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5

浪費資源....研究指出:國內大專應「砍」至一百所以內

新聞追蹤》報告總統:砍60所大學救失業

2009-12-25 報導/翁毓嵐、張孝義、顏瓊玉

為挽救大專生畢業即失業窘境,半年多來,政府砸下數百億經費,提供各種進修、實習方案,但這些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過於氾濫的大專學府,造就大批良莠不齊、競爭力下降、失業的泛新鮮人,日前由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林建甫主持的一項研究計畫中,就直言,一百六十餘所大專應「砍」至一百所以內。

根據主計處統計,今年十月的失業率終於首度回升至五.九六%,但在昔日號稱亞洲四小龍的四個國家中,台灣的失業率仍排名首高。

而在逾六十五萬人的失業族群中,大部分是每年從一百六十餘所大專院校畢業的泛新鮮人。

這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就業人口真的多過就業市場的需求?抑或是就業市場找不到合用人才?但不論是哪一個原因,最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日益嚴重。

台灣創造出一堆「高學歷」人力,卻無法符合就業市場需求,逼得政府今年還大手筆砸下近三百億元經費,提出各種促進就業案,就為了搶救這些失業的大專學院畢業生。

搶救失業大學生

去年台灣開始感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後,總統府曾委託台灣競爭力論壇進行一項「我國因應全球金融海嘯之策略與檢討政策建議」研究計畫,研究由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林建甫主持,今年四月發表。

報告結論中,提出金融海嘯之下的國家經濟戰略裡,針對政府部門預算配置直指,應把台灣的大學數量減到一百所以內,才能讓有限的資源做較好的利用、讓人力做較佳的配置;換言之,人力得到最佳配置,失業率自然就會下降。

同時擔任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的林建甫表示,依據全國人口比例計算,台灣的大專學院規模,以不超過一百所為適當,也才符合規模經濟原則。

但教育部在這十多年間,卻彷彿成了聖誕老人,廣開方便之門,使得升格、新辦的大學數量呈倍數暴增,甚至產生招生人數多於考生人數的怪誕現象。

報告中明言,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有興趣念大學,但透過降低門檻、收取學費招生的結果,不僅讓大學成了「學店」,淪為賺錢的工具,對國家和家庭、個人而言,都是一種浪費和錯誤的投資。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助理教授厲以壯則以台鐵局招考維修助理為例,錄取的三十人中,有十二人是國立大學的畢業生,還有兩名碩士生,「但維修助理不是工程師,它並不需要這麼高學歷的人力,在外國甚至只要高工畢業就可以勝任。」厲以壯直指,這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1662期【時報周刊】

還念博士當大學教授?....大學助理教授薪資 .....不如國中小老師

大學助理教授薪資 不如國中小老師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香港和新加坡積極向台灣獵人才,香港的大學將出現1000個教師缺額,最近新加坡也需要2000名醫師及醫學系教授,立委質疑,國內副教授的起薪還比國中小老師低,如何留住人才?教育部長吳清基承諾會檢討教師薪資結構,同時將規畫「彈薪方案」,提供頂尖研究人才每月待遇約30萬元。

「留人才!」成為今天立法院司法及法制、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聯席會議的質詢焦點。立委蔣乃辛質詢時表示,香港大學的學制將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教師缺額多達1000人,頻頻向台灣挖角,教育部有何因應措施?

蔣乃辛表示,人才外流的問題出在台灣教授薪資水準比其他國家低,甚至不如國內的中小學老師待遇。

他指出,副教授起薪7萬6000多元,比國中小教師最高薪7萬8000多元還低,甚至比學校職員最高薪8萬7000多元,還少一萬多元;

助理教授最高本薪4萬6000多元,比國中小老師最高本薪4萬8000 多元還少,助理教授薪水比國中小教職員低,「太說不過去」,如何能留住好的教授?

