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4

毛福梅不得蔣介石歡心...... 孕期遭虐待至流產(組圖)

毛福梅不得蔣介石歡心 孕期遭虐待至流產(組圖)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9/4/big5_55318.html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完全是由雙方家長做主包辦的舊式婚姻,毛氏又是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年紀又比丈夫大5歲,因此結婚後夫妻的感情極其一般,蔣介石對毛福梅很淡漠。






毛福梅、蔣經國和長孫孝文



蔣介石、毛福梅和宋美齡。


毛福梅是蔣介石的原配夫人,生于1882年,卒于1939年。她從19歲進蔣門到45歲被休,與蔣介石的夫妻名分計有26年。

毛福梅是奉化岩頭人,岩頭古稱岩溪,距溪口鎮約15公里,千載古村,鐘靈毓秀。舊有“岩溪書屋”四字的門額,款署“晦庵”,是南宋朱熹(號晦庵)為浙東儒學提舉出巡過境時所題。岩頭村民,毛姓居多,都是同宗,後裔繁衍興旺,秀士名宦,代不乏人。

毛福梅的父親毛鼎和是毛氏族中長輩,素有聲望,擅經商理財,開著一片祥豐米行和一家南貨店,家底殷實。人稱“祥豐先生”,娶萬竹箭嶺王氏為妻,生有二子二女。長子毛怡卿,次子毛懋卿;長女毛英梅,次女毛福梅。毛福梅原名馥梅,後來鄉間人叫不慣這文縐縐的名字,就叫她福梅、福美或福妹。毛福梅出生時,算命先生說她是一顆福星,長大成人後,出落得頗有福相,中等身材,面白唇紅,且情隨和,事親極孝。因此自幼深得父母寵愛,被視為掌上明珠。毛鼎和夫婦一心想要為愛女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世家子弟談婚論嫁,無奈山鄉村落,中意對象難覓。毛福梅直到19歲了,尚待宇閨中。

俗話說“千里姻緣一線牽”,那一年,終于有一位頗有威望的鄉紳前來拜謁毛鼎和,提親說媒,毛福梅的喜事來了。來人陳春泉,家住距岩頭村2華里的榆林村,此老家境雖不甚寬裕,倒是詩禮傳家,頗受鄉里敬重,家中設有蒙館,延請毛鳳美為塾師以教村童。此時,蔣介石就在他的學館讀書。

原來,陳春泉是受表妹王采玉所托,為表佷蔣介石提親來的。陳、毛兩位既是鄉里頗有聲望之人,自然早有交往。陳春泉馬到成功,蔣、毛兩家婚事一拍即合,比他預想的要順利得多。毛鼎和有他自己的擇婿標準,第一,由德高望重的人來為愛女作伐,他感到面上光彩;第二,蔣家早年曾是溪口縉紳首戶,如今雖已家道中落,但名望猶在;第三,他相信陳春泉的介紹,蔣介石6歲讀書,性雖頑劣,但人極聰明,前途不可限量。蔣母為人厚道賢德,教子有方,介石事母孝順,有其母必有其子。

毛福梅19歲,而蔣介石只有14歲。王采玉接受比兒子大5歲的女孩為兒媳,也有她的考慮。第一,找個懂事的大兒媳,可以幫她約束頑皮兒子,給這匹小野馬戴上籠頭;第二,找個能干的大兒媳,可以幫她分擔家務;第三,早抱孫子,延續蔣家香火。如此這般,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1901年,毛福梅出嫁到溪口蔣家。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完全是由雙方家長做主包辦的舊式婚姻,毛氏又是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年紀又比丈夫大5歲,因此結婚後夫妻的感情極其一般,蔣介石對毛福梅很淡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寬厚,性情柔順,大姐姐般悉心照顧心無定性的小丈夫,事夫唯謹,同時盡心盡力地輔助蔣母操持家務,極具孝道,深得王采玉疼愛,視同親生女兒。

1903年以後,蔣介石到縣城奉化新式學堂讀書,兩年後又到寧波金箭學堂讀書。這期間,王氏命兒媳同往陪讀,夫妻倆朝夕相處,感情逐漸磨合,其樂融融,是他們夫妻生活的蜜月時期。但好景不長,1906年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再進保定軍校,後又出洋留學,回家鄉相聚的日子就不多了,又恢復了以往那種若即若離的狀態。中間回鄉探親,夫妻之間生活也不協調,一次發生爭吵,毛氏頂撞幾句,蔣介石一時性起,竟拳打腳踢,正趕上毛氏懷孕期間,以致流產,蔣母悲痛傷心至極。

1909 年暑假,蔣介石由日本回國,滯留上海,王氏親自送兒媳前往上海探夫。為了促使其夫婦和睦相處,王氏長哭訓子,並以死相脅,鬧著要到黃埔江投水。蔣介石跪地求饒,發誓不再與妻子爭吵,並邀好友張靜江、戴季陶勸解擔保,留毛氏在滬居住。王氏回鄉前夕,還去托付在滬鄉親探詢兒子媳婦相處情景。後來得悉兒媳再次懷孕,又親自前往,延醫診脈,說是男胎。這時蔣介石已返校受訓,婆媳就一同回鄉,細心調理,千方百計保住懷中胎兒。1910年農歷3月18日毛氏分娩,生下個男孩,乳名建豐,譜名經國,面相極似其母。此時,王采玉46歲,蔣介石23歲,毛福梅已28歲,蔣氏一家喜氣洋洋,歡樂異常。

蔣經國是蔣介石唯一的正宗嫡嗣。中國傳統觀念“母以子貴”,毛福梅生下兒子,使她在蔣家的夫人地位得以維持,即使後來蔣介石與毛福梅離婚,毛氏仍然是離婚不離家,依然是豐鎬房主婦、當家人。

毛福梅與蔣介石的感情決裂後,絕望之余,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蔣經國的童年時代是在母親身邊和外婆家長大的,他對母親的感情特別深。但對蔣經國的教育培養,蔣介石則有他的一番苦心,他希望兒子能夠走自己走過的路,所以,他首先安排蔣經國師從毛思誠、顧清廉等名師碩儒,接受孔孟之道的傳統教育,然後,又把他送到縣城,送到上海、廣州、北京等地,進新式學堂,接受新知識,見識大世面。到 1925年,蔣經國15歲時,再送他遠赴莫斯科,出國留學。這樣,蔣經國就遠離母親,獨自一人在外面闖蕩。這對于毛氏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毛福梅自從嫁到溪口蔣家之後,在蔣母的燻陶影響之下,也開始皈依佛教。蔣母故後,尤其蔣經國離開家門之後,她一人更是心虔意篤,吃齋念佛,早晚誦經不輟,祈願兒子早日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