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以瘦為美的時代,看見聽見的都是如何瘦身才能變美。但這組大片要告訴你的是:瘦很美,但胖不一定不美!這些“千斤”大小姐們所散發出的自信的魅力也不失為一種另類之美。(圖片來源:ELLE中文網)
2011/10/26
The Angelus(L'Angélus)--Millet, Jean-Francois
Artist: Jean-Francois Millet classicalpainting.org
Start Date: 1857
创作完成: 1859
Style: Realism
风格: 风格 painting
Technique: oil
Material: canvas classicalpainting.org
Dimensions: 55.5 x 66 cm classicalpainting.org
Gallery: Musee d'Orsay, Paris, France
Tags: arts-and-crafts
Millet had originally created this work for an American, Thomas Gold Appleton, who failed to take possession of the piece. Millet later changed the painting to include a steeple in the background and change the name from Prayer for the Potato Crop to The Angelus. The painting changed hands many times, ending with a bidding war between France and America. The painting has also been a source of speculation, due to Salvador Dali’s insistence that the figures are actually praying over their deceased child. Dali was so insistent that the painting was eventually x-rayed, revealing a shape that looked like a small coffin, indicating that Dali may have been right, and that Millet may have originally created the painting with the couple mourning over their small child’s coffin. classicalpainting.org
The Gleaners--Millet, Jean-Francois
Artist: Jean-Francois Millet
创作完成: 1857
Style: Realism
风格: 风格 painting classicalpainting.org
Technique: oil shijieminghua.com
Material: canvas
Dimensions: 84 x 111 cm
Gallery: Musee d'Orsay, Paris, France
Tags: arts-and-crafts
By far the most recognizable of Millet’s works, The Gleaners depicts a trio of women gleaning the last bits of wheat from a field. Millet found the theme of women gleaning the last bits of wheat an eternal one, linked to storie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painting was received by the public with open scorn. It presented what at the time were the lowest ranks of societ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ge-old right to remove the last bits of grain left over from wheat harvest, in a sympathetic light. During his lifetime, this painting garnered naught but notoriety from a French upper-class that feared glorifying the lower ranks of society, and it was not until after the artist’s death that it became more popular.
