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全球 翁啟惠成功研發乳癌疫苗
【聯合晚報╱遠見雜誌/黃漢華】
2011.05.27 02:46 p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右一)率領的團隊,成功研發台灣第一個乳疫疫苗。
遠見雜誌/提供
《遠見》雜誌慶祝創刊25周年,6月1日推出「看見臺灣進步100」專刊,從十個面向報導台灣100個傲視國際的不凡表現。聯合晚報為本次系列報導的合作媒體,特別自領導產業和創新研發兩個面向,摘錄四篇報導,並搭配本報記者進一步的深入剖析,今起刊登。
「看見臺灣進步100」專題網址:http://進步100.台灣
國民健康局在2011年4月中旬公布一項驚人的統計:2008年有7萬9818人罹患癌症,比2007年增加4049人,平均每6分35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21秒。
男性平均每四人有一人可能罹癌,女性則是每五人就有一人,肝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女性則是乳癌。這樣的發生率讓人聞癌色變,大家都希望找到特效藥,成功治好癌症。
台灣主導跨國臨床實驗 世界矚目
如今,乳癌治療出現了新希望,而且就在台灣,讓台灣的研究實力受到世界矚目。全世界第一個乳癌疫苗正在台灣、韓國及新加坡進行第二、三期跨國人體實驗,這不僅是台灣第一個研發的乳癌疫苗,更是台灣人首度主導乳癌的臨床實驗,而這項技術正是來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
翁啟惠是國際知名化學家,至今擁有90個專利,得過國際醣化學獎、美國總統綠色化學獎等多項榮譽,在Hindex論文影響力是全球排名第30的化學學者,乳癌疫苗便是他以醣分子開發抗癌新藥的例子。
以往,醣類只被視為提供熱量的來源,但早年科學家大多認為醣類結構複雜,並沒有深入研究。翁啟惠因為好奇,1979年攻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時,就不斷思索,三年後投入研究,至今已超過30年。
合成醣分子 拿到40個專利
1992年,翁啟惠用生物酵素合成醣分子,這項發明創下世界先例,成為現今世界各國遵循的標準,更拿到美、歐、日共40個專利。
「當時我花了十年,發明不破壞環境、不用高溫、高壓,就能合成醣分子的方法。」翁啟惠表示,原本只能透過高等動物細胞培養,經過複雜的分離過程,產生醣分子,到了他手裡,竟然可以大量合成,而且性質穩定。
當時他就發現,癌細胞表面的醣分子會出現變異,因此深入探索它們的角色,認為可以用來研發抗癌藥物,若能做成檢查器材,將有助治療癌症。
1992年完成以生物酵素合成醣分子的研究後,1999年,他在加州Scripps研究機構,對合成法又有新突破,成功合成癌細胞表面的六醣體(Globo H)。
若合成藥物 至少應用六種癌症
科學界很早就發現癌細胞有六醣體,這是癌細胞特有的結構,它不僅存在乳癌,在肝、大腸、胰臟、子宮、卵巢、攝護腺等多種癌症上,也會發現;也就是說,翁啟惠若能成功合成後做成藥物,至少能應用到這六種癌症。這設計讓他擁有20年專利、75年的使用版權!
緊接著,翁啟惠馬上著手研發乳癌疫苗。2000年起,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多醣體研究室,也逐漸將研究重心移回台灣,帶動台灣的進步。
他認為,由六個單醣組成六醣體,添加適當的佐劑,再做成疫苗,打入人體,和體內的癌細胞結合,就能啟動人體自有的免疫力,起來殺死外來細胞,乳癌疫苗就是這麼做成。從美國進行第一期人體實驗看來,常見藥物「賀癌平」成效是兩成,但是,疫苗卻超過七成。
同樣以醣分子研究抗癌藥的台灣醣聯總經理張東玄,就很推崇翁啟惠的貢獻,「他可說是箇中翹楚。」張東玄說,40多年前,醫學界就在尋找癌細胞表面的生物標記,如今,這個面紗揭開,抗癌藥能啟動人體防禦功能,提升療效。
本文摘自6月《遠見》雜誌-「看見臺灣進步100」專刊
我所看到的進步台灣
台灣社會關係緊密,研究人員願意溝通、合作,成為互動良好的團隊,相較美國的各自為政,台灣合作的氣氛顯然好多了。(中研院院長翁啟惠)
乳癌疫苗的世界地位
翁啟惠創世界先例,以生物酵素合成醣分子,成為現今各界遵循標準,後來又發明自動化合成醣分子,享有75年使用版權。
翁啟惠率先研發全世界第一個乳癌疫苗,進行第二、三期跨國人體實驗。
【2011/05/27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