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0

神奇解兵災 蔣中正聖經奇蹟解密

神奇解兵災 老蔣聖經奇蹟解密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李明賢/專題報導】

     先總統蔣中正是虔誠基督徒,當年經常在士林官邸凱歌堂主持禮拜與證道,還有一本蔣中正使用多年的聖經。國民黨黨史館現存史料發現,這本聖經竟有不少曲折離奇的故事,不僅蔣中正靠著這本聖經祈禱安然度過西安事變,在中原大戰期間,老蔣一度被軍閥包圍,最後還上演一段「聖經奇蹟」,解除兵困凶險之災。

     士林官邸策畫一系列文物展,其中「蔣中正先生與宋美齡夫人的宗教情懷」系列,展出一本蔣中正使用多年的聖經。聖經封面略顯破舊,看得出年代久遠,內頁有不少蔣中正親筆注解,其中一段文字「此為岳母平生所寶愛的讀本賜於我者」,最引人注目。

     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解釋,這本新約聖經是蔣中正岳母倪桂珍於民國十六年所贈;兩年後,蔣中正在上海受洗成為基督徒,而這本聖經伴隨蔣中正東征、北伐、抗戰直到國府遷台,見證了中華民國動盪的歷史。

     受洗成為基督徒後,蔣中正聖經不離手,成為最大的精神食糧,在往後四十多年,幾度上演「聖經奇蹟」。

     據黨史館史料記載,民國十九年八月盛暑,因為北方軍閥叛變,中國展開一場中原大戰,蔣中正一度被軍閥圍困在開封,當時蔣已陷入絕境,開始拿出聖經祈禱;豈料,祈禱後天空竟降大雪,不僅遲滯軍閥兵鋒,國民黨援軍也趕到,解除一場凶災。

     「聖經奇蹟」還有續曲!民國二十五年西安事變,張學良與楊虎城挾持蔣中正,還扣留包括聖經與隨身槍械文物等,舉國譁然,最後也是靠聖經的力量度過這段艱危時刻。

     邵銘煌解釋,西安事變當時,蔣中正不急著逃脫,卻向張學良討回聖經,避免中斷每日讀經、祈禱的習慣,所謂有祈禱就有感應,冥冥之中都有「神蹟」。

     聖經兩度發揮「神蹟」,結果八年抗戰爆發時,蔣中正倉皇後撤,聖經卻被遺留在上海宋家的祈禱室,讓蔣很扼腕,差點沒派出敵後工作隊潛回上海,搶救這本意義非凡的聖經。所幸,抗戰勝利後,蔣中正回到上海宋宅,那本聖經還放在原處,沒有成為日本人的「戰利品」。

     國民黨撤退來台,這本聖經也隨蔣中正飄洋過海,蔣中正幾次在士林官邸凱歌堂證道,都是拿出這本聖經,猶如虔誠的傳教士。

     「每逢不測凶險之到來,皆得化險為夷,轉凶化吉。天父恩澤之深宏,誠令人興神妙莫測之歎。」這是蔣中正民國三十六年在日本寫下的註記,看得出蔣中正信仰基督的虔誠,背後的聖經奇蹟至今也令人津津樂道。

*****

雲水人間:

奇蹟不敵紅軍..

大陸還是被老蔣搞丟了

廟會擾鄰 判百公尺內不得敲鑼打鼓

廟會擾鄰 判百公尺內不得敲鑼打鼓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王己由/台北報導】

     在宮廟擔任義工的李東樺,以鄰為壑,竟在吳姓鄰居門前搭神明棚辦廟會活動,還出言恐嚇及打傷對方;法官考量李在庭審時坦承犯行,且當庭鞠躬道歉並願意賠償,僅依恐嚇罪判李二月徒刑,緩刑三年,但緩刑期間除賠償被害人四萬八千元,還不能對被害人有騷擾、恐嚇和暴力行為外,更不能在距吳家一百公尺內,有敲鑼打鼓、放鞭炮和搭設棚架行為,保障被害人權益,創下司法首例。

