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8

j往生彌勒淨土修持法

彌勒三尊
大妙相菩薩 彌勒佛 法華林菩薩
 
第一節 彌勒佛淨土殊勝
彌勒淨土內院中是一生補佛處。過去諸佛未至成佛亦多於彼處。
彌勒淨土乃慈尊慈心悲願,建設在欲界天的淨土,意在度盡世尊住世未度遺眾,而眾生帶業往生不急斷欲,故根障尚存,乃根性未淨,凡相猶在是所必然;
因為它方諸淨土必須諸根盡淨圓融無漏,因此已無凡性,故也不存凡相,因此無男女分別之相自是必然。
諸佛菩薩悉皆各有淨土世界,但是諸佛菩薩的淨土世界,大都要修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才能去到彼土。
唯有彌勒淨土就在欲界天中,距此閻浮提地不遠,並且不入深定、不急斷欲,只要有心求生彼土,常誦,常唸,彌勒菩薩名,就可往生此處;因而,在現今時世中,是最符合眾生修行之方便法門。
不論彌勒淨土內外院之殊勝,不論彌勒法門之簡易,僅就彌勒菩薩不住常寂光土、不在淨智莊嚴世界,只為攝受眾生而願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如此大悲大願即可為未來眾生所親近皈依之未來佛;
更何況彌勒法教尚有直指性命慧海之 彌勒密乘,因而彌勒法教實已涵蓋大慈、大願、大行、大智諸般法教。
在今時眾生根器,受諸家法教之薰陶,而不昧靈明,但是功利之心無可諱言是有受蔽障,乃致接受福音,卻無力精進,更不用說增上出離心之發心,因而慈尊彌勒菩薩為眾生指引一條修行明路,並為未來菩薩下生與眾生共成佛品之先行鋪設。
彌勒法教有世尊親為授記說法,印可彌勒菩薩命終自當上升兜率陀天建立彌勒淨土,並得五百億天子之福德供養,建設殊勝妙境之彌勒淨土,
並有世尊親為囑咐,將遺眾交由未來下生佛引度,眾生可以皈依親近之未來佛,彼之法教即是由世尊親為說法,以示信於未來眾生。
世尊一大智者,前可以盡知無量劫前諸佛大事因由,後可知未來運數變化,親自印證彌勒法教是為未來眾生依止之法門。
換言之,彌勒法教是為依循世尊法教囑咐,而引度未來眾生共向光明大道而修行。
彌勒菩薩距此下生成佛之時日,是非常遙遠,但是修行之人又不能無佛可依止,過去佛滅度已遠,未來佛卻更遙遠,因而此際,修行之人,當依正信教法而修行,在彌勒法教印證是為世尊印可,並在大法會中親為彌勒授記無誤,眾生當然可以依此法教而行。
如此教傳正法為皈依修行,絕無自稱彌勒佛下世者,可以親近皈依。
世尊曾說過兜率天宮之殊勝,就是一個阿僧祗劫也說不完,現今有善堂著書,擇其精華要點而訪遊,不能鉅細靡遺,卻可具體而微。
 
第二節 地點 兜率天
欲界之兜率陀天乃在第四天無誤,而忉利天指玉皇所居也無誤,但是這其間有個誤差存在,就是佛教徒與道教徒在為本道所作弘揚時會為維護本道而貶斥他道;換言之,有人為因素存在。
玉皇居於忉利天乃為方便掌理人間世,但一些激進的佛徒,借此貶斥 玉皇僅為下界下品之神祇是有錯誤的,因當小心,基本上南天門已不在欲界天,將此南天門、忉利天及兜率陀天混為一談是有所差誤。
兜率天是一生補處菩薩所居,釋迦佛未成佛時,亦居彼處;因此,在龍華三會未至之時,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行菩薩道,為人天說法,是為眾生求生彼土,可得見未來佛聞法而先入不退墮之利機。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層天,因為彌勒菩薩上生彼處,待天壽四千,再下閻浮提於龍華樹下,共成正覺佛果,度盡釋尊遺眾及眾生。
 
