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4

生活在多倫多︰說"華人的數學好"竟然算種族歧視

生活在多倫多︰說"華人的數學好"竟然算種族歧視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31.html
記得剛到加拿大不久,同步看了國內正在上映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在電影里,頭一次看到有人把BMW稱為“別摸我”。太形象了!從那以後,我看見寶馬車,就常會說那是輛“別摸我”。兒子告訴我,BMW在英語里也有相似文字延伸,叫“BLACK MAN'S WISH”,但他特別囑咐我,千萬不要在黑人面前說。我問為什麼,他說,“你那麼說,可以讓人家理解為你笑話黑人買不起“別摸我”,那可是種族歧視呀!”

在加拿大,種族歧視是個大忌諱。剛來加拿大的時候,成天在外面瘋跑的兒子曬得黑不溜秋的,老婆開了句玩笑,“看你曬的,再黑,就成印巴人了。”不想孩子回了一句,“你這是種族歧視”。把我老婆說了個啞口無言。

加拿大是個移民國家,尤其是在多倫多這樣的大城市,都是外來戶,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膚色不同,打扮各式各樣,附帶的文化也是特征清晰。族裔之間產生看法自然是無法避免,而這些看法就是形成種族歧視言論的基礎。我剛到多倫多時,還上了3周學習英語的LINK ESL班,其中一堂課講的就是“歧視”,上面舉的歧視行為竟然有“認為華人的數學好”。解釋是,認為華人的數學好,就把個人的特點族裔化,而華人並不都是數學好,說法欠科學;認為華人數學好,就是認為別的族裔數學不好,這就是種族歧視行為。

當然,這些看法往往又是生活的總結,象“華人的數學好”、“菲律賓人的動手能力強”、“印度人會賺錢”等,都是大家的私下共識,但拿上台面可就是歧視性言論。

說幾個其他族裔對中國人的看法︰

“China, Revolution.”這就是中國的形象;

“中國人真有錢,買房都不用Mortgage”,這種看法與香港97有關,97前來了很多的有錢的香港人。還真有人問我中國人是不是都很有錢,我解釋了半天,最後說我不是香港來的,人家才知道來加拿大的中國人大部分很窮;

“中國人什麼都吃”,這種看法在鬧非典時,找到了果子狸這個罪魁禍首後,得到了強化;

“中國人什麼都敢給人吃”,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形成的看法;

……

題外話︰關于中國食品

大家一般認為“吃在中國”,說的是中國有世界最好的美食。根據我在加拿大的體會,Chinese Food只是中國人的最愛,並不是其他族裔的向往。而其他各族裔又各有各的吃文化,也都有很豐富飯菜品種和內涵。而不同Foods里,能供其他民族分享的食品,都一樣是十分有限的。像印度食品,除了Samosa,其他的我都吃不慣,現在Samosa我也不吃了。而Pizza、Burger之類的快餐食品,倒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吃的食品。

與Chinese Food相適應,中國產的食品,在加拿大的消費群主要是華人。

雖然中國產食品的主要消費群是華人,但是中國食品在加拿大的形象很差,尤其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可以說,三聚氰胺砸的是整個中國產食品的牌子。

微軟秘密研發平板電腦.... 雙屏書本式翻頁設計(圖)

微軟秘密研發平板電腦 雙屏書本式翻頁設計(圖)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61.html
據國外媒體報道,正當人們翹首期盼隻果平板電腦之際,微軟的平板電腦Courier原型開發已接近尾聲。

知情人士稱,微軟正在秘密研發平板電腦Courier,目前原型開發已接近尾聲。雖然被稱為平板電腦,但Courier采用書本式翻頁設計,內置兩塊7英寸顯觸摸屏。



Courier采用書本式翻頁設計


用戶可以用手指或手寫筆在屏幕上進行輸入和畫圖等操作。另外,在屏幕的背面還內置了攝像頭。該消息還稱,時至今日,仍只有少數從事該項目的開發人員和高官了解此事。

在此之前,業界一直在期盼隻果的平板電腦。有報道稱,隻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回歸後,親自主抓平板電腦開發工作。

央視氣質主播徐俐.....出書教女人練優雅

央視氣質主播出書教女人練優雅︰堅持噴一款香水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65.html


“怎樣做一個優雅的女人?以優雅著稱的央視女主持人徐俐就即將推出新書《優雅是一種選擇》,一一為你道來。
據悉,除了教授白領們穿衣打扮,徐俐還曝料了央視招收主播的苛刻要求︰除了面容端正、儀表堂堂、聲音優美,央視還對主持人頭肩比例有很高的要求。”

修煉第1步︰打造“天鵝”脖子

評判一個女人是否優雅,徐俐說,自己第一眼會看這個女人的脖子,只有擁有一只“天鵝”般頎長、挺拔、優雅的脖頸,才能和優雅沾邊。相反,前伸、後仰、左右歪斜都要不得。此外,徐俐還表示,頭和肩的比例也很重要,好的頭肩比例應該是一比二,即肩寬等于兩個頭長,如果長得不夠標準,就別想進央視當主播了,因為大多主播都是上半身出鏡,比例是否協調十分重要。

問︰頸子短怎麼辦?