     本案發生時,李東樺還侵門踏戶到吳家打傷大姊,在李同意法官緩刑條件,也表明絕對遵守後,吳家大姊撤告,立下「雙贏」判決。

     提告的吳家人因鄰居李東樺要在萬華西園路二段的住家後建廟,所以去年九月在她家門前搭設棚架,擺設神明檯辦廟會活動,棚架距門口雖有部分距離,卻緊臨門前,加上噪音大,影響出入和生活安寧,雙方發生爭執,李先以三字經辱罵,接著恐嚇吳家小妹:「要拆掉這棚子就給妳們好看」。

     沒想到,吳隨後在深夜拿著乾粉滅火器,無故跑到吳家大廳噴灑,還揮動滅火器打傷吳家大姊。吳家姊妹向警方報案,並被依恐嚇、傷害和侵入住居等罪將李起訴。

霧社水庫淤積 800年清不完 不清淤,水庫壽命恐剩下10年

霧社水庫淤積 800年清不完 啟用55年 有效蓄水量竟不到4成 使「碧湖」山水失色 不清淤 壽命恐剩10年 衝擊發電、蓄水與觀光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廖肇祥/專題報導】

  還我碧湖
 ▲霧社水庫蓄水量已比淤積量還低,從高處鳥瞰,猶如「土庫」。(廖肇祥攝)

  還我碧湖 ▲霧社水庫蓄水量已比淤積量還低,從高處鳥瞰,猶如「土庫」。(廖肇祥攝)

     前言:霧社水庫別名「碧湖」,這個美麗的名字,不到一甲子,卻變成「土庫」,大量的淤砂,造成原計畫使用到民國三百年的霧社水庫折壽,不清淤,水庫壽命恐剩下十年;要清淤,經費近一百五十億元,依現行清淤進度,八百年還清不完,衝擊發電、蓄水與觀光,霧社水庫的淤積,也是國內其他水庫危機的縮影。

     有效蓄水量高達一億四千六百萬立方公尺的霧社水庫,民國四十六年啟用,當時依照常態每年五十萬立方米淤砂量,預估使用年限可達二百五十年。但民國八十三年道格颱風來襲,當年淤積量即高達八五○萬立方米;九二一地震後,七二水災、龍王颱風、六九豪雨、聖帕颱風、辛樂克颱風、莫拉克帶來豪雨與驚人土石,水庫迅速淤積,如今有效蓄水量僅剩五千二百萬立方米。

     一座水庫所裝的土石,竟然比水還多,一個辛樂克颱風即能帶來超過五百萬立方米的淤積量,不用十個辛樂克,霧社水庫即被填滿,先前經濟部曾估算,霧社水庫可能只剩十年的壽命,而淤積也造成水庫上游集水區山坡加速崩塌,衝擊觀光與農業。

     位於霧社的塔洛灣餐廳,標榜看碧湖最漂亮的角度,業主劉惠珍十年來每天看著碧湖變化,她說有客人對照菜單上十年前的碧湖照片,滿臉狐疑,「這是碧湖嗎?」感慨湖光山色消逝之餘,用餐的心情也受到影響。

     劉惠珍感慨,十幾年前父親會開著舢舨載著好友遊湖,如今僅限於下游小面積水域能駕船,還要不時擔心擱淺,過去碧湖的魚頭料理是很有名的,如今餐廳要做砂鍋魚頭還要調日月潭的食材,這幾年眼睜睜看著碧湖的水綠被砂石的暗灰掩蓋,不曉得如何跟客人解釋「碧湖」這美名的由來。