第三節 成佛時間說明
兜率陀天一日 相當於 人世間 壹佰多萬日 大約 四千年
求生彌勒淨土,雖未能在淨土中的修行得正覺究竟,但卻能在兜率陀天的四千歲天壽間得等覺菩薩果,而伴隨慈尊再下閻浮提,共成無上正覺。因而彌勒淨土之究竟與否,關鍵則在伴隨慈尊下生共成佛果,雖未在彌勒淨土成就佛果,卻可在伴隨慈尊下生之時必定成佛。
阿彌陀佛慈言<彌勒淨土遊記>讚文之一內容
彌勒淨土之殊勝,在於彼處是有其時間性,乃在彼土天壽四千年而已,不若他處淨土無其時間性。凡諸有情求生得至彌勒淨土,悉皆可以增上而出離,完成初心而至修持等覺,再伴隨彌勒菩薩下生閻浮提,龍華三會中共成無上正等正覺。佛法傳佈福音,無非顯機于眾生累劫以來所種植之佛性種子所成就之佛緣;諸眾際值如此緣機,豈可不加把握。
 
西方極樂世界遊記中菩薩言曰:
一 上品上生的人,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立刻就開了,也馬上可以見到阿彌陀佛.
二 上品中生的人,經過一個晚上,蓮花就開,也是可以即刻看到佛.
三 上品下生的人,要經過一日一夜,蓮花才能開,而且要等到七天之後,才能看到佛.
四 中品上生的人,也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開了,但是只能先證小果.
五 中品中生的人,等到第七天蓮花才開,也是先證小果位.
六 中品下生的人,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經過七天才能開,先聽菩薩說法,後證小果.
七 下品上生的人,必須經過四十九天,蓮花才能開,也是先聽菩薩說法,後證小果.
八 下品中生的人,經過六劫之後才能開,也是先聽菩薩說法,求其開悟,後證小果.
九 下品下生的人,就要等到十二大劫之後,蓮花才能開;也是先聽菩薩說法,讓其開悟,後證小果
.
西方極樂世界,除非立下弘願,自己願意到他方世界弘法度生的人,不在此限.所以說凡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自從在蓮花裡頭生出來之後;他就會一直往上修,永不退轉,直了成佛.
阿彌陀佛在四十八大願中第二二願說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佛國諸菩薩眾來生我國,一定能在一世裡補到佛位.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覺之道者,不取正覺.
彌勒內院即是生補處菩薩之所居,我們往生內院,即屬補處菩薩,未來當來成佛,所以,上生彌勒內院即屬正覺開悟之契機;當然要一世修成正覺,除非有莫大的根器與行持,不然是,不容易在當世中來成佛的
所以,依然要仗恃,彌勒慈尊 大願之攝受,先行契引此彌勒內院,再求開悟。
 
