)

 

再問:目前所傳天道之法門,亦以「天佛院」 彌勒祖師為最後之歸依,此

與貴堂彌勒法門是否有相通之處?(拱059期)

聖示:有相通之處。但求生彌勒淨土有其法義,則在拜佛、唸佛以助成願力

契引。(太子元帥示)

 

再問:藏傳密宗是否為釋尊所傳正統佛教法門之一?信士以前曾灌過頂,且

有稍微修密法和參加法會,但當初只為治療怪病,完全不明灌頂意義

,不知應如何懺悔才不會入金剛地獄?(替代發願略)(拱155期)

聖示:就事論事,即以發心願以研修儒家經典而作育英才,敬謹懺悔入密未

修之行。(太子元帥示)

 

4、前(153)期拱衡雜誌拱衡聖訓中,玉旨如此頒賜:「…助建唯心宗

道場,准得生彌勒淨土…。」,是否有保証往生彌勒淨土之意?

(拱154期)

聖示:是為保証往生彌勒淨土之意,但有其但書之須知,即是:有心求生彼土

。再加上唸佛、拜佛(彌勒佛、號)不斷。此在「佛說彌勒三經」中,

已有非常明確地述明。(太子元帥示)

 

再問:聞聖示,一者有心求生彌勒淨土,二者唸佛、拜佛(彌勒佛、號)不

斷,此為助建唯心宗道場,保證得生彌勒淨土之但書。那麼,「彌勒

六事行法」又扮演著何等角色?(95‧02‧11)

聖示:前者為有財而無時間修無畏及法施者而設,後者為有時間修無畏及法

施者但無財者而設。唯,前者亦在「六事」之內第一項,精勤修諸功

德,並且「六事行法」是定多修多分而上品、中品,上生淨土內院,

念佛、拜佛必得生彌勒淨土,但無諸功德之福慧資糧,則僅在帶業往

生之外院而已。(太子元帥示)

 

再問:去執經中「六事」與佛門之「六度」有何不同處?六度中,「精進」

有斷精進、修精進、求化精進,三者之意為何?(拱045期)

聖示:六事與六度有所不同,乃在行也。「斷」乃立志,「修」乃勤,「求

化」乃智。(太子元帥示)

 

再問:經查知父親與無極理天具有深緣,若以父親名義助建唯心宗道場而得

准將來往生彌勒淨土,這樣有否衝突?又或者該如何功德迴向,可得

最大助益?(拱154期)

聖示:並無衝突,需知返回理天需真修實練,功果完備,否則不易上昇。故

,先至彌勒淨土具足資糧,則所有世界已無阻礙,可以來去自如,是

最大助益。正如長途跋涉,有其中繼站,稍作休息,可以順利而安全

抵達。(太子元帥示)

 

再問:未唸佛、拜佛(彌勒佛),縱然有護持助建唯心宗彌勒慈尊道場,是否

功德金再多也無法往生「彌勒淨土」?(拱156期)

聖示:非也。護持助建 慈尊唯心宗道場,已是願行,此願行既積而深,只

要十惡不犯,仍有機可蒙慈尊放光接引。只是,有「願」、「行」,

加以「信」而正趣不怠,則可高分上生果品蓮台。當然,本人若只願

助建,但不願求生彌勒淨土,是另當別論。(太子元帥示)

 

再問:如果不是「唯心宗」的弟子,可以辦理註籍嗎?辦理註籍要遵守什麼

戒律?還有,怎麼作戒度行之行持?(拱157期)

聖示:因為註籍即是具體求生「彌勒淨土」之信願行,可以辦理註籍。唯心

宗本是公開傳法之教脈,當然歡迎十方大德共願求生「彌勒淨土」,

至於註籍之後,首要唸佛、拜佛(彌勒慈尊)不能間斷。戒,即十戒之

行持。度,是度有緣共發正趣,求生彌勒淨土。行,為行六事(精勤

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

入正受、讀誦經典)。可以戒、度、行擇一而精持,亦可三事全持。

(太子元帥示)

聖示:「三官殿」得南天、西天照會,佛道諭旨賜爾臺疆豐原懿敕拱衡堂,

除已建立鸞門普化道場之後,並成立「唯心宗道場」宏揚彌勒心法、

兜率淨土,今已略具略規模,可見諸生用心弘法。 三官大帝慈悲,

乃命吾降賜註籍牒文,一則爾等同修可呈牒文註籍兜率,更可利益普

度眾生,廣結佛緣之用,再則便利弘法也!以下即是牒文:

(拱039期)(三官殿牒文主簿降)

             詩曰:佛道雙修精進心 諸生意志實堪欽

慈悲我主文書牒 利爾同修註籍深

註籍牒文:

今據南瞻部洲臺疆豐原唯心宗弟子○○○,謹得有幸恭聆彌勒福

音,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以得見佛聞法,永不退轉。

竊思人生在世,夙世因果業障牽纏,乃深墜輪迴,浮沉苦海,無

以自拔。今日得能接受福音,雖屬機緣,唯恐業累,敬謹發心:頂禮

佛尊、稱念佛名、持守戒律,發心輸誠,仰望契引 慈尊無邊願海攝

納,無任企望,伏祈鑒納。

果蒙沾恩,恐口無憑,特立牒文,恭呈 慈尊賜監,並以為兜率

註籍,此後一心一意往生彌勒淨土,是為職志,借資圓明心志,並得

佛光永被。

授文牒沐恩弟子○○○百叩

佛曆○年○月○日

 