立委賴士葆質詢時也爆料指出,據得自中研院的權威消息,新加坡最近醫界人才需求孔急,共需要2000名醫師及醫學系教授,向台灣醫界積極獵人才,中國大陸也對台灣醫界人才招手,連台灣重量級醫師也去大陸考照,他要求吳清基承諾要給最好的人才不同的薪水。

吳清基表示,層峰很關心這個問題,已規畫「彈薪專案」,從國科會科教基金和大學自籌經費,作為彈性薪資來源,賴士葆追問,頂尖研究人員的待遇可否達平均水準的三倍、約30萬元?吳清基回答:「差不多」。

吳清基承諾,留住好人才除了改善教學環境,也要重新檢討薪資水準,未來「彈薪專案」通過後,不會針對特定大學,每校都有好老師,都是獎勵對象。

************************************************************************

延伸閱讀:

研究:「大學教授」是 想當老師的最差選項 !!

留人才 頂尖教授月薪30萬2009年12月25日蘋果日報
【郭美瑜、許敏溶、陳威廷╱台北報導】教育部長吳清基昨指出,因應國外重金挖角,將放寬大學運用政府獎補助及校務基金延擉優秀師資,頂尖教授月薪可達三十萬元;教育部前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認為,立意良好,但未編特別預算,將對原有教育獎補助款產生排擠效應。
教部防外國挖角
吳清基昨赴立法院備詢,多名立委憂心香港、大陸、新加坡等地大學紛祭高薪挖角,吳清基坦言,國內教授月薪約十萬多元,韓國是我們的二點多倍,香港更是台灣的四點多倍,因此已研議彈性薪資專案,讓優秀教授月薪可增兩倍,最高可達三十萬元。
教育部說,調高教授薪資將運用教育部核撥給各校的五年五百億元補助、國科會研究經費及校務基金,方案預計明年六月提報行政院核定。
目前國內僅台大、交大等少數學校在現有經費中挪移、設法讓一、二名特聘講座教授月薪達三十萬元,但如清大教授最高薪資僅二十萬元。台大、交大、清大都贊成彈性提高教授薪,但也坦言光是用校務基金和獎補助款仍不夠,政府須編列經常預算。
亞洲地區大學教授月薪一覽
◎中國:
˙一般教授平均約4~5萬元
˙去年實施引進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頂尖教授約70萬元
◎台灣:約10.6萬元
◎韓國:約25萬元
◎香港:約50萬元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教育部、台灣大學副校長陳泰然

2009/12/23

用「筆劃數」、「三才」、「五行補缺法」來命名有根據嗎?

(轉載)端正對姓名學的認識 走出五格剖象法的誤區

“五格剖象法姓名學”,據稱是日本人在20世紀初的發明,本來只是一個遊戲,供人在酒後茶餘消遣而已。然而,由於近年來介紹這個“學問”的書大量印刷出版,在地攤上只要花幾個小錢就可以買到,使得其流傳很廣。加上閱讀這些書的人大多數沒有任何姓名學、命理學方面的常識,又不願去做深入地思考,只是簡單地接受。

因此,往往對書中的戲言性的內容信以為真,用來“算”自已和別人的姓名,發現名字“大吉”就沾沾自喜,以為高官厚綠很快就可到手;發現名字“大凶”就惶惶不可終日,吃飯不香,睡覺不甜,總覺得大難就要臨頭,非改名不可。

於是費盡心機,把本來好端端的一個名字改得古裏古怪,令人覺得十分好笑,還自以為躲過了大難,就要飛煌騰達了。更有甚者,一些見利忘義之徒,利用“五格剖象法”和大眾無知的心理,以“大凶”、“牢獄之災”、“必死無疑”等等令人恐怖的字眼去嚇唬盲目相信此術的從們,以“為人攻名”來大撈不義之財。

有許多朋友往往會拿著“五格剖象法”的書、或者自已的姓名、或者花重金請人改過的名字來問,“真是象書上說的那樣嗎?”“我的名字到底是吉還是凶?”“改的名字真是很好嗎?”