Jean-François Millet French Painter
米勒1814年出生,1837年成為保爾.德拉羅徹的學生。他一度模似18世紀法國田園詩式的作品。后來他轉向農民題材和作品,并在1848年一舉成名。在接下去的幾年里,他在巴比松一帶非常活躍,并與這一派有很多聯系。他的作品深受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的影響,尤其是夏爾丹的作品的影響,但反過來,他也影響著荷蘭畫家影響著凡高的早期作品。他于 1875年去世
勃起障礙恐為其他疾病警訊
男不舉 肝炎等13疾病易上身
攝護腺肥大風險高 有障礙速就醫
2011年 10月26日【邱俊吉╱台北報導】不舉已令男性垂頭喪氣,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一旦陽痿,至少有十三種疾病的罹患風險明顯比正常人高,其中除攝護腺肥大、憂鬱症,甚至連僵直性脊椎炎、肝病等都入列。醫師說,已知勃起障礙恐為其他疾病警訊,此研究可提醒若發現雄風不振,為全身健康著想,應迅速就醫。
該研究由亞東醫院、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共同進行。亞東泌尿科主任鍾旭東說,從健保資料庫選擇兩千兩百多名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為A組,另隨機選出一萬一千多名無不舉障礙者為B組,再從醫學文獻挑出三十六種可能與陽痿相關疾病,比較兩組有無差異。
學界稱共病現象
結果發現至少有十三種疾病,A組罹患機率高於B組,風險最大是攝護腺肥大,風險是B組的十二點八七倍,其次是慢性攝護腺炎九點三六倍,第三是酒精濫用三點六倍。
較難想像與陽痿有關的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A組罹患風險是B組的二點一九倍,B、C型肝炎則A組罹患風險是B組的一點七一倍。這十三種病可能與不舉同時發生,學界稱「共病現象」,此為國內外首見針對勃起功能障礙進行的共病分析,成果近日將刊於國際知名《性醫學期刊》。
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周昌德解釋,僵直性脊椎炎照理不會造成陽痿,但當久病、肢體僵硬,行房難度恐增加,也許因此影響勃起表現;鍾旭東認為,肝炎與慢性肺病患者往往有多年病史,活動力下降、易疲倦,恐導致性功能衰退。
鍾旭東推測,攝護腺疾病導致頻尿、下腹悶痛,影響正常勃起。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說,酒精、藥物濫用會妨礙腦部神經傳導,性慾來自腦中樞神經,酗酒、嗑藥可能使人不舉。
未必有因果關係
北醫醫管系教授林恆慶強調,此研究無法釐清陽痿與其共病的因果關係,不能說「陽痿造成這些疾病」,但不舉患者確實較多有這些病,可提醒男性若發覺有不舉現象,最好趕快就醫,也許可及早發現、治療其他問題。
陽信銀行派主管72人鬧工會
陽信銀 派主管72人鬧工會
集體入會獲主導權 勞委會裁定違法
2011年 10月26日【連線報導】陽信銀行打壓工會,竟在工會開會員大會時,指使七十二名非會員的員工到場阻撓,甚至口出三字經,導致其餘會員不敢到場,之後並集體入會取得工會主導權。
勞委會昨說,已裁定陽信銀違法打壓工會,將開罰三萬至十五萬元。
向薛凌議員兒陳情
「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今年五月上路,當資方打壓工會時,可由勞委會委託專家調查資方是否違法。勞委會昨針對陽信銀工會提出的裁決申請表示,已認定陽信銀阻撓工會,資方不得再妨礙或限制工會活動。
勞委會指出,原有二十六名會員的陽信工會,五月開會員大會時,突有七十二名包含主管在內的陽信員工「不請自來」,表態要加入工會並參與開會。工會認為與程序不符,這些人立刻在場鼓譟,迫使大會停開。
一周後,七十二人同時寄申請書給工會幹部要求入會,遭拒後又集體向北市議員何志偉陳情。何志偉是陽信銀常董陳勝宏夫人、立委薛凌與前夫所生兒子。雖然資方在勞委會調查此案時稱,七十二人是自發入會,但勞委會裁決委員會認定,七十二人在短時間內參加大會、入會、陳情等一致性行動,「若非資方發動或指使,令人難以置信。」另何志偉和陽信銀關係密切,七十二人都透過何向勞工局陳情,更證明行動是資方指使。