聖示:本堂得蒙 慈尊指定成立「唯心宗道場」,乙亥年十個月以來,神人

各自輸誠,致力弘法之準備,雖無成果,但經、品業已完成,弘法諸

事,諸生亦能用力,乃得 慈尊鑒納,賜下牒文,因此可見諸生各自

輸誠之心也。牒文既成,此後皈依本堂之修子,先進鸞下將有義務告

知此中涵義,加以引度。本堂之鸞下,如若有意再發心往生淨土,則

可再呈牒文註籍;反之,如無意願者,可皈依本堂之鸞門入鸞儀式即

可。註籍牒文中,註明之頂禮、稱念、戒律仍須修持,因此宜各自發

心。當然註籍並非僅可往生兜率淨土,註籍之後無礙修行其他宗脈法

門。(拱039期)(本堂主席關登臺)

              詩曰:牒文頒賜正分明 勉爾諸生一志誠

佛道雙修曾福慧 堪期功果大光明

 

修道行持(六)

 

拱衡堂 太子元帥、羅成子仙翁 登台濟世

 

1、一貫道道親有者修行一、二十年,為何未能得往生淨土?

(拱054期)

聖示:乃多未真修,聽道十年依然脾氣毛病深而重。錯在不該心執重,入一貫

道者當下為之宣言:「明師一指點玄關,打開生死門,焚繳龍天表,天

榜掛號,地府抽丁,從此脫離閻君手。」以此之故,入道者便自認已在

天榜入籍,地府已除名,從此也不求上進,只是人叫就來,無叫就在家

,不知做些什麼,這樣的不正確觀念實誤人誤己。復次,

(1)更有者強調,回佛堂聽講,稱之為修道,實不正確也!所謂行功

立德,也不過是那些講師與擦佛燈之人,聽講只是學習,回到家

便要依所聽學的真理去待人處事才對。

(2)更有者強調,入一貫道為先天大道,對於其他宮廟稱之為後天廟

,是凡夫俗子所走動的場所,當走先天大道方可返回理天見 老

母,因點道之人強調此觀念,而新道子不明就理,久之深執此觀

念,也是未能成就之原因。竟不知既然身為人即是處後天,而後

天廟乃上界高真所蒞任,神祇是為兼職,而能得神格者縱為所謂

後天神,亦為忠臣、烈士、孝子、節婦所擔任,道子有何人可有

資格入列上述之格,更謬論彼等為後天神,而自身求修先天道,

實可笑!可恥!

(3)更有者大力以一些顯化之事蹟,而一昧欲更多之人入先天道,而

直言先天道才可超生了死,實可悲也!有者以所謂「神祇帶動善

男信女求明師一指,得三寶關訣印」為鼓吹。實乃眾生不知諸天

仙佛的一片用心,老母之慈悲,而 玉帝之巧安排,方有如此之

因緣聚合而形成此一現象,卻到處宣傳連仙佛都要來求道得三寶

,實可哀也!不知神祇乃由上界高真所蒞任兼職,又何須求道?

乃為渡眾而以身作則之影響力,帶善男子、善女人入道是為;

其因素,乃在於一貫道有宣講班可供道子啟發善知識而早顯佛性

,因天道所在乃偏遠地區、多災地區、民生困苦之地區,故而為

了讓世人得明瞭今生所受之果報前因又是如何?以祈世人早日明

悟本來,方有此神祇帶頭求三寶之事,切望道子切不可再徒生口

業。

              希這般苦心能使一貫道子消除執念,更希本堂修子、他堂修子能無愩高

              心理。(羅成子仙翁示)

 

再問:一貫天道有刊出一北港媽祖求道記小冊子,既已是受敕神祇,何須再

經求道?又天福將盡的神祇,是否有再進修而免落輪迴之途徑?否則

神祇求道是為何而來?難道唯有求道才可免落輪迴?

(94‧05‧08)

聖示:北港媽祖求道記是上天為一貫天道之殊勝事例,以此傳佈福音,受敕

証道,可求可不求,求則依天道教法進修,不求則依天祿進修。証道

仙佛每位時刻亦在進修中,譬喻北港媽祖今時蒞任人間香火鼎盛之廟

宇主神,其在司轄職權內,如為眾生感應排解,以及善眾因此親近修

行等,均為其所積累之功德,待資糧具足,再晉升果位。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貫道要求戴眼鏡的道親在向仙佛鞠躬或叩首前,應將眼鏡拿下的真

正用意何在?真有必要拿下眼鏡嗎?此實乃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

(95‧12‧29)

聖示:真正用意僅乃如脫帽行禮,為表恭敬,但亦屬人為矯枉過正。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吳鸞生叩問】:一友堂老前賢(姓名略)資歷甚深,何以故於日

前老來中風?(拱067期)