看到這些被此術弄得神魂顛倒的朋友,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向他們講解一些姓名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於是在朋友們的再三催促下,寫了這一篇有關姓名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尤其是對“五格剖象法”分析的小短文,以自己四十餘年幾十萬例姓名研究的心得和經驗,對“五格剖象法”中的幾個主要方法進行剖析,以使朋友們對此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此之前,對“五格剖象法”進行剖析和批判的書和文章已有許多種,我的這篇小文章只是一個普及性的基礎知識,希望能通過此文使大家瞭解和正確認識自已的姓名,不至於再被“五格剖象法”弄得終日不安。

一、姓名學不是起名學

“姓名學”和“起名學”是兩回事。“姓名學”是研究姓名的學問,包括從社會發展史、文字學、民俗學、易學、命理學等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姓名。

目前所謂的姓名學,基本上都是研究漢字姓名,所以過去又稱為“中國姓名學”,或者稱為“漢字姓名學”更合適。

現在研究姓名學,主要是通過姓名來分析一個人的命運。

因此,本文只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姓名學。 從這個角度來講,姓名學歷史久遠,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人開始研究了。在其後的近兩千年的時間裏,在數術領域中,許多系統和方法中都有對姓名的研究,例如:八卦學、命理學、奇門術、六壬術、測字術等等數術方法中都有專門的研究。 尤其是在“梅花易數”術中的研究最為深人。

但是,所有這些研究都沒有形成系統理論,沒有從各自的母系中獨立出來而形成一個新的學科。 直到本世紀初,才有一個叫做楊坤明的人把“姓名與命運”作為一門學問,單獨進行深入地研究,創立《中國姓名學》的學說,在分析了大量古今人物的姓名與個人經歷關係的基礎上,搞出了一個以筆劃教分析人的吉凶的“81數吉凶”法。

後來這些方法傳入日本.被發展成為目前的這種“五格剖象法”姓名學,完全歪曲了創始人的原意,把原發明者判斷姓名的“五大原則”拋棄掉,專搞“數靈術”以及“三才生克”之類的小把戲。

雖然這些東西更容易被文化水準低和沒有命理學知識的人所接受,但是也就此把姓名學世俗化了,搞亂了姓名學的研究。更有甚者,許多人不明就裏,依此法改名,弄亂了自己的運程,受了害還沾沾自喜,其流毒不可低估。

其實,姓名學和起名學不是一回事:姓名學是研究“通過詳細分析一個人的姓名,而獲知這個人一生運氣以及大小事件”等的學問。

姓名學認為一個人的姓名是一個人命運的反映,是一個人終生運程的外在顯示。 從姓名中可以瞭解該人的一切情況,而這些情況是從這個人的其他方面,用其他方法也能獲得的,比如該人的出生時間、相貌、居住環境、用品等等。

姓名學的研究方法有許多種,每種方法都各有其理論基礎和研究過程,以及其對人生的指導方法。但是絕不是象“五格剖象法”那樣,數數筆劃數、看看“三才”生克,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

“起名學”是研究“如何為人起名”的學問。它研究的是民俗、文字、族系、班輩以及時代性等問題。這需要豐富的社會學、民俗學、文字學、古漢語、家譜學以及音韻學等的方面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字表達功底,不是一般人士所能為的,更不是街邊小店“姓名專賣”者所能為的。

從姓名與命理的關係來看,一個人的姓名是應當由其父母來給予的,起名的任務在父母。

一個人是由肉體和精神組成的,而且二者是統一的。父母給了子女肉體和生命,同時也給予他們精神和精神的外化物:姓名。

姓名不僅代表了家族的延續,也包含了父母和長輩對子女的期盼。姓名更代表了使用這個姓名的人的人生運程。

父母為子女命名時,雖然並不是按“姓名學”所謂的“吉”的要求刻意去製造吉名,但是卻能給子女一個與其生命運程同步的稱號。

因此,由父母所起的名字也就最能充分反映一個人的真正命運。如果父母只給子女以生命和肉體,卻把代表子女精神的“姓名”的起名任務交給別人,把子女的命運寄託在虛無的所謂“吉”名中,也就等於在自己子女的生命中輸入別人的精神,那麼這對其子女有什麼好處呢?