答︰盡量穿V字領、香蕉領,穿襯衫的時候,可隨意敞開一兩顆扣子。衣服的顏色應選擇和皮膚反差大的,可以起到拉長效果。

問︰頭肩比例不協調怎麼辦?

答︰對于沒有達到一比二的頭肩比例的女性,衣服的肩寬就不能太窄,頭發的造型也不能過大。

修煉第2步︰讓香水成第二層肌膚

“優雅的女人,應該讓別人記住你的味道。”徐俐說,香水之于女人,就好比第二層肌膚,在整體裝扮中,香水是不可少的。對此,徐俐自曝,從認識丈夫起,她就一直使用同一款香水,這種堅持讓她先生只要一聞到該味道,就想到自己。有一天,徐俐丈夫回家還很生氣地告訴她,他居然從一個不相干的人身上也聞到了該香水,覺得那個女人不應該有徐俐的味道。

問︰香水那麼多,怎樣選擇?

答︰國人大都崇尚含蓄,喜歡淡香水的人居多,所以選擇香精含量為百分之五至十五左右的就可以。

問︰香水噴灑在什麼部位?

答︰隨心所欲,自己高興就行。

修煉第3步︰品牌衣服不能少

關于服裝搭配,徐俐說,一個職業女性不能沒有品牌服裝。雖然因為價格實在昂貴,不可能太多,但有些配置是值得花大錢,比如大衣、風衣、套裝、船鞋等。徐俐說,自己的衣櫥里的服裝並不多,兩套品牌職業套裝,一件品牌大衣和風衣,四五條品牌絲巾,三四雙品牌鞋,兩三個品牌手包,一些真真假假、造型風格各異的首飾,就足夠應付各種場合了。而自己的MaxMara大衣,已經穿了八年,至少還可以再穿十幾年,所以再貴也是值得的。

問︰除了服裝,優雅的女性究竟需要幾個包包?

答︰上班的包包三個足矣,我配備了黑棕白三色包包,造型都以上班為實際需要,方正簡潔,做工上好。與生活裝相配套的包包我也配備了三個,兩個顏色不同的屬萬能搭配的手提包,另一個就是旅行郊游時挎在身上的斜挎包,再就是與晚裝搭配的小手包,黑色與銀色各一個。此外,還可以配備幾條漂亮絲巾,一深一淺兩條羊毛或羊絨長圍巾。 記者 王瓊 實習生 牟倫美 采寫

優雅提高班還有3課

●聲音︰聲音是人的另一張臉,請不要用過高過大的聲音說話;不用太過急切的節奏說話;不用猶猶豫豫的方式說話;不用曖昧不清的態度說話;最後,盡量用中低聲區清晰平和地說話。

●高跟鞋︰穿高跟鞋必然是雙腿繃直,臀部夾緊、後翹、收腹、挺胸、抬頭,切忌彎著膝蓋向前跨步,如果那樣,一定是腰部力量不夠,身體重心有問題。至于步伐頻率和步伐幅度,一般來說步頻不宜太慢,步幅不宜太小。

●發型︰不要盲目追求流行,適合自己的發型最重要,建議每年燙發染發不超過三次,不要經常變換發型師。

SCI論文....在中國如何走味

SCI論文在中國變味!揭秘SCI"期刊數據庫"真相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66.html
SCI論文在中國是怎麼“變味”的

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論文所發期刊的“影響因子”,的確對評價一個科研人員和機構的實力有一定指標作用。
但任何指標都有空子可鑽,而指標一旦被“神化”,就會有鑽空子的人。

提到SCI(科學引文索引),世界上搞科研的幾乎無人不曉,而中國的科研人員更要心頭一跳︰這個與拿學位、評獎、升職稱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金標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他們的前程。

最近,有“SCI之父”之稱的尤金‧加菲爾德博士來到中國。在與數百名中國科教界專家、文獻計量學專家和年輕學子對話時,面對“SCI在中國變味了?”“SCI論文究竟水平有多高?”等等疑問,他說︰SCI是一個國際標準數據庫,很多國家都用它來評估科研人員的工作成績;但為了更準確地評價科學家、期刊、科研機構的學術水平,SCI也在不斷改進。

SCI和“影響因子”是怎麼回事?

早在1955年,尤金‧加菲爾德博士想到一個點子︰做引文索引的工具。1961年,他自己成立公司,創辦出版了SCI(科學引文索引)。SCI其實是一個數據庫,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通過它檢索出一篇論文被哪些其他論文引用過,被引用得越多的論文,一般來說就越重要。加菲爾德博士強調,這樣,SCI就能幫助科學家在某個學科範圍中,對過去的重要文獻作檢索和回顧,弄清楚自己目前的工作有沒有、有哪些創新。

至今,SCI的核心版已收錄全球3500多種期刊,擴展版所囊括的期刊數量則為7000種。龐大的數據庫,自然而然成了挖掘深層信息的寶藏,于是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等指標被不斷提出,SCI逐步成為衡量學術水平的“客觀依據”。

