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副教授黃滄海研究 游泳增骨頭韌性不斷裂
點評:游泳除了健身之外,還可自救救人。
2011年12月28日 17:09
▲成大黃滄海副教授研究發現,游泳讓骨頭不易斷裂。(圖/取自成功大學網站)
地方中心/台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副教授黃滄海以接受游泳訓練的大鼠做研究,經過8週的訓練及科學測視,發現沒有負重的游泳運動,可使骨頭組織對抗外力能力增加,使骨頭不易斷裂。這份研究刊登於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所發行的Calcified Tissue International雜誌,值得醫學界與運動科學界重新評估游泳的重要性。
黃滄海副教授專長是田徑,唸研究所時愛上游泳,他說,過去的研究一直認定游泳對骨骼健康沒有助益,不利於骨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質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 BMC),但是較高的BMD和BMC是否就等於骨骼健康,一直沒有明確的定論,骨密度值正常者,依然會發生骨折,這也意謂著骨密度和骨含量並不能完全代表骨頭的力學特性,黃滄海認為傳統的觀點對這項值得推薦的運動不甚公平,因此展開游泳對骨組織生物力學的研究。
他以7週大的雄性大鼠為實驗對象,分別在大鼠的尾巴負載不同重量,以每天1小時,每週5天的訓練課程,持續8週;訓練之後的大鼠,在體重、肌肉、股骨質量及尺寸均變輕或變小,而BMD和BMC也變低了。
黃滄海表示,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研究認為,骨頭尺寸大小有關的參數,其實和體重有很高的相關,他的結論是運動的大鼠,其骨頭組織在各項量測值之所以較小,主要是由於體重較輕所致,但是此一較小較輕的骨組織,在生物力學特性上,並不遜於那不運動且較粗較大的骨組織。
折斷大鼠股骨侵入性高,應用在人類身上待證實
他將大鼠的股骨以三點彎曲的方式壓斷,結果顯示,游泳運動組的大鼠股骨在組織降伏點之後,可承受更多的變形才導致完成斷裂,黃滄海推測此一特性可能與骨組織有較佳的骨膠原纖維組成或排列有關,在外力導致骨組織壞損之前,可吸收較多的能量,此一特性或許可保護骨頭在外力的衝擊下,僅呈現較輕微的裂痕或損傷,而免於嚴重的斷裂。
黃滄海表示,這些實驗結論雖然令人興奮,但因為所採用的分析方法侵入性高,同時所得的結果均來自動物實驗,他認為這僅是初步研究發現,未來若要進一步應用在人類身上,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黃滄海說,近年來「骨品質」已漸漸取代「骨密度」成為骨骼健康的新名詞,未來應多從骨品質的觀點來看游泳對骨骼健康的幫助。除了對骨頭的影響,他表示,游泳不但對心血管的功能提昇有益,對氣喘或運動傷害的復健也有很大的幫助,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鼓勵大家參與這項運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