難道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子女的生命中頂著一個無關的人所起的名字的精神嗎?更何況還不知道別人給起的這個“名字” 是否真的“大吉”。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的姓名按姓名學的說法的確有“病”,也不是隨便按“五格剖象法”那樣改一下就能變好了的。

正像一個人臉上有傷疤,影響美觀而需要美容時,高明的美容師會把傷疤遮掩得讓人看不出來,甚至使人更漂亮。但是,這畢竟需要高明的技術,否則就會越弄越難看,就像一個白皮膚的人,臉上的疤要用白粉掩蓋,厚薄要合適。而一個技術不高的美容師隨便使用一些“高級”的,“好”的化妝品來修飾,不論是藍色、紅色或黑色,往上一抹完事大吉,結果反而把一個漂亮的臉蛋弄醜了。

一個人想要改名,拿一個“好名”換上,不管是否適用,結果往往會更糟。

所以“起名”與“姓名學”是有區別的,並不是說換上一個“姓名學認為的好名”,人的命運就好起來了。

如果真是那樣,大家都按“五格剖象法”去選一個“大吉大利”的好名,人人都可以發大財,當高官,健康又長壽,那麼天下豈不是都變成了人間天堂了!?然而,稍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那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因此我們說,“姓名學”與“起名學”不是一回事,

不能用姓名學的研究結果給人起名,一個人也不會因為起了一個以“五格剖象法”標準衡量為的“吉利”的“好名”,就可以萬事大吉,坐享天降之福了。

二、筆劃數決定論毫無根據

“五格剖象法”姓名學的兩大法寶之一就是“筆劃決定論”。這一理論認為人的姓名的筆劃數決定人的命運吉凶。

該法列出了自一劃至八十一劃的各筆劃數的吉與凶的判斷詞,並且把姓名分為“五格”,認為在某一格有某筆劃數就會有相應的“吉”或“凶”等等,凡習此術者對姓名的筆劃數都很敏感,或可稱為“數敏症”,多少劃“吉”,多少劃“凶”如數家珍,一見姓名就數筆劃,數得“吉”劃欣然雀躍,數得“凶”劃不寒而慄。

然而,從已出版的一些姓名研究著作中,以及海內外廣大學者在大量實踐、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來看,這純屬無稽之談。

筆者在四十餘年的實踐中,對幾十萬姓名進行過調查、分析與統計,也得出同樣的結論:姓名的筆劃數根本不會象“五格剖象法”所說的那樣決定人的命運。

任何一個數,不論五格法認為它是吉還是凶,其吉凶的比例都是一半對一半。

比如“五格法”所說的最凶的幾個筆劃數,34劃、28劃、22劃等所謂的“凶死”、“牢獄”、“惡病”等,事實證明,其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34劃姓名的人,凶死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與其他各劃沒有什麼區別,而凶死的人中,姓名筆劃數是34劃的所占比例連百分之一也不到。

其他幾個數也是如此,而且有許多“姓名中有這些凶數”的人,反而生活得很愉快,健康長壽,高學歷,高官厚祿,發財等等。

而“五格法”認為的一些“大吉數”如24劃,31劃、35劃等,姓名中有這些筆劃數的人,大吉的也是少之又少,而凶死、病傷、牢獄的比例與凶數不相上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通過大量的統計分析,正確的結論就會很容易得到了。

至於有些人喜歡拿一些“凶數凶死”或“吉數大吉”的例子來證明“五格剖象法”的“準確性”,那是不值得一駁的。

除此之外,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分析,也會發現“數理”的不可信。假設人人都用三個字的姓名, 姓名中的每一個字從一劃到三十劃的都有(三十劃的漢字十分少見,三十劃的姓幾乎沒有),則姓名的筆劃結構可以從1、1、l劃到30、30、30劃,即使這樣算,也只有兩萬多種不同的組合。