聖示:資深修子乃至於主事者皆忽略自身之心性及言行,更怠於冤欠之化解

,雖身入道門而為主事,論功實不可沒也!然功歸功來過歸過,並非

所有事皆可憑功補過,尚有諸多須以凡體去了結,佛菩薩尚須以火劫

、刀劫、病劫作涅槃,何況修行中人有偏行。(太子元帥示)

 

再問:承上問。如此說來,所謂「惟後功方可補前過」,是否也只是補其部

份而已?(拱059期)

聖示:正是!又如同冤親債主不願受協調,亦不能違天律,另亦各法門領受

天命不一之關也!(編註:所謂「各法門領受天命不一」,指一貫道

為救靈,而鸞門則為救苦,兩者天命不同)(太子元帥示)

 

2、一好友提及,如今末法時期,唯有修天道才能超生了死,回無極理天;

其他教門,如佛門之唸阿彌陀佛,已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否

為真?(拱118期)

聖示:所說較為偏激。不論佛門或者一貫天道,究竟境界,必須精修,法門雖

     有異,但皆在修行精勤。(太子元帥示)

聖示:吾佛眼見現世道門中,尤以「佛」及「天道」之爭最為利害,吾佛在

此奉勸佛門緣子,切莫執迷於門戶之爭,道脈發揚,普勸世人向善,

不論教義與宗旨,均稟承 天心有好生之德而代天宣化,同為道門修

子,應互勉互勵,同心勸善濟世,無須執著也,願勉悟之。

(拱03期)(彌勒古佛降)

          詩曰:千宗萬教道宏揚 勸化人心學善良

何必執迷爭口舌 修身無相且思量

 

再問:常聽說在一貫道修子,終其修易達致「究竟」之境,而其他法門宗教

較不易達致究竟。此說正確與否?又信士應選擇鸞門道場,或一貫道

場而修?(拱010期)

聖示:究竟之道,任一教門均可致之,乃在如何修持而已。修子可擇適性、

方便參與之道場皈依而修。須知究竟之道無所別,條條大路通羅馬,

均有最高境界,其關鍵乃在修持之過程,始為關鍵。(太子元帥示)

 

另問:【一廖信士叩問】:蒙聖示李兄一魂在「枉死城」,其生前曾求道於

一貫天道,既然受明師一點,為何未昇天,莫非一貫道是假非真?

(拱040期)

聖示:李魂乃因未脫劫枉死。一貫天道難得明師一指,但道傳乃有先得而後

修,有得但無修仍屬空幻,非為一貫道是假道,乃爾有不明其事理,

一貫道道真,但一貫道子仍須在得道之後再精進實修,否則仍未能以

得道而論也。(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許信士叩問】:前世尖嘴傷人,為何能拜呂仙祖為師?而又何以

未能成道?(拱09期)

聖示:此乃可見仙佛之慈悲普渡。未成道乃因未知精進修持,枉負明師;修

道如無恒毅心志,並非定可成道。(關恩師示)

 

3、要修持至何種境界,才能返回理天?(拱091期)

聖示:修返理天,一在堅行,二在願心,修十善業,了斷夙業,自可返回理天

。(太子元帥示)

聖示:觀遍鸞堂著造遊記,大多有天堂路上行人少,地獄路中人滿為患,如

今大道普傳,為何上天堂者仍比下地獄者少呢?原因就在天降大道,

雖諸天仙佛或為往返天凡不休,或則倒裝下凡、打幫助道,在在均屬

弘道利法,奈何眾生知道卻不修道,或者修而不精,或則志而不堅,

更有凡欲過重,道心日輕,諸般因素造成枉費大道普傳之良機。吾甚

願眾生,須知道之所在,親而近之,修而恆之;修道之成敗有一關鍵

,即是否有恆心與堅志而已(拱029期)(麻仙姑降)

      詩曰:理天自在幾人行 端有迷魂陣裏牽

自性圓融無罣礙 勤恆此志永綿綿

聖示:語云:「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意指為人處世必須堅持。不論任何

事務必須行而不退,一旦開始實行,即是在已顧慮周詳,正確無誤,

即必須堅持;不論求學業,不論修道業,如果不能間、恆、勤,則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許多修行者進入道中領域,頗多半途而廢者,

不論其因素是否信心已失,或者明理不夠,甚至順逆魔考等挫志而退

基本上即是不能堅持,而此一志業之所以不能堅持,到底歸屬於心

志之不能確立,毅力之不能貫徹,是以眾生宜由此而自勉之。

(拱034期)(孟宗夫子降)

     詩曰:行而不退是為恆 萬事由來志莫輕

學道求修能不昧 終成志業見光明

 

再問:修道之人若已發菩提心,於姻緣是否有阻礙?又已修行數年,頗有心

得,若欲仕途更上層樓,恐斷行持,尚祈指點?(拱039期)

聖示:修道子發菩提心並無礙緣,並在某種角度而言,有助緣之力,此事修

持可聖凡兼顧。有時雖身在凡俗之中身不由已,但修行路端在一心,

隨緣而至,故無須罣礙仕途阻礙;修持心志為要,心有大道,道在時

時進修精進之中。(編按:此原為一信士受昔世為官誤判折緣,致此

世婚緣受此怨力所阻,姻緣不就純為業力之擾非為修道發心之故)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林信士叩問】:先祖母在世時心地善良,晚年又吃齋唸佛,是造