目前中國科學界比較推崇的“影響因子”,是加菲爾德1972年提出、在國際上被通用于評價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指標。它的算法很簡單︰將一本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總數。比如某期刊2006、2007年總共發表了100篇論文,2008年這些論文一共被引用了500次,那麼這個期刊在2008年的影響因子就是5。

一般來說,雜志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學術影響力就相對較大。但加菲爾德博士說,這也不能絕對化,因為有些領域的研究人員較少,每年發表的論文也相對較少,這些專業領域的雜志的影響因子就不可能很高,也許最好的雜志也只有4或5——所以,用影響因子判定期刊的學術價值,首先要區分具體的科研領域。

SCI論文發表數量這樣被注水

“SCI在中國變味了!”這是許多中國科學家的抱怨。學校講科研成績要報出“發表了多少篇SCI論文”;個人報科研成果言必稱“論文所發表的期刊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多少”,甚至用這些數字來衡量科學家的價值。于是冒出了某教授一年發100多篇SCI論文的“佳績”;出現了科研工作實際並不出色,但論文累計影響因子頗高的怪事。

這是SCI出了問題嗎?還是先來看看SCI論文是怎麼回事兒。

作為全球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個,SCI囊括了世界上最主要、影響力較大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期刊。為了使數據庫更全面,同時擴大訂閱量(SCI一直以盈利為目的,屬于湯森路透科技集團),SCI在全球範圍內收錄期刊。比如,中國去年有38種期刊被SCI收錄。

在選擇收錄期刊時,SCI有一定的標準,如期刊的讀者、作者、編委是否國際化;期刊的編排是否符合國際慣例(論文要有摘要、關鍵詞、前言、圖表數據、引用文獻等等);是否使用英語等。但在一些特別的領域,它也收錄一些非英語的期刊,比如中國中草藥領域的雜志。

這意味著什麼?首先,期刊被SCI收錄並不等于學術水平高,影響因子不到0.1的雜志它也收進不少。當發表“SCI論文”被當成一條舉足輕重的考核指標時,那些善于投機取巧的人會將水平不高的論文往那些水平不高的雜志上發,“發表SCI論文”的數量就這麼被注了水。

第二,根據SCI的統計方法,凡在期刊上出現標題的文章,無論是綜述還是簡訊,甚至更正,都算作一篇。而中國統計成果時,只籠統地看“文章所發表雜志的影響因子”。因此,有學者就動起了歪腦筋︰在好刊物上發幾個簡訊,就能混到不錯的影響因子。加菲爾德博士說,其實同一本期刊上每篇論文的引用次數也都不同。比如,有兩篇文章發在《自然》上,可能一篇大受關注,被引用次數非常多,而另一篇可能一次也未被引用。

另外,引用還分自引率和他引率。一些中國期刊為了快速增加影響因子,往往暗示投稿作者引用自己期刊過去發的文章,有時自引率甚至超過50%。對此,SCI設定了一個標準,一般期刊自引率不超過20%是正常的,一旦有雜志大幅超過,就有可能被SCI暫時“叫停”——不再發布該期刊當年的影響因子。有些導師為了增加論文引用次數,也會指使學生引用自己過去發表的論文,這可以從引用者和被引者的關系看出蛛絲馬跡。

特征因子,一個“堵漏”的新指標

種種異化,只緣于一條︰SCI的指標被簡單化和絕對化了。作為一個客觀的統計指標,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論文所發期刊的影響因子,的確對評價一個科研機構,乃至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有一定指示作用。然而,任何指標都有空子可鑽,它一旦被“神化”,那就會有鑽空子的人。

SCI本身正在不斷探索設定更客觀的新指標。今年1月,湯森路透科技集團又推出了一個新指標︰特征因子,它正是針對上文提到的種種“漏洞”,比如它的計算扣除了期刊的自引率、將論文被引用年限從2年延長到5年,甚至考慮到引文所發表的雜志(他們認為,引了這篇文章的論文如果發表在高水平雜志上,那麼被引的論文相應地水平也高一些)。

這個指標有效嗎?比如,英國《自然》雜志2007年度的影響因子為28.75,而一本名為《Ca-Cancer J Clin》的期刊影響因子高達69;但計算它們的特征因子,後者只有0.034,《自然》卻是1.838。

根據這個指標,我國科技期刊中特征因子最高的是World J Gastroentero,為0.05006,但它的影響因子只有2.08;而目前國內影響因子最高的《細胞研究》(4.535),特征因子為0.01505。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期刊聯合編輯部主任周兆康告訴記者,這一新指標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作弊”的影響。“除非SCI收錄世界上所有期刊,否則任何統計都會有缺陷與偏差。”
今年已經84歲高齡的加菲爾德博士,仍然在不斷思考引文統計如何客觀反映學術價值的問題。經過多年跟蹤研究,SCI已經發現,諾貝爾獎得主往往出現在那些發過若干篇“經典引文”的科學家中——這些論文發表後,其引用次數比一般論文高出30-50倍。不過他認為,用SCI的一些指標可以對人或機構作某種評價,但絕對不能將SCI作為唯一指標。

美國人反奧巴馬:美國夢將成為明日黃花?