第四節 彌勒淨土 內院 外院 求生之行持:
彌勒淨土分內外兩院,內院是為生補處菩薩所居有上中下三品上生彼處,外院為眾生依願往生而居。
彌勒外院求生之行持:
彌勒淨土外院,既是眾生依願往生所居,首要即是發心之後,恆行不斷,如此必定可以上生彌勒淨土。當然先決條件即是有此願心,具體實踐,如此可以自身之願心,契引彌勒菩薩之願海,而得攝引往生。
具體實踐,最簡易的方法有三:
一‧時時唸佛: 南無彌勒佛..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此一「唸佛」,當然即是彌勒佛號,不拘坐臥行住,每有閒暇,口中唸聲、心中默誦均可,可以在佛前誦,可以在早晚誦,視自身時間允許而定,即是自行發願。
此一方法是深植自身,願生彌勒淨土之意志,等到唸佛已到 意動 念起 均可自動唸聲之時,可再加以穩定(禮拜彌勒佛,拜佛、唸佛可併行)。
二‧禮佛:是以大禮拜行禮佛,每一次拜佛須有七次以上
既曰「禮佛」,當然可以隨時膜拜,可以一日分為早、晚、寢三課,或者早、中、晚三課,(此一定時持課是以律心,將意願實質轉化成力量)。
是心中必須常有佛在,因而將之具體化即是拜佛,但就必須有佛案,因此佛案之陳設,當然「彌勒慈相」是為不可少,有所供佛則其供品也不可少,供品在日常之中,水、花、香、燈是不可免。
〈六事行法之中,有頗多而詳盡之規範,可以視為大供,至少七日行一次〉
三‧六事行法: 戒定慧..
六事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其中所包含戒定慧三學之深意,卻是眾生不能輕忽,也是不容易持行,因而才有六事、多修、多分、少修、少分,而成上中下三品上生彌勒淨土。
(1) 精勤修福 ─ 敬、恩、悲田中,所作業等。
(2) 威儀不缺 ─ 堅守諸戒行,自住軌則等。
(3) 掃塔塗地修飾道路,整理制多等。
(4) 香花供養 四事什物,隨給濟等。
(5) 凡夫行三昧聞思等定,聖人入正受隨所得禪。
(6) 讀誦經典,演說修習十法行等(書寫、供養、演說、諦聽、披讀、受持、開示、諷 誦、思惟、修習)。
所有行功念佛完功後要接誦讀迴向文
願生彌勒淨土中。蓮開便見慈尊容。
即得不退無上道。再隨菩薩下閻浮。
今有弟子某某某。樂生兜率作眷屬。
行持諸般善功德。迴向願海消業障。
 
:彌勒法教之密法即在生慧而使我人開悟因而修密而悟覺,等如菩薩,可以直生彌勒內院。
行持菩薩道資糧位總計有五十二階,修六度、四攝、四無量心、三十七道品之勝行而,其中包涵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心,而其中十信即是包涵十心。
六度- 布施度貪慳 持戒度淫邪 忍辱度嗔恚
精進度懈怠 禪定度散亂 智慧度愚痴
四攝-布施攝 愛語攝 利行攝 同事攝
四無量心
眾生無邊誓願渡(慈) 法門無量誓願學(悲)
煩惱無盡誓願斷(捨) 佛道無上誓願成(喜)
十信-即是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施心、護心、戒心、願心、迴向心
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
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定住
十行-歡度行 益行 無瞋恨行 無盡行 離痴亂行 善現行 無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實行
十迴向-離眾生迴向 不壞迴向 等一切佛迴向 至一切處迴向 無盡功德藏迴向
隨順平等善迴向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如相迴向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法界無量迴向
勇筆:弟子明白了!此殿乃是考驗大乘菩薩的初位修行是否已十信心圓滿。
菩薩:然也!賢生所見,如圓柱或凸出如椅,其上各有一個名目,如信心、念心等等,受驗者坐上,即依此考驗名目而顯現,須十心俱皆通過才屬圓滿。
 
第五節 儀軌之約束
闡述求生彌勒淨土之修行,若在方便簡易眾生上生淨土之意義而言,原本無需如此繁文縟節,但是眾生根器不一,卻是修行同一課目,所以將此修行形成具體之儀軌,有特殊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使根器不一的眾生在同一儀軌下強制約束自身的信願行。
佛案的陳設是構成信心的加強動力,若要時時存在佛的好妙法相,唯有藉著清淨端肅的佛案,加強自身對此一法教的信心、信仰,由此凝聚信心力量,正是借物外假相凝聚無形力量的方便法禮佛。
禮佛以大禮拜而行,是借著我人誠於內、形於外的恭敬體現,大禮拜禮佛由內心之誠以至形於外的恭敬,如此內更可以凝聚自身的願力,外更可以莊嚴禮佛,而召感自身的福業,能夠如此依循軌則,再加以行持唸佛的不斷,召感彌勒三尊的願力加被,更以恒持不斷的實踐,使自身形成一種自發的慣性,如此信願行圓滿行持,就可以不虞因受外在因素的困擾,而產生信願行,以及根器不等所產生求生彌勒淨土的動力可以不受影響。
換言之,就是在這種行持的過程中,還不能感召他力加持之際,先藉由強制的約束力,來達成自身初心、初基的奠定。
 
