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4

有單無工?是青年人吃不了苦,或者只是業者想引進外勞的藉口?

社論-這是人力問題,更是國力問題

  • 2013-01-14 01:09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日前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南下參訪可成、萬國兩家回台投資的企業,兩家業者都表示曾透過就業服務中心轉介人力,但是所招來的人或做一天、或做半天就不願再做下去,留存率幾乎是零,因此基層人力不足已成為影響投資的最大問題。

 事實上,行政院為提升台商回台投資的意願,早在兩個月前已通過「加強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方案中為解決基層勞動力不足,特別提高外勞配額以讓這些有意返台投資者無後顧之憂。然而長期以來,外勞引進的合理性一直備受質疑,這次自然也不例外。在可成科技表示每月薪資四萬元仍找不到人的新聞披露之後,立即成為網路討論的焦點,甚至有離職的員工及員工的親屬上網直陳薪水並沒有這麼高,痛批可成說謊。對此,可成回應所謂四萬元是指本薪、津貼加上加班費,一般即使沒有工作經驗者也可拿到三萬五千元。

 有關基層人力不足一事,企業與勞工各說各話,這已不是第一回,惟十多年來政府始終未能釐清問題的本質。如今台灣投資的困境,到底是國人愈來愈不能吃苦以致不願進生產線、上大夜班?或者是業者所提供的勞動條件太差以致招募不到人力?釐清此一問題很重要,因為如果是前者,那就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關乎國力的問題,青年如此吃不了苦,台灣前景堪慮;但如果是後者,政府還一味地迎合企業擴大外勞引進,無異是延宕產業升級,豈是提升經濟競爭力的正道?

 遺憾的是,這些年政府面對此一缺工與失業的矛盾現象,總是治標而不治本,從未以十年、二十年的長期國力興衰加以思考。看到失業率升高,即本能地提出促進就業方案,花數百億元創造五、六萬臨時工作機會,以止民怨;又聽到企業缺工,便直覺地端出擴大外勞配額方案吸引企業投資,以使台商根留台灣。如此行事,看似苦民所苦、對症下藥,實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絕非正本清源之策。試想,如果不釐清問題的所在,只是一味地順應民意,年復一年,國庫還有多少錢能再進行工資補貼?台灣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繼續延宕產業升級?

 政府實施中的「加強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在規劃過程中曾多次徵詢業者的意見,而業者的看法恰如日前可成、萬國兩家業者的說法一樣,他們認為台商回台投資面臨「有單無工」的困境,這些意見係本次行政院擴大引進外勞的最重要依據。然而,有關招募不到基層勞動力這件事,從近日網路數千留言,可以看到有別於業者的說法。除此之外,依行政院主計總處近年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青少年狀況調查」,也可發現想從事生產線工作者不在少數。

 「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指出,近年失業者希望找的各職類工作,仍以基層勞工居第一位。以去年而言,國內46萬名失業者裡,有14萬名想找的工作正是基層勞工的工作;若以前年而言,47萬名失業者裡,也有15萬名希望找基層勞工的工作。如此看來,本勞並沒有如此排斥進生產線。這份調查同時詢問這些想找基層勞工者的希望待遇,他們所期待的每月薪資,也只有2萬7千多元,尚低於全體失業者平均期待的薪資。這份調查說明了:(一)當前國內的尋職者仍有三成想成為藍領的基層勞工;(二)這些基層勞動力所期待的待遇雖高於外勞,但要求仍屬合理。

 綜合業者招募人力的經驗、主計總處的調查結果及網路的回應,我們對於國內基層人力不足的情況更加無所適從。業者招募的經驗是國人大多不願進生產線,而「人力運用調查」結論卻告訴我們仍有三成的失業者想進生產線,兩者的說法可謂南轅北轍。到底青年人吃不了苦是真有其事,或者只是業者想引進外勞的藉口?有必要調查研究個清楚。如此研究非僅著眼於外勞引進的正當性,更有助於瞭解這一世代青年人的價值觀,進而推計國力的變化。

 我們認為基層勞工不足的問題,非僅關乎短期的景氣振興或長期的經濟成長,更關乎我國整體的國力。果如業者所言,由於國人的教育水平愈來愈高,少有人想進生產線,則茲事體大。如此吃不了苦的世代,縱令今日可以外勞解燃眉之急,這樣的品格特質未來如何因應國際經濟、兩岸政治的變局?美國歷史學者保羅甘迺迪在《強國的興衰》一書裡,針對日本經濟的崛起寫道:「十九世紀日本雖然缺乏資本,但由於有強烈士氣及恪遵紀律的民族性,這個特質使得日本得以和西方同步發展現代化工業,而日本也成為那個年代唯一歷經工業革命的亞洲國家。」這雖是歷史學者對十九世紀日本國力提升的看法,實為放諸百世不變的通則。一個不能吃苦、沒有士氣的世代,是絕無可能重振經濟力與國力的。

 我們籲請政府高層以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眼光,鄭重檢視基層勞動力不足一事。因為基層人力的缺乏或外勞的引進,都標識著我國未來國力的消長,絕對不能小覷。

社會住宅比例 擬由十%提升至卅%。

6千戶社會住宅來了!

  • 2013-01-14 01:19
  • 中國時報
  • 【王莫昀/台北報導】

     居住正義與籠民問題引發朝野關切,民進黨團提案修正住宅法,提高供給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的社會住宅比例,由現有占公營住宅、獎勵民間興建住宅數量十%提升至卅%。此提案獲台聯與親民黨支持,本周闖關。光以未來主要規劃為公營出租住宅使用的國宅用地一一三公頃計算,成功修法後,社會住宅釋出量即可逾六千戶以上。

     國宅用地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目前國宅用地共一一三公頃(約三十四萬坪)閒置,五都中除台北市外,其他四都都有閒置國宅土地,台南市逾十三萬坪最多,其次是新北市七萬多坪、台中市六萬多坪。新北市土地主要分布在林口、三峽、淡水及中和,台中市則分布在五期、七期以外地區。

     「林口、三峽、淡水、中和等地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揚,若有千戶左右低價出租住宅問市,肯定會衝擊房屋租購市場!」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說,分析國宅用地區位,台南與台中因房價不高、新增居住需求有限,對社會住宅的倚賴度不高。

     但近年來跨區至雙北市就業、就學人數持續增加,相信在新北市推出社會住宅,應可解決不少青年、低收入戶居住問題,當然也會牽動區內房地產供需與價格走勢。

     內政部雖不支持在住宅法實施初期即修法,大幅提高社會住宅釋出比例,但正檢討將逾百公頃國宅用地興建為出租住宅的可行性。內政部官員表示,這次民進黨團提案修法大幅提高租給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的社會住宅比例,讓內政部「十分擔心」,因社會住宅易衍生周邊鄰里反彈爭議,「落實這麼高(卅%)的比例恐有難度!」

     至於檢討國宅土地做出租住宅使用,營建署正在依居住需求、所在位置、交通建設等條件,評估適合地點。營建署長葉世文指出,營建署正在研提將國宅用地興建為出租住宅方案,並計畫提撥適當比例,開放青年學子或初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以低廉價格租用,但為公平性,會設定一至兩年的租用年限,租金水準則會視各地興建成本而定,「但一定會低於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