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28

涉掏空「金尚昌」 獲利數十億元 101董座林鴻明 羈押禁見

涉掏空「金尚昌」 密謀對策露餡 101董座林鴻明 羈押禁見

  • 2012-09-28 01:14
  • 中國時報
  • 【陳志賢、王己由/台北報導】

貪與色…銬在一起▲台北地檢署偵辦金尚昌公司疑遭掏空案,查出實際負責人、台北101董事長林鴻明(左前)涉嫌重大,27日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林鴻明上囚車前,恰巧與借提出庭的偷拍案富少李宗瑞(右後)銬在一起送往台北看守所。(劉宗龍攝)

 貪與色…銬在一起▲台北地檢署偵辦金尚昌公司疑遭掏空案,查出實際負責人、台北101董事長林鴻明(左前)涉嫌重大,27日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林鴻明上囚車前,恰巧與借提出庭的偷拍案富少李宗瑞(右後)銬在一起送往台北看守所。(劉宗龍攝)

     台北一○一董事長林鴻明,涉嫌利用集團旗下企業「金尚昌開發」,以新北市淡水區大批土地向中聯信託融資十八億元,再以多家人頭公司輾轉取回土地,先套利六億元,再找建商合作開發「淡水藍海」與「海納川」豪宅社區獲利數十億元,事後疑有二、三億元流入林在香港的人頭帳戶,檢調漏夜約談林後,以其涉嫌違反證交法重罪、且有串證之虞,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林鴻明是知名企業家,黨政關係極佳,他是宏國集團創辦人林堉琪、林謝罕見的長子,目前擔任台北一○一董事長、宏國建設董事長、宏國集團副董等職務。

     據了解,林鴻明到案後否認涉案,辯稱沒有介入金尚昌交易案,也沒有從不良債權交易獲利。但檢方查出,林鴻明在檢調上周搜索金尚昌後,曾經多次找相關人到一○一的會議室開會,對檢調可能偵訊的重點進行沙盤推演,並擬定對付檢調的說詞。甚至有人到案後,坦承相關交易是「鴻明副董」交代、指示的,案情對林鴻明不利。

     調查局查出,原名「林三號」的金尚昌因資金困窘,八十八年以淡水鎮水仙段、米蘭段七十餘筆土地,向中聯信託貸款十八億,約定在九十年還款,因未依約還款,被中聯信託列呆帳。

     九十三年金管會規定,上市公司不良債權不能移轉給關係人,且上市公司不良債權交易案須報請金管會同意,九十三年底金管會同意中聯信託處理這起不良債權交易案。

     九十四年,中聯信託將金尚昌不良債權,包括淡水鎮水仙段等大批土地、建造執照、興建權利先以十二億賣給白天鵝建設,同時間林鴻明找金尚昌員工、友人劉淑芳,以二千二百多萬成立啟揚資產管理公司,不久白天鵝再以十二億一百萬元將土地轉賣給啟揚公司。

     啟揚再找藍海建設、大隱開發兩公司合作開發土地,陸續興建「淡水藍海」、「海納川」社區豪宅,獲利數十億,檢調懷疑涉及關係人非常規交易。

     檢調在上周四搜索金尚昌,訊後羈押金尚昌總經理陳祈蒼、財務長董翠華兩人,廿六日再搜索藍海建設、大隱開發四處地點,並約談大隱公司負責張裕能等六人,訊後皆請回。

     但檢調發現,林鴻明實際操控金尚昌,從事相關交易,認為涉嫌重大,北機站廿六日傍晚派人到林的住處送約談通知書,林不在家,晚間八點多,林主動赴北機站說明,今天凌晨林被移送北檢複訊,檢察官在凌晨四時以其涉嫌證交法之財報不實及背信罪嫌聲押林。

