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水腫 少生食 避免水分滯留
2014/08/11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黃文彥/報導】
下肢水腫可能和心臟、血管或腎臟的問題有關,不過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血液回流的狀況不佳。
一般而言,中醫會透過針灸或是中藥,治療長者下肢水腫。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解釋,若判斷出不同的水腫成因,也會有不同的改善作法。
舉例來說,若原因出自心臟或血管的問題,可針內關穴及足三里;脾胃不好則針豐隆穴;若是因天氣緣故,則會針陰陵泉穴以去濕氣。
而中藥也須依病因調整,心臟引起的水腫需喝蒸武湯;若脾胃不好則需喝苓桂朮甘湯;若氣不足,則需以防己黃耆湯補之。
除了治療,張家蓓也建議長者多多活動、運動以促進身體循環。飲食方面則要盡量避免生食,生食易造成水分滯留體內,更容易水腫,因此飲食上仍以熟食為佳。
誰容易水腫?
水濕者 舌苔白厚易疲憊
氣虛者 舌頭肥大易胃脹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意旋表示,屬於水濕、氣虛都是容易水腫的體質。
有水濕體質的人身體排水功能本來就差;氣虛則是體內濕氣重,水液流動不順,所以比較容易導致水腫。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水濕、氣虛體質?
林意旋表示,水濕體質的人通常舌苔白厚,容易疲憊;氣虛體質的人舌頭肥大,腸胃功能差,空腹時會有胃脹不舒服的感覺。
林意旋建議,這類民眾要避免下肢水腫,可以攝取一些利水的食材,包含四神湯,玉米鬚與其他瓜類;至於氣虛民眾則需要以藥膳調理體質,中藥的白朮茯苓都有補氣健脾的效果。
一般中醫會建議,下肢水腫民眾按壓下肢的胃經與膽經,如果不清楚經絡分布,林意旋認為,只要用手指從足底慢慢往上按摩,就能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
★喝冰飲、吃重鹹,新陳代謝變差!水分滯留造成「脾濕水腫」的體質!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濕氣重的體質容易水腫和發胖,肉肉鬆軟,造成脂肪容易囤積,人體水分的輸佈和代謝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是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協調下完成,其中飲食入口和「脾」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
◎濕性下注容易「下半身肥胖」
長期嗜喝冰飲或生冷寒性食物,最直接損傷的就是脾胃功能,中醫觀點認為「脾失健運,濕由內生」,也就是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脾氣布散水分及水榖精微的功能減弱,就會造成「水濕」病理產物停留在體內,不但使人下半身或臉部容易浮腫,長期下來,還會損傷五臟六腑的陽氣,造成身體各項代謝循環機能下降,形成「脾濕水腫型肥胖體質」。
◎喜喝冰飲造成「腹部肥胖」
長期喝冰飲和生冷食物會讓新陳代謝降低,脂肪容易囤積,因為生冷食物吃下肚,脂肪為了幫腸胃禦寒,容易朝腸胃聚集,變成胃凸、小腹凸的米其林寶寶,吃冰也容易降低腸胃道蠕動,進而出現脹氣便秘的問題,自然也會造成胃凸、小腹凸的情況。
水腫體質應留心的飲食
1.少喝冰飲及寒性食物如:任何冰品,寒性水果: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奇異果、火龍果、香蕉、蘆薈、石蓮花、生魚片
2.水腫不是不敢喝水,一天仍然可以喝到2000cc的水,只是晚上九點過後不要喝太多,以免身體代謝不掉,真正應該遵守的是以下低鹽飲食!!
3.水腫體質應嚴格遵守「低鹽分飲食」,以免水分滯留在體內,不只是做菜時添加鹽分須減少,許多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早已添加大量食鹽或味精,這些看不到的鹽分,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吃下肚,一旦攝入過多就會讓水分滯留在體內 出現臉部或者下半身浮腫的現象!!
★以下列舉容易忽略卻鹽分高的食物,容易水腫的人宜少吃:
辣椒醬、沙茶醬、泡菜、乳酪、各式醃漬品、醬菜、榨菜、煙燻火腿、香腸、豆腐乳、魚肉鬆、魚丸、肉丸、麵線、蜜餞、豆瓣醬、甜麵醬、番茄醬、蠔油
★改善水腫的飲食
1.多食利水消腫食物。
如薏仁水、冬瓜薑絲湯、紅豆水、四神湯(減重者早上喝)、嫩薑絲料理或薑片紅茶等或者請醫師調理消腫化濕飲
a.薏仁水:
提醒在減肥的您,不可加糖,只喝薏仁煮出來的水,不吃薏仁,且1天不要超過500cc,因為薏仁是澱粉,煮出來的水裡面還是有澱粉溶在其中,所以才會糊糊的,不宜喝過多。
b.四神湯:
由茯苓、蓮子、山藥、芡實四味藥材組成的四神湯,有健脾利水消腫的功效,但也要提醒您,這四種藥材的成份也是澱粉類,減肥中的您請放在早上喝,切記不可加米酒及豬小腸,以免增加熱量。
★排除水腫的專屬運動
中醫理論認為「脾主肌肉」,脾虛則肉偏鬆軟,而且韌帶鬆弛無力,因此脾濕下注又容易下半身腫脹肥胖,在運動上建議多鍛鍊肌肉,特別需加強鍛鍊下半身腿部的肌群,可進行如快走、慢跑、滑步機、踏步機、固定式腳踏車等運動,藉由肌肉的收縮,促進血液、淋巴循環,促進水分排除,還能促進脂肪燃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