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小孩都學琴?傅聰談幼兒學鋼琴︰99的郎朗夢是白日夢
現象1︰從眾心態以至騎虎難下。現如今,家長大多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大眾傳媒、商業廣告的全方位滲透以及親朋好友的現身說法,讓很多家長認為學鋼琴不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而且是必須學習的,最起碼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同齡人差,藝術修養方面在必要時也要能拿得出手。因此,一些家長便一廂情願地為孩子制定學琴計劃,並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與財力,以至于當孩子出現不配合甚至是逆反厭學的情況時,家長仍會堅持己見,強迫孩子繼續學琴。
現象2︰全力支持孩子的即時興趣。有時,孩子會對鋼琴表現出興趣,為了能近距離接觸,孩子通常會高興地應允家長買琴學琴的建議。而家長一般也會抓住這個興趣萌發期,及時為孩子提供學琴的條件︰有的家長會立即給孩子買一架鋼琴,甚至是每一處居所都配備一架鋼琴,方便孩子平日和周末練琴之用;有的家長給孩子在鋼琴培訓機構報名,不分寒暑假,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送孩子去練琴,除了每周一次的學琴課程外,還專門聘請鋼琴教師全力監督、輔佐孩子日常的鋼琴練習;有的家長為了支持孩子的鋼琴興趣,會克服經濟條件限制,為孩子租一架鋼琴,供其練琴之用。可就在家長們為孩子學琴付出大量心血之時,孩子對待鋼琴像對待其他玩具一樣,興趣逐漸由濃變淡,表現為不願練琴、不想學琴。這讓很多家長大為費解、苦惱甚至氣憤,親子之間的一場學琴拉鋸戰也由此展開。
現象3︰堅信“苦練童子功,名師出高徒”。不少家長堅信童子功的重要性,而且堅信名師出高徒,于是在孩子三四歲時,便讓孩子開始學習鋼琴,並且很重視為孩子尋找鋼琴名師。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在童子功階段得到名師的指點,不惜放棄每個周末的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坐火車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拜師學藝。家長和孩子長期兩地奔波,為了不“辜負”成人已付出的種種努力,幼小的孩子便要無條件地承擔起學琴的任務,即使出現了退縮行為也必須堅持學下去。
現象4︰為學琴遠離幼兒園。社會上各種兒童鋼琴比賽、考級屢見不鮮,不少家長對此趨之若鶩,為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展現並證明自己的舞台。當孩子在鋼琴比賽中獲得了不錯的獎項時,有些家長會分外激動,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鋼琴天賦,是不可多得的可塑之才,于是讓孩子離開幼兒園,將其送入鋼琴學校或聘請鋼琴家庭教師進行全天候的學與練。自此,孩子逐漸遠離了幼兒園的伙伴,遠離了幼兒園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家長專門為其精心打造的成長環境,終日與五線譜和鋼琴為伴。
觀 點
幼兒學鋼琴須順勢而為
觀點1︰家長應傾听並尊重孩子的意願。
誠然,學鋼琴的益處很多,如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音樂素養,可以促進孩子身心協調發展,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堅持性等。但無論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來看,還是從鋼琴學習本身來看,興趣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興趣時,作為教育者,應盡力為其提供可能性條件,以豐富孩子的體驗。但學齡前兒童的興趣點是多發性的,當其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索時,遇到困難出現半途而廢的情形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孩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鋼琴,“亂彈琴”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他需要去認識復雜的五線譜,需要從枯燥的基本音階練起,需要用柔弱的小手使鋼琴發出適中的樂音,需要在家長的監督下日復一日地練琴。試想,孩子對鋼琴失去興趣,卻仍無奈地在家長的強權或誘導下堅持學琴,這對孩子來說,算不算是一種折磨?