     法官認為,林鴻明不法所得超過上億元,涉犯重罪,且其財經雄厚,有逃亡之虞;另案發後又曾召集同案涉嫌共犯開會,指示如何應訊,有串證之虞,裁准羈押禁見。

2012/9/27

經建會燈號連十藍 為史上第二長連續藍燈

經建會燈號連十藍 破金融海嘯記錄

  • 2012-09-27 16:33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何庭歡】

    經建會今天(27號)公佈最新的景氣對策信號,八月份繼續亮出了連續第十顆「藍燈」,超過「金融海嘯」時期的「連九藍」,為史上第二長連續藍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略減一分,來到15分水準,主要是因為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由「綠燈」轉為「黃藍燈」所導致,而整體國內景氣還是處於偏向「低緩狀態」。

根據經建會資料顯示,自1984年以來,連續亮出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的最長期間,是在2000年泡沫危機時,當時從2000年12月一直到2002年2月,總共有長達15個月的藍燈。

原本第2長的藍燈期是1985年3月至11月因第二次石油危機以及十信風暴,連續亮出9個月的藍燈,以及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從2008年9月到2009年5月,也續亮了9顆藍燈,但在今日燈號亮出第10顆藍燈後,已改寫了原本的第2長紀錄。

    經建會表示,從這次公佈的結果來看,國內生產面、貿易面指標逐漸脫離「負成長」,金融面、消費面指標轉弱情況也已經逐漸趨於緩和,餐飲、零售業都持續成長,但就業市場的情勢值得密切關注,至於領先與同時指標都呈現下滑。

2012/9/26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財訊獨家調查 台大醫科生大逃亡

財訊 2012/09/26

根據《財訊》獨家調查,竟有高達近三成的台大醫學系學生後悔念醫科,有近一成不再把「畢業後當醫生」當做唯一志願、而想逃離醫院,留下來當醫生的,卻是想要逃到國外行醫,甚或想要逃離四大科,以免刑責上身,台大醫學院怎麼了?台灣的醫療環境怎麼了?

【文/紀淑芳】

台大醫學系,這個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醫學科系,聚集了一群被公認是全台灣腦袋最聰明的人,估計國家每年在每個學生身上要花費百萬元的教育投資,他們將來畢業後,被期許成為一流的臨床醫師,肩負起照顧國人健康的重任。

曾幾何時,這群精英在求學階段,便已開始思索將來的「大逃亡路線」,根據《財訊》獨家調查,竟有高達近一成的台大醫學系學生不再把「畢業後當醫生」當做唯一志願、而想逃離醫院,留下來當醫生的,卻是想要逃到國外行醫,甚或想要逃離四大科,以免刑責上身,台大醫學院怎麼了?台灣的醫療環境怎麼了?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這個聚集全台灣最多智商最高、最多第一名學子的地方,能夠擠進這裡的人,都是萬中選一的天之驕子;數十年以來,這群全都是以「第一志願」進到台大醫學院殿堂的人,畢業後幾乎也毫無例外的以「唯一志願」進入白色巨塔。他們在別人羨慕目光中,被高度期許有朝一日成為一流的臨床醫師,懸壺濟世。

不過,這個看似牢不可破的鐵律,隨著台灣醫療體系的逐漸崩壞,已經有了讓人驚訝的變化,別人眼中最優秀的台大醫科畢業生不想學以致用,甚至想要轉系的危機,正在一路擴大中……。

劉昱亞,就是經典的案例。

七十四年次的劉昱亞,當年經由指考成為台大醫學系公費生,由於不希望受限於公費生身分,隔年,他再以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傲人經歷,重新以推甄身分進入台大醫學系。大五時,他申請到美國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交換學生及台大優秀交換生獎學金,到美國一年,成了台大醫學系有史以來第二位校級交換學生;他同時也申請台大醫學系的六年畢業試辦計畫,儘管因交換學生耽擱一年,他還是在七年內完成醫學系的學業。

