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8

唐三彩在古代多為隨葬物品,也就是冥器,是不能擺出來的

唐三彩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謂唐三彩,是指中國唐代陶器上的色,後來也用來泛稱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種,如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但主要以黃、綠、白(或綠、赭、藍)三色為主,所以稱之為「三彩」。

唐三彩不見於古代文獻,直到清末建造隴海鐵路,在洛陽邙山毀損唐代墓葬,發現頗多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將其運至北京,引起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的高度重視,出土的唐三彩被修復成功,引發了收藏熱[1]

唐三彩採用二次燒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經過冷卻,再於胎上繪以各種釉料入窯進行釉燒。唐三彩是一種低溫(850℃-950℃)釉陶器,用含有(釉為綠色)、(赭黃色)、(紫色)、(藍色)、(淺黃)等作釉料著色劑,並加入助熔劑。其釉色互相滲化,加上年代久遠,部分顏色發生變化並產生新色,具有較高的裝飾藝術水平。但由於實用性較差,唐三彩主要用於隨葬,即冥器

唐三彩種類很多,主要分為人物、動物和器物三種。人物有文臣、武將、貴婦、男僮、女僕、藝人、胡人等。動物有馬、駱駝、牛、羊、獅、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內用具等。古時,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陳設品,大部分用作隨葬品,主要出產、流行於中國的中原地區,供這一帶的大小官僚們使用。隨著唐朝陵墓的發掘,大量隨葬品唐三彩得以面世。隨葬品唐三彩主要分為器物類,如碗、壺、盤、房屋等;以及俑像類,如仕女、文吏、胡人、樂伎、武士、天王、馬、駱駝等。

唐三彩的藝術造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時代特徵。強壯有力、神態瀟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壯豐滿的馬、駱駝等,充分表現了唐初國力的強盛;從臉部稍胖、體態豐滿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為美的……

 

***************

陝西曆史博物館研究員王世平說:“唐三彩雖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由於其原材料都是泥土,在唐代並不值錢。
另外,唐三彩在古代多為隨葬物品,也就是冥器, 這樣的東西,怎麼可能擺放在當時的富貴之家呢?
其實唐代有錢人還是喜歡用金銀器皿做居室的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