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美國人的平權意識
最近看到來我校應聘的一名亞洲博士的求職資料(國籍保密),剛翻了兩頁,我的冷汗就下來了:這位同學好像沒有學習過怎樣在美國求職,連封求職信(cover letter)都沒有,只提交了一份用於申請研究生院時通用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他先說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第三段突然筆鋒一轉,說起自己愛上這行是因為家庭背景,接著,竟然寫出了他父親甚至他叔叔的名字和所任的職務(外國某某高官)——我看到這裏便知道此人不可錄取。好歹此人還是拿的美國博士,怎麼五年還學不會人家當地人的辦事方式?還拿裙帶關係那套來忽悠,當真是在象牙塔里讀傻了。這種人怎麼可能和美國同事、學生相處得來?儘管我很想幫助亞裔,也只能一聲歎息了。
在美國,求職時不僅沒人看你的種族、性別、宗教黨派、性取向、身高體重甚至胸部大小,更沒人關心你的家庭背景,除非你在政治界裏混吧。關鍵的評價標準就是你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當然不是說美國人完全不講關係,不過你的親友多有成就,如果不能為你牽線搭橋,同時你也無法證明你的能力,也是沒用的。(當然有時候為了達到種族多樣化的平衡,的確會對少數族裔給予特殊考慮,不過女性在學術界裏不算“少數”。)
今年是林肯總統的兩百年誕辰,他是被人寫得最多的美國總統,至今已經有16000種關於林肯的書出版了,他的最沒有爭議的特質便如詩人James Russell Lowell所說的:“出身平民,無顯赫家世,無特權,亦無名。”美國人羡慕有錢人,但更崇拜“從無名小輩到偉人”的奇跡。蓋茨和麥當娜都屬於這種白手起家的奇人,蘋果的領袖約伯斯甚至是被未婚媽媽遺棄的私生子。家人前輩的成就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身為小輩應該盡力擺脫他們的陰影,而不是期待著“大樹底下好乘涼”。如希爾頓和Donald Trump的女兒雖為巨富出身,遺產都夠吃好幾輩子了,完全沒有必要在外頂大眾的風言風語,你可以不喜歡她們的招搖,但不能否認她們卻也勤勤懇懇的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美國大公司招聘一般會想方設法避免領導一言堂的情況,總是由幾個參與面試的同事投票決定。不能否認,領導有最終決定權,但大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力,而且大家都會儘量professional的集中探討應聘人的能力,而不是他們的家族背景。在學術界,你的博士導師姓甚名誰,遠比你老爸是誰重要的多。
文章來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