     漁民王維煥指出,過去漁民靠抓碧湖的魚即能維生,如今魚蝦愈來愈難撈,連他的漁船也在一次颱風中被泥沙覆蓋,現在漁民不兼差工作,難以生存下去。

     不僅漁民,農民的生計也受到衝擊,春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哲夫指出,碧湖淤積,造成上游的塔羅灣溪泥流難以宣洩,河床不斷抬高,他在溪旁十多甲的土地被泥沙覆蓋無法耕種,廿年前的塔羅灣溪床是卵石,魚蝦蟹得以繁殖躲藏,如今全被砂石覆蓋,這條溪的生態可說是被判死刑了。

 

*********

淤積禍首 台電:天災 原住民:整治不當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廖肇祥/專題報導】

     霧社水庫嚴重淤積,台電歸咎天災,特別是近廿來全球氣候異常,颱風帶來的瞬間雨量猛烈,九二一地震造成山區土石鬆動、集水區超限利用都是造成水庫「折壽」的原因。

     台電萬大電廠水保經理徐家聲指出,外界以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年淤積量推估水庫壽命剩十年,其實淤積的瞬間推升與颱風洪水事件有關,如無颱風豪雨事件,不可能每年都帶來五百萬立方公尺泥沙,以九十九年、一百年為例,這兩年無重大颱風災情,年淤積量約六十至九十萬立方公尺,十年的推論是不實際的。

     但徐家聲也不諱言,水庫集水區的自然崩塌與人為開發,會加速水庫淤積,包括林務局等單位近年來做的萬大水庫上游集水區航測資料顯示,崩塌地逐年遞增,「而且增加很多」。

     漁民王維煥從電腦調出Google地圖說,從春陽、廬山地區大片光禿呈現淺黃綠色的山頭台地便可知道,水庫集水區種蔬菜多麼盛行,這些淺層作物抓不住表土,大雨一來便沖進溪裡,再流到水庫裡。

     春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哲夫身為原住民,他認為台灣整治河川的思維大有問題,「溪流有它自己該走的路,沙子終究會流進海裡」,但萬大水庫上游興建攔砂壩,水庫淤積回堵河川,泥沙無法宣洩,溪床抬高,水無處可去,侵蝕山坡坡腳,整片山壁崩塌入溪,政府再做更多攔砂設施防止砂石入庫,台灣山林悲歌,就在這不當的治理方式中不斷惡性循環。

 

*******

各單位自行其事 水庫悲歌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廖肇祥/特稿】

     不用等到旱季,有效蓄水量僅剩三五.九%的霧社水庫,已面臨缺水危機,折壽如此,不僅是天災,國內水資源相關部門各行其是,幾無橫向整合也是主因,霧社水庫的困境,也是其他水庫的警訊。

     霧社水庫淤積問題,看似水域管理單位台電的權責,實則關係到治理濁水溪流域的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管理集水區山坡地的林務局、管理原住民保留地的原民會、勘查地理水文變化的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開發清境農場的退輔會、及維護台十四公路的交通部二區工程處,甚至牽涉到更上游的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萬大水庫水上游兩大河川濁水溪及塔羅灣溪,集水區天然災害所造成的原始林區崩壁外,挖平整個山頭的高冷蔬菜園、生長稀疏的人工造林區、號稱比美歐陸風光的綿羊草原、發生地滑的台十四線公路廬山部落路段,過度開發,再多的攔砂壩及固水工,都無法有效攔阻淤砂進入水庫。

     政府民國七十九年修正「山胞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開放非原住民可以申請承租開發原住民保留地,便埋下山坡地被嚴重超限利用的遠因,農委會近日還公告「經營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讓山林侵墾的事實「就地合法」,試圖讓超限利用案件透過產權轉換根除糾紛。

     山坡地超限利用造成土石裸露鬆動,土石流進溪中,為減緩河道抬升的速度,減輕流域水患,水利署在水庫上游興建攔砂壩,造成土石無法靠自然力排入溪裡、幾個超大颱風來襲,長久累積的砂石抵擋不了洪水,灌進無排砂道的水庫裡,結果就是砂石取代蓄水,水庫成了土庫。