世界上有十幾億人使用漢字姓名,這十幾億人共用那僅有的兩萬多種組合,則每種組合就會有多達六、七萬多人共用,也就是說有多達六、七萬人姓名的筆劃命運相同。

而一般姓名常用漢字的筆劃大多在五劃到十五劃之間,如此一來,姓名筆劃結構的重複率就更高了。

僅僅從這一點來看,“數”的方法就十分荒唐了。由此可知,“五格剖象法”兩大法寶之一的“數靈”法的確是不足為信的。

三、三才配置同樣沒有道理

在遇到上述“數靈”的麻煩之後,“五格剖象”的研究者們,自然地把方法轉到了“三才配置”上來。

這是該法兩大法寶之二,也是很多研究和使用者津津樂道的。

他們往往會說:“數理不行,還是三才生克行。”所謂的“三才生克”是把姓名的“天、地、人三格”的筆劃數轉化為“五行”金、木、水、火、土,根據三者之間的生克情況判斷一個人的命運。

如果用“數”來“算”一個人的姓名,結果不准,就會搬出“三才生克”法,來自圓其說。

初看起來似乎有道理,有時也會給人“准”的感覺,但是,在大量的事實面前,“三才生克”和“數靈”法一樣不堪一擊。

而且,經過計算我們就會發現,與“數靈”法相比,“三才生克”的種類更少。

一個三個字的姓名,“天、地、人”三格是固定的,即使這三個格都各用五種五行,總共也只能組成125種組合。

正是由於只有125種組合,數量不多,所以幾乎每種“五格”法姓名學的書中都全部列出來。

這125種組合中,“吉”的組合只有26種,而“凶”的組合占了絕大多數。

以十幾億人平均,則每種組合可有高達一千萬人在使用,也就是說如果從姓名的“三才生克”結構來看,就會有一千萬人的命運是相同的,如此高的重複率,其可信性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該“吉”的不吉,該“凶”的不凶的例子,俯拾即是,不勝枚舉。

由此可見,“三才生克法”也是與“數理法”一樣的毫無意義的。

四.五行補缺只是表面文章

“五格剖象法”的使用者們在“數”和“三才”兩方面行不通之後,開始轉而向中國傳統的命理分析方法中尋找出路。

如果是真正回列正路上來倒也罷了,但是很無耐,這些研究者們懶得下苦功夫去鑽研深奧的命理學,只是聽說以“出生時間的格局結構中,五行的調補”方法才能準確反映一個姓名的吉凶,才能真正對命運進行調整,於是就弄出一個“五行補缺”理論。

說是生辰八字中缺少哪一個五行,就在姓名中補哪一個五行,也不問是不是需要補,如何去補,更不去過問亂補的後果。

實際上,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中五行不全是很常見的,但是缺少的五行並不一定是需要的。

有時候正是因為缺少了某一五行才使該人的命運十分吉順,而盲目地補上,就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反而弄吉成凶,越補越糟。

這種典型的“畫蛇添足”,把一個“好命”補成了“凶命”,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不深入研究命理,而用“缺啥補啥”的方法去“算名,起名”,也是表面文章。


結 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十分清楚地知道,“五格剖象姓名學”的“數理”、“三才”、“補缺”法都是沒有根據的,有害無益的,不可信的。

因此,如果您的姓名按此三法分析有什麼“凶”,您千萬不要再害怕,有什麼“吉”您也不要太高興,更不要去相信路邊的姓名專賣者們的花言巧語了。

“姓名學”是分析姓名的學問和方法,雖然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絕不是象“五格剖象法”那樣草率、遊戲般的方法。

而“起名”則是另外一種學問,只有以人的出生時間,用命理學的方法分析出其真正需要的五行,然後在姓名中用字、音、意、數、理、象等方法擬定出多個可以使用的姓名,然後由該人的父母來決定取捨,選出最滿意的兩三個,再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來最後拍板。