因此,我們應傾听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願。如果孩子對鋼琴感興趣,樂意學琴,我們可以為其創造條件。當孩子對鋼琴的態度由陌生的喜愛發展到因熟稔而厭煩時,我們切不可強迫孩子勉強地學下去,尤其不能打著“讓孩子為自己當初所謂的選擇而負責”的旗號理直氣壯地逼迫孩子繼續學下去。但我們可以和孩子溝通,商討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像《愛音樂的馬可》所描述的一樣,我們不是放棄學琴,而是暫停學琴,當重燃對鋼琴的興趣時,我們可以隨時開始繼續練琴。
觀點2︰學齡前兒童不宜過早接受鋼琴教育。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具有超乎尋常的音樂天賦,想按照音樂家的目標去培養,可以考慮在孩子3-5歲時開始學琴,但也應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且對孩子不能有過高的要求和限制。如果家長只是想通過鋼琴的學習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從而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6歲左右是孩子開始學習鋼琴的最佳年齡。學前兒童由于手部小肌肉發育尚不完善,對樂器的操作與控制能力較差,過早演奏樂器不利于手的發育。同時,幼兒的音樂注意力、記憶力、學習樂理知識的能力,以及理解力、堅持性和意志力都較6歲後的孩子弱些,接受正規的鋼琴教育對大多數的幼兒來說,可能會是一種比較大的挑戰,有時甚至會感到吃力。更為嚴重的後果不在于幼兒承受學琴的挫敗感可能遠遠高于成就感,而是在于在家長的施壓下,無奈地去反復體驗這種挫敗感。因此,我們不建議孩子過早接受鋼琴教育。但是,我們可以為幼兒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音樂氛圍,多為其創設欣賞世界名曲或鋼琴演奏會的機會,帶領孩子毫無負擔壓力地在音樂的殿堂里暢游。
觀點3︰家長應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忌與他人盲目攀比。
當前,很多家長的育兒觀趨于成熟,不願給孩子太多壓力,希望孩子能快樂。但不少家長在孩子學琴的問題上卻始終無法釋懷,總是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期待孩子經過幾年的時間可以達到鋼琴幾級水平,等等。實則,這些家長忽視了一些最本質的問題︰哪些東西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是最有價值、最需要去體驗的?學齡前兒童是否樂意學鋼琴,他們快樂嗎?他們為了誰學鋼琴?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孩子的生活中並非只有鋼琴,它是孩子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是孩子感興趣時的好伙伴,但不能反過來因為鋼琴而使孩子失去他原本寶貴的自由玩耍的時光。家長如果能冷靜地去思考這些問題,或許會因邁過內心深處給自己設的一道坎而感到釋然,從而能更好地去理解孩子的種種表現,為孩子的學琴之路“減壓”。所以,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意願,相信孩子,用心呵護孩子寶貴的童年時光。
(作者單位︰徐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
鋼琴名家談鋼琴教育
郎朗的啟蒙老師、沈陽音樂學院朱雅芬教授︰
我當年之所以收下郎朗,首要因素是他對音樂有天賦。第一次見他時,我就發現了郎朗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他有極強的表現欲,對音樂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對旋律和節奏有極強的領悟力。有些孩子並不適合學琴,因為對音樂沒興趣,特別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壓力,再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不僅不能釋放孩子的緊張情緒,反而會增加壓力,得到學習和“愛好”的雙重打擊。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吳迎教授︰
孩子的命運與家長的理性直接相關,很多家長看到的只是成功孩子在舞台上接受鮮花和掌聲的那一幕,為追求這一幕,摩肩接踵不惜一切。希望學琴孩子的家長能清楚一點︰不是學了鋼琴就能當鋼琴家,也不是每個鋼琴家都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家長的功利心很可能使孩子成為“犧牲品”。
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于少華教授︰
現在的孩子學音樂的年齡提前了,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急于求成的家長也更多了。很多家長是為了讓孩子考級而考級,為了拿到更高的證書讓孩子頻繁考級,甚至“跳級考”,對孩子的音樂素質卻不重視,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旅居英國的著名鋼琴家傅聰︰
中國出現“鋼琴熱”是好事,鋼琴教育的諸多成就也頗令人欣喜。但很多孩子和家長過早地把鋼琴定為終身方向,全家不惜代價培養琴童,甚至早早放棄了文化全科教育。而殘酷的現實是︰99%的“郎朗夢”都是白日夢!學鋼琴,最初和最終的目的都是提高藝術修養。不放下功利心,只會害了孩子,也害了藝術本身。把虛榮心放在音樂前面、放在藝術前面,這非常可怕、非常有害。
留法歸國鋼琴大師倪文︰
目前,鋼琴界頻繁舉行各種比賽,完全是主辦方的“刮金”之舉,根本不是為藝術、為教育。真正有意義的鋼琴教育需要一種與國際接軌的評估方式,如一小時個人鋼琴獨奏會。國內的一些比賽、考級的弊端主要是因為時間太短,難以檢測學生的真實水平,而個人獨奏會則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也更能得到國際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