「劉學長真的很優秀!」不少台大醫科的學弟提到他,異口同聲這麼說。不僅因為劉昱亞的經歷很「夢幻」,更因為他還做了一個「驚動萬教」的大決定:畢業後,他並沒有想當然耳地成為披白袍、拿聽診器的醫生,今年他應徵到外商公司擔任商業顧問,提著公事包到世界各國替客戶研擬商業策略。

「為什麼當醫生,只能是醫學生的唯一選擇?」劉昱亞拋出的這個命題,在台大醫學院引發很大的討論與漣漪。「在我看來,做醫生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確定每天做的事,都是在幫助別人,對社會都有微小的貢獻;但是,除此之外,要論社會地位、收入都沒有特別高,生活品質更不好。」當他在大五交換學生時發現自己對商業有獨特的興趣後,他決定給自己機會去探索,才終於確定了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棄醫從商。

曾幾何時,白色巨塔不再牢固,當醫生不再是醫學生的唯一夢想,這不啻是對當今醫療體系的當頭棒喝;而且,劉昱亞不是特例!根據《財訊》針對台大醫學院醫學系五、六年級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發現,儘管他們還在求學階段,竟然已有高達近一成的人,正在思考將來要當「醫界逃兵」,考慮轉行!更有高達三成以上的醫學系學生說,如果時光重來,他們不會再選擇醫學系作為第一志願。

誰有辦法想像,按照現今醫療崩壞的速度繼續下去,未來十年、二十年後,若醫學生都不想當醫生,那台灣的病人誰來醫?台大婦產科名譽教授謝豐舟說:最後只好讓菲醫來台!這種「棄醫轉行」的氛圍,確確實實已經在校園裡蔓延。

現今就讀台大醫科六年級的林如新(化名)就不諱言,他會繼續完成醫學院的學業,只是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我是曾經想過要當醫生,但是我不會想當血汗醫生,或是沒有保障的醫生,」他說。

2012/9/25

互看不順眼 喜歡中國的日本人只剩3%

2012-9-25

互看不順眼 喜歡中國的日人剩3%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二十四日報導〕

日本「朝日新聞」在中國和日本兩地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釣魚台事件後,喜歡中國的日本人已從○二年的十九%下降到三%,討厭中國則從十七%上升到三十八%;

反之,「仍然喜歡」日本的中國人,和○二年相較沒有變化,均為十%,但討厭日本的則從五十三%增到六十三%,年齡越大的越不喜歡日本。

這項民調顯示,三十六%的日本人「非常關心」釣魚台事件,四十四%表示「關心」;中國人則有三十三%「非常關心」釣魚台事件,「關心」的有四十四%。

在「如何看對方國家」上,三十九%日人認為中國是「文明歷史的國家」,三十八%認為中國是「獨裁國家」,三十%認為是「軍事大國」,二十一%認為是「經濟大國」;中國人有六十三%認為日本是「科技進步國家」,四十四%認為是「經濟大國」,但也有三十%把日本視為「獨裁國家」。

奢侈稅上膛 房仲萬人陣亡

2012-9-25

奢侈稅上膛 房仲萬人陣亡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過去號稱年薪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房仲業,因奢侈稅實施後,房市交易量嚴重萎縮,加上同業惡性競爭,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寒冬。房仲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指出,奢侈稅實施一年兩個月,房仲從業人員已陣亡約一萬人、失業率超過十五%,慘況超過金融海嘯時期。

房仲公會全聯會表示,雙北市房仲是奢侈稅後的重災區,交易量平均衰退三成,新北市最慘時更萎縮五成,但房價根本沒有下跌。目前全國平均每月每店成交戶數僅○.二戶,等於五個人一個月才成交一戶;相較奢侈稅未實施前,全國平均每月每店成交○.三五戶,衰退幅度超過四成。

估年底前全台關店500家

根據房仲公會全聯會調查,一般狀況下,房仲從業人員每年平均以五%幅度增加,房仲店數以五十家增減。金融海嘯時期,房仲從業人員陣亡不到十%,失業人口約七、八千人,關店數不到百家;反觀奢侈稅政策祭出,房仲業交易量萎縮,關店、頂讓店數不斷增加,目前全國房仲約五九九七家,預估年底雙北市關店數將超過兩百家,全台預估關店五百家,加上約萬名房仲失業,關店、失業規模都超過金融海嘯時期。