聯合早報︰大國衰落陣痛 奧巴馬面對"憤怒葡萄"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71.html
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刊文《大國衰落的陣痛—— 奧巴馬面對新世紀“憤怒的葡萄”》說,奧巴馬在美國國會遭白人議員大喝後兩天,華盛頓出現大規模的白人反奧巴馬游行。美媒將反奧浪潮的真實社會原因歸納為下層白人感受到的“剝奪、恐懼和憤怒”,與美國作家斯坦貝克《憤怒的葡萄》主題何其相似。

文章摘編如下︰

奧巴馬在國會遭到白人議員大喝“你撒謊”之後兩天,華盛頓出現大規模的反奧巴馬游行。除了奉贈“法西斯”等大帽子,示威者甚至將奧巴馬比作希特勒。《紐約時報》報道示威者“絕大多數是白人”。這一系列事件促使卡特前總統出面指責當前右翼的反奧巴馬浪潮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因素。

但是,奧巴馬的支持率從年初的70%以上,跌到不足半數,尤其是無黨派獨立人士的支持劇降,難以全部歸罪于白人種族主義,而帶有相當的時代因素——美國大宗人口面臨經濟和社會地位的“降級”,而且這不是當前經濟衰退中的短期現象,卻是大批中產階級“美國夢”破滅的長遠前景。

美國人口普查局9月10日公布了最新報告。從2007年到2008年,除了貧困人口比例出現近年來最顯著增長,美國一般家庭收入中位數下滑了3.6%。

美國“中產階級擠壓”

路透社9月21日報道︰在失業率和失業人口達到近幾十年來高峰的同時,美國房屋按揭的拖欠違約率8月創造了7.58%的歷史紀錄,也就是每100戶房主中,又有近8戶已經或即將喪失自己的住房。

《經濟學家》周刊引用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專家說︰經濟衰退的主要問題不在于數百萬新增貧民人口,而是中產階級遭到的“巨大打擊”。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博納(John Boehner)早些時候對美國ABC電視網說,美國人抗議的動因是“他們對未來怕的要死;他們子女和孫輩的美國夢眼看成為明日黃花。”

盡管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宣布這一輪經濟衰退即將結束,但是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為美國嚴重的就業困難將會持續多年。更重要的是《華盛頓郵報》評論︰對于大批美國工人來說,維持中產階級生活的29美元時薪的崗位已經一去不返。

當然,這是筆者數度評論過的歷史大勢︰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美國“中產階級擠壓”,特別是大批高薪藍領職位的消失。
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曾經樂觀地預測這些“勞力者”職位會被高技能的“勞心者”職位取代。但是格林斯潘卻忽略了《紐約時報》多次強調的另一社會趨勢︰下一代美國人的平均教育水平將會首次低于他們的父輩。

時下右翼抗議浪潮的主體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下層白人,絕非偶然。在美國夢破滅、被迫由奢入儉的社會地位下降痛苦中,正如《紐約時報》指出,他們難以自責,而急于尋找替罪羊。
黑人總統奧巴馬和他的精英主義班子,成為這一沉淪階層的自然目標。

新版“憤怒的葡萄”

美國下層白人的沉淪和日益帶有暴力色彩的政治抗議,令人想起美國作家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憤怒的葡萄》(這里葡萄作“果實”解)。這位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的成名作,生動描繪了上一世紀大蕭條中美國勞工階級的沉淪、無望和暴力。

美國當前經濟衰退,已經被比擬為上一世紀的大蕭條。
華盛頓郵報》近日將反奧巴馬浪潮的真實社會原因歸納為下層白人感受到的“剝奪、恐懼和憤怒”,與《憤怒的葡萄》的主題何其相似。

《紐約時報》分析反奧巴馬浪潮與反精英主義相輔相成,蘊含了右翼草根對華爾街金融銀行業的痛恨。新近指責奧巴馬“仇視白人”的Fox衛視網主播Glenn Beck,特地為觀眾描繪了奧巴馬財政部與高盛銀行集團的密切人事關系,是個明證。
這與《憤怒的葡萄》把當時東北部財團控制的美國銀行形容為掠奪勞工財產的“怪物”,如出一轍。

大蕭條之後的美國經濟復甦,二戰爆發是個關鍵因素。但是不能否認其他的原因,特別是美國人口的教育水平遠遠領先于不發達國家,羅斯福總統的一系列改革得以迅速改善美國勞工的生產率和收入水平。

今天從縱的對比,美國人口的教育水平開始下降;從橫的對比,相對于中國和印度,美國勞工也不再具有明顯的教育優勢。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充分表明美國無法重復靠二戰解救經濟的老路。奧巴馬渲染一時的內政改革宏圖,眼看難以逆轉美國藍領中產階級的下滑趨勢,反而面對下層白人因失望絕望而觸發的新版“憤怒的葡萄”。

