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黑心醫院 小兒疝氣雙側都開多挨一刀
2011.06.27 03:57 am
台南市某醫院每月幼兒兩側疝氣手術高達一百五十人,平均全市三到四名新生兒就有一人挨刀,健保局認為醫院「不當開刀」賺黑心錢,已提出警告並著手調查。
「幼兒兩側疝氣發生率僅約百分之五,這些幼兒十分之九都是多挨了一刀!」成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陳肇真等多位醫師指出,坊間不少醫療院所鼓吹基於「預防治療」,小兒疝氣最好同時做兩側手術,家長不明究竟,不但多花錢,還讓孩子承擔不當醫療的風險。
醫界人士指出,這種不當手術牟利情形各地都有,「愈往南被不當開兩側疝氣手術的孩子愈多」,台中甚至有一名外科醫師號稱「開三萬例疝氣手術」;健保局說,已調查各地醫院幼兒疝氣手術是否偏高。
據了解,包括台中榮總、高雄長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平均每月嬰幼兒疝氣手術不過三、四十例;健保局月前發現台南這家醫院的小兒疝氣手術數異常。
健保局訪查發現,有九成的家長說,孩子包皮過長或其他外傷就診,醫師檢查後說孩子有疝氣必須治療,為免另一側日後也出狀況,最好兩側同時手術,「醫師都這麼說了,當然只好讓孩子接受手術!」
健保局認為這家醫院可能「開了不該開的刀」,給予警告後,疝氣手術明顯減少,但醫院又推出號稱沒有傷疤的「陰囊中線」與「腹腔鏡」手術,鼓勵家長自費,健保局管不到自費,懷疑藉此規避稽查。
陳肇真說,兩側疝氣發生率低,多數小兒外科醫師認為「不必讓孩子白挨這一刀」;台灣疝氣醫學會建議,有症狀再開,不需預防或二側一起開。
醫師透露,坊間自費疝氣手術收費從四到七萬元,有醫師推出「一邊健保、一邊自費」,鼓勵家長兩側都手術,避免被查出。
【2011/06/27 聯合報】
***************
沒症狀、摸一摸 就說要開刀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1.06.27 03:57 am
台南市林姓婦人先後帶兩名孩子接受疝氣治療,老大自費四萬元做陰囊中線手術,花費多還住院一周,老二給另一名醫師採傳統手術,隔天就出院,她不解「怎麼會差這麼多?」林姓婦人兩年前,因長子陰囊腫大,醫師診斷為疝氣必須開刀,並告知「肚子留疤不好看」,建議她自費做陰囊中線手術,手術後孩子住院一周才出院。
林婦表示,最近次子也出現相同症狀,因為朋友介紹她到另一家醫院,醫師表示「傳統手術就好,不必自費」,不僅手術時間縮短,隔天就出院,且沒花什麼錢,傷口也像醫師之前說的幾乎看不出疤痕。
林姓婦人說,她懷疑自己花了冤枉錢,又讓長子白痛好幾天,她詢問醫師,但醫師只告訴她「每個醫師的做法不同。」
還有一名媽媽帶兒子到醫院做雙側疝氣手術,孩子出院後還是疼痛,她不放心帶到另家醫院就診,急著問醫師「手術是不是沒開好?」
醫師詢問她,孩子之前是否有症狀才手術,她才驚覺兒子之前並無症狀,「醫師摸一摸就說要開刀」,她擔心萬一沒開會有後遺症,就聽從醫師建議。
成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陳肇真表示,所有的嬰兒在出生後腹股溝都會留有未閉鎖完全的洞,但會逐漸閉鎖,到兩歲後,只有少數會因為腸子或腹腔內容物經由洞跑到外面,形成疝氣。
有經驗的醫師雖可經觸診了解是否有洞,但依小兒外科醫學會的原則規定,不應有沒症狀,光憑觸診就斷定須手術的情況。
【2011/06/27 聯合報】
*****************
幼兒疝氣 傳統手術是上選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修瑞瑩、趙容萱、王昭月、蔡容喬/連線報導】
2011.06.27 03:57 am
不少醫療院所大力宣傳,治療幼兒疝氣的腹腔鏡與陰囊中線新手術,家長也認為「新就是好!」醫師表示,這二種手術風險高,可能影響孩子生殖能力或心肺功能,傳統手術仍是目前最安全的手術。
圖/聯合報提供
台中榮總兒童外科主任陳厚全說,有父母上網看到腹腔鏡新技術,以為新就是好,其實腹腔裡面仍是處女地,小朋友根本沒必要動刀。高雄長庚副院長莊錦豪說,傳統疝氣手術的傷口在腹股溝,不太會形成疤痕,且愈小的孩子,癒合得愈好。
成大小兒外科主任陳肇真說,腹腔鏡是借助特殊器械,一般用於成人,幼兒使用傷口反而加大,同時因為須在腹內灌氣,可能壓迫到嬰幼兒心肺,相當危險,相關研究都不建議嬰幼兒疝氣手術使用腹腔鏡。
台北榮總兒童外科主任錢大維也表示,傳統兒童疝氣手術行之多年,已非常純熟,為了不要留下小傷口,就繞了一大圈,根本是「把簡單手術複雜化」,「手術是個傷害過程,路徑最近,傷害愈小。」他說,兒童腹腔鏡手術在全世界都很爭議,不建議青少年接受此手術。