幹部擬提選舉無效
何志偉昨說,為避嫌,他把陳情案轉請勞工局協助,也無施壓。北市勞工局官員說,何以議員身分要求勞工局介入協調,「確實有些壓力。」依法工會無權拒絕該批員工入會,勞工局協調後工會同意讓七十二人入會,幹部也因此全面改選。
提裁決申請的陽信工會常務理事陳政峰說,工會改選後還未交接,將研擬提出幹部選舉無效訴訟。陽信銀昨回應,未阻撓工會開會,收到裁決書後將和法務研究。銀行員工會全聯會理事長賴萬枝說,裁決委員判勞方勝訴,「對未來台灣工會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
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流程
●定義:
◎對加入工會或擔任工會職務的勞工,僱主拒絕僱用、解僱、降調、減薪等不利對待
◎對勞工或求職者以不加入工會或擔任工會職務為僱用條件
◎不當影響、妨礙或限制工會的成立、組織或活動
●申請時間:需於知悉或事實發生日起90天內申請
●流程:
◎向勞委會遞交不當勞動行為裁決申請書
◎勞委會7天內召開裁決委員會,並展開調查
◎裁決過程約需2~4個月
●罰則:3~15萬元
●諮詢管道:◎www.cla.gov.tw ◎0800-085-151
資料來源:勞委會、《蘋果》採訪整理
被爆假農舍名坐擁豪墅A建商...朱雲鵬:向住戶提議,農地一定農用
假農舍名坐擁豪墅 朱雲鵬被爆A建商
2011年10月26日09:45 蘋果即時政治圈近來農舍議題炒得火熱,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捐出屏東農舍後,該議題甫平息,今天出刊《壹週刊》再爆農舍話題,對象是執政黨核心幕僚、中央大學教授朱雲鵬,被爆在政務委員時,利用職權在桃園中壢市中央大學旁,買下集村式農舍豪宅「竹里館」2期建案,假農舍之名坐擁獨棟別墅,規避課稅。
朱雲鵬還被爆去年6、7月以起造人身分,利用職權向桃園縣政府要求暫緩發放建物使用執照,濫權A建商,該建商被迫接受,引起業界譁然,該建商取得使用執照後,實行2次施工,違法事證明確。
朱雲鵬回應該周刊,建商是形式上由他當起造人,買賣方式與一般預售屋一樣;
他也坦承曾以起造人身分,發函至桃園縣府建管科,要求暫緩核發使用執照。
假農舍名坐擁豪墅 朱雲鵬被爆濫權A建商。翻攝畫面
**********
朱雲鵬被爆 濫權買豪華農舍
朱指任教職時購入 「一定農用」
2011年 10月27日【綜合報導】馬辦台灣加油讚策略總監朱雲鵬也被爆有豪華農舍。《壹週刊》昨報導朱任政務委員期間,利用職權在桃園買集村式豪華農舍,「假農舍之名坐擁獨棟別墅,規避課稅」、「濫權A建商」。
朱昨反駁,他二○○七年時任中央大學教授時購屋,二○○八年五二○ 後才出任政委,「怎麼濫權購屋?牛頭不對馬嘴。」
朱指購屋合法。至於農地農用問題,他會向住戶提議,農地一定農用。
依相關法規,集村農舍要有二十戶以上農民為起造人。報導指朱雲鵬花二千五百萬元買集村農舍,去年六、七月完工後,朱以起造人身分向桃園縣政府檢舉,指起造人和建商有金錢糾紛,請建管單位勿發使用執照,逼建商滿足他的要求後,十二月才取得執照,「大家都知道建設公司董事長張水田被朱整得很慘!」報導還指該建案住戶違法二次施工,朱持有的配套農地棄置未耕作。
「比照蘇嘉全檢驗」
綠委蔡煌瑯昨質疑朱雲鵬公務員怎能買農舍?農地有無農用?有無藉事端迫建商降價?農委會應採用對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的相同標準檢驗朱,檢調也應調查有無違法。
朱:代表住戶爭權
朱雲鵬在律師李永然陪同下駁斥外界指控,他指按購買預售屋程序交由建商處理,他二○○七年購屋,購屋和他隔年擔任政委完全無關。
朱也說,住戶與建商因公設及建商額外收取水電費發生糾紛,他代表住戶爭權益,「濫權A建商」報導與事實不符。李指《農發條例》重點是農地農用,朱並無違法。
朱強調,他會向住戶提議農地農用,「要種稻還是種樹、種菜,要集體討論決定。」
桃園縣將加強稽查
農委會官員說,集村農舍起造人須是農民,地目是農業用地,朱雲鵬購買後有無農用,桃園縣政府要察。
縣府農業局長曾榮鑑指朱的農舍申請案未違法,將加強稽查農地是否農用;工務局長古沼格說朱的農舍建案申請流程,將盡速稽查依法辦理。
《聯合報》報導,屏東縣長治鄉公所農業課前課長邱紹文指他當課長時勘查蘇嘉全農舍,不同意核發農業設施使用證明,但鄉長許玉秀一上任把他調走,不久就發證明。邱昨說,可能是派系等因素調整職務,較不可能單獨因蘇農舍就被調。
馬辦台灣加油讚策略總監朱雲鵬被爆購買豪華農舍(箭頭處),朱指購屋合法。黎百代攝
*********
被爆擁「農舍豪宅」 朱雲鵬:教授買房哪來濫權?
