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30

地方供地設校 政治考量多於實用

2012-7-30

地方供地設校 政治考量多於實用

 

教育部於民國93年發函給國立大學,表示不再受理國立大學分部申請案。(教育部提供)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曾經公開批評「璞玉計畫」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分析,許多縣市無償提供土地給國立大學設分校,是基於選舉考量,做為地方政治人物引進國立大學的政績,然而,大學真的有需要這些土地設立分校嗎?或其實是被政治力脅迫?此外,另一個原因是地方政治人物假借大學設分校的名目,去炒地皮或徵收土地,形成「政府、國立大學共謀」的現象,直接受害的是土地被徵收的農民、預期房價飆漲的投資者。

徐世榮質疑,很多國立大學的分部校地廣大,卻只蓋一棟建築,不但時程延宕,且沒有如原本規劃的帶來學生人潮,導致一些投資者迄今仍被套牢。他呼籲監察院應好好查清楚。

徐世榮強調,台灣已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加上少子化的衝擊,且大學設分校在管理上有很多問題,以目前來看,沒有必要再廣設分校。

教育部曾於九十三年發函國立大學指出,鑑於近年高教數量快速擴增導致教育素質降低、教育經費稀釋及排擠等,引起外界諸多質疑,除已獲核准設立及申請設立審核中的國立大學分部案,將不再受理國立大學分部申請案,以合理管控高教數量。但事實上,目前有分校設置計畫的大學就有十多校、二十多案,加上有私大也希望到各地設校招生,早已成為尾大不掉的國家負擔。

前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現任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陳振遠表示,在教育部預算不夠、少子化的情況下,大學應思考的是整併,而不是廣設分校。他指出,過去部分學校在升格時,考量須有足夠校地,因此去其他地方找土地,例如北科大去萬里買地,但兩地分隔太遠,不但難管理,且聯繫及維護成本高,師生也不願去偏遠或交通不便的地方,問題很多。

也有國立大學校務主管指出,設分校對一些大學其實是「錢坑」,尤其分校設在非都會區,面臨招生困難,例如真理大學麻豆校區的系所,預計一○五學年度全部北移,回歸校本部。

中央大學研發長朱延祥表示,部分大學設分校是著眼於提升研發能力、產學合作,眼光應要看到三、五年之後,不能因為目前不景氣就停止腳步,否則等到經濟復甦再投入,就來不及了。

台大竹北校區 延宕多年只蓋棟樓

2012-7-30

台大竹北校區 延宕多年只蓋棟樓

 

國立台大竹北分部已撥用的22公頃校地上,迄今卻只見這棟碧禎館。(記者黃美珠攝)

從空中俯瞰圖中的台大竹北校區依舊是雜草和樹林一片,圖左上操場旁建物就是碧禎館。(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綜合報導〕多所國立大學遭點名校地閒置、分校設置效能不彰等問題叢生;台大「竹北校區」就是其中慘烈個案,當初高鐵加上台大進駐的願景,附近房價被炒高,但最後不僅被迫與生醫園區切割,台大主秘張培仁更指出,因景氣不佳,募款不如預期,目前只募到兩億多,將蓋「碧禎館」供在職進修,台大、新竹縣府已協議將退還原捐贈三十五公頃土地中的豆子埔溪以北十三公頃。

台大將退還13公頃土地給竹縣

至於台科大的竹北校區,早在十五年前就由新竹縣政府同意無償提供四十公頃,歷經都市計畫變更、行政程序,土地不斷縮水。校長陳希舜指出,希望未來成為應用研究中心,已提出申請案,仍在和教育部來回修改中。

對於台大、台科大設校計畫延宕,引發地方人士不滿。新竹縣議會議長陳見賢說,台大像四處在「討」、「騙」土地,建校募款的機制要改,別老讓地方民眾望穿秋水;縣長邱鏡淳說,無論台大或台科大,縣府都只無償供地,如果設校一直延宕,縣府不排除一方面循行政程序試圖撤銷撥用,另將限期學校履行設校合作協議,來爭取回土地。