第六節 彌勒 密乘
所謂「密乘」,簡言之,即是密咒(真言)、密印、密行。諸佛菩薩悉皆有本願之誓,以雙手十指結成種種之形,以為示現本誓之象,以此攝受諸眾有緣。
彌勒密乘在教傳之中,雖然儼然若似無息,實則彌勒密行較諸藏傳密教尤為早遠;此在古月氏、樓蘭之國,傳佈之佛教文物多屬彌勒法像一事,可以印證彌勒法教,若非人為因素,不致斷續散佚,當然如此數定,乃是整體緣機之一環;但卻可以顯示彌勒法教有其教傳之正當性,修習密乘,小乘有以戒律嚴密而作密行,大乘則以善蘊於內,不使外著而密行。
總而言之,顯教是以空性為著論,密教卻以智慧而首重;因而,修密即是直指印心之密法,藏密之教法以未受灌頂之人不予示現密法,然則彌勒密乘既是以引度釋尊遺眾而傳法,當然可以彈性而行,是以先聞密法,再修密行,而受灌頂,亦屬無違彌勒密乘之儀軌。
密法之修行是一種捷徑,雖然捷徑卻不取巧,因為有許多密咒、密印之加持,有如在溫室中培養尊貴的花朵,初期深下功夫,待其茁壯即可面對風雨,至此行者當然知道修密的先行工夫必須周全而勤行,如此修密的第一要素已然完成。
修佛之人在於求覺,亦即開悟;所謂覺何物?悟什麼?實則直指本心而已因而有說覺者平常心而已,因為在心的變化以迄到心的悟覺,其中所涵蓋的變化,如果沒有去親身驗証,絕對無法透澈了然。
正如一道美味,如果沒有親身品嚐,縱然聽人解說,絕對無法融入其境,所以彌勒密乘的次第,即是要行者逐漸融入其中,使修行能夠透澈
彌勒法教既曰:「顯密圓融」,當然可以視行者之志趣而取向,行者歡喜以顯教而修行,發心往生彌勒淨土,行者喜歡由密行而發心往生彌勒淨土,悉皆無妨,也沒有因顯修或密行有高下分別(是指所下苦修同工);
如此說法,是否與現行修密之行者有所差別,或者使修密當下進入究竟的殊勝有所抵觸,
實則顯教的修行,因為必須紮實根基,
看似繁雜,實則根基紮穩之後,其餘進境可以一日千里之迅速。
而密行在初基,雖然可以人人而行,但卻必須一關一關行進,因為密行頗受加持等等非自力所可克服之瓶頸。
**********************************************************
第六節 彌勒密乘之總論
彌勒法教既是秉承釋尊付囑以引度遺眾,並且明載彌勒菩薩升天於兜率陀天,建立淨土;歷來深信而且願生彼土之行者大有人在,雖然時至今日之前,過程種種波折,但是彌勒法教之殊勝實無疑義。
今日之後,彌勒法教應在閻浮提大放異彩,確有其大事因緣,一則彌勒法教因緣度眾,歷來似偃而存,行者往生多有實證,如此傳承,當可為現下眾生契引緣機;二則法脈傳世,彌勒法教新宗入世,必有各個有緣根器,加以銜命傳承,確立三會龍華之因緣;三則法教不以深澀而斷止,是有佛法因應之契機,今時眾生雖有福音沐受之福報,但囿於時機人心之變化
,乃有彌勒法教如此方便之中之異方便,以利眾生信願而行;四則時處非常法脈之轉捩,眾生受考而磨,並且佛法諸脈各自傳承,彌勒法脈之密乘亦應傳世,有此事因,自是彌勒法教當須有本而倡行之所據。
本書之著,先行闡述彌勒密乘之意,其終當然以儀軌最重,因為修密若無儀軌,則如船之無舵、人之無志,將茫然而失,此後儀軌傳世,當可為眾生立一指引,是為暗路明燈不為過也;然則本書雖為密乘傳世,卻非行者必修密乘不可,因為彌勒法教顯密圓融,顯修密行悉皆無礙,只在因應法教緣機以及眾生根器而已。
第二節 續論儀軌
各大宗脈或由佛菩薩所制訂,或有資深精修之行者所擬定,都有明確而嚴謹之儀軌,一則顯示行者對宗脈佛菩薩
古來華夏民族有以禮義之邦而居於泱泱天朝風範,大至一國猶然重視禮儀,更何況以修行為宗旨之道場,因而儀軌謂之行者所可顯現修行之風範,實不為過。之恭敬,二則莊嚴道場,三則突顯宗脈行者自身之肅穆虔誠。
因此,首先以皈依彌勒慈尊為初發心,再以唸佛、禮佛為凝聚自身願力,而契引彌勒願海之修行;再精進者,則以六事行法而修持;當然其中有上中下,再細分為九品,上生彌勒淨土,故而顯修〈求生彌勒淨土為職志之修行〉,其儀軌則較為簡易。如若以彌勒密乘為修行志趣之行者,將必須嚴格遵循於彌勒密乘儀軌,而後修密。
第三節 求生彌勒淨土儀軌
求生彌勒淨土,雖然是簡易方便,仗恃他力而上生的殊勝緣機,然則再殊勝、再方便、再簡易,卻仍然必須自身有其志趣〈信願〉,然後必須去實踐〈行〉,如此才足以契合他力之接引。
是以,就在信願行當中,藉著求生彌勒淨土的儀軌,使志趣之行者具體顯現於修持當中;眾所周知,往生彌勒淨土只要具備願意,而此一願意可以終生不斷,不使此一意念中止、偃息,就可以蒙受到彌勒慈尊的接引。
第五節 獻供
佛案壇城的設置,是要行者時時思憶三寶,更要提醒行者時時恭敬禮拜,提供行者積聚供養的無量功德以及資糧。
因而佛案壇城的獻供,必須盡己輸誠以及能力去作,因為獻供愈盡心,自身便能獲得更大的福報;在此前提下,獻供不但是修法的儀軌中的一部份,更是我人執與貪的對治方法。
佛案壇城的獻供品中,大多以七種為一組,各以容器盛之,從容器的選擇,已開始可以看出獻供者之用心,以金銀器皿不為過,或以精緻陶瓷、玻璃製品等均可,但排列一字整齊,間隔適中,必須用心而作

