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7

台灣旅美科學家馬中珮發現超級大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一百億倍

台灣旅美科學家馬中珮 發現超大黑洞

【聯合報╱本報系記者陳巧倫/加州柏克萊報導】

2011.12.07 03:03 am

台灣旅美天文學者馬中珮(左上圖,記者陳巧倫攝影)觀測發現的龐大黑洞,不只有能力吞噬行星和恆星,同時也能吸進小星系。圖為超大黑洞的意象圖。
(美聯社)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華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和研究生麥克康乃爾(Nicholas McConnell)在距離地球約三億光年的銀河系,觀測到兩個質量各相當於太陽一百億倍的超級大黑洞,轟動天文學界。

這兩個黑洞分別在NGC 3842和NGC 4889星系,屬銀河系的中心地帶。

目前天文學家共發現六十三個黑洞,上一次發現最大的黑洞,是卅三年前在M87星系,但是質量僅有新發現黑洞的一半。

馬中珮在受訪時指出,因為黑洞是看不到的,必須依據離黑洞最近的星球軌道的反射來測量,觀測的星球必須距離黑洞一千光年之內。但是畢竟是在地球的三億光年以外,研究團隊必須觀察得非常仔細,才能準確測量黑洞的質量。

依據理論,愈大的星系會發現質量愈大的黑洞,當星系軌道碰撞爆炸時,黑洞會相互吸引合併,產生更大的黑洞。馬中珮說,發現到這兩個超級大黑洞,更讓人對宇宙感到不可思議。「就好像是看到一個人長到九呎高,你會好奇他怎麼能夠長這麼大」。

這項研究計畫在四年前展開,由馬中珮領軍,組成八人研究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來自柏克萊加大、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多倫多大學、密西根大學及亞利桑納州國家光學天文台的研究生和教授。他們利用位在夏威夷的雙子星和KECK天文望遠鏡觀測,再運用電腦模擬和數據分析輔助,才得到這項驚人的研究結果。

馬中珮表示,由於全世界的天文研究都必須借重這些高倍數天文望遠鏡,這項研究計畫在每半年之中只能排到三、四個夜晚使用望遠鏡。望遠鏡每晚使用費平均十萬美元,若天氣不好或需要維修設備,就等於半年沒有新資料,她笑說「這些數據得來不易」。

麥克康乃爾認為,這個新發現再度拓展了天文學的領域。馬中珮覺得,如今科技發展成熟,使用高倍數望遠鏡來觀察黑洞的形成和演化,令人更感驚奇。她目前手中仍有多項研究計畫,預計下個月將再發表一篇黑洞相關研究論文。

 

*****************

華裔之光/馬中珮左手研究物理 右手拉琴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報系記者陳巧倫/連線報導】

2011.12.07 03:03 am

「媽媽,明天凌晨三點,陪我到屋頂觀星、看月全食好嗎?」前監委黃肇珩昨天回想女兒馬中珮從小就愛天文,認真夜觀天象,從來不是為了好玩或睡不著覺才臨時起意。

發表最新黑洞研究論文的華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出身新聞世家,父親馬驥伸是知名新聞學者,母親是資深媒體人、前監委黃肇珩。馬中珮曾就讀復興中學和北一女中,高二時赴美求學,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天文物理及宇宙學。

馬中珮從小就對天文學極感興趣,常去天文台看星星,讓她能夠一路鑽研天文領域。黃肇珩說,母女經常半夜起床,登上台北自家屋頂觀測。

黃肇珩說,「拉小提琴、觀研天文」,是馬中珮自小就專注的兩件事。

拉小提琴原是馬中珮的優先選擇,還一度想走音樂的路。被學界譽為「左手做物理研究,右手拉小提琴」的馬中珮,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修習物理時,發現很多物理學家業餘也玩音樂,很多音樂家卻不能玩物理,馬中珮選擇拿麻省獎學金,一邊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修小提琴,後來與麻省教授組樂團,夫婿是美籍音樂家。

黃肇珩與馬驥伸所學偏重社會科學,沒料到一對兒女的傑出表現都在天文物理,黃肇珩對馬中珮團隊這次在英國重要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掩不住喜悅。

 

【2011/12/07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