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30

中國留學生的5大問題,讓美國大學傷透腦筋

中國留學生 讓美校傷透腦筋

  • 2011-11-30 00:58
  • 旺報
  • 【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在美國大學部的中國學生3年增加2倍,達4萬人,成為美國最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但對於美國大學和師生來說,中國留學生卻讓他們傷透腦筋!

     11月3日的《紐約時報》,一則以〈中國難題(The China Conundrum)〉為名的專題文章,說明了這幾年來突然暴增的大陸留學生帶給美國大學哪些困擾。

     開學了,數十名來自中國的新生湧入美國特拉華(Delaware)大學學生中心,衣著光鮮,手上是最新款的智慧手機。其中,來自上海的范義蘇(音譯)打算讀金融系,畢業後回國在父親的建築公司工作。至於為何要離家一萬多公里念大學?他的回答很典型:「因為美國的教育好。」

     這種看法在中國相當普遍。赴美留學的中國大學部學生3年增加2倍,達4萬人,成為美國大學最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他們大都來自中國迅速擴大的中產階級家庭,有能力支付全額學費,對近年來預算大減的美國大學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

     猛一看,中國留學生對美國大學和美國本地生都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細究之後發現問題不少:

     1 留美申請造假 難辨良莠

     美國大學官員和顧問說,他們發現中國留學生申請赴美過程普遍造假:如個人資料由仲介代寫、英語分數與本人口語能力不一致等,讓美國大學一時很難區分誰是好的申請者、誰是造假者。堪薩斯州立大學國際招生主任詹姆斯.劉易斯說,他曾收到幾份申請書,顯然都是同一個仲介經手,繳費透過同一個銀行,但學生來自不同城市,5份成績單有3份成績一模一樣。

     目前大陸學生都是一胎化產物,父母很捨得為子女的教育投資。中國某留學諮詢公司表示,他們最受歡迎的是項目是「保證錄取一攬子服務」:「可申請5所大學,不錄取可退錢。」但該公司的美國申請部人員凱瑟琳.奧赫爾說,若學生沒被錄取,父母會來大叫大嚷,「他們不想退錢,只想孩子進名校。」

     2 中國式背多分 老美抓狂

     中國式教育以考試為主,高中生多數時間用在準備高考(大學聯考),因為這是進大學的唯一決定因素。所以,想去美國念大學的中國學生也通常死記硬背幾個月,以求通過SAT和托福考試。

     愛荷華州立大學招生副主任派翠西亞.帕克已錄取過1200多名中國高中畢業生:「學生們自豪地告訴我,自己如何記住數千個單詞、背誦口試答案、鑽研各種應試竅門。某些學生準備一個暑假,托福增加30、40分(總分120分),而口語能力卻未提高。」她說,學生們不認為這種備考有何不當,「他們的目標就是通過考試;不是為了學英語,而是為了考試。」

     3 最大挑戰 學生剽竊作弊

     9月的特拉華大學開學典禮上,台上的英語語言學院院長斯科特.史帝文斯背後大螢幕上有一張照片,兩名白人大學生坐著,其中一人側身偷看另一人的考卷。「我們有獨創見解,所以絕不作弊!」斯蒂文斯語帶褒揚和警告地對台下座無虛席的新生(大多是中國學生)說:「你們都非常聰明,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寫出自己的論文。」

     史帝文斯自1982年起就在該學院工作。他坦承,中國學生從以前十幾名增加到現在幾百名,讓特拉華大學面臨種種挑戰,最普遍的是剽竊、作弊。

「曾有一名學生死記硬背住4條維基百科條目,讓他在課堂上寫作文時可以默寫出來──真了不起,可惜沒用對地方!」《紐約時報》不留情地評論:這些學生來自一個不太關注個人主義的國家,顯然不容易接受美國的知識產權觀念。

     一些特拉華大學教授說,面對新情況,他們大大改變教學辦法。例如肯特.聖皮埃爾教授要求學生考試時把課本放在教室前面,以防作弊。他在該校任教20年來從未這麼做。

     4 一方不信任 一方不歡迎

     對著作權的理解固然跟文化息息相關,對權威的理解也是如此。「不僅是語言和文化的問題,還涉及政治,」史帝文斯說,中國人從小到大被灌輸政治宣傳,對美國少有正面描繪,所以中國學生只相信自己人,不信任美國人。

     例如,一些新生雖然交了學校住宿費,卻寧可到校外租房合住,而這是違反校規的。中國學生也很少參加學院活動。今夏一次聚會,來自40個國家近400名學生,只有10人來自中國。此外中國學生經常換班以跟同胞一起,不願待在輔導員分配的班級。

     不過輔導員珍妮佛對中國留學生有不同看法。她說她並不意外中國學生喜歡聚在一起,因為即便他們想融入美國,也未必會受到熱情歡迎。倒是中國留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文明有禮讓她印象身深刻。他們經常給她和其他教授小禮物以示感謝,珍妮佛說,她曾在一天內就收到摺扇、項鍊和絲巾。

     市場營銷系中國留學生唐文婷(音譯)回憶,有一次上課,教授不理會她的問題,只聽美國學生的;另一次社會學團體討論課,沒人理她:「他們假裝歡迎你,但其實沒有。」這些經歷對她打擊很大:「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5 課堂太安靜 美國學生退出

     去年秋天,在特拉華大學教「中級會計學」的肯特.聖皮埃爾教授發現,班上原有35名學生,其中17人來自中國;幾周後,非中國留學生卻只剩下3位。

     為何美國學生退選?「他們說課堂上太安靜了,」聖皮埃爾說,中國學生習慣默默聽講,而不是積極參與討論。這一方面受限於英語口語能力,更主要的是中國學生過去10多年填鴨式教育培養出的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為此,有些教授不得不採取新的教學方式,例如以往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3次課堂講演,現在降為1次。

     《紐約時報》說,不只是中國學生,亞洲的大學課堂上通常罕見激烈討論;毫無疑問,正如聖皮埃爾所言,如果將美國學生放到中國學生占多數的教室裡,倒顯得美國學生像個話匣子,住不了嘴。

     儘管學習方式不同,特拉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成績與其他人差不多。這或許反映出中國的基礎學科做得不錯,所以中國學生在工商和工程科系表現較好,這兩科對英語的要求不高,也是中國留學生最熱門的科系。

     事實上,美國大學的國際學生比例向來不低,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歷史也不短,亞洲國家如韓國、印度等赴美留學也不少。但由於年輕的中國學子集中湧入美國大學的現象太突出,例如美國東海岸一所大學2007年時只有8名中國留學生,2011年已激增到517人,使得這些大學不得不改變其教學和招生方式。

     史帝文斯說,他跟外國留學生已有近30年打交道經驗,在他看來,中國學生就像一個他試圖破解的密碼:「如何影響他們?如何讓他們參與?這都是傷腦筋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