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4

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

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許權振 醫師

此症是常見的眩暈症。當頭的位置與重力方向的相對位置改變時而引發的眩暈;晚上就寢時當身體躺下後,或早上睡醒起床時當身體坐正後,最常出現此種劇烈但短暫的天旋地轉感覺;另外,睡眠中當身體轉換位置時亦會出現此種眩暈。

此症是最典型的動作誘發性眩暈,此症的特點包括:(1)眩暈、眼振均與頭部位置的改變有關。(2)頭部位置改變後約經1~5秒的潛伏期才出現厲害的眩暈,持續約數秒至30秒,很少超過1分鐘。(3) 眼振呈迴旋性,反方向頭位時,眼振方向亦會隨之改變。(4)通常伴隨厲害的噁心,甚至嘔吐。(5)連續多次重覆相同的頭部位置改變後,就不會再出現眩暈,即此種眩暈有疲乏性,但休息一段時間後,再改變頭部位置,則相同的眩暈發作又出現。(6)眩暈發作時不會伴隨有聽力變化。(7)無中樞神經症狀。

可能的病因包括:頭部外傷、慢性中耳炎、動脈硬化症、耳毒性、加齡變性和原因不明。

主要病理變化有兩種說法: (1) 內耳後半規管壺脊上沈積的顆粒狀物質隨著頭部的姿勢改變(通常是躺下或坐起)而掉落內淋巴液中,引起內淋巴液流動,刺激平衡感覺細胞所引起眩暈發作。 (2) 內耳後半規管內飄浮的顆粒狀物質隨著頭部的姿勢改變,引起內淋巴液流動,刺激平衡感覺細胞所引起眩暈發作。

通常在一星期至一個月內會自動痊癒,但可能於數年後再發。只要在可容忍的程度內﹐不必刻意避免眩暈發生。基於前述的病態生理,治療主要是保守療法,藥物症狀治療並非必要。

此外﹐在尚未痊癒前亦可使用物理治療法,包括Brandt氏頭位變化運動療法和顆粒復位術,以頭部的特殊轉位運動,將內耳半規管壺脊上的沈積顆粒搖動掉入內耳液中,或使半規管內飄浮的顆粒搖入內耳前庭,而加速痊癒。在痊癒後,可繼續施行此等頭位變化復健運動則可能減少再發。如果情況嚴重而發作頻繁,且保守療法無效時,可做後半規管神經切除手術或後半規管阻斷術。

 

************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常被誤診

【李信賢/台北市信維耳鼻喉科院長】

張太太(化名),45歲,平日健康無虞,有一天起床後,發現整個房間都在旋轉,讓她害怕得尖叫,趕緊躺下。然而剛躺下時,世界卻旋轉得更快,暈到不停地吐。

病纏一年 她被當精神病

她很害怕、也很惶恐,幸運的是,只要她的頭不動,眩暈就會慢慢停止。但只要起床、躺下或者翻身向左側,眩暈就會發作,每次發作都不超過1分鐘。於是去醫院看病,接受抽血、聽力、眼振圖、耳朵灌水(內耳溫差)檢查,檢查結果都正常,她開始服用止暈藥,可是眩暈仍斷斷續續發作。

來到我的門診時,距她發病已快一年。「我被這眩暈的怪病困擾好久,病情時好時壞,都不敢去洗頭。晚上睡覺前就很緊張,不過我發現頭轉左側躺下時最暈,頭轉右邊再躺下時就比較不暈,晚上也不敢翻身。有醫師講是梅尼爾氏症,建議我如果受不了眩暈可以開刀;有醫師說可能是偏頭痛;還有人說我罹患精神病。」張太太不停說著,顯示焦慮與不安。

頭轉45度 連屋子都在轉

我請先配合檢查。首先,觀察她的眼睛,沒有自發性眼振,也沒有凝視眼振。她的平衡測試包括指鼻測試、走直線檢查,以及閉目站立檢查都正常。耳朵外觀正常,沒有中耳炎,也沒有膽脂瘤。坐姿下,頭轉左右兩側也不會誘發眩暈。神經學檢查正常。

我請她坐到床上,請她頭向左轉45度,然後快速躺下到左側懸垂頭位。兩秒後,就聽到張太太的尖叫聲:「醫師,我好暈好暈,屋子都在轉!」這時可以發現張太太的眼球不自主地向上跳動還加上順時針方向旋轉,眼振與眩暈持續約20秒。接著請她由左側懸垂頭位坐起,又是一陣眩暈發作,眼振與躺下時的方向顛倒,反覆檢查後眼振與眩暈都減弱了。

至此,我已胸有成竹,這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很常見的眩暈疾病,卻也最容易被誤診的疾病。

特殊檢查 才找到發病源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病因源自橢圓囊內的耳石,因外傷、退化或姿勢改變,由橢圓囊內掉落到後半規管內,造成起床、躺下或抬頭時,干擾到後半規管內淋巴正常流動,誘發眩暈與眼振。要確定診斷,須做特殊的檢查-頭位變換眼振檢查(Dix-Hallpike maneuver),即讓患者在坐姿下,頭先轉向患側耳,然後快速躺下到懸垂頭位。患側耳後半規管內的耳石會受重力影響,帶動內淋巴流動,導致壺腹內的頂帽偏移,而誘發前庭眼反射,造成典型的眼振與眩暈。

因為不是每個醫師都熟悉頭位變換眼振檢查,因此常會有誤診的狀況發生。治療上,需將耳石由後半規管內移出,病才會好,所以吃藥與打針是對這個病沒有效的。

耳石復位的方法,1992年由Dr .Epley提出,利用姿勢的改變,讓耳石藉由重力,逐步移出後半規管,此耳石復位術治癒率高達9成,為眩暈史上最重大的突破。可惜多數醫師對耳石復位術很陌生,因此患者常常得不到妥善的治療,長期為眩暈所苦。根據文獻,約1/3的BPPV病患,眩暈發作可持續1年以上。

對症治療 終於可以躺平

我向張太太解釋她的病是因耳石侵入左後半規管所致,需要接受耳石復位術治療。耳石復位術治療過程中,每個步驟都會誘發眩暈,幸好張太太都能配合。之後我囑咐張太太兩天內不可躺下,以免耳石再度掉落到後半規管內。三天後,張太太回門診追蹤,已經沒有眩暈發作。

看著張太太帶著笑容離開診所,很高興能解決她的眩暈問題,不過也覺得感慨。其實只要多一些醫師了解這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與耳石復位術,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張太太在各醫院間無助地求診,吃著沒有效的藥,還被當成精神病看待。不過,今年十一月耳鼻喉科醫學會年會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將有詳盡說明,還包括了水平半規管型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詳細介紹,我想以後像張太太的例子應該會越來越少吧!
【2006/09/2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