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5

中國為何捨希臘救義大利

兩岸觀察-中國為何捨希臘救義大利

  • 2011-09-15 01:27
  • 工商時報
  • 康彰榮工商時報大陸新聞中心副主任

 歐債危機持續延燒,當全球將關注焦點放在岌岌可危的希臘之際,卻傳出中國正透過擁有4,000億美元「銀彈」的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與義大利商談購買該國國債。中國跳過希臘不救,卻選擇「未爆彈」的義大利,正反映出國際政治現實的一面。

 此次歐債危機地雷處處,除了燃眉之急的希臘外,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等國也都被列為觀察名單。這些國家積欠的債務總額規模之龐大,不僅歐盟的德、法兩大經濟體無法應付,即使再把經濟實力雄厚的中國拉進來,恐怕也招架不住。

 因此,基於國際政治的現實考量,中國只能選擇最有利於自己國家利益的國家,施以援助。在上述這些國家中,又以義大利符合中國本身的利益。

 雖然中國高層近年來多次表示將購買歐債,但其購買的標的顯然是有優先順序和選擇性的。根據歐洲分析師的估算,在歐債危機最嚴重的南歐地區,中國購買希臘和葡萄牙兩國的債券是非常有限的;但對於義大利的國債,中國購買額約為其1.9兆歐元國債的4%,即760億歐元(約1,040億美元),規模相當可觀,倘若此次願意再對義國施以援手,估計金額也不會太低。

 中國會有這樣的「大小眼」,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當然是這些國家的政經實力。義大利是西方傳統工業大國,不僅是全球第7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同時也是G8、G20的會員國,在國際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若能藉由此次歐債危機,大量購買義大利的國債助其度過難關,助人之餘,當也可以讓義大利欠下中國這份「人情」,未來在聯合國或G20等國際舞臺上為中國發聲。

 此外,中國近年積極開拓對歐盟的關係,但在美歐傳統盟友的牽制下,中歐關係始終沒有大步邁進。這次歐債危機正逢美國自顧不暇,中國正好可以趁虛而入,策馬入「歐」。以義大利在歐洲的實力,中國若要進軍歐盟,義大利是一個很好的跳板。

 反觀以觀光業為支柱產業的希臘,本身缺乏強大工業的支持,一直是歐盟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也是歐盟經濟援助的主要受惠國。2009年,希臘債信危機爆發,去年4月希臘政府更宣佈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達14%,而非先前公佈的2%之後,引起市場恐慌,外界開始拋售希臘國債,被視為歐債危機的引爆點。

 雖然希臘多次向中國招手,希望中國政府能伸援手購買希臘國債,但始終未見到中國具體的動作。外界認為與希臘政府的誠信以及償債能力遭到質疑有關。

 從中國的角度想,或許認為義大利是南歐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也是此次出現債務危機的最大經濟體,只要力挺義大利,或可減緩歐債危機的擴大。

 然而,從歷史經驗來看,金融危機如同傳染病,若有一家出問題,就會出現骨牌效應,危機不斷擴散。以雷曼兄弟倒閉的事件為例,事件一開始,多數人都認為只是單一個案,豈知竟演變出全球金融海嘯。

 如今,若歐盟焦頭爛額的希臘債務危機,若不及時解決,一旦希臘破產,恐將蔓延整個歐洲,甚至連德、法兩個歐盟核心國都難以自保。中國此時若仍以自身國家利益考慮,先去救「未爆彈」的義大利,不僅可能救不了歐債危機,一旦出現骨牌效應,可能其購買的義大利或其他歐洲國家的債券都會一併賠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