這才是真正的起名方法,也只有這樣的姓名,才能對姓名使用者的命運起到調整的作用,舍此而無他法。

最後,呼籲大家,珍惜父母給您的姓名,不是萬不得已,不要輕易改名,尤其不要拿著“五格剖象法”的書給別人亂改名,否則就會“行善不如作惡多。”好心辦了壞事,給別人帶來不幸。

在家自我檢測心肺功能的方法

在家里自我判斷心肺功能的辦法.它們是:


一、登樓試驗: 能用不緊不慢的速度一口氣登上三樓,不感到明顯氣急與胸悶,則心肺功能良好。


二.血壓檢查: 舒張期血壓與收縮期血壓之比正常為50%左右,如果低于25%,或高于75%,則說明心肺功能較差.


三、血壓與脈搏計算: 收縮期血壓加上舒張期血壓之和,再乘以每分鐘脈搏數,如果乘積在13000—20000之內,則心肺功能良好。


四、血壓、脈搏與活動試驗: 平睡時血壓、脈搏正常,在30—40秒鐘內較快地坐起,如果下降不到1.4千帕,脈搏每分鐘加快10—20次,表示心肺功能良好。相反,血壓下降超過1.4千帕,脈搏每分鐘加快20次以上,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眩暈、冷汗等現象,說明心肺功能很差。


五、哈氣試驗: 距離一尺左右點燃一根火柴,使勁哈口氣,能將火焰熄滅則心肺功能不錯。


六、小運動量試驗 :原地跑步一會兒,脈搏增快到每分鐘100—120次,停止活動后,如能在5—6分鐘脈搏恢復正常者,心肺功能正常。


七、憋氣試驗 :深吸氣后憋氣,能憋氣達30秒鐘示心肺功能很好,能憋氣達20秒鐘以上者也不錯。

如何鍛煉你的心肺功能....提高你的血液含氧量

鍛煉你的心肺功能
林弘諭 (2005-03-08)

你的心肺功能好嗎?長跑、長程游泳、打網球等,都不會令你氣喘如牛,臉色鐵青;那么,你就能歸類于較“長氣”的一組,心肺功能比一般人強。


平日注意運動,適當地跑跑步,出出汗,能使身心保持健康。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擁有類似運動員的“長氣袋”或“巨肺”的良好肺部功能,其死亡率、患上各類長期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的幾率也相對減低。

化氧氣為能量

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攝氧和轉化氧氣成為能量的能力。整個過程,牽涉心臟制血及泵血功能、肺部攝氧及交換氣體能力、血液循環系統攜帶氧氣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用這些氧氣的功能。

心肺功能良好,也反應身體主要機能都可健康運作,從而可推斷出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機會較低。

現代人做運動,除了健身之外,更多是為了消脂瘦身;另外,也應將鍛煉心肺功能作為運動的目的之一。

如何鍛煉心肺功能,使自己更健康,預防各種疾病?

帶氧運動可鍛煉心肺功能。

一般來說,溫和、達最高心跳率(即220減去自己年齡)60%至70%的運動量,消脂功能最好在運動中的能量消耗有40%來自脂肪、60%為碳水化合物。

如果要鍛煉心肺功能,則需達到最高心跳70%以上的劇烈運動而此時能量消耗90%為碳水化合物、10%為脂肪。

例如太過肥胖者需要運動消脂,雖然劇烈運動消耗的熱量大,但是不適合一開始便急于進行太劇烈的運動,因其心肺功能仍不能應付;或需先以溫和運動消脂,并提高基本心肺功能,逐漸減重瘦身后,才能增強運動量,以鍛煉心肺功能,進一步提高消脂效果。