國立台北教大主秘洪福財則強調,學校附近的畸零地係多年前向國產局購買,由於校本部先前在興建三棟大樓,因此沒立即規劃,目前已在進行都更。

台科大總務長黃慶東則澄清,土城校地屬五爪型畸零地,難做大型開發,但目前使用率已約五成,除部分外租給其他單位堆放物品,主要浮動開放教授申請做實驗。

清華大學宜蘭校區被指毫無成效、且被宜蘭縣議會凍結經費。清大副校長葉銘泉喊冤說,宜蘭校區目前整地已完成六成五,但因縣府經費凍結,只能暫時停工。宜蘭縣長林聰賢則向清大喊話,應儘速籌募設校經費,不能讓校區荒在那裡。

交通大學主任秘書裘性天說,規劃多年的竹北璞玉知識園區,因正、反兩方的意見還未整併,目前土地也未撥用給交大。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方俊雄表示,燕巢校區工程在八十七年通過環評,但在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後,須提新的水保計畫,後又因縣市合併,很多作業暫緩,使八、九年前所訂的工程計畫書內容與實際狀況不符,已修正並在今年初報教育部,目前進度與修正後的計畫書相符。

國立大學浮濫設置校區 監委要求全面清查

2012-7-30

國立大學浮濫設置校區 監委要求全面清查

 

高應大燕巢校區工程,因八八風災及縣市合併等因素而延宕。(記者蘇福男攝)

清大宜蘭校區99年風光動土,但2年來仍在整地階段,目前工程停擺。(清大提供)

教部要整併 卻有大學猛徵地

〔記者林恕暉、林曉雲/台北報導〕國內大學太多,教育部有意整併大學,各國立大學卻還積極擴徵校地、設分校;監察院二年前就曾對教育部及部分大學放任校地閒置提出糾正,但近期監委更調查發現台大、交大等國立大學均擁有大批校地甚至徵收民地,卻未善加利用,問題愈加惡化,要求教育部須全面清查、檢討,「大學明明無力開發,卻不願放棄土地、硬要經費,造成國家資源浪費,令人痛心。」

國立大學浮濫設置校區,監院九十九年就曾糾正教育部,包括宜蘭大學利澤校區近十五公頃、台科大基隆校區九.八公頃與公館校區二公頃、北商技平鎮校區七公頃等,都延宕開發,主因都是開發經費動輒需數十億元,許多學校根本沒錢開發。

監委舉例,北科大萬里校區拖了二十年,主因部份老師在萬里校區附近置產,明明無力開發,校務會議卻都保留預算,不願放棄土地。今年在監委要求下,北科大才承諾,若年底前無法籌措八成開發經費,願把土地繳回國產局

吳豐山、尹祚芊等監委持續追蹤,發現問題嚴重,台大、交大等多校擁有大批校地甚至徵收民地,卻未善加利用;一位監委點名台大是土地最多的學校,北市精華地段就一大堆,卻仍四處要地,監院質疑閒置土地,台大就換開發計畫。另如交大「璞玉計畫」、清大等也都有類似問題。

審計部一百年度決算審核報告也質疑,台科大無償取得土城校區土地,卻長期閒置或租給非教學使用,興建實驗設施也沒取得山坡地開發許可,導致遭檢舉、罰款;台北教育大學則以興建教育大樓為由留用國有地,卻六年沒興建計畫,導致土地閒置甚至租作停車場;高雄應用科大燕巢校區支用近十七億元預算,卻未依計畫搬遷,管理學院大樓閒置二年多,而後搬遷人數僅原計畫的三成,效能不如預期。

監委批資源閒置 又不願釋地

大學浮濫設校區,監委吳豐山指出,「問題就在大學校務會議」,想要開發擴地,卻無法善用資源、又不願釋出土地。監院五月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提報告說明,教育部卻只拿各校資料照本宣科,無法提出具體改善策略,令監委相當不滿,質疑教育部推諉責任。監院已要求教育部全面徹查大學校地、檢討資源閒置問題。

教部︰列管案 104年前解決

教育部高教司指出,包括台大、清大等二十多件國立大學申設分部案子均已列管,不管結果是終止或開發,一○四年前會全數解決。次長陳德華表示,教育部每兩個月開會檢討,如確認沒有設分部的必要,就會把土地還給國產局或地方。

官員指出,九十四年後就已不准國立大學再申設分部,目前多是先前准的舊案,有些是去年底才動工,如宜蘭大學五結分部及中央大學桃科分部;有些則已放棄,如陽明大學宜蘭校區。