平均月薪下滑超過16%

李同榮指出,房仲最風光的時期應是二○○五到二○○八年上半年,百萬年薪的業者比比皆是,一年賺到二、三百萬元不是難事。

根據全聯會統計,全台平均有近十萬名房仲從業人員,房市大多頭時,房仲加計底薪和獎金的平均月薪約五.二五萬元,北部房仲月薪較高約六.五萬元,南部房仲四萬元。

但奢侈稅實施後,全國房仲平均月薪約四.四萬元,北部房仲平均月薪約五萬元,南部約三.八萬元,全國房仲月薪平均下滑幅度超過十六%。

荷蘭七秒沒看一次後照鏡 路考重來

荷蘭七秒沒看一次後照鏡 路考重來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荷蘭報導

公路正義/荷蘭七秒沒看一次後照鏡 路考重來 / udnnews

在荷蘭街頭到處看得到掛著「L」學習車牌的車輛,駕駛人取得駕照的過程既漫長又昂貴。 特派記者曾吉松/荷蘭攝影

靠近海牙郊區的anwb駕訓班辦公室,滿是青春面孔。十七歲的van Bruggen跟著教練Jan Venugen坐上了車頂掛著「L」字樣的車子,發動引擎、緩緩地開上路,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開車上路。荷蘭駕駛人普遍遵守交通規則,是禮讓文化成功的原因之一,此外,嚴謹且嚴格的駕訓與考照過程,更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荷蘭街頭常可看見掛著「L」(learning)學習車牌的車輛。anwb是當地頗具規模的駕訓班,經營項目還包含保險、道路救援等業務,一年學員超過一千人,anwb Rijswijk區總負責人M.van Ruiten說,荷蘭青少年十六歲半就可報名駕訓班上路學習,過去規定十八歲才能考駕照,去年降到十七歲,但十八歲前開車,需有五個名單中至少其中一名監護人在旁,不可單獨上路。

台灣採場地考、路考還在試辦階段,考生只要熟記口訣,要拿駕照一點都不難;甚至不少駕訓班還會打出「原地考照」吸引學員,考生拿到駕照後,不是不敢上路,就是把交通法規統統「還給」駕訓班。

van Ruiten說,荷蘭駕訓班包含四十至五十堂課,除了先上十堂理論課,教導車子結構,其中還包括五堂駕駛模擬機,教練會根據學員的反應與資質安排適合的道路課程。

anwb沒有「駕訓場」,學員就是直接上路學習,像van Bruggen這樣的實駕課程至少就有廿堂課,包含一般道路與高速公路,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視路況。

不像台灣考照有「評分表」,荷蘭考官沒有一定的標準,全憑「自由心證」,一點小誤失,就可能被判出局,下次再來。很多人在駕訓班待上一年還拿不到駕照,是稀鬆平常的事。高中時跟著父親外派荷蘭,留在當地定居、工作的張雲塵,也是第三次才過關,他說,第一次被刷下來,是因「沒有每七秒看一次左右照後鏡」,第二次則是弄錯了路權優先順位,「在不該讓時讓了」,也不行。

荷蘭駕照不只難考,還非常昂貴,初次報名費用在兩千至兩千五百歐元間(約台幣七萬兩千元至九萬元),若第一次沒過,就要再花上五百歐元(約一萬八千元)。當van Ruiten聽到台灣駕訓班學費只要荷蘭十分之一,簡直不敢置信。

在荷蘭留學,也留在當地工作的謝安琪說,她有朋友前後足足花了一萬歐元才拿到駕照,簡直已是台灣一輛國產小車的價格。

由於台灣駕照可直接換成荷蘭國際駕照,「朋友都羨慕死了!」一般來說,荷蘭考照過關率約僅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