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30

99年大地技師土木技師創有史來最低錄取率

99年大地技師創有史來最低錄取率3.79%

200多人只8人可拿50分

**************

 

99年土木技師

報名人數3330
到考人數1659
錄取人數63
錄取率 3.79%

99結構技師考試經驗分享

99結構技師考試經驗分享

小弟自97年第一次參加國考以來,考試經驗已逾2年,在土木版也潛水一陣子了,吸取了諸多前輩的寶貴經驗,以下簡述個人經歷、心得及書單,回饋予需要的版友參考。

※考試經過:
96年7月於國立大學土木所結構組畢業,96年10月至97年9月服兵役,自98年3月起,於某縣政府服務迄今,業務繁重,每天平均需加班2小時以上,原本預定從99年4月著手開始唸書,但沒想到碰巧政府採購法課程開課,一直上到6月19日才結束,爰自99年6月下旬始開始認真準備結構技師考試,為了了解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書本上,所以每天都會把唸書時數紀錄下來,根據我的統計,每週唸書時間約為20小時,至考前總計唸書時數為534小時,其實不多,但也因為時間不多,所以會更珍惜時間,將有限的時間發揮至極致。

自己的強項在於結構(典型結構組學生的優勢,小弟有3次國考結構學95分以上的經驗);而結構動力及耐震則自學校畢業後,即不曾再接觸過;預力則是完全沒修過課。準備考試期間,為了鞭策自己唸書,還報考了10月1、2日舉辦的結構工程高考二級考試,當作年底結技考試的模擬考,因為目標是年底的結技,所以唸書計畫並沒有受高考二級的影響,完全係依12月4、5日的結技考試所安排,我的想法係先準備拿手科目(材力、結構),依序準備次熟悉科目(土力、基工、RC、鋼構),最後再集中火力準備生疏的科目(預力、結動、耐震),科目選讀之先後順序及時間統計如下:材力82小時->結構127小時->土力45小時->(10月1、2日參加結構工程高考二級考試)->基工49小時->RC32小時->預力16小時->鋼構47小時->結動+耐震37小時->複習99小時。

※心得與建議:
一、我有整理自己筆記的習慣,唸完第一遍的同時,粗糙的筆記也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要從考古題及複習來補強筆記的時候了。對於邊工作邊準備考試的考生而言,建議考前1個月,不管有沒有唸完,務必要開始練習考古題,自行上考選部下載近6~8年的結技考題(依所剩時間而定),估計約有40份考卷,每張考卷都要模擬考試情境,計時2小時寫完一份,不可以邊寫邊看題解書找答案,同一科寫完後再一齊對答案,用不同顏色的筆訂正,並且適時地寫入自己整理的筆記中,考前一週就狂唸筆記。

二、建議不要有弱科,每一科都要有基本的水準,但最好有兩科較熟練的強科來衝高分數,因為一旦碰到自己的弱科考得簡單,強科考得較難,不但強科沒衝高分數,反而簡單的科目也沒佔到便宜,差距就這樣被別人拉開了。反之,若每一科都平均強,考得簡單的科目自然分數高,考得較難的科目分數低,把握該把握的分數應可上榜。

三、邊工作邊準備考試,經常下班回家後書本一打開,沒多久就開始打瞌睡了,完全係靠意志力在支撐,準備過程真的非常的辛苦,一定要有極大的鬥志,務必要把握最寶貴的黃金期(個人定義黃金期係指退伍後至結婚前的短暫數年)儘速上榜,考試切忌死纏爛打,因為一旦結婚後要再準備考試,難度恐怕加倍。

四、普遍而言,專技考試比公務考試難度高,而結構技師難度又高於土木技師(99年土技錄取率較低除外),因為考生素質不同,諸多考生都已身經百戰,再加上錄取名額每年皆約30名左右,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名落孫山。因此有一個想法跟大家分享,這是我那時考研究所時所體認出來的,那就係設定目標一定要比期望目標還高,參加任何考試不可以只求上榜,因為如果心理只想著上榜就好,往往於唸書過程就會怠惰,碰到稍難的題目就說服自己略過,反正這題應該不會考,若有這種想法,那距離上榜肯定還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我自己設定「我要考榜首」的目標,當然,不是全職考生,工作單位也不是爽缺,要達成這個目標的難度極高,但有了考榜首的想法後,即使再累,一想到我是榜首,榜首就是要能人所不能,唸起書來就特別有勁,而且實際上場考試時,若有些微閃失,仍會在上榜範圍內,因為安全係數夠高。