- 2011-10-27
- 中國時報
- 【鄭閔聲、楊毅、王正寧/台北報導】
強力駁斥▲正在興建的「集村農舍」,被爆是假農舍真豪宅。(康鴻志攝)
馬辦策略總監朱雲鵬,被週刊爆料在中央大學附近,擁有標榜「農舍豪宅」的集村式農舍,並因農地所有權人身分,得免繳納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和房屋稅。
對此,朱雲鵬澄清,房子是九十六年十一月民進黨執政時簽約購買,當時他還是大學教授,對於以政務委員違法濫權買房的指控,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他要求立即更正,否則將採取捍衛名譽權的有效措施。
集村式農舍是指廿戶以上的「農民」,可共同在相連的農地上興建農舍。但蓋農舍的建地和農業用的並不必然是同一塊地,只要農業用地與建築用地面積合乎一定比率即可,因此常出現建地位於精華地區,配套農地卻在偏遠山坡地帶的現象。
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則表示,相關法令的規範非常清楚,不管是集村興建或個別農舍,都要符合農舍農用、農地農用的規範。
據《壹週刊》報導,朱雲鵬在九十七年五月確定出任政務委員,負責財經和農村再生等業務後,仍持續成為中壢市一處豪宅集村式建案的起造人之一。這起建案每戶市價約兩千五百萬元,配套農地則位於楊梅鎮山區。
去年六、七月該建案完工後,朱雲鵬還以起造人身分向桃園縣府檢舉,指起造人和建商有金錢糾紛,要求縣府不得核發使用執照;直到建商滿足朱雲鵬需求後,才於十二月取得執照。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質疑,朱雲鵬九十七年起擔任政務委員,總管的業務即是農村再生,農舍也在業務範圍內,自行興建農舍恐有濫權爭議。民進黨立委蔡煌瑯呼籲農委會,應比照處理蘇嘉全農舍問題時的高效率,立刻發函要求桃園縣府說明朱雲鵬農舍是否合法。
目前擔任馬辦策略總監的朱雲鵬對於濫權的指控強力駁斥。他說,「我當時是中央大學教授,上課途中,看到建案,就進去買房子,怎麼可以說是政務委員濫權去買房子?」
朱雲鵬強調,「看到建案,回去跟家人商量,然後與建商討價還價,我就只是一個消費者。」購屋時他還詢問建商,大學教授可以購買集村農舍嗎?得到建商肯定的答覆後,一切按照建商手續辦理,包括他在內廿戶都是同樣的手續。
By Summer Seas--Herbert Draper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宮廷畫家Herbert James Draper黑爾伯特.詹姆斯.德拉波(1863-1920)以繪畫海上女妖( sirens)、人魚(mermaids)的等相關系列畫作聞名。
德拉波Born in London.出生于倫敦。曾就讀于曾聖約翰伍德藝術學校,並于1884年進入Royal Academy學習。經過幾年在西班牙,摩洛哥,意大利,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的游歷後,回國在肯辛頓成立了一個畫室。他1894年在Royal Academy展出了他的‘The Sea Maiden’獲得了第一次公開的成功,並成為當時非常受歡迎的畫家。萊斯特畫廊1913年舉辦了德拉波的回顧展覽。 德拉波于1920年9月22日逝世于倫敦。
Herbert James Draper (1864-1920)
Herbert James Draper.
Herbert James Draper was a late follower of the Pre-Raphaelites and the Classicists whose paintings are often similar to those of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featuring beautiful innocent-looking girls with long dark hair. His work also shows the influence of Lord Leighton and Burne-Jones.
He was born in London and studied science before turning to art, first at St John's Wood School, and then at the RA Schools (from 1884), where he won a prize for decoration of a public building with a scheme which was later carried out at Guys Hospital, London. In 1889 he won a Royal Academy travelling scholarship, and went to Spain, Italy, France, Holland and Belgium. He actually decided to live abroad to paint in the beautiful light of Italy, but wrote to Lord Leighton first to ask his advice. Leighton - no stranger to travel - advised him that there was no light for painting like the light of an English summer, and this was enough to persuade the younger man to abandon the life on the Continent.
Draper married a Miss Ida Williams, and they had one daughter. From 1896 they lived in Abbey Road, St John's Wood, London, neighbours of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Draper exhibited at the Royal Academy from 1887, and continued to show pictures ther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He specialised in nymphs, beautiful and nude, typically in a nautical setting, but was also a portrait painter and occasionally produced rather unworthy sentimental pictures of children.
Draper's paintings have a charm and appeal and often light-heartedness that makes them in some ways more easily acceptable to modern taste than some of the more heavy-going, serious subjects of his competitors. However, he took great pains over the background for his pictures. For example, writing about his picture The Sea Maiden (1894), an illustration of a poem by Swinburne showing sailors hauling in their nets and discovering a sea-girl therein, Draper wrote:
"I took the usual pains in gathering my studies, spending hours in a boat with a fishing net floating in the water over a couple of spars. I made my studies at sea off Devon and the Scillies (the latter the more useful) and I spent some time on a Devon trawler to see the nets hauled with the fish - a roughish sort of experience, as they go for 48 hours at a stretch. My barbaric or archaic boat I was, of course, unable to get, so I modelled it in wax and coloured it, and then studied it out of doors."
The Sea Maiden was the painting that established Draper's reputation. His best-known paintings are The Lament for Icarus, now in the Tate Gallery, and The Sirens, now in Hull, which is one of the best paintings in the 'femmes fatales' idiom, showing the sirens as young maidens actually climbing into the ship with Odysseus. The scene 5 minutes before, with the sirens still in the water, is in Leeds. In the Manchester art gallery is A Water Baby, with a vaguely aquatic nymph discovering a baby in a huge shell, and Calypso's Isle. A study for The Lament for Icarus and The Kelpie are at the Lady Lever Gallery. The Golden Fleece is in the Bradford Art Gallery, and The Sea Maiden is in the Royal Truro Museum, Cornwall.