何因業,致使仍於地府二殿受苦?(拱116期)

聖示:查令祖母並非生前有造大罪,而是於夙世曾有因言語而導致他人造罪

之公案,乃必需了斷此公案。(太子元帥示)

 

修道行持(七)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如何得不再輪迴世間?(拱146期)

聖示:不想再輪迴有兩大方向,方法有二。一者可以發心求生彌勒淨土,只要

     註籍,立定志趣,行修功德迴向,早晚恭誦 彌勒慈尊佛號,當下起不

    間斷,定必可以不墜輪迴。一者可以發心護持本堂普化道務,絕不間斷

,呈疏文於本堂主席 關恩師,註籍南天,必可蒙恩師於歸空日引領往

   南天,不墜輪迴。(太子元帥示)

 

再問:自古以來,隔胎之迷令許多人前功盡棄或愈墜愈深,上天是否有良策

?(拱055期)

聖示:隔胎之迷乃為輪迴所致,良策即在脫離輪迴。(太子元帥示)

 

2、修行人將來順利往生天界後,是接續修行,還是一切得從頭修起?

(拱041期)

聖示:會視在生未修足完備之項目修之,然亦有甚多科目必修,例如:五行、

     八卦、醫藥、符錄…等,不勝枚舉,亦即在生未修之項目皆須修足,而

     供考核通過後領旨派命。若一般僅以善功而任神職者,必須依命而行,

     較無機緣修習其他科目。(太子元帥示)

 

3、何些修道人,歸空後必須經過「三關九口」的考證與修煉?又「三關九

口」在天界之何處?(93‧08‧19)

聖示:隸屬宗脈之修子,在世修持或有大功果,已達精勤者。又「和陽關」在

     大羅天,「紫陽關」、「九陽關」均在東天。(太子元帥示)

 

另問:經過明師一指點之一貫天道修子,於歸空後是否皆有機會先至「三關

九口」,再經由仙官考證決定去處,抑或重新發往地府?

(93‧08‧19)

聖示:然也。(太子元帥示)

 

再問:天佛院眾道親之所嚮往,然常是先前往三關九口,此兩者從屬上有何

關聯?是否應先通關方能入院?(93‧10‧17)

聖示:然也。除非在生至歸空修持,有道果資糧合可上升「天佛院」。

(太子元帥示)

 

再問:紫陽關遊記第十一頁記載:「九陽關」有打回票,「紫陽關」則沒有

,一來到本關,就必需合格出關。又另一段:紫陽關是鑑定非修道人

成道之果位。那麼是否意味紫陽關境界高於九陽關?(拱156期)

聖示:信士解釋稍有誤差。關主所云是:近來修人倫而成道,日愈增多,故

來此關。並非「紫陽關」僅為鑑定人道考關而已。(太子元帥示)

 

再問: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並呈佛牒(皈依「唯心宗道場」之註籍牒文)者

,是否命終要經過「三關九口」之考核?(拱046期)

聖示:無須經「三關九口」之考核。(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陳信士叩問】:一貫道前賢李兄,其亡母魂落冥府「聽經所」聞

法修習,這是何種殊緣?又此前賢為道盡心,其慈母在世得道,何以

故未返天界,抑或入「三關九口」?(93‧05‧18)

聖示:令友亡母一魂即是因有求大道並有修之,故得福神帶引往「聽經所」

又因修未足超證,過「三關九口」未通行,乃入聽經所;聽經所雖

在地府,但諸佛菩薩、仙真時時為說法,待機再入各宗門考核。

(太子元帥示)

 

4、如何得能求生觀音淨土?以唸「大悲咒」,終生行持無畏、寶鏡、寶經

、寶印手,是否屬觀音法門?又此需手持法器嗎?抑或是合掌即可?

(拱116期)

聖示:求生觀音淨土,則以親近菩薩,發願往生,專注勤持,必要迴向則可。

             又所修持諸法可算是觀音法門,修持寶經手、寶鏡手、寶印手,只需合

     掌,用心而化,自然有成。(太子元帥示)

 

再問:觀音法門與彌勒法門有何不同?修觀音法門之道子往生後,是否還得

往「和陽關」受考?(拱160期)

聖示:觀音、彌勒二大菩薩之法教,之所以有所不同,主要在歸宿。一者求

生觀音淨土、一者求生彌勒淨土,因而願行會有不同。至於是否到「

和陽關」受考,需視當事者自主之意願。(亦即,有其自信可以通過

嚴格証性成真之考核,可以証高果位,否則即以淨土求生後再行修持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陳信女叩問】:母親蕭氏在世時勤修佛法,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臨危亦誦唸佛號不輟,火化後有舍利子,叩問今往生何處?

(拱090期)

聖示:查令堂已由南海觀世音菩薩所渡,並收為侍香龍女。(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曾信士叩問】:母親楊氏於國曆5月17日早上尚在吃東西及聊

天,沒多久即自然歸空,面呈祥和之相,叩問母親之靈歸何處?

(拱090期)

聖示:查令堂確屬靈歸「天佛院」。(太子元帥示)

 

5、據觀音大悲心陀羅尼經,於居家誦此咒應立佛旛,淨己心於旛前香華供

養,啟聖示此旛處誰受香祀?