除了國內知識精英和少數民族,美國白人“憤怒的葡萄”的怪罪對象也指向海外。奧巴馬會不惜以“槍口對外”來緩解這一浪潮。

李開復曾經的“搞笑故事”。


據一位員工說,谷歌剛發布中文名字時,外界爭議很多,一次一個學生非要李開復表態“狗狗”這名字是否更好,李開復聰明地回答︰“那總不能以後政府讓我們上台的時候說‘下面有請狗狗公司的代表李開復爬上台來吧”。

有次公司活動,李開復也帶著小女兒來了。他女兒天真地問︰“爸爸,你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李開復回答說︰“我的工作是寫email。”然後女兒又問︰“那你什麼時候休息?”李開復說︰“2月30日。”

“一次國內的某位領導到谷歌總部參觀,開復看總部安排的翻譯不怎麼樣,就自己翻譯。”一位員工說,後來那位領導以為開復是職業翻譯,偷偷打听開復有沒有興趣去他們那里當翻譯部主任。

蚊子喜歡叮什麼人? 專家已經解密

墨《紀事報》:蚊子喜歡叮什麼人? 專家已經解密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87.html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科學家對蚊子挑選叮咬對象的方式研究後發現,所謂蚊子偏愛血甜的人的說法毫無科學根據。

科學家指出,蚊子確定叮咬對象的第一個依據是體溫;
其次,它們喜歡潮濕,尤其是被汗浸透的衣服;
此外,它們還會被皮膚表面的一些物質吸引。
不同品種的蚊子偏好的叮咬部位也有所差異。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岡比亞瘧蚊非常喜歡林堡奶酪的味道,而生產這種奶酪時使用的細菌與生活在人類皮膚上的另一種細菌是近親。
事實上,只有以人血為主要食物的蚊子才會對這種奶酪的味道感興趣。

為了獲取研究結果,給今後制定防控蚊蟲傳播疾病的政策提供參考,研究人員使用DNA技術,對特定節肢動物(蚊子、跳蚤、臭蟲)消化器官內含有的叮咬對象的血液進行了分析和辨別。科學家們指出,這種技術有助于理解為什麼蚊子喜歡在特定時間叮咬牲畜和人類。

參與研究的專家霍爾迪‧菲格羅拉解釋說,新的分子技術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如果家里有寵物,蚊子是否會減少叮咬人類,而轉向狗、貓或金絲雀。這種方法有助于我們明白黃熱病等從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疫病是否與蚊子改變叮咬對象有關。

希特勒家族多智障 後代不願生育改名換姓(圖)

希特勒家族多智障 後代不願生育改名換姓(圖)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90.html


1939年,希特勒和孩子們一起慶祝自己50歲生日,照片中的小朋友據說是納粹要員的孩子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15日報道,比利時的兩名專家宣稱,他們已經“破譯”出德國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的DNA,並追查出39名仍然健在的希特勒“親戚”。自1945年希特勒自殺後,其後裔均改名換姓低調生活。

佷孫永不生兒育女

讓‧保羅‧穆德斯是一名比利時記者,馬克‧維爾米倫是一名比利時歷史學家和海關官員。幾年前,二人開始著手研究希特勒的家族史,並成功地追尋到希特勒家族後裔的下落。

路易斯、布賴恩和亞歷山大三人為親兄弟,是居住在美國紐約長島的三個普通人,且至今都未婚。在長島東帕奇古地區的一座小木屋里,路易斯和布賴恩兩兄弟相依為命,每天他們做著修剪花草的工作,而60歲的亞歷山大則是一個心理學家,現在已經退休。

幾年前,穆德斯和維爾米倫來到長島,對這3個人進行了7天7夜的跟蹤監視。在一家快餐店,亞歷山大吃過雞塊後,將擦完嘴的餐巾紙丟在托盤里隨後離開。兩個比利時記者眼疾手快地將那張沾上亞歷山大唾液的紙巾放入手提袋。幾天後,根據DNA檢測結果,穆德斯和維爾米倫證實,亞歷山大與希特勒具有血緣關系。

亞歷山大兄弟三人的父親名叫威廉‧帕特里克‧希特勒,是希特勒的親佷子。1939年3月,威廉從德國移民到了美國紐約。1944年,已經33歲的威廉加入了美國海軍,並成為海軍一等兵。退役後,威廉與一個德裔女子菲麗絲結婚,然後居家遷往長島。1987年,威廉去世,2002年,菲麗絲也隨他而去。威廉原本有4個孩子,除了亞歷山大三兄弟外,還有一個孩子叫霍華德,不幸于1989年死于車禍。

威廉在死前曾多次告誡家人,死後的骨灰千萬不能運回德國,並且在墓碑上也不能刻有“希特勒”的姓氏。與其父親相比,希特勒帶給亞歷山大兄弟的陰影充斥著他們的一生。霍華德還在世時,四兄弟就發了毒誓要今生不娶,且永不生兒育女,為的就是不能讓希特勒罪惡靈魂延續下去。