倫敦奧運/羽球中華隊簡毓瑾、程文欣勝新加坡

南非新生代蛙王Cameron van der Burgh 以58秒46拿下金牌並刷新世界紀錄

南非新生代蛙王Cameron van der Burgh則以58秒46拿下金牌並刷新世界紀錄

國內具博碩士學歷者即將超過100萬人

台灣博碩士破百萬人

  • 2012-07-30 01:13
  • 工商時報
  •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顯示,國內具博碩士學歷者即將超過100萬人,隨博碩士人力供給急增,需求未等幅增加,上半年博碩士失業率升至3.32%,高過專科的3.17%,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除非企業研發需求提高,否則博碩士失業率還會再升高。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近年台灣每年畢業的博碩士超過6萬人,去年初15歲以上民間人口中具博碩士學歷者90.9萬人,去年7月已升至97萬人,今年6月97.7萬人,隨著畢業季取得學位,國內具博碩士學歷者將於近期升逾百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具研究所學歷者急速增加的同時,這些高級人力的就業難度愈來愈高,一向失業率難得超過3%的博碩士,自去年第4季起失業率逐月走高,至今年6月已升至3.54%。

     主計總處甫完成的上半年統計指出,上半年研究所學歷者的失業率升至3.32%,比大學畢業的5.66%、高中職的4.29%、國中及以下學歷者3.45%為佳,但已經超過專科學歷者的3.17%。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近十年隨著改制,專科畢業生逐年減少,加以有一技之長,因此專科生的就業競爭優勢仍高,即使以30歲以下的青年人來比較,具專科學歷者的失業率確實比各學歷者都來得低。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過去博碩士工作容易找,是因過去一、二十年民營研發部門、公私立大學快速擴充,剛好可吸收這些人力,但隨著民營研發部門、公私立大學的職缺趨於飽和,這些高學歷者的失業率自然會提高。

     胡勝正表示,以前由於國小教師人力供給過多,曾出現「流浪教師」,現在由於碩博士人力供給過多,也已出現「流浪教授」的狀況,除非民營研發經費提高,需要更多研發人力,否則碩博士的失業率一定還會再升高。

     依主計總處的調查資料,今年6月份15歲以上民間人口裡,具研究所學歷者有97.7萬人,其中就業者68.9萬人,失業者2.5萬人,非勞動力26.3萬人。

**********************************************************

新聞分析-學歷有沒有用?

  • 2012-07-30 01:20
  • 工商時報
  • 于國欽

 四十多年前日本新力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出版《學歷無用論》一書,對於當年日本社會彌漫著要出人頭地得大學畢業,要飛黃騰達得上一流大學,他要大家反思:「學歷果真能左右人生的一切嗎?」

 盛田昭夫這席話顯然沒有改變大多數人的想法,直到如今,不論日本、台灣或中國,多數人仍堅信擁有漂亮的學歷對未來的人生是有幫助的,因此唸研究所的人如過江之鯽,以台灣為例,1990年這一年自國內大學取得碩士學位者僅6,409人,取得博士學位者518人,至2000年雙雙升至20,752人及 1,463人,至2010年更升至60,024人及3,846人。

 唸了這麼多書,工作比較好找?薪水比較高嗎?十年前確實有這一優勢,具碩、博士學歷者找工作左右逢源,薪水也高人一等,但是隨著碩、博士人口愈來愈多,近年不但初入職場的實質薪資遠不如昔,甚至連失業率也比專科來得高,顯示今天台灣的情況確如盛田昭夫在四十年前的預言,學歷已愈來愈不管用。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投入的經費不算少,以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占歲出比重來看,台灣在2007~2009年所占的比重依序為4.47%、4.49%、4.26%,非但高於2007年南韓的2.1%、日本的1.7%,也高於美國的3.3%、德國的2.6%。

 我國政府投入這麼多的經費,從量的角度來看,十多年來確實創造了可觀的成績,如今碩博士即將升逾百萬人,每百個就業者就有六人是碩博士,但由於人力供需失衡,大學、研究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產業需求有不小的落差,加以高等教育的品質參差不齊,致使今天有兩萬五千個碩博士仍處於失業。

 我國碩博士人口將破百萬,本該令人高興,但與此同時業界卻苦於找不到人才,這是何等反諷,碩博士人口破百萬凸顯當前高教政策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再置之不理,不但對青年人是傷害,對經濟競爭力更將是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