※個人書單:
一、材力-
1.材料力學題型分析(上)+(下)-劉啟台
二、結構-
1.結構學觀念分析(上)+(下)-陳宏謀
2.解說結構學-歐陽
三、RC-
1.補習班筆記-毛昭綱授
2.92~95鋼筋混凝土學(ACI-02解析)-紫煌
3.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96)
四、鋼構-
1.補習班講義-王哲授
2.鋼結構設計(極限設計法與容許應力設計法)-陳生金
3.觀念鋼結構(系統剖析)-許弘
五、土力-
1.大地工程學(1)土壤力學篇-施國欽
六、基工-
1.大地工程學(2)基礎工程篇-施國欽
七、結動-
1.學校筆記-田老師授
2.補習班筆記-毛昭綱授
3.結構動力精解-歐陽
八、耐震-
1.補習班講義-毛昭綱授
2.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九、題解-
1.考選部下載歷屆結構技師考題
2.93年以後之實力系列試題解析

※99年結構工程高考二級成績(依分數高低排序)
結構:85
高等工力:60
國文:57
結動+耐震:41
土力+基工:31
憲法+英文:29
結果:第一試錄取(第2名);第二試未錄取(因僅錄取1名)

※99年結構技師專技高考成績(依分數高低排序)
結構:100
鋼構:66
材力:66
土力+基工:53
RC+預力:52
結動+耐震:41
結果:平均分數63分(錄取,名次前10)

*********

 

Q:
首先恭喜您去年技師高分上榜,請問您在準備鋼構的時候都有背公式嗎?因為考卷上大多有附公式只是蠻亂的,有在想說到底要不要背公式,只是公式內容又臭又長又難記。另外您的強項是材力結構,照理說應該準備時間較短,把大部分時間準備您的弱科結動耐震以提升平均成績,但看到您的準備心得裡面的各科時數卻剛好相反,材力結構花的時間最多,結動耐震花的時間最少,不知您當時的準備思維是……
A:
1.準備鋼結構時,公式通常可以不用記,但有些較基本的公式要記,因為考試時不一定會給,較難記的公式通常一定會給,但有時候可能會給錯,所以平時要訓練自己有校正的能力,以免考卷公式給錯了,而被命題老師陷害了卻不自知。
2.其實我在98年參加土木技師考試時,因為準備時間不足,再加上對自己的材力結構太有自信,考前嚴重練習不足,只花了不到一週的時間準備,結果結構分析這科慘遭滑鐵盧,只考了51分,這驗證了歐陽的話,考試不是比誰懂得多,而是比誰熟練,研究所考試是讓懂得多的人去當兵,熟練的人上榜。這句話,我從準備研究所考試時記到現在。也許那張考卷讓我在家裡慢慢算,可以考滿分,但考試是殘酷的,短短2小時,在考場上往往腦袋是空白的,能發揮個5成就要偷笑了。所以我才會在99年準備材力結構時,從頭準備起,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3.打個比方,材力結構就像是數理科;結動耐震背的較多,比較像史地科。數理科千萬不能用看的,一定要熟算,最好是算到滾瓜爛熟,各種題形都要算過,準備起來十分費時;史地科不需要熟算,只要背熟即可,準備的時間自然較少。
4.個人認為,準備考試應該要力求各科均衡,但也因為材力結構準備時間太長,才會擠壓到結動耐震的準備時間,結動耐震的準備時間較短,並非我原意。

 

********

以上資料來源:http://bbs.civilgroup.org/viewtopic.php?t=6184

台中市家戶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在15455元以下,就列入中低收入戶

新版社會救助法 中市四萬多人受惠

  • 2011-06-30
  • 中國時報
  • 【盧金足/台中報導】

     社會救助法新制七月一日上路,救助門檻降低有更多弱勢受惠,台中市將最低生活費由原本九九四五元增加為一○三○三元,並將「中低收入戶」納入照顧,估計將增加照顧低收入戶一五五○戶,中低收入戶一五四九八戶。

     社會局副局長利坤明說,台中市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共計將增加一萬七千多戶、四萬兩千五百多人,因很多弱勢家庭不清楚相關社會救助措施,社會局會動員區里基層、學校老師、保育社工及警察加強通報,協助提出申請。