威廉一家都說德語,他們的怪異行為也成為記者造訪的理由。在穆德斯和維爾米倫之前,美國《紐約人》雜志記者梯摩西‧瑞巴克也曾對亞歷山大兄弟進行過跟蹤采訪。據瑞巴克回憶,當時他打電話跟兄弟三人聯系時,他們未作任何回應。
後來,瑞巴克來到他們長島的家。看到瑞巴克,他神情緊張,說在沒有與其他家族成員商量前,他不能談論任何有關威廉的事,隨後便把門關上了。
後來,瑞巴克又給第三個兄弟打電話,但對方一听說瑞巴克的自我介紹後,就掛斷了電話。

誰兄誰弟?.....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希望同中國建立「兄弟」般的友好關系

明報︰日本首腦首次以“兄弟”形容中日關系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98.html
香港《明報》24日刊文說,日本提出東亞共同體構想獲得積極回應,而東亞共同體說易行難,一些相關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與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紐約會面時,首度正式建議,以歐洲聯盟為模式,合力構建東亞共同體,被喻為是“脫美入亞”的第一步。

在與胡錦濤首次峰會後鳩山表示︰“我談到我希望同中國建立兄弟般的友好關系……那將是我要構建的東亞共同體的焦點。
”以“兄弟”來形容中日關系,印象中鳩山是日本領袖第一人。

因為這個緣故,由他嘴里說出的東亞共同體,中方听得入耳。
在兩國峰會前3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曾表示,中方致力于同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各國進一步深化東亞合作,朝著東亞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環球時報》更公布網上調查,指有63%的網友“支持中日共建東亞共同體”。

當然,鳩山的倡議不是簡單的“親華舉動”,而是出于日本利益的考慮。他在8月27日刊登于《紐約時報》的一篇題為《日本的新道路》一文中就指出,對于領土爭端,當事國之間雙邊談,只能愈談愈僵。只有像歐盟式的地區一體化,才可減少對立,化解領土爭端。

此外,日本未丟掉領導亞洲的夢想,實際是未雨綢繆,爭取未來在東亞圈爭取至少是共治者的位置。

而東亞共同體說易行難,尤其是日本在實行了數十年的聯美制華戰略後,要在短期內改變恐非易事,首先,在經濟上兩國如何從“競爭”變成“競合”?
兩國的自貿區談判該如何推動?都需要加以解決。此外,民主黨新手上路,“鳩山丸”能航行多久仍待觀察。

澳洲:橘紅色沙塵暴、市民以為末日降臨(組圖)....美國:雲霄飛車滅頂

 

悉尼沙塵暴︰海陸空全癱瘓 市民以為末日降臨(組圖)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24/big5_57645.html
9月2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消息,澳大利亞星期三出現了一連串怪現象。東部城市悉尼遭遇了罕見沙塵暴吹襲,使白晝猶如黑夜;新南威爾士州部分地區落下巨型冰雹;維多利亞州出現水浸和輕微地震;首都堪培拉附近則受龍卷風吹襲,使不少居民以為這是“世界末日”降臨。

澳洲東部星期三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沙塵暴,悉尼市被覆蓋,交通受阻。強風把數以噸計的紅色沙塵傾倒在澳洲最大城市悉尼,使悉尼覆蓋在怪異的赤色迷霧中,著名悉尼歌劇院被涂上一層厚厚的沙塵。

然後,這場據報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沙塵暴,繼續擴展六百公里,直達昆士蘭,甚至有可能襲擊四千公里以外的新西蘭。

澳洲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士州大部分地區被沙塵覆蓋,空氣污染達到創紀錄水平。塔斯曼海每小時落下約七萬五千噸的沙塵。



海陸空交通癱瘓

悉尼居民在一片霧蒙蒙中上班,人們都戴口罩或用披巾掩口。在主要公路上,汽車擠逼,行駛緩慢。空中交通嚴重受干擾,很多乘客滯留悉尼機場,很多國際航班被迫飛往墨爾本和布里斯班降落。

澳洲航空公司促請乘客取消任何非緊急旅行,澳航屬下的廉價航空公司捷星則向新安排行程的乘客提供免費機票或給受影響乘客退款。澳航在聲明中說︰“我們鼓勵作非必要旅行的乘客重新考慮旅行計劃。”

悉尼渡輪公司暫停海港服務,警方警告駕車人士在能見度低的環境下要極其小心地駕駛。救護車服務人員報告說,共有幾百人因呼吸問題而求救。

澳東的沙塵暴只是怪天氣的其中之一。在新南威爾士其它地區還狂風大作,雷鳴聲不絕,雞蛋般大小的冰雹擊碎了不少汽車玻璃。

維多利亞州則進入洪水警戒,該州繼星期二發生兩次分別為三級和二點六級的輕度地震後,現在大雨傾盆。

另外,有首都堪培拉附近的居民說,穆倫巴特曼鎮星期二晚上遭遇了小型龍卷風襲擊。居民形容說︰“好像屋頂有一架珍寶機在咆哮著。”

澳洲現正處于歷時十載的干旱,今年出現了異常燠熱的冬季,包括有史以來最燠熱的八月。專家不排除這些怪現象與氣候變化有關。





市民以為末日降臨

“我今天清晨五時起床,看見我的女兒想上廁所卻不敢去,不知何解。我發覺浴室仍然亮著橙色的光,還以為家人忘了關燈,後來看見其實燈已關掉了。回到睡房,丈夫告訴我天空變成紅色,叫我看看,開窗一望,天上果然是混混濁濁一片橙色。敞開陽台門出去看看,我全身都被大風吹襲,這景象震撼得仿如電影場面,我以為末日降臨了。”網友A