(93‧11‧03)(95‧02‧21)

聖示:可奉小神案。此旛是護法受供。(太子元帥示)

 

另問:一靈通者謂:「大悲咒殺傷力太強,周遭靈界易受其害。」言下之意

不能持咒,是否如此?又年餘來持「大悲咒」、「白衣大士神咒」、

般若心經,求菩薩開示指引,何以均無感應?(拱06期)

聖示:「大悲咒」者,大慈大悲也,顧名思義,豈會有害?實則「大悲咒」

乃八四佛號而成咒,靈界均受沐佛熙,豈有殺傷力之說耶!無感應則

因時機未到,須再恒毅持修。(關恩師示)

 

另問:誦咒或精神集中及靜時,頭頂似乎有種感覺是何因?(拱07期)

聖示:此乃感應,人靈與靈界有所溝通,可再進行靜坐,如有幻象即屬不佳

,若有仙佛之顯聖傳真,則有緣可沐仙佛之靈光加持也。

(關恩師示)

 

另問:「大悲帶」掛在頸上被衣服所遮蔽,不知會否損失功效? (拱148期)

聖示:無妨。(太子元帥示)

 

另問:在誦唸「大悲咒」時,覺得會有很多口水,是為什麼? (拱148期)

聖示: 大悲誦持生龍涎,故會有口水生津,不但無妨並且甚佳。(太子元帥示)

 

6、有心與無心的持咒唸經,兩者之功德如何?(拱102期)

聖示_:持咒唸經,有心與無心,功德當然有別。(太子元帥示)

 

再問:在持咒之際,常會胡思亂想,無法凝神,當如何克服?(拱116期)

聖示:持咒無法專注,此需以勤克之,即如久而成習,使之習慣,就可專心

。(太子元帥示)

 

再問:每要誦唸經咒,常覺會有打瞌睡現象是何因?(拱152期)

聖示:每誦真言經咒易瞌睡,此為業障較重,故不善業力阻擾,此為作功課

修子在初行中必要堅強發心而克服。(太子元帥示)

 

再問:持誦「光明咒」有何效應?單獨持誦「水讚」有何助益?持誦真言,

是以默唸或以出聲?(拱156期)

聖示:「光明咒」,顧名思義得生光明。「水讚」是為生命之泉源,有不可

思議之助力。持誦之際,或默唸或出聲諷誦均可。(太子元帥示)

 

 

修道行持(八)

 

拱衡堂 太子元帥、關恩師 登台濟世

 

1、如何做才能使家人也學佛修道?(拱024期)

聖示:身教。(太子元帥示)

聖示:古來華夏民族即有純樸風尚、傳統美德,尤其倫理仁善之心更是深植

於民族意識之中,是以故古聖先賢常有垂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蔚成厚道之民風,因此善良民風得以安居樂業,人際相處一團

和樂。唯時代變遷中,人心思傾功利之間,亦因此長篇大論大有人在

,說得天花亂罪、頭頭是道,但是卻了無善行以作啟迪。因此世人處

事之間,宜先養律己之心,正己而化人,庶得收教化之功,亦可為社

會人心作一標榜,而達到宣化之目的。

(拱019期)(曾文正夫子降)

     詩曰:律己從嚴寬待人 以和為貴樂頻頻

漫言道理頭頭是 了無善行性失真

 

再問:如何助親人靈識清明?(拱06期)

聖示:求靈性光明,其本身若不能力修,則唯有以造功德迴向,從後天去除

障蔽,而達到先天不昧,捨此二途無它矣!(關恩師示)

 

再問:設若子女道緣難以顯現,須如何迴向或有何方法,可使之善慧早覺?

(拱040期)

聖示:道緣之不現,乃福慧之未顯,恐非強求可得,須漸作迴向,漸積福慧

。(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楊信女叩問】:平常有所祈求,大都能得仙佛賜佑感應,惟獨求

雙親早日改過向善,何以無法得到滿意感應?(拱13期)

聖示:感應事,首要機緣配合,此中因素在雙親之善緣及善根未顯,亦為爾

之魔障待克服,勉之,天不負精誠心也。(關恩師示)

 

再問:【一楊信女叩問】:今生修佛,請開示指導?又丈夫何時有機緣入道

?(拱039期)

聖示:修道首在心,圓融入性,始能復真如,故莫先執於心,始能內外方圓

而行持。信士雖與信女結善緣而成此世,然機緣入道仍遲,尚須時日

。(太子元帥示)

 

2、若想讓父親與母親於晚年之時能親近佛道,應如何做才好? (95‧02‧21)

聖示:難!若「福」、「慧」、「法」三緣不具足,其機不顯。(太子元帥示)

聖示:「慧命」,在道家其意即指靈根,在佛家其意指佛緣。是以故,慧命

在個人俱皆與生俱來,其分判只在後天是否受環境等外在因素之蒙蔽

,甚至已至泯滅,如果修道人慧命已啟,則其邁入道程之間,已開啟

第一大步,蓋行持過程中,當可投入道的領域而領悟其玄妙。既曰「

慧」,則其善因緣業已有註明沿襲此一善因,則綿延不絕,即如命之

長生也。故須從修道中去把握此一慧命而加以擴展,達到道中玄妙之

境。(拱017期)(良女降)