至於陰囊中線手術,陳肇真說,開刀的位置距一般疝氣位置有七到八公分距離,須將男嬰的睪丸、精索等都拉出,才能觸及,很可能影響孩子的生殖能力,如非必要不應該進行。
「五十年來,傳統疝氣手術還是最經得起考驗」,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外科主任李信儀說,即使醫學走到腹腔鏡年代,在小兒疝氣領域還是無法取代傳統手術。
【2011/06/27 聯合報】
***************
1.前言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 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2.症狀
疝氣可能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噁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
3.治療
手術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 全身麻醉,採高位結 紮的方法,手術安全且 時間不長。若有疝氣發生,宜早日治療,以 免疝氣囊之內容物發生箝閉,增加手術的困 難與生命的危險。至於陰囊水腫,則可觀察 至一歲,若無消失再行手術治療;惟須小心 追蹤檢查,注意疝氣形成的可能性。
4.手術後注意事項
[1]除另有特別醫囑外,返家後飲食及活動如 常,但儘量避免過度用力。
[2]如有嘔吐發生,暫時禁食四小時。
[3]傷口疼痛,可依處方服用止痛藥。
[4]傷口如有出血、紅、腫、熱、痛、有滲出 液、發高燒,請即回醫院診治。
[5]傷口最表層僅用美容膠布、紗布及透明膜 覆蓋,內層則以羊腸線縫合,能自行吸收, 不須拆線。
[6]手術後四天內,傷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後可 照常洗澡,六天後小心撕去透明膜並拆除 紗布即可。
[7]有任何問題,請即回醫院診治。
5.問與答
Q1.腹股溝處有腫塊,是否就一定有疝氣?
A1:不一定。若發覺腹股溝處有腫塊,除了可能罹患疝氣外,亦有可能為陰囊水腫、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症、腫瘤、淋巴腺炎或股疝氣。須詳細檢查,作鑑別診斷。
Q2.為何男生患疝氣的比例遠高於女生?
A2.一般疝氣患者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為 9:1,原因與睪丸有關。睪丸在胎兒初期,位於腹腔內,在胎兒後期,才由腹腔進入陰囊;隨著睪丸的下移,腹腔會產生一管狀突出,稱為「鞘狀突 ( processus vaginalis ) 」,如果嬰兒出生後,鞘狀突仍未閉塞,同時深部腹股環又很寬大,則嬰兒的哭聲即有可能誘發疝氣產生。此外,男生和女生在腹股溝處的肌肉排列和附著亦有差異。上述原因會導致男生罹患疝氣的比例較女生高。
Q3.何謂「高位結紮」?會不會影響日後生育能力?
A3.小兒疝氣大多數是因鞘狀突閉塞不完全,高位結紮就是將鞘狀突在原發的位置結紮、分開,使腹腔與鞘狀突不再相通,就不會有疝氣。若手術過程正常,是不會影響日後生育能力的。
Q4.如何判斷小孩有疝氣?疝氣是否會造成疼痛?
A4.最常見和最典型的疝氣是在腹股處發現有隆起腫塊,有些甚至會腫至陰囊部位。這些腫塊多數是在哭鬧、咳嗽、打噴涕、久站或劇烈運動後才突起來,但經平躺或休息後便會自然消失,有時須用手將它壓回去。單純的疝氣所引起的疼痛,通常不會很厲害,但如果腹股溝處發生持續的劇痛,同時腫塊無法壓回去,且症狀持續二三天,就有可能是因掉入的腸子、輸卵管等壞死。這是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有生命的危險。
Q5.若有疝氣或陰囊水腫,何時手術較適當?
A5.由於疝氣隨時有箝閉的危險,所以一旦診斷確定後,最好早日接受手術治療;目前因手術與麻醉進步,疝氣手術非常安全。至於陰囊水腫,若是與腹腔不相通,則一歲以前,它可能自行消失。所以陰囊水腫在嬰兒期並不急著手術,一歲以後,若仍未消失再行手術即可,不過應隨時注意是否轉變成疝氣。
Q6.疝氣手術後,是否會復發?
A6.小兒疝氣手術的復發率很低。一般引起復發的原因為腹股溝內環太大而腹壓又高,如長期便秘或經腦室腹膜分流術後,皆有可能造成復發。
http://www.shutien.org.tw/library_detail.aspx?healthid=3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