“我發覺浴室的窗透著橙光,然後去看看客廳窗,我實在難以置信,起初以為那是陽光在霧中透出。當時的能見度不足一百米,我的哮喘發作得很厲害,不過那確實是奇景呢。”網友B

“昨天天氣還很熱,大概有三十一度,但到了晚上雨、雹、雷齊來,今早便出現沙塵暴,過了一晚,氣溫便降了十度,外出後會發覺外面其實又清爽又寒冷。”(中新社)













長期規律運動.....減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常到山區走動 減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偶爾爬爬山,到山區走動,有助刺激肌肉吸收糖分,減低罹患糖尿病風險。陽明大學運動健康科學中心主任、台灣運動健康學會理事長陳俊忠在昨日國父紀念館舉辦的「怎樣運動強身?」演講中表示,像阿里山那樣的環境,空氣壓力比較大,屬低氧環境,類似對肌肉產生刺激,讓肌肉更能有效利用葡萄糖。此外,山上空氣也有許多負離子,加上樹木、植物散發出芬多精、植物殺菌素,這些因素對身體都有益處。

陳俊忠教授解釋,人體肌肉細胞中有一種GLUT4蛋白,當受到胰島素刺激時,GLUT4蛋白就會移向細胞膜表面,促進肌肉吸收葡萄糖,GLUT4蛋白表現越活躍,越能穩定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身上的GLUT4蛋白則無法正常運作。

短時間「肌肉收縮」、「低氧」都可以刺激GLUT4移向細胞膜。長期規律運動也可以提升肌肉GLUT4基因表現。

可以選擇高強度運動、長時間中強度耐力運動或中強度運動配合低氧刺激等,像快步走、騎腳踏車等都屬於中強度耐力運動。

陳俊忠教授進一步解釋,提升肌肉GLUT4基因表現,可以防止胰島素敏感度下降。

尤其飯後1.5~2小時內運動效果最好,研究顯示,和飯後4小時才運動相比,飯後1.5小時或2小時運動,更能刺激肌肉吸收、利用葡萄糖。

另有研究發現,長期登山,維持25天,可以明顯減少腹部脂肪達18%,肌肉組織些微增加2%。對男性來說,男性荷爾蒙也會自然增長,生長激素也會增加,還可以減少自由基傷害。

不過,陳俊忠教授提醒,退化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避免登山活動,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衛生署:成人維生素B1、B2 攝取嚴重不足

維生素B1、B2 成人攝取嚴重不足

衛生署研究發現,19歲以上成人維生素B1、B2攝取情況不理想,B1嚴重不足的盛行率為10.5%,B2則為7.1%。

若進一步就各族群來看,年輕女性及育齡婦女的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青壯年男性及老年人。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分析,飲食不均衡是主要原因,蔬果、奶類及五穀根莖類吃太少,又吃得太精緻。

這項大規模研究共查訪19歲以上國內6144人,經受訪者同意,3千人抽血檢驗,其餘採問卷、體檢方式調查。

衛生署委託的另一項「台灣地區孕婦飲食攝取及營養現況調查」也發現,懷孕初期婦女的維生素B1缺乏率為31%,B2約為26%,懷孕後期情況更嚴重,分別為45%及近50%,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B2攝取不足。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血管醫學防治中心副主任蔡玲貞說,懷孕初期不必增加熱量攝取,到了中、晚期每天要增加3百、5百大卡熱量,若吃得少,B1、B2就會不夠。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說,B1缺乏可能下肢水腫、麻木、神經炎、心臟擴大、消化系統障礙等,B2不夠,則會出現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膚炎,眼睛畏光。

要攝取足夠B1、B2,營養師建議,最好吃胚芽米、糙米、全麥等全穀類主食,以及瘦豬肉、綠色蔬菜、酵母粉、核果、牛奶及乳酪等乳製品,也可以適度吃一些內臟。有些人怕胖,不碰主食,也會缺乏B1、B2。

【2009/09/23 聯合報】

工作常是三分鐘熱度?......你可能患了過動症

過動症/成人也有過動症 可行為或藥物治療

【聯合報╱張倍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

2009.09.24 03:20 am

小珍從小就活潑、伶牙俐齒,課業也無需父母操心,唯考試常粗心,影響分數。小時她都靠小聰明通過大小考試,但也常因為上課說話被老師罰站,還常忘東忘西。

畢業後,小珍在職場上表現並未如預期順利,工作常是三分鐘熱度,三年內換了五份工作。她點子一個接一個,老闆都很賞識她的創造力及聯想力,但往往半途而廢。

她常加班時聽音樂放鬆,還要看電視新聞,同時又在電腦上開幾個視窗跟朋友哈拉,讓她本來只需半小時的工作,花了三個小時。小珍總在報告前一天熬夜,雖然報告日已在三周前確定。小珍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好像也沒忙什麼。她也往往不能決定要先完成那一件案子,結果全部都延遲了結案時間。