Draper also did some book illustration - in particular, sketches for ice-skating in the English Illustrated Magazine in 1893, and drawings to accompany poetry in art magazines.
友達第三季財報大虧近15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面板業 史上最大虧損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1.10.26 03:34 am
友達昨舉行法說會,代理總經理鄭煒順說,未來兩季恐仍看不到景氣回升。
記者胡經周/攝影
面板業景氣冰封,友達前三季稅後虧損累計高達404.61億元,若加計奇美電、華映與彩晶的虧損,今年台灣面板廠合計虧損恐達1,200億至1,300億元,比2009年的金融海嘯時期還慘,恐將成為台灣面板史上最大虧損。
友達(2409)昨天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大虧近15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前三季虧損近405億元,每股大虧近4.6元。
友達表示,未來兩季恐仍看不到景氣回升,今年友達的資本支出將再由700億元降至600億元,明年也將腰斬至300億到400億元。
友達光電代理總經理鄭煒順昨天對產業景氣發出警語,他表示,原本預期產業下滑只是短期調整,但今年總體經濟比想像嚴苛,第3季看不到景氣回升,甚至未來1到2季也難見回升,將嚴控費用、降低成本,財務會更保守穩健。
友達第三季合併營收為989.27億元,單季大虧157.96億元,每股虧損達1.79元,不僅連四季每季虧損都超過百億元,第三季虧損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景氣持續不明,市場關心面板廠財務情況,友達說,未來一年時間內到期的還款總數約430億元,長期可動撥額度也超過450億元,且目前帳上現金仍有830億元,資金調度並無問題。
不過,鄭煒順強調,友達仍將致力於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雖然現階段面板產業非常辛苦,但他相信大尺寸面板、尤其是電視面板的需求,終究還是會回來。
至於匯率,友達表示,第三季美元升值、新台幣貶值,其實是從第三季末才開始,因此對於整個第三季的營收幫助並不明顯,可能要第四季才會開始反映;倒是日幣升值,因為材料採購的關係,對毛利率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2011/10/26 聯合報】
大陸八城市 與去年同期相比,房市成交量腰斬
大陸八城市 房市成交量腰斬
2011/10/26
金九銀十旺季失色 長沙上周跌76% 深圳降65%
北京保障房面積倍增 加重商品房銷售壓力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
大陸傳統房地產旺季的「金九銀十」今年旺季不旺。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統計,上周(10月17到23日)在監測中的大陸35個城市裡,竟有八地房產成交量遭腰斬。
網易財經報導,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下稱:中指院)24日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每週交易數據情報」顯示,進入10月,中國房市成交量持續走低,多數城市10月每周平均成交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圖/聯合報提供
其中,與去年同期相比,在八個成交量跌幅達50%以上的城市,長沙跌幅最大,達到76.43%。其次是揚州,跌幅為73.02%。主要重點城市中,深圳跌幅最大,達65.03%,廣州、成都和上海的房產成交量降幅也比去年同期下滑超過50%。
報告顯示,從年初至今,重點城市中,蘇州和天津成交面積比去年同期出現上漲,其餘皆下跌。其中,蘇州漲幅最大,達14.59%;重慶跌幅最大,達36.02%。
另一方面,按北京市統計的最新數據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北京全市銷售商品房為915.8萬平方公尺,較去年同期下降8.3%。其中,銷售商品住宅下降12%。
相較於商品房在「銀十」尾聲的慘澹情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京銷售具有政策性的保障房面積卻增加1.2倍,這無疑也對商品房市場形成壓力。
尤其,在保障房成交量的支撐下,上周北京全市住宅成交總量達到3,671套,儘管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下跌了31.5%,但已較比前一周大幅上漲了近32%。「事實上,保障房增加,導致上周北京住宅成交量明顯上漲。」中原地產張大偉表示。