詩曰:慧命長存步道程 堪能悟覺得光明

皈依戒律須勤守 外德內修莫忽輕

聖示:大道之程,雖是雲路漫漫,但卻非遙而不可及也,只要得到機緣,心

生親近歡喜之願,自可得上修道之路,而此機緣之所得,可由夙世所

種而未曾泯滅之慧根產生,亦可由親友所度而得。譬如本堂所設之「

昊天紫綬靈修位」,由陽世親友之發心造功迴向,可以保調先亡靈出

苦獄而列位靈修;是以故,一則表彰陽世之人孝心之顯現,再則可度

亡度苦之陰陽兩利也。(拱032期)(本堂主席關登台)

詩曰:漫言大道路遙遙 得到機緣可上超

夙世慧根仍不滅 堪期罪業作冰消

 

再問:弟子自從修道以來困難重重,道心忽冷忽熱,想渡人又不知如何開口

,本身吃素只敢跟熟的人講,一般普通朋友不敢直言,深怕他們看輕

。覺得很對不起上天恩典及對不起自己,覺得不配當個修道人,深怕

今生修道無法成功,無法廣結善緣,任何事不能順心如意,也沒貴人

,是何因?(拱156期)

聖示:修道渡眾,需要「福」、「慧」、「法」緣,各人夙世造深罪業,是

所難免。勤行功德,迴向業障,增生福慧法緣,會有助改善。(太子

元帥示)

 

再問:父母為何老是冷戰,形同陌路,有何解決之道?(拱024期)

聖示:乃為夫妻怨因,可多為父母誦念,消業自可改善。(太子元帥示)

 

3、新設之佛堂道運不佳,應如何應對?(拱103期)

聖示:道運不佳,須持之以恆,不急在一時,度人貴在事後之成全與培養,而

不在人數之多寡,勉之。(太子元帥示)

 

再問:一般宮、堂、道場亦有所謂的道運,其關鍵為何?(拱052期)

聖示:一者宿世所結的善惡緣論之。一者各道之緣起緣滅。一者願力之承接

力道。一者主事者之關。一者三期末劫魔道並降,正法亦受邪法所累

。綜合言之,在於主旨是否有持續遵行,而初發心是否因時間而有所

變化,所謂掌權久必腐敗,掌財久必奢靡。(太子元帥示)

聖示:哈哈!老納今夜再幌進爾堂,屈指數來久未降爾貴堂,一日又復一日

,眼見諸賢生進道者有之,退道者有之,實為慨嘆。道場之普化大命

,乃為共識推行,道心不堅者恆無大命可承,至希諸生記取老納所言

。(拱007期)(濟公禪師降)

 

修道行持(九)

1、有看過仙佛慈訓……不善因緣可轉化成善因緣。那要如何轉化呢?(拱

   254期)

聖示:要轉化不善因緣成善因緣,必需有對治,如廣行善,因為善業可轉

    惡緣。但是,並非一定可以轉化成善緣,有者僅是將此不善因緣消弭

    ,無法轉成善因緣。另外,也可以造功德直接消除或化轉。如本堂之

    專案呈疏,以發心所造功德,針此不善因緣迴向,乃得或消除或轉化。

 

2、台南李賢生叩問:恩師聖示昔口願太重,導至求救亡魂一批接一批來,

   能力不足,再這樣下去會把弟子逼瘋,玉石俱焚,可否註消此口願,自己

   且一批又一批亡魂,恐需財力非常雄厚大功德主,弟子真的無能為力,之

   前也求主席關恩師行文冥府暫停兩年求救令旨,已經發旨求救亡魂是否再

   追回,再和身體原靈樹元辰對抗損耗,恐這段時間醫護付之東流,弟子實

   情上告,也希望上天及恩師慈悲慈憫,懇求恩賜一條生路。

聖示:註銷此願,已是不能,此所以仙佛普勸眾生: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眾生宜謹慎平素之間口願,切莫隨興而起。但賢生既入本堂門下,主席

        關恩師已親下冥府呈報閻君,會有安撫及延長,另將藉本堂奉旨著造

        皇母經之殊緣呈叩一變通方法。

 

3、陳善德叩問:本人是道教徒,道場在香港,本人經常瀏覽貴網,今天到

   訪知貴堂舉行放生大法會,請問是否合宜,因為之前有很多報導,說放生

   的問題, 07年也有報導深圳放生五萬隻麻雀,疑因麻雀無法適應新環境而

   大量死亡,另有人張網捕捉放生物,可否指教!

聖示:放生,是我自造功德,此功德是在起心動念之護生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是應在我人真實法身的功德性;他人要捕則屬他自造罪,本堂舉行放

       生就是要集結共善共願的功德性。

 

4、南部郭善德叩問:於每週至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前斜張橋下的溪流固定放

  生,此放生行為是我個人發心要做的,並且已成為我今生修行的重要功課之

  一,放生至今已近五年了,中間過程中亦發生過許多障礙,但我仍一一克服

  ,堅持放生, 想知道我這幾年親手放生的水族是否有蒙仙佛協助,得生較好

   的去處?如果尚在人間,是否過的安好?另外我在這幾年放生過程中,是否

   有護法協助?

