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1

蔡立耑:台灣教授的待遇偏低、學術國際化不足

大陸高教有舞台 不像台灣「吃大鍋飯」

  • 2011-09-10
  • 中國時報
  • 【葉芷妘/台北─浙江採訪報導】

     學者、海外留學生陸續出走到大陸任教,台灣人才面臨流失危機。大陸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陳弘信,原本在元智大學任教五年,去年二月轉戰大陸高教,「廣大的教育市場、學校提供的舞台是吸引我到大陸教書的原因」;

美國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蔡立耑,畢業前夕,在美國經濟學會上被延攬到大陸廈門大學任教,蔡立耑說,台灣待遇偏低、學術國際化不足是他最後選擇到廈大任教的原因。

     台灣學術界論輩分、看資歷,越資深、大咖的教授拿到國家計畫經費的比例相對高於助理教授。陳弘信表示,大陸高教重用年輕人,願意給年輕學者舞台,浙大管理學院院長、副院長年齡都在四十五歲左右,新聘專任副教授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下、三年一聘。

     除了聘約,薪資也比台灣優渥,蔡立耑說,台灣教授的薪水就像「吃大鍋飯」,他強調,重金不一定挖得到人才,但至少要有配套措施,「讓人才可以安身立命,無後顧之憂,才有條件全心投入學術工作。」 陳弘信則點出台灣少子化帶來的危機,「少子化使台清交以下的大學,生源素質降低;反觀大陸,要能進浙江大學,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學生相對優秀努力,不怕會收不到好學生。」蔡立耑不諱言,台灣學生沒有念書的動力,更別說做研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