對此,另據中新社報導,大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昨(25)日表示,將從實際出發安排保障房建設年度計劃。他指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分配和管理事關社會公平和群眾福祉,將堅持住房改革的市場化方向,總結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姜偉新並說,未來住建部將深入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從實際出發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設年度計劃,並繼續加大資金補助力度、加強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和質量監管工作,與完善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和運行管理機制,以確保保障性住房公平配置、合理使用。
據了解,保障房全名為「保障性住房」,是相對於商品性住房的概念。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為買不起商品房和無能力自行解決住房問題的中低收入貧困家庭,提供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按規定可分為兩限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與公共租賃房。
此前大陸官方曾宣示,今年全國保障房合計將建設1,000萬套。近日大陸國務院又發布保障房建設的五大新政策,多次力挺保障房建設。
主計處:全台空屋率19.4%,156萬戶 ; 台中空屋率最高26.2%,新北市空屋數最多33萬戶
全台空屋率攀升 每10間就空2間
2011/10/26
空屋率達19.4% 空屋數156萬戶 比10年前多34萬
張金鶚:供過於求持續惡化 每年1500億資金浪費在房地產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許玉君/台北報導】
台灣空屋率持續攀升,主計處最新普查發現空屋率高達19.4%,各地大樓租售都乏人問津。
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空屋率持續攀升,主計處最新普查,全台空屋率高達百分之十九點四,大約平均每十間房子,就有兩間是空置,顯示房市供過於求的現象擴大,也代表房價有下跌壓力。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昨天搶先公布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的住宅普查結果,全台空屋率(空屋數占住宅總數的比率)攀升至百分之十九點四,空屋數高達一百五十六萬戶。
相較十年前的普查,全台空屋數增加了卅四萬戶,空屋率提高一點八個百分點。
主計處官員昨天表示,日前完成十年調查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抽樣戶數超過四百萬戶,具有代表性,目前正待行政院核定,最快下個月可公布。
但官員強調,根據「統計法」,凡是全國性普查都必須報請行政院核定,才能對外公布。
張金鶚說,全台的空屋數在過去卅年有增無減,代表台灣空屋的「存量」不斷累積增加,以目前一百五十六萬戶、每戶五百萬元、年利率百分之二計算,意謂每年有高達一千五百多億元的資金浪費在房地產,卻不去利用。
張金鶚批評,相較國外住宅的空屋率約在百分之三到五間,台灣空屋問題持續惡化,也是浪費資源。他強調,這代表台灣房市是「供給大於需求」,而並非房地產業者一直宣稱的「需求大於供給」。
主計處的住宅普查每十年調查一次。張金鶚指出,若與一九九○年的六十七萬戶空屋相比,過去廿年全台累計增加的空屋高達八十九萬戶。
各都會區的空屋數也越來越高。
台北市空屋數至去年達十二點七萬戶;
新北市的空屋率跳升到卅三萬戶。
圖/聯合報提供
桃園縣過去十年空屋率雖小幅下跌,但空屋量卻持續上升;電子新貴為主的新竹縣,這十年空屋率雖微幅上揚零點八%,但空屋的存量卻增加近七千戶。台中市這十年空屋率沒有上升,但空屋率卻是全台最高。
************
值得注意的是,
信義房屋根據內政部近十年來自殺與他殺人數推估,
全台一年新增凶宅高達二千戶。
自用住宅及消費貸款 毋須連帶保證人
自用住宅及消費貸款 毋須連帶保證人
- 2011-10-26
- 中國時報
- 【楊毅/台北報導】
俗語說「幫人作『保』,就是『人』『呆』啊!」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銀行辦理自用住宅放款和消費性放款時,例如:購屋貸款、房屋修繕貸款或汽車貸款等,將不得要求借款人提供「連帶保證人」,以免債主「跑路」後,讓保人「公親變事主」,反倒成為銀行催討債務的冤大頭。
針對現實中有許多未成年子女被父母指定為貸款的連帶保證人,長大後卻須背負巨額債務,嚴重影響其生活,甚至「永無翻身之日」。
立法院並通過一項附帶決議,要求金管會應於六個月內,清查完成所有銀行具有未成年連保案例情況,並請銀行檢討徵提其為保證人之合理性,研訂改善方案。
提案立委賴士葆表示,法律上其實沒有所謂「連帶保證人」,這是銀行實際運作演變而來的用語。他說,許多銀行即使已取得足額擔保,還是會在契約中大玩「文字遊戲」,利用遊走法律邊緣的條款,要求借款人須提供連帶保證人,或要保證人拋棄「先訴抗辯權」。他為此提出修法,希望大幅減少這些「人頭悲劇」。
根據立院昨三讀通過條文,增訂銀行辦理自用住宅放款及消費性放款時,將不得要求借款人提供連帶保證人,但「一般保證人」則不在此限。
跳樓尋短,跌至樓下住戶露台致死...哪一戶才算凶宅?全台一年新增凶宅高達二千戶!
