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飼料可能有毒(劉培柏)
2013年11月11日
日前農委會主委在立院備詢時辯稱,棉籽製成牛隻飼料,不會有棉籽酚殘留,並表示他是動物營養專家,他說的才正確云云。棉籽若含高量有毒物質棉籽酚,配製為動物飼料,不僅會危害動物健康,而殘留在畜產品中的棉籽酚及其代謝物則更有公共衛生的疑慮,主管單位理應實際監測,而卻只會逞口舌之快,讓棉籽飼料解套,實令人無法苟同。此不禁讓筆者聯想到食藥署「塑化劑會短時間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影響」的言論,讓消費者求償無門,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啊。
棉籽酚是一種存在於棉籽中的物質。因棉花種類不同,含量大約為0.002%到6.64%,差異很大,即通常指的游離性棉籽酚,具毒性。實際上,棉籽中還有一種和胺基酸或礦物質結合的棉籽酚,稱為「結合性棉籽酚」,其量為游離性棉籽酚的二到三倍,不具毒性。2010年巴基斯坦研究人員發現在動物胃中,結合性棉籽酚也會可溯性的轉變成游離性棉籽酚。
造成動物內臟病變
由於游離性棉籽酚,對禽畜和人類直接有某種程度的毒害作用,所以棉籽酚含量過高的棉籽就不適合作為飼料使用。台灣進口大量棉籽作飼料用,從未檢驗棉籽酚(游離+結合)含量,卻逕自配成飼料販售,農委會難辭其咎。
動物食入棉籽酚造成的毒害,大部分是慢性而不易察覺,卻有蓄積作用。會造成動物心臟、生殖器官等的毒害病變,由於其會破壞哺乳動物的生殖功能而被重視。單胃動物和反芻獸幼畜對棉籽酚特别敏感,而雖然成年牛、羊在瘤胃中,對棉籽酚有某種程度的解毒作用,但若飼料中含毒量過高,也會有中毒致死的危險。199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獸醫中心(CVM)曾公布成年乳牛群棉籽酚中毒案例,乃因飼料中含有過高的棉籽酚造成,因此當時該局還特别提醒消費者,不要吃中毒牛隻生產的畜產品,包括內臟、肉類和牛奶,因其恐有棉籽酚或其代謝物(結合性棉籽酚)的殘留。
畜產品恐殘留毒物
通常棉籽必須經過加熱處理過程,其內所含的脂肪和粗蛋白才易於被動物的小腸吸收,而此過程中亦可降低棉籽中游離性棉籽酚的含量。而加熱後的棉籽,必須再經磨碎及鹼化處理,才能被動物胃腸有效消化吸收。令人不解的是,台灣飼料廠竟都聲稱,進口的棉籽未經加工,全都直接摻入飼料。擁有專業人員的飼料廠居然會做這種外行的添加方式,農委會難道不知道嗎?國外也有文獻指出,家畜禽餵飼含高量棉籽酚的飼料,內臟和肌肉會殘留游離性棉籽酚及其代謝物(結合性棉籽酚),其殘留量和飼料中棉籽酚量、飼料含蛋白量以及餵飼時間長短有關,而在所有的動物肝臟及牛、羊奶中之殘留量最高。此絕非農委會所稱用棉籽作飼料,牛肉和牛奶不會殘留毒物一廂情願的說詞。
總之,國外早就有研究指出,若棉籽具有高量對人畜有毒害的棉籽酚,作為飼料則有殘留在畜產品中的可能性。但農委會至今仍未抽驗進口棉籽中的棉籽酚含量,也未建立棉籽於飼料中的添加量規範,更不知棉籽酚於畜產品中的殘留情形。因此,不是農委會主委在立法院口頭大聲說,他是專家,棉籽做成飼料無害就可結案的啦。
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