台中市台74線快速道路示意圖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bgXh2KNMwjStv0MYgwAXUTJQHR0gWMOHf7OR-1Z0Xb6X0sGEnC464a1rVH3umTzWlMUUa4O9BZTJCl2c-VYCxEE4jNXmknHfmer8jnHU9P3IVzEIBd-cFrhNFZNBBp5FDA91nDLe4Ktk0/s1600/%25E7%2594%259F%25E6%25B4%25BB%25E5%259C%2588%25E5%259B%259B%25E8%2599%259F20111231%25E9%2580%259A%25E8%25BB%258A%25E8%25A8%258A%25E6%2581%25AF-2.jpg

文林苑效應 中市體二用地都市更新案案面臨新變數

文林苑效應 中市體二案面臨新變數

  • 2012-04-10 01:06
  • 中國時報
  • 【陳世宗/台中報導】

     台中市體二案,歷經四任市長、延宕近半世紀,因文林苑案將面臨新變數;台中市長胡志強說,公務員「依法行政」變成爭議,讓基層公務員怎麼辦?體二做不成,其他都更案推動將更困難。

     台中市議會臨時會,昨日進行「台中市體二用地都市更新案推動專案報告」。都市發展局長何肇喜說,面積廿五公頃的體二用地,因所有人超過三百九十人,產權複雜、建物權及合法證明文件取得不易,都市更新案已拖了四、五十年。市議員黃國書說,體二用地都更計畫也面臨「拆古蹟開馬路」情形,體二用地中有「梅鏡堂」與「盛昌堂」兩個歷史建物;「梅鏡堂」幸運被保存,但「盛昌堂」卻面臨被拆命運,希望胡志強「不要重蹈文林苑覆轍」,好好保留百年歷史建築。市長胡志強指出,依法行政變成一個爭議,法律沒給的權力絕對不能用,但是如果怠忽也會出問題;依目前輿論除非地主百分百同意,否則根本推動不了,真的很難做。

     內政部預計三個月內提出「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市議員擔心是否影響台中市推動多年的「體二用地都市更新」。市議員李中說,中央僅以台北思考,未考慮因地制宜,如果將地主同意權提高到九成都更根本無法進行;他認為都更不是剝奪財產權、是權利進行轉換。

     副市長蕭家淇認為,如果中央修改都更法,將地主同意權提高到九成,那不但目前只取得八成二同意權的體二做不成,其他都更案都將窒礙難行。

索尼恐連虧4年 將大砍萬人

索尼恐連虧4年 將大砍萬人

  • 2012-04-10 01:06
  • 工商時報
  •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據日經新聞周一報導,預期連續第4年陷入虧損的日本消費性電子巨擘索尼,計劃裁減1萬名員工,約占總人數的6%。

     日經指出,索尼重整化學和中小型尺寸面板部門後,最多將裁撤5,000名人力,佔其總裁員人數的一半。該公司發言人婉拒對本消息發表評論。此外,新上任的執行長平井一夫預計於周四(12日)揭示經營計畫。

     Cosmo證券分析師清水表示,「索尼裁員只是暫時的方法,無法解決公司真正的問題,例如業績慘淡的電視部門。」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止,索尼的總員工人數達16.82萬人。

     周一索尼股價小漲0.6%,收在1,644日圓。該公司股價繼去年陡降53%後,今年迄今漲幅達19%。Shinkin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基金經理人藤原表示,「今日股價上揚全因日經的報導,市場預期裁員有助改善經營體質。」

     史特林格(Howard Stringer)於本月1日卸下執行長和社長職務,交棒給現年51歲的平井一夫。由於消費者紛紛擁抱蘋果和三星的產品,平井一夫上任後肩負重振公司的重擔,他亦誓言扭轉索尼運勢,即便要採取「令人痛苦」的措施。