凶殺?自殺? 凶宅認定標準差很多
- 2011-10-26
- 中國時報
- 【王莫昀、鮮明/綜合報導】
從住處跳樓尋短,跌至樓下住戶露台致死,到底哪一戶才算凶宅?房仲業者表示,根據內政部對凶宅的定義,樓上、樓下兩家住戶都算凶宅,但如果陳屍的露台不屬於樓下住戶主建物或附屬建物的一部分,就不符合凶宅的定義。
信義房屋客法部協理劉韋德指出,內政部九十七年函釋,建築屬於民眾專有部分(包括主建物及附屬建物),曾發生凶殺或自殺而死亡,並陳屍屋內,就算是凶宅。
若是屋內發生凶殺或自殺事故,但民眾並非在屋內死亡,而是在醫院等其他地方亡故,認定標準則不同;劉韋德表示,如果是自殺後,在其他地方死亡,發生地點仍算凶宅,惟屋主在屋內遭人砍殺,最後陳屋他處,則發生爭執砍殺的第一現場不能算是凶宅。
劉韋德舉例說明,昨日發生的屋主跳樓事故,是從十六樓住家往下跳,掉到三樓露台死亡,一般露台屬於公有,依內政部解釋函認定,只有十六樓算是凶宅;但由於時下建案在銷售時,多將露台以較便宜價格、「約定專屬」,就近賣給當樓層的買家,屬於這種情況時,三樓與十六樓都算凶宅。
不小心買到凶宅,是購屋人最大夢魘!被認定為凶宅的房子,不僅價格多較區域行情減損一成五以上,發生重大凶殺案的物件,房價降幅往往高達四、五成,甚至根本無人敢買。值得注意的是,信義房屋根據內政部近十年來自殺與他殺人數推估,全台一年新增凶宅高達二千戶。
為讓民眾安心,信義房屋、永慶房屋等都有提供凶宅安心保障服務,一方面加強篩選避免凶宅交易,一方面提供最高原價買回服務,將買方傷害降到最低。對凶宅的認定,房仲業則較內政部寬鬆。
********
女跳樓墜3樓露台 遺體吊出
- 2011-10-26
- 中國時報
- 【鮮明/台中報導】
珍惜生命跳樓尋短的陳姓女子,遺體以吊掛方式從3樓露台運出。(鮮明攝)
珍惜生命跳樓尋短的陳姓女子,遺體以吊掛方式從3樓露台運出。(鮮明攝)
陳姓女子前晚吞服大量安眠藥自殺獲救,不料昨天上午又從十六樓住處一躍而下,跌落三樓兩家住戶所屬的露台,頭顱迸裂當場慘死。
兩家住戶怕觸霉頭,也不願無端沾上「凶宅」名稱,均不願死者遺體從自家通過。死者家屬在痛失親人之際,也只好請來吊車吊掛才將遺體運出。
警方調查,卅三歲陳姓女子從事服務業,一年前獨自在台中市大英西一街、大墩六街口的住宅大樓十六樓租屋居住。陳女疑似患有憂鬱症,前天下午曾到精神科診所就診,拿了二周份的安眠藥,當晚就在住處一口氣將藥吞光,所幸被友人及時發現,送醫急救後撿回一命。
不料,相隔十五小時後,死意甚堅的陳女,昨天上午九時許又從十六樓客廳陽台一躍而下,頭部先撞到四樓水泥窗台,再墜落三樓的露台,造成頭骨碎裂四散,當場慘死。警方在其住處沒發現遺書,客廳桌上留有一小瓶快喝完的樣品酒,陳女拖鞋則留在陽台上,研判沒有外力介入,跳樓尋短可能性高。
陳女父母接獲噩耗從新竹趕到台中指認,不敢相信平時乖巧、孝順的女兒,就這樣天人永隔。據了解,陳女墜樓前一天曾向醫師透露自己因家庭因素背負沉重的壓力,但就診時防衛心很重,不隨意透露詳情,當時也未顯露輕生念頭。
據了解,陳女墜落的三樓露台,係由兩家住戶共同使用,其他住戶必須通過這兩家住戶客廳才能到達該露台,平時無法使用。
惟當地里長強調,露台並不屬於該兩家住戶的附屬建物,如其他住戶有逃生需求,仍必須開放使用。
原本是令人稱羨的超大露台,卻因樓上住戶墜樓身亡而變了調,三樓兩家住戶對此都感到很無奈;由於怕觸霉頭,兩家住戶都不願陳女遺體從自家客廳經過。家屬理解住戶心情,下午委託禮儀社請來吊車,從外面以吊掛方式運出遺體。
交警包聖慶... 一年內抓超速開單6195件