     新版的社會救助法,台中市只要家戶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在一五四五五元以下,就列入中低收入戶;家庭應計算人口也大幅放寬,以往是單親家庭,夫妻離婚十年內,雙方收入都要列入計算。新修法後,以申請人利益為最大考量,只要未履行撫養義務,就能排除。

     目前被列為中低收入戶,雖不能領到現金補助給付,但可獲得全民健保保險費及學生學雜費減免;市府將陸續辦理六場區公所審查人員的講習訓練及業務宣導、協調會報,讓各區公所受理申請的基層人員了解新制的規定,擴大照顧弱勢民眾。

馬英九:開發淡海新市鎮,壓低新北市與台北市房價

馬:開發淡海新市鎮

  • 2011-06-30
  • 工商時報
  • 【記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昨(29)日表示,政府將在淡海新市鎮挑選百公頃土地進行開發,透過大量供給,希望能將新北市、台北市房價壓下來,使北部地區房價不致過度攀升,否則光靠奢侈稅效益有限。

     此外,馬英九說,下半年受到各種國際情勢影響,經濟如何發展還需進一步觀察,但若能創造來自台灣內部的動力,相信對經濟絕對有幫助。

     他並表示,政府對社會住宅問題在近期內會彙整成包裹措施,讓大家知道短期怎麼做,例如房租的補助;中長期怎麼做,包括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社會住宅權益等。

     長期的話,馬英九強調,行政院將在淡海新市鎮選擇逾百公頃土地進行開發,讓新北市、台北市房價透過大量供給能壓下來,畢竟奢侈稅效益有限,還是要用增加供給面,也讓需要房子的人能夠買得到。

 

**************

壓低雙北房價 馬:開發淡海新市鎮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李順德/台北報導】

2011.06.30 03:31 am

馬總統說,政府將在淡海新市鎮開發約百公頃的土地,透過大量供給,壓低新北市與台北市房價。
圖/前台北縣政府地政局提供

馬英九總統昨天與五院正副院長及秘書長茶敘時表示,政府將開發淡海新市鎮,透過大量供應住宅,壓低台北市與新北市房價,用更多供給讓北部房價不致過度攀升,否則光靠奢侈稅,效益有限。

內政部也將規畫將不合興建目的的蚊子館,改建為青年住宅,至少讓年輕人有房子可住。

馬總統茶敘時指出,關於社會住宅的問題,政府近期將彙整出一套政策,讓大家知道短期怎麼做,例如房租補助;中長期包括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社會住宅權益等。

馬總統並詢問行政院長吳敦義,政府在淡海新市鎮土地是否超過一百公頃?吳敦義回應,有些土地還未區段徵收,有些剩餘土地還未使用,但「面積超過一百公頃。」

馬總統說,行政院將在淡海新市鎮約百公頃土地進行開發,透過大量供應,希望能壓低房價,透過「供需關係」,至少能讓北部地區房價不致過度攀升,也讓需要房子的人能夠買得到,「這點不容易做到,但政府全力以赴」。

 

【2011/06/30 聯合報】

*************

內政部:能否架設輕軌 成功關鍵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賴昭穎/台北報導】

2011.06.30 03:31 am

內政部官員昨天說,淡海新市鎮開發多年但進展有限,未來是否能架設輕軌,是開發成功的重要關鍵。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官員昨晚說,解決都會區民眾住的需求,國產局將會配合政策需要提供合適的國有地進行開發。

1990年,內政部在淡水都市計劃區北側的沙崙、港子平、公司田、崁頂、埤島、林子街等農業地區規劃出一千七百餘公頃土地,作為淡海新市鎮範圍,預計十年內完成開發,並吸引卅萬人口移入;當時還將此計畫納入「六年國建」。

1994年四月,淡海新市鎮特定區計畫第一期工程開始動工,但2006年,因土地徵收進度及人口移入與預期落差過大,經建會決議停止後續開發,僅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第一開發區及第二開發區共約446公頃之土地徵收、整地、道路公共設施,以及興建六百戶的示範國宅。

去年四月底經建會委員會議達成共識,七年內要興建捷運「綠山線」,採輕軌方式,從淡水捷運紅樹林站延伸進入淡海新市鎮,重燃淡海新市鎮一線生機。

國產局日前清查目前經管的台北市、新北市國有土地,以五百坪以上的可供建築土地為條件,共篩選出176筆土地;這些土地有的面積方整,也有的位在捷運站附近,只要政策有需要,國產局就會提供土地,解決都會區高房價的問題。