聖示:自行放生其效較小,一者乃無啟靈,助誦及共願共善之力,僅為自身善

       願護生慈仁,故有其功德,但對生物助力較小,所以有司亦無詳錄,僅功

       德力記錄信士之善行。

 

5、高雄李善德叩問:回天證果之計算,是否以未迴向出去,且剩餘之功德計

       算,其參仟功捌佰果?

聖示:當然。

再問:若此生皆因為業障、或冤親而行功,或添事業運等而行功,則回天之資

            糧當較少?

聖示:當然。

 

6、台南許善德叩問:弟子昨日讀到道源和尚曾云「以福攝慧」,是否意指行

   善修福可以化消業障而得智慧清明?

聖示:當是如此,修福善之功德消業障,業不生不擾,不蔽靈明自可生慧。

再問:此與智慧從經藏生?有何差異?

聖示:智慧從經藏生,則以融入經文之意涵而得智慧,有所差別。

再問:弟子發覺近來行善本乎一心而無求,可重拾得法喜充滿之樂。是否為無

       相佈施所得之利益之一?

聖示:行善無所求,不揚名相,當然是無相佈施之利益。

 

7、高雄李善德叩問:若以修行者而言?是否以行功增加回天之資糧為最佳?

      以消己之業障次之?

聖示:理論上是如此,但業障因果顯前,卻無法不先辦,否則其干礙加重,

             恐怕無法順遂修行。

 

8、台南李賢生叩問:恩師慈悲,弟子夙昔是什麼情境下,怎會發這個口願?

  又入何教門?所發口願內容是什麼?招引如此多求救亡魂,此口願所影響之

  亡魂,大約幾位?

聖示:這個口願是在佛門廣渡寺所發,是江西送川縣,是在此寺為火工時,

        寺裡法會,有許多無祀靈位未得香祀,竟在佛前口願要渡此無祀亡靈。

        內容是以願盡力心渡脫此寺無祀亡靈脫鬼道,影響所及正確數字是一一

        三位。

 

9、北部張善德叩問:鸞下生每次去參加鸞期,是否都有記多少功?如果每次

  都坐別人的車去,是否要分多少功給開車之人?

聖示:鸞下生參鸞每一鸞期由三十功至五十功不等,另外主席 恩師有權加賜

        。有發心開車載送同修同行參鸞,不用由被載者分出功德,而是天律即另

        有賜記長期而行,會有賜添福祿,消災劫,增益修行福慧資糧,甚至累積

        三千功八佰果。

 

10、台南李善德叩問:弟子的朋友夫妻,同拜一位出家師父為師,但此出家師

    父卻以供養金多寡做人,給的多弟子噓寒問暖,給少弟子冷朝熱諷,月時間

    到了,沒給還會催促討,最後只有選擇離開。也看不少密教弟子,卻對所拜

    金剛上師,需所無度,無所適從,含著眼淚借錢供養。佛經及大德所著書籍

    ,皆記載供養出家師父及金剛上師功德大如天,不能不讀書,但不能盡信書

    ,但有些出家師父及金剛上師修持比一個市井小民還不如,當然有修持相當

     好。請示恩師,或以種植福田為例,護持如本堂殊勝道場不算,同樣金額去

     供養一位出家師父及金剛上師,或用於社會公益慈善,難道天律明定功德,

     供養出家師父及金剛上師優且大於用於社會公益慈善嗎?

聖示:若出家人或所謂金剛上師自陷欲障之胡為,當然可以不必供養。

 

11、北部彭善德叩問:弟子目前食方便素、肉邊素。一、未來若因工作訓練因素

   ,是否可於訓練期間吃葷?二、若未來生重病,醫生建議吃肉,是否可開葷?

    三、若醫生處方中有帶葷食而不能以素食取代時可否吃葷?四、若未來有那麼

    一天無東西可吃,是否可開葷?五、若有心,是否可決定即使餓死、病死、即

    使吃一餐葷可多活五年,寧願吃素只活一天?以上五個問題的答案,是否會因

    為有清口燒表文而有不同?

聖示:以下問題,方便素則可斟酌沾葷。一二、可以。三、處方之葷,可以服食

       。四五、可以,佛戒有三淨肉,以行者慧命重於一切,無此慧命則無以成就

       ,故救命可開葷。六、當然,會因此有所不同,方便素乃以自律為戒,清口

       燒表文是立愿呈諸天鑒核。

 

12、新社朱善德叩問:常聞修道即修心,所謂的發願,是否即是發一個廣大之心

    ,一方面是砥礪自己,另一方面則是提升己心的廣大度,純度等以契合於元神

    ,學道過程中,萬法於心的作用是否均可如是解之?

聖示:賢生如此見知,不能說不對,修心是戒律,發願則是勵行,且可以因應各

       人根器及客觀環境之不同而可以不一定要發廣大之願。

 

13、北部吳信女叩問:信女想要化解冤親,要作多少功德夠?信女想求福祿,要

         多少功德才夠?

