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23

設16關除污 頭前溪變生態樂園

設16關除污 頭前溪變生態樂園

2013年09月23日

更多專欄文章

渾濁污水流經種布袋蓮(箭頭處)的頭前溪人工濕地,水質被淨化,去年獲公共工程品質獎冠軍。林師民攝

新竹縣政府8年前在竹東頭前溪畔利用高灘地設置人工濕地,種植水生植物自然淨化污水,水污染降低一半以上,還形成天然生態,提供鳥類昆蟲空間,成為居民休閒活動新去處,去年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品質獎第一名,今年更獲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新竹縣環保局表示,竹東地區生活污水主要透過中興大排流入頭前溪,每天排放污水量約1萬8千噸,屬中高污染水源;中興大排外有一處高灘地,很適合做生態治理,且幾乎不需土地成本,縣府便在環保署補助下,設置人工濕地淨化系統。

睡蓮降低藻類

環境設施科長林素檉(檉音同撐)指出,生態治理區佔地35公頃,每天有4至6千噸污水被引進濕地,利用高低的地勢和彎曲的水道,減緩水流速度,使水中懸浮物、氮、磷和金屬,透過流經的16個治理池沉澱、過濾、淨化,水質污染至少降低一半,從中高污染度降為低污染。
林素檉說,治理區各種水生植物有不同的淨化功能,例如埃及紫莎草能攔截漂浮物和吸附重金屬、開卡蘆幫助沉降水中懸浮微粒、睡蓮降低水中藻類、野薑花也有很好的除氮效果。
人工濕地結合景觀、休閒功能,居民接受度高,當初雖花費約3700萬元建置,但水生植物系統穩定後,平時維護成本很低,加上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使得人工濕地能長期成功運作。

帶隊解說濕地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竹東居民徐晉清說,他很喜歡到生態園區內散步、運動,因自己擔任解說員,常帶整群小學生欣賞人工濕地,透過親身體驗,讓下一代了解生態復育和環保的重要。
記者林師民

 

*********************

 

復育340種水草「博士」治川

「這些草像我孩子 為污染河川盡心力」

2013年09月23日

更多專欄文章

吳聲昱在桃園的生態池,睡蓮正盛放。 張沛森攝

【黎百代、張沛森╱桃園報導】水生植物能拯救台灣河川?多數人會回答「不可能!」但在龍潭,有人花近30年找到肯定答案,一步步落實「種水草救台灣」的理想。有「田中博士」稱號的吳聲昱,努力將復育300多種水草所建立的知識傳承下去:「這些水草像我養的孩子們,希望能為受污染的河川盡心力!」


「田中博士」吳聲昱和當年從野外找到的水草。黎百代攝

現年60歲的吳聲昱僅國中學歷,卻是台灣原生水生植物復育的先驅、環境學者請益的對象,自1980年名列瀕臨絕種名單的台灣萍蓬草,便是在他手裡重獲生機。很多人不認識台灣萍蓬草,他笑著說,台語歌《孤戀花》歌詞「水蓮花滿滿是,靜靜等待露水滴」裡的「水蓮花」就是了啦!



蓮葉上手掌大的田蚌。張沛森攝

頂夜燈玩草像鬼火

1986 年吳聲昱在台北工作時,當老師的國小同學託他回新埔老家,幫忙找水生植物當教材,才發現因環境污染,記憶中的小魚小蝦、水生植物都不見了!他好不容易在廢水田中找到,之後許多老師找他幫忙,因此他在老家水田種水草,好讓老師們拔個夠,卻被長輩數落:「草都拔不完了,怎還種在水田裡?」連母親都罵他「頭殼壞掉」。
他發現很多台灣原生水生植物都消失了,假日帶著水草圖鑑,開車全台找透透。植物特性不同,移植不見得種得活,最初那幾年,他每天4時起床「玩草」,下班後頂著頭燈繼續觀察,黑暗中微弱光亮緩慢移動,被夜歸村人誤為鬼火;妻子常深夜打電話找人,聽到電話那頭傳來蛙鳴聲,才放心地說:「沒醉倒路邊,很好!」久了也隨他去了。
吳聲昱越玩越投入,陸續種出340多種台灣水草。生態池裡布滿台灣原生水生植物,蝴蝶、蜻蜓、水鳥都回來了,水裡還養出大田蚌!後來受環保署等單位委託,到處分享經驗、協助建生態池。
水草旁的水質總是澄澈,吳聲昱領悟到「大自然對萬物有一定的巧妙安排」,發現水草能改善環境、淨化水質,因此在桃園龍潭找了8分地研究水生植物污水處理工法,又花3年訪查全台8大污染河川,企圖找出水生植物存活下來的特性。



一度瀕絕的萍蓬草開出黃花 ,吸引昆蟲靠近。張沛森攝

找出10種淨水工法

一個人走在河道,常被烈日曬到昏眩而跌倒,吳聲昱卻沒被擊倒,透過記錄植物的淨水功能,利用120多種水草分類出十大淨水工法,視污染源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運用在溪流生態、濕地淨化、復育水生植物處理污水等項目,獲學界和實務界認同。
吳表示,獲公共工程品質獎第一名的新竹頭前溪生活污水處理,就是配合成大景觀系教授,由吳進行棲地營造及物種安排的成功例子;桃園縣大溪埔頂生活污水處理,近期內也將開工。
桃園縣政府農業局長曾榮鑑指出,現代人過於依賴化學製品,生活廢水裡可能包括洗衣精、沐浴乳、浴廁清潔劑、食用油等,若先經生物除污或化學方式稀釋,再透過水生植物的特性淨化,效果會更好。


濕地除污接受度高

桃園縣環保局長陳世偉說,以往要設置化學處理的污水處理廠,總遭民眾反對,桃園縣依吳的建議,營造大溪埔頂人工濕地處理污水,民眾接受度很高。
吳聲昱說,他以開放心態,希望將所學知識傳遞給所有人,幫助台灣河川恢復健康。

吳聲昱 60歲 小檔案

家庭:已婚、育有3女
學歷:國中畢業
經歷:導管技工、大台北瓦斯技工、潛盾機技師
現職:大茅埔水草生態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
工作:水生植物復育生態淨水營造推廣
資料來源:吳聲昱

知本森林遊樂區「觀林吊橋」北側平台被山洪淘空,岌岌可危

 

山洪毀吊橋
台東知本森林遊樂區著名的「觀林吊橋」北側平台被山洪淘空,橋面斷裂,岌岌可危。汪智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