交警真猛 抓超速開單6千件
- 2011-10-26
- 中國時報
- 【蕭承訓/台北報導】
署長表揚 ▲警政署25日舉行績優交通警察暨交通義警頒獎表揚大會,警政署長王卓鈞肯定獲獎人的辛勞;圖為今年初以人工呼吸成功在國道搶救傷患的國道警員林文智(右)獲署長表揚。(許正宏攝)
叫阮第一名!警政署昨天表揚一百年度績優交通警察和義警,不少員警因為開罰單、取締酒駕和在維護交通安全方面的努力獲獎,其中北市文山交分隊員警包聖慶因為管理測速桿照相,在一年內舉發開單六千一百九十五件,居獲獎者之冠,格外引人注意。
另受獎者中也不乏關懷車禍受難家屬,提供愛心的員警,特別是今年初在國道五號宜蘭往台北路上,發現駕駛人昏迷車內,即施以人口呼吸送醫救人的國道員警林文智,他還因細心追查一起國道掉落物車禍,追出肇事真凶。
根據統計,今年一到八月,警察機關舉發交通違規五百廿七萬多件,以超速一百七十萬件最多,但比去年同期少了五十九萬件,其中以取締行人減少最多;而交通事故廿四小時內死亡的案件則少了七人,但到九月,該類死亡案件卻增加四人。
對此,警政署長王卓鈞昨天強調,為減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將持續要求各警察機關推動各項作為,減少事故。他表示,維護交通安全與順暢是一項充滿專業性、挑戰性及高度道德感的工作,去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三千五百一十五人,比以往下降超過百分之十六,這都是全體交通警察及義警的成果。
他特別指出,未來會加強取締酒後駕車違規、防制飆車及作好交通指揮疏導工作,而這一切最要感謝是員警眷屬的體諒與支持。
瑞成堂遭破壞案:在逃主嫌楊家銓案發前與重劃會幹部有密集通聯
破壞古蹟瑞成堂 五嫌送辦
- 2011-10-26
- 中國時報
- 【鮮明/台中報導】
▲台中市警方偵辦瑞成堂遭破壞案,將5名嫌犯移送法辦。圖為瑞成堂主建築遭到破壞前的外貌。(鮮明攝)
台中市南屯古厝瑞成堂遭破壞案,經警方連日來不眠不休偵辦,查出五名男子涉案,其中一人收押、三人在逃。警方查出,在逃楊姓主嫌案發前與重劃會幹部有密集通聯,目前已將五嫌移送法辦,並積極追查在逃嫌犯以揪出幕後藏鏡人。
位於台中市第五單元自辦重劃區的瑞成堂古厝,因位於計畫道路面臨拆除命運,經黃家後人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發動搶救,市府上月九日將瑞成堂列為古蹟,不料,廿日就遭人以挖土機惡意破壞。
由於兩年前台中市也曾發生古蹟「張慶星堂」遭到破壞,最後不了了之,引起文化界一片撻伐,市府當機立斷,案發隔天即下令重劃會無限期停工,市警四分局和市刑大也成立專案小組,比照重大刑案偵辦。
警方根據路口監視器,案發三天後即逮捕涉案嫌犯張世欣,張嫌坦承係受男子陳獻昌指使前往犯案,負責把風,得逞後收受陳嫌五萬元酬勞。
當晚,陳、張與同夥黃清山、陳國龍、楊家銓等五人,曾在附近一家超商會談卅分鐘,涉嫌共謀犯案。
張嫌被收押後,警方陸續通知十二名關係人到案說明,只有陳獻昌、陳國龍、楊家銓三人未到,去向不明。
警方於本月廿一日正式將該五名嫌犯依毀損、文化資產保存法移送法辦,在逃三人若仍未到案,將由檢方發布通緝。
瑞成堂案發生後,外界均將矛頭指向重劃會,警方表示,確實有一名重劃會高級幹部,案發前與在逃嫌犯楊家銓有密集通聯,但真相仍待楊嫌到案後進一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