【2011/06/30 聯合報】

******************

業者:淡海周邊1坪10幾萬 一直漲不了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

2011.06.30 03:31 am

建商與房仲業者昨天紛紛表示,政府提高住宅供給量抑制房價的立意雖好,但交通不便的市郊對購屋族的吸引力有限,平衡房市供需效益恐怕不大。

麗寶建設副總經理何昭宏昨晚表示,政府計畫在淡海新市鎮興建住宅,如果能將交通建設、在地公共建設一併考量規劃,勢必能為當地房市帶來利多;但政府如果不先把淡海新市鎮的捷運等交通建設做好,民眾缺乏購屋動機,反而喪失原先政策美意。

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政府想要達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立意雖好,但選擇興建住宅的地點也要多考量;年輕人購屋首要考量關鍵就是交通便利,淡海周邊房價近年難有起色,一直維持在每坪十幾萬元,最主要就是交通不便,未來此地住宅能否達到平抑房價功效,還有賴市場機制檢視。

遠雄企業總管理處公共事務室副總蔡宗易說,政府如果興建更多非社會住宅的一般住宅,供需平衡確實能達到抑制高房價的功效;開發市郊興建住宅的好處,除能提供首購族購屋選擇,也能讓市區舊屋都更居民先有暫居處;不過,目前淡水到淡海新市鎮的輕軌捷運遲遲未能建設好,在大量興建住宅前一定要把配套措施規劃好。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在市郊大量供應住宅看似解決供給問題,但實質效益有限,主要是市郊交通與生活機能多未到位,加上離工作地點遠,大興土木後購屋人是否願意遷居於此,還是一大疑問。

她說,政府過於關注台北發展,讓台北獨大的態度,對房市發展並非好事,若能使中南部均衡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台北不要過熱,才是房市問題根本解決之道。

【2011/06/30 聯合報】

 

 

儲值千元 ...ETC車上機免錢

儲值千元 ETC車上機免錢

  • 2011-06-30
  • 中國時報
  • 【許俊偉/台北報導】

    ETC零元OBU(車上機)有望!遠通電收今日說明改善優惠方案,朝「零元機」規畫,但申裝先儲值約1000元左右,儲值費可抵通行費,車上機形同「實質免費」,還可享通行費95折。對於安裝的118萬個OBU,高公局要求不能讓用戶成為「冤大頭」,遠通有可能「一視同仁」,連既有用戶當初購機費用也能抵扣未來通行費。

陸客來台置產...房仲業者:難!

陸客來台購屋 上看十趴

  • 2011-06-30
  • 中國時報
  • 【王莫昀/台北報導】

     陸客自由行起跑,不少房地產業者紛紛摩拳擦掌,希望搶食商機,但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昨日指出,陸客在台購屋衍生附加價值,的確值得期待,但台灣不若香港般國際化,且審核流程上仍有許多限制,預期未來陸客在台購屋占總成交比能達五%至十%就很不錯了。

     趙藤雄說,目前陸客在香港購屋比例約二十一%,但是台灣與香港不同,主要在審核限制較多,且審核時間往往長達五至六個月,多少會令賣方擔心,等到最後可能等不到客戶,買方也會憂心資金卡了許久,購屋計畫最後卻無疾而終,在相關程序未改善之前,陸客大舉來台購屋的比例不易大幅提升。

 

***************

房仲業者:陸客來台置產,難!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

2011.06.29 09:35 am

不少自由行的陸客目標都是來台「賞屋」,但房仲業者昨天表示,政府審查嚴格、貸款成數受限,陸客想在台置產並不容易。

內政部地政司統計,2002年至今,大陸人士申請來台購屋共九十件,僅半數通過審核;今年申請件數二十八件,雖明顯比往年增加,但仍有十六件未通過審核。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取得設定或移轉不動產物權許可辦法」規定,大陸人士購屋須由內政部、陸委會、國防部、國安局聯合審查,過程繁複耗時。

加上大陸人士一年僅能來台居住四個月、

購買的房地三年內不能移轉、

向銀行貸款額度不得超過房屋總價五成限制,

造成陸客在台置產不易。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陸資來台買房,其實不如外界想像集中在北市,反而因工作需求就地購屋可能性較高。

【2011/06/2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