聖示:化冤,應自己具誠發心,雖然天律有明訂多少功德化解多少冤怨(或轉換

       福德),但自誠發心而行造,卻有具體誠心之發露,會有加分,所以吾若查

       明而示,則此加分取消,對信女會因此增加造功德之負擔。求福祿亦是,簡

       單闢喻:一分功德可以轉換一分福祿(自誠發心),但若由吾查明而示,則

       一分功德可能只剩下零點七上下之福祿及化冤之效驗。

 

14、北部莊善德叩問:世人往往對於鬼神都是半信半凝,不信因果,而當世人往

    生時須經過地府評定功過而判升與降。請問恩師,若在生時有歸入聖門,那麼

    往生時須要經過地府而評定功過嗎?

聖示:當然,只不過鸞門修子會有福神陪同歷經必要過程,如城隍司勾註陽籍,

       地府審斷。主要關鍵在世是否精誠護持鸞務及修行,其他宗脈亦同。

 

再問:上回與恩師提到誦經是否可消身口意三業,恩師開示可,請問恩師誦經可

             消業,是否是因為誦經有功,所以可消業或其它呢?

聖示:非也,不是有功,而是經典本為寶人能勤誦則聚善能而消業

 

15、台中陳善德叩問:善信在參贊法會功德主以拔度夙世父母時,仙佛下冥司查

  錄,此舉是否有可能招致善信自身於彼時之業緣提早成熟(包括冤親靈障、因

   果業力)呢?若如是,何以故?

聖示:不會有此現象。

再問:今善信為在世父母親參贊法會而拔度其夙世父母時,此舉是否有可能招致

        在世父母親於彼時之業緣提早成熟呢?(換言之,善信為自己父母親拔度其

        夙世父母之作法反而害了自己父母親。)若如是,何以故?

聖示:不會有此現象。

再問:一般對動物的啟靈作為中,是否有可能對四處為害的老鼠啟靈的呢?

聖示:不會。

再問:依仙佛濟世經驗所識,可曾遇過老鼠之靈障領旨來向陽世人討報的情形?

聖示:沒有。

 

16、隱名善德叩問:後學求道20年了,後來接觸過基督教、統一教會、佛教慈濟

  ,現在偶爾參與壇主家庭佛堂初一.十五獻香課程。後學近日看了有關(懿敕拱

  衡堂)一些訓文有所感動。

疑問一, 皇母聖訓-裡提到96億原佛子,依目前地球近60億人口,若是地球上

無數小螞蟻和小蚯蚓,也是一眾生,那還有許多昆蟲野生動物等,加起來那麼

應該超過96億,有師姐回答後學:一堆螞蟻只是一個靈人體的手。有大多修行

人說一隻螞蟻是一個眾生,大多基督教徒都認為,螞蟻沒有靈魂,動物也沒靈

魂,人不可能轉世做動物。

疑問二,某些宗教,說依教義念咒念佛可永不落輪迴,是否不用經由一貫道求道

修道,一樣可以和佛相同到西方極樂永不輪迴。一貫道頂多只到理天享萬八年

,不像他們的法門是永久的。

疑問三,認識許多基督教徒,大多愛吃牛肉及其他肉品,說是天父賜予人的,只

要吃的人能去幫助愛更多人,那些被吃的動物會感受愛及喜悅。

疑問四,世界各國各地,愈來愈多有錢人,是否是(彌勒真經)裡提到的,滿天

星斗都下世,五方列仙下天宮,是否都是道親或前賢大德前人等等,難不成有

錢人愈來愈也是轉世有福報的人?

疑問五,現今社會許多企業大老闆賺很多錢,對待員工如血淚工廠,讓人心也愈

來愈現實貪婪及怨憤,這些企業大老闆不用承擔業力及因果嗎?難道只要把一些

錢捐給慈善機構就可以有表示是善心有助社會嗎?

聖示:信士叩問事:一、教義之解釋在人,故常有自我意識存在。所謂九六原靈

    ,並非是實數,九為陽極之數,六為陰極之數,故「九六」謂之「無限數」

    。動物之靈,是可轉投人身,反之亦如此。二、人以私心故以自身所親近之

    道場為尊,此為槓高,我慢、都不對。三、這也是各教因應各地風俗民情不

    同所致。四、倒非全部如此,富貴者也有力行善德而得今生福報。五、這當

    然也擔業,不過需視起心動念是善是惡而定。

 

17、中部陳善德叩問:「知障」是否即是第六識(意識)之所執呢?

聖示:然。

18、北部方善德叩問:弟子與六月四日所叩問陳信女與藍信士之因緣,若弟子勸

         其信女發心修行,是否因此阻礙他們之姻緣而有過錯。

聖示:信士勸陳信女事,是不致有過,但既曰勸,是應以婉轉分折,若用強勢或

            有略帶恫嚇或黏擾疲勞轟炸等會較有過之虞。

19、北郭賴善德叩問:有善書說迴向給先人的功德,先人只能七分得一分,六分

         迴向者自得,是否真是如此?如何先人方可全得?

聖示:此說不盡然,尤其鸞門,本堂更受敕為『三曹普度之普化道場』,上天鼓

            勵善眾護法,功德迴向,先人均可盡得,且迴向人另可得百分之五,額外加

            計之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