一般人并不清楚本身的心肺功能到什么水平,因此必須進行心肺功能測試,評估體能和身體狀況后,才開始進行適合的運動,逐步鍛煉與提升心肺功能。

提升心肺功能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協會(ACSM)建議,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進行最高攝氧量測試時,需有醫生在旁,以備不時之需。除了通過儀器測試攝氧量外,也可通過爬樓梯測試、來回跑,或特定距離如2.5公里或1公里跑步來評估。

由于人們受脂肪比例與運動量改變的影響,一般人的心肺功能,都會隨著年齡輕微下降,男性每年下跌0.46個單位,女性則是0.54個單位。專家建議,都市人運動量較少,因此應多進行適量的運動,不斷提升心肺功能的水平,以保持身心健康。

長氣袋好處多

心跳:因心臟肌肉增厚和力量增加,使每次心跳更有效率,令靜態心跳下降、心室容量增加、總血量增加,而運動后可更會回復正常心跳。

血壓:因心跳更有效,加上運動有助降低膽固醇,避免血管阻塞導致血壓上升,因此令靜態血壓下降或趨于正常。

呼吸:靜態呼吸的深度加強、肺氣泡血管數目增加,使交換氣體功能增強,因而每次呼吸更有效,呼吸速率下降。運動后,能較快回復到正常呼吸速率,不致氣喘如牛。

堅持鍛煉有利心肺功能發展堅持長期體育鍛煉的人都有一副好身體。健康的機體,良好的體質完全依靠強健的心肺功能來支持。


人體通過肺臟(呼吸器官)進行氣體交換稱為外呼吸,然而,把氧氣和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人體的各個、細胞這一過程又稱為呼吸,使之維持人體的新陳代謝。

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體代謝功能的強弱和健身鍛煉后機體恢復功能的快慢。


健身鍛煉使人心跳加速,心搏有力,每分鐘心輸出量增加,心肌的微循環全面擴張;鍛煉時肌肉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刺激了人體的呼吸中樞,使呼吸頻率加快,肺容量加大,與此同時呼吸肌(膈肌、肋間外肌和肋間內肌)和呼吸輔助肌得到了鍛煉,特別是膈肌的上下運動幅度增長。

長期鍛煉能使心臟的重量、容積增大,安靜時的心率變緩,心肌的室壁增厚,使其每次收縮變得強韌有力。

經常鍛煉的人安靜時心率可能只有每分鐘40—50次,劇烈運動時的最高心率每分鐘可達220次。

缺乏鍛煉的人在應激狀態下最高心率超過每分鐘190次時,就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虛脫癥狀。


有文獻報導,停止體育鍛煉10年后的女孩攝氧量平均下降了29%,但心臟容積卻毫無變化,這說明青少年時期的鍛煉對成年后的心肺功能依舊有深遠的影響,對體質的促進與增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

要提高心肺功能當然是有氧運動最好了。首推跑步和騎單車。

每周練3次還算可以,每次跑步或單車最好能保證每次連續30分鐘左右,跑步以跑了五分鐘后,后背和額頭開始出汗的那個速率。 當然,因人而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靈活控制,但心率不要超過180,不要低于120。

跑步和單車可以每次做一種,如果感到只做一種比較枯燥,兩種交替各15-20分鐘也可以。有氧健身操的話,也可以做,對心肺功能、協調能力和形體鍛煉很有幫助。

我本人是單純跑步,跑步對心肺功能的幫助是很明顯的,我是跳繩跳了半個月,每天3000-5000,后來又轉為跑步,每天5-7公里,約30分鐘,每周4-5天。總共不到3個月,現在靜止時脈搏可以降到51、2次/分(原來是65-70次)。

而經常長跑的人和一些長跑運動員,靜止脈搏甚至可以降到40次。所以,要檢驗心肺功能,你可以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測測脈搏,隨著運動日子增加,你會發現脈搏跳的越來越慢,這就是心肺功能提高的表現。