她看到「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文章,感覺自己就是患者。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有分心、衝動控制不佳及好動三種。

大多從小持續到大,有時會造成困擾或生活功能下降,如工作表現,課業成績或人際關係等。

診斷需在兩個不同環境下,且在七歲前持續出現分心,衝動控制不佳,或好動等症狀才屬之。

有些人小時候並未求診、治療,注意力不足或好動的症候卻影響日後生活

國外統計,100個成年人裡有4位成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朋友約三分之二會殘餘症狀持續到青少年或成年。

目前有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但健保均不給付藥品,除非患者18歲以前即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

【2009/09/24 聯合報】

 

葉教授....賣治癌神藥「雲南白藥田七原液」?含重金屬?

葉教授賣藥含砷? 狂喝6罐表清白

2009-09-23 18:51:00 TVBS 林婉婷

「心海羅盤」葉教授被指控在演講場合中推銷中藥飲料,而且飲料中不但含有過量重金屬,他還拿馬總統當活廣告,對於這個指控葉教授氣炸了,在說明記者會上,他破口大罵說這樣的指控全是政治陰謀,因為總統選舉時他公開挺馬,所以遭到有心人士惡意中傷,為了自清,他在記者會上公開狂喝中藥飲料,一口氣喝6罐,還說要對週刊提出告訴。

葉教授:「喝這個雲南白藥,又不是多羞恥的事,有什麼好拒絕的呢,是不是?又不是見不得人的事。」

1瓶灌下肚,不夠,再來2瓶,一次乾了!

葉教授:「又不是見不得人的事,對不對?難道總統就不能喝?這不是很清楚了,總統也是人,他也需要體力啊。」

一口氣喝6罐,空罐子擺滿一桌,親自喝就是要證明,他推銷的中藥飲品沒問題。葉教授:「當然提告啊,你看哪一個檢驗出來,對不對,一樣的東西拿出來,如果不是的話,這個部分的栽贓,等等,我們的東西隨便讓他抽。」

一罐罐中藥飲品,就是週刊指稱葉教授公開推銷的產品,週刊指稱裡面含有過量重金屬鋅和砷,連馬總統和王金平都是愛用者,牆上滿滿照片,這張是馬總統,那一張還是馬總統,還有不少政界名人都和業主來個大合照,儼然成了活廣告,不過這樣的說法讓葉教授更氣了。

葉教授:「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我們不要把正常的事,把它變成政治化,再怎麼講,我自己喝,我相信我宣傳力比他大,不需要他來宣傳。」

葉教授氣呼呼拿出食品獎章,是衛生署頒的2008優良食品金牌獎章,他說年年都得獎,難到是拿假的嗎;只不過要他拿出原始檢測報告,業者卻說要等一等,因為他們要重新驗過再公佈,飲品裡到底有沒有過量重金屬,還在等真相。

******************************************************************

週刊爆賣治癌神藥含重金屬 葉教授稱挺馬遭中傷 【9/23 14:18】

〔本報訊〕曾賣能量水「池上泉」引爭議的心海羅盤葉教授,又賣起了聲稱可治療癌症的神藥「雲南白藥田七原液」。但週刊踢爆,該「神藥」中含有超量重金屬鋅、砷,喝了反而會危害人體健康,且衛生單位兩個月前就接獲檢舉,卻毫無動靜。對此,葉教授今出面駁斥,稱自己挺馬才遭惡意中傷,不排除對週刊提告。
最新一期週刊報導,葉教授近來在演講時,向民眾強力推銷「雲南白藥田七花原液」,聲稱該治癌神藥可抑制腫瘤外,還可治百病,連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等人都是見證人,一組要價6千元。
但經抽檢,卻發現「雲南白藥田七花原液」的重金屬鋅、砷含量高得嚇人,醫師表示長期服用會使免疫力下降,反而更容易生病,且砷若是無機砷就是俗稱的「砒霜」,喝多了會中毒。
對此,葉教授今特別召開記者會,在媒體面前喝下「雲南白藥田七花原液」證明「神藥」沒問題。他聲稱自己喝了一年多,早晚各喝五瓶,且該藥品由日本授權下在台灣已賣了七年多,馬英九選總統時他還曾拿給馬喝。
葉教授認為,一定是當初總統選舉時他公開挺馬,才會遭有心人士惡意中傷,不排除對週刊提告。

******************************************************************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B4-23333d3-2B3c3d4-233-2F3b34334-233-2B-21-3D

*******************************************************************

田七花原液

1.每箱16盒、每盒30瓶,市價96000元....平均每瓶市價 : 200元

2.每箱16盒、每盒30瓶,特價76800元....平均每瓶特價 : 160元(八折)

**訂購送下列贈品 :........(見廣告單)

**每箱建議飲用3個月....平均每月花費 : 依原市價是32000元
                                                                 依特惠價是25600元

                                    ....平均每天花費 : 依原市價是1067元
                                            (以30天計)    依特惠價是85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