     索尼2月預估上年度虧損可能倍增,主因日圓走強、去年泰國水患以致產量減少,及出脫與三星合資的面板廠成本,也導致標普和穆迪調降評等。

     索尼預測,截至3月底止的上一會計年度虧損金額恐達2,200億日圓(約27億美元),將寫下連續4年虧損紀錄,這也是公司自1958年上市以來的頭一遭。

     索尼的市值在2000年9月攀升至2,000億美元,然目前僅剩下200億美元,難以和市值高達5,910億美元的蘋果和1,700億美元的三星相比擬。

汪振單車遊台作品 網路爆紅

汪振單車遊台作品 網路爆紅

  • 2012-04-10 01:06
  • 旺報
  • 【特派員林琮盛/北京報導】

▲去年10月,隻身一人來到台灣進行環島自行車行的大陸人汪振,對於台灣充滿歷史底蘊的建築和文化涵養,極為讚賞。(記者林琮盛攝)

 ▲去年10月,隻身一人來到台灣進行環島自行車行的大陸人汪振,對於台灣充滿歷史底蘊的建築和文化涵養,極為讚賞。(記者林琮盛攝)

     正當台灣為都市更新的問題爭吵不休時,一位來台騎自行車環島的大陸年輕人卻用雙腳,踩遍了台灣每個城市的歷史痕跡。他將遊台見聞在部落格上發表了17篇圖文,篇篇動人,半年內網友點閱量爆增1000倍,不少大陸人看完後,直呼好想奔往台灣。

     代言自由行 效果驚人

     去年10月,汪振隻身一人,扛著一台腳踏車,揹著30公斤的行李,從桃園下飛機後,繞著台灣踩了14天、1200公里。其間,他還在花東地區冒著颱風的暴風雨,玩命似地騎了3天。

     面對台灣能夠保存諸多老而彌堅的舊建築,看過大陸許多拆遷案例的汪振直言:「它們(舊建築)才是這座城市精神的化身,是歷史傳承的媒介,更是回憶的載體。」

     回到北京後,他花了半年時間,在部落格「水手的旅行」發表了17篇圖文。篇篇扣動人心,不少大陸人看完後,直呼好想奔往台灣。

     歷經14天的風吹雨打,汪振感性地說:「我已走進了台灣的深處;台灣也已走進了我的靈魂。」他的部落格也因這17篇文章,從原本的數百人次點閱量,6個月內爆增到10萬人次,為台灣旅遊代言的效果驚人。

     台灣老建築 傳承歷史

     許多陸客到台灣常因台灣城市面容老舊而驚訝不已。但看在走遍大江南北的汪振眼裡,卻未必如此。反而從這些老舊建物的保存,讓他重拾「大陸已經遺失了的建築理念和裝飾風格」。

     穿梭過鹿港小鎮的古巷弄後,再面對台灣古舊建築的現狀,他有感而發地說,城市應有新鮮的樓房、華麗的街市和閃亮的霓虹,但也必須有這些老而彌堅的老建築。它們才是這座城市精神的化身,是歷史傳承的媒介,更是居民回憶的載體。

     他還把大陸許多城市「大破大立」的現況做比較。汪振難掩失望的情緒說:「我非常討厭現在大陸各地鋪天蓋地的城鎮化建設。瘋狂的拆和建,最後即使新房林立,可是我們自己的城市記憶呢?我們還能找得回來嗎?」

     在台期間,汪振正巧趕上寺廟的一場法事。一個唱經班正在誦經,這樣完全發自於民間的唱經班,他首次目睹。「突然有一種需要重新認識中國傳統宗教文化的感覺;原來台灣人還保持如此純淨的宗教文化。」這是汪振深受文化衝擊後的感受。

     宗教文化洗禮 破迷信

     受到台灣濃厚宗教文化的洗禮後,汪振就在部落格上告訴網友:台灣的宗教,絕非封建迷信。那種虔誠,更多的是台灣百姓心中的一種精神寄託,一種自我充實。

 

*******

雲水人間:

環境髒亂,走廊高低不平還能擺攤,機車亂停,汽車併排...
這豈是短暫遊客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