如果出差,可以選擇跳繩代替,跳繩也是非常好的有氧運動,而且占地小,對膝關節的沖擊也比跑步小,但效果決不亞于跑步,對心肺功能和協調能力很有效,對女性尤其適合。

出差帶上一根跳繩,在旅館隨便幾平方米的地方就可以鍛煉了。跳繩也可以平時練,除了去健身房3天,每周可以再拿出1天跳繩30分鐘。如果時間允許,每周運動4天,對年輕人是比較適合的。

另外,還可以爬樓梯,如果旅館有干凈通風比較好的樓道,爬樓梯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倘若這些都不方便,還可以吹氣球。

吹氣球對肺活量的鍛煉是特別有效的,每天連續吹50個氣球,相當一次10-15分鐘慢跑。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其實,要練肺活量,平時有空閑也可以多吹吹氣球來鍛煉。要提高心肺功能,只要堅持鍛煉,2-3個月就能見到成效。

*****************************************************************************

長跑時需氧量大大增加,每分鐘約為4~6升。

開始跑后3—5分鐘吸氧量可達到個人的最高水平,比安靜時增加十幾倍,出現一種假穩定狀態(即吸氧量已達到自已的最高水平,不能再繼續增長,呈穩定狀態,但還不能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要)。

與此同時,呼吸循環機能的活動水平也達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呼吸頻率在60次/分以上,肺通氣量在100一140升/分左右,心跳頻率高達180—220次/分,收縮壓上升到24—26、7千帕,舒張壓降低至6.67千帕,甚至出現無休止音。

長跑時呼吸循環機能的這些變化長時間地維持在這樣高的水平上,日復一日地鍛煉,身體發生適應性變化,心肺功能水平也就大大提高。

因而優秀長跑運動員安靜時的心率可低達40次/分左右,每搏輸出量90毫升(一般人低于70毫升),心肌肥厚有力,最大心輸出量可達30—36升/分,心臟容積超過1000毫升(一般人約為700毫升)。

呼吸緩慢而深沉,安靜時每分鐘8一12次,最大攝氧量的絕對值達到5.5—7升/分以上,以每千克體重計算,可以達到85毫升/分以上,一般人相應地只有3—4升/分和50毫升/分左右。

由此可見,長跑鍛煉對心肺功能水平的作用極為顯著,大大超過其它運動項目。當然,一般從事長跑鍛煉的人并不能達到這樣高的心臟功能水平。但只要堅持鍛煉,心肺功能水平也會大大提高的。

*************************************************************************

血液運輸氧主要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物質,

多吃一些含鐵的食物,含鐵較多的食物有豬肝、蛤蜊、海帶、黑木耳、魚、雞、牛肉、蛋、紫菜、菠菜、芝麻、紅棗、山藥、豆類等,

此外,在吃含鐵食物的同時,也要多吃富含維生C的水果及蔬菜,這樣更有助于鐵質的吸收和利用。

生肖屬鼠的人格特質

屬鼠的人位居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位,老大心態他們不愛被人管,自由自在的工作他們最愛,自己當老闆也不錯!有些屬鼠的人雖然愛自由,但礙於資金有限,只能在公司工作吃人頭路。

具有領導天份的屬鼠人頗適合當幕僚,如此他們還會享受那種依人之下、多人之上的感覺,屬鼠的一但覺得被束縛了,他們就會壯士斷腕、另尋他處。

屬鼠的人學習能力好,新知識也吸收得快,換工作對他們而言並不痛苦,反正不論到哪,適應能力強的屬鼠人都能發揮他們那八面玲瓏的口才,再加上臨場應變能力強,鼠年出生的人常是公司老闆拼命拉拔的人,也是最有辦法代表公司應酬談判的上等之選。

在考試方面,屬鼠的人又要讓其他生肖大嘆弗如。在反應快、記憶力好的本質下,屬鼠的人即使耐不住性子,對一件事只有五分鐘熱度,只要他們還願意臨時抱佛腳,成績往往都不錯。

鼠年出生的人擁有這麼好的天份,只要能夠專注於某項技能上,成就必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