茲將七種供品分述如下:
一‧飲水:
水之為供,不是佛菩薩需要飲水解渴,而是要利益眾生,尤其餓鬼道諸眾生得水解渴,如獲甘露,減少許多干擾。
二‧浴水:浴水不是佛菩薩必須淨身,而是藉此浴水洗淨獻供者之身體不淨,以淨除無明。
三‧香:香在佛案壇城是為莊嚴妙好法相,並能袪除污穢,進而使行者進入深妙好香之清淨境界〈用香可以柱香、臥香、檀香,甚至環香,悉皆可以〉。
四‧花:花之獻供,是以莊嚴法相深妙之意,並以此使獻供行者終極成就,可如佛菩薩之深妙好相。
五‧燈:燈主光明,照亮一切眾生之無明,是行者所必要。
六‧塗香:並非佛菩薩須要藉此香油塗抹,意在為藉此香水而能進入佛菩薩已得究竟之芬芳妙香,袪除凡身不健康之臭氣。
七‧果:果即代表食物,並非成就者耽於食物之欲求,而是藉此食物化於有情眾生,是在利益眾生。
七種供品,每日一早獻供,而於晚間收除,其中水杯更須在清除後擦拭乾淨。
以上所述獻供之法,其用意雖在獻於佛案壇城,但深妙用意有三:
一、強力使行者消減貪執的心,藉著例行獻供,而可培養皈依的信心。
二、獻供佛菩薩,實則是在利益眾生,可以積聚自身的福德。
三、獻供的虔誠,更是修法過程中首一的修行基礎,因為可以無懈無怠的獻供,那麼更可以無懈無怠的精進修法。
 
文章來自:http://w46900.myweb.hinet.net/b-ml-wmu.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