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14

日本地震警報流程

日本地震警報流程

1.氣象廳負責以全國共1000個地震儀,偵測橫波中的P波(垂直震波,primary wave)。震央會發出兩種震波,較小的P波速度快會先被測得,S波(水平震波,shear wave)速度慢,但破壞力較強

2.P波達一定強度,氣象廳即發出警報

3.日本放送協會(NHK)幾乎在警報發出同一時刻,透過電視、廣播及衛星資料傳輸系統,警示群眾

4.繳費訂戶透過手機、電子郵件即刻收到預警

5.民眾接獲警告,約有30秒空檔躲到桌下、關上瓦斯或戴上頭盔

資料來源:法新社

*********************

何謂強震預警系統?

強震預警系統是一套可迅速偵測地震並藉由震災區之預估發布警訊的系統。對一特定地區而言,該系統能在大地震發生後,地表面強烈振動之前,爭取地震能量傳遞的短短數秒乃至數十秒的時間,以空間換取時間,對某些重要公共設施(如:捷運系統、高速鐵路等),發出強震警訊,使其能有所因應,以降低震災。

強震預警系統除了快速偵測地震外,評估可能的災區做為預警的範圍,需要有充分的強地動觀測資料及相關研究。地震預警系統所利用之物理原理如下:此為地動歷時圖, 以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台北地區為例

(1).地震時,地面強烈振動通常是由S波(剪力波)及表面波所引起,而S波及表面波傳遞速度較P波(初達波)傳遞速度慢。

(2).地震波傳遞速度遠小於電話或無線電傳遞訊號的速度。

例如,有一個地震其發生地點距某城市100公里遠,地震發生後,P波大約於15秒後到達,而S波及表面波大約於25秒後才到達。

假如在該城市設置一套偵測地震波的儀器,當其測到P波後立即發布警報,則該城市在受到強烈推動之前,便有十秒的預警時間。如果更進一步在震源附近設置地震儀,當其偵測到地震後,立即透過無線電傳送地震訊息,該城市將有更長的預警時間。

預警時間的長短依地震發生地點至預警地區之距離遠近而定,地震發生地點愈靠近預警地區則預警時間愈短。

換言之,強震預警系統對在震央附近地區之功效不大,但是對距離較遠地區則功效顯著,例如:發生在花蓮的地震,地震預警系統無法對花蓮地區提供充分的預警時間,但是能對宜蘭、台北地區或更遠的地區提供較長的預警時間。

此為地震預警之示意圖

****************

名嘴談地震預警 專家:受不了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1.03.15 03:25 am

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昨天批評,「很受不了那麼多人在電視上談地震預警」。他指出,台灣預警技術已成熟,但是地震環境和日本不同;地震常發生的地方更靠近本島及都會區,預警時間非常短、甚至沒有。

辛在勤昨天發表一篇「認識地震預警」在氣象局網頁右上角。他說,這幾天他看電視,看到「那麼多人」大談地震預警;他試圖不用專有名詞,寫一篇短文告訴社會大眾正確知識。

文章中指出,地震儀器離震央愈近,預警時間就愈短。以這次日本地震為例,東京距離震央約四百公里,東京居民感受到最大振動的時間約在地震發生兩分鐘後,預警作業需要半分鐘,所以東京大約剩一分半鐘準備。

但外海地震需要的定位時間較長,發布預警時,離震央近的地方可能已來不及了。台灣的地震環境和日本不太一樣,花蓮離台北才兩百公里,距離短、能運用的時間更短。

辛在勤構想,未來外海發生芮氏規模超過六點五,或陸地上規模超過五點五的地震,就要針對震度四級以上地區發布警訊。他強調,他有把握在島內地震半分鐘、外海地震震波傳到陸地後廿秒完成作業,不過還需要再研議訊息傳播的內容與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