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文明結婚”實拍民國的集體婚禮(組圖)
集體婚禮,民國時又稱為“集團婚禮”,它是國民政府倡導的新生活運動的一部分,也是近現代中國“文明結婚”新式婚儀潮流的一部分。
老照片︰“文明結婚”實拍民國的集體婚禮(組圖)
水分是必需但囤積過多,就會變成「毒」 |
2009-10-13 09:30:00 優活健康網 uho編輯部 |
為何會出現「虛冷」體質?
「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每天一定要多喝。」
「因為水分零熱量,節食過程中請務必充分攝取。」
「想清血,一天最少要喝兩公升的水。」
其實這些所謂的「醫學建議」,現今仍存在許多值得懷疑之處。
早從兩千年前開始,中醫就將人體中囤積過多水分所引發的疾病稱為「水毒」,表示水有可能變成一種有毒物質。雖然,體脂肪占人體二○%或三○%等話題很容易引起人們關注,但事實上,人體體重有六○%都是水分,所以對體重影響重大的因素並非「脂肪」,而是「水氣」。
平常不太運動的人,若每天攝取多達兩三公升的水分,體重就會增加,形成「虛胖」。就像把水裝進塑膠袋,從上方吊起來時,塑膠袋下方會膨脹一樣,虛胖的人,肚臍下方體型通常也較為豐滿(或腫脹),容易導致下半身肥胖或蘿蔔腿的狀況。肥胖的類型還分為內臟脂肪較多的「蘋果型肥胖」,及皮下脂肪較多的「洋梨型肥胖」,而「虛胖型肥胖」也就是指「洋梨型肥胖」。此外,「虛胖」也容易造成下方部位腫脹,像是「雙下巴」或「下腹微凸」。
「虛冷」「疼痛」「水」的三角關係
水分攝取過多的壞處(水毒)還不只如此,兒童睡覺著涼後,常見腹瀉(水便)並伴隨疼痛的症狀,便是「虛冷」、「水氣」、「疼痛」三者間互有關聯的最佳例證。
淋雨(水)之後會著涼,洗完澡沒擦乾身體也會著涼,相信各位只要稍微仔細思考,就能清楚瞭解「水氣」導致「虛冷」的因果關係。就如同「冷卻水」這個名詞字面上的意義,「水氣」具有讓體質變涼的性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只要一下雨(水),神經痛或偏頭痛的症狀就會加劇,也可由此瞭解「水氣」導致「疼痛」的關係。而長期待在冷氣房中,會使得腰痛和經痛的症狀日漸嚴重,也正說明了「虛冷」導致「疼痛」。
因此,許多有腰痛、神經痛、風濕痛症狀的人,只要利用泡澡讓身體暖和、出汗(排水)之後,多半即可減緩疼痛。人類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是在攝氏三十六‧五度左右的體溫下進行,靠六十兆個細胞、組織、器官、內臟活動來維持生命,因此只要身體虛冷,亦即體溫下降,身體就會出現各種障礙。體溫每降一度,免疫力就會降低超過三○%,新陳代謝也會衰退約一二%。因此,一天之中,凌晨三~五點是人體體溫最低的時段,也最多人死亡。
排除水分,提升免疫力
由於著涼的一大因素就是「水氣」,當體質變涼或體內水分囤積過多時,只要排出多餘水分,讓身體回暖,體內機制自然能讓身體恢復健康狀況,疾病也能痊癒。這種機制就像「睡覺著涼會腹瀉」「受風寒感冒時會流鼻水、打噴嚏」一樣,都是將水分排出體外的反應。年長者常見的夜間頻尿症狀,也是因為平時體溫原本就偏低的老年人,到了體溫更低的夜晚時分,必須將造成體內虛冷的水分排出,是一種身體保持體溫的自然反應。
有偏頭痛宿疾的人,嚴重時會嘔吐,也是身體為了保持體溫、擺脫偏頭痛症狀所出現的反應──將胃液中的水分排出體外。此外,罹患重病後在睡覺時排汗,純粹是因為體內機制產生的反應,用排出多餘水分保持體溫來提升免疫力,使疾病痊癒。
由此可知,水分其實有許多西醫沒考量到的缺點。西醫是站在人體攝取水分後一定能以尿液形式排泄的前提下,建議大家多喝水;但事實上,人體並無法完全排泄水分。對人類來說,水分雖然是必需品,但在體內囤積過多,就會變成一種「毒」。除了浮腫、下半身肥胖、虛胖等外觀上一目了然的症狀外,如同以上所列舉,「水毒」還會引發其他各種症狀。
(本文摘自:水分,決定妳一生的健康,由時報出版發行)
※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96.html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535
新聞來源:優活健康網 |
諾貝爾曾侄孫:經濟學獎是大騙局 |
2009-10-13 13:10:00 台灣醒報 李柏勳 |
新聞來源:台灣醒報 |
女師「忍功」治病 乳癌臉盆大病逝 |
2009-10-13 13:53:33 TVBS 宋東彬 |
女老師胸前的腫瘤,直徑約40公分、重量有3.3公斤,就跟臉盆那麼大,壓得她只能躺在病床上,而且不時流膿、發出異味。
腫瘤會變得這麼大,全都是因為女老師篤信某種特殊的宗教,堅持疾病用「忍」的就會好,後來女老師自己食用一帖1萬多元的草藥偏方,竟然刺激腫瘤迅速長大。
雙和醫院放射腫瘤主任梁永昌:「這麼大已經不能手術了,然後唯一可以的,就是放射線治療,從表淺一步一步的給它,用刀的方式,給它縮小。」
女老師終於可以穿回內衣下床走動,但她還是堅持不開刀,後來重回校園教書1年,直到3個月前,才因為癌細胞轉移而過世。
根據統計,台灣女性每10萬人,就有6895人罹患乳癌,排名十大癌症生率之首,死亡人數1439人也高居第4,主要就是因為沒有早期發現導致;跟美國相比,零期到第一期,台灣乳癌發現率合計只有20%,但美國已經有60%,最多發現的是第二期的44%,可見台灣女性不重視乳癌的早期篩檢。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且治癒率超過9成,不會出現影響身體的副作用,50到69歲婦女每2年,要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健保完全給付,婦女朋友千萬要注意乳癌的自我檢測,就能活出健康人生。
*************************************************************************
女子採萬元偏方治乳癌 反刺激腫瘤長大 |
2009-10-13 13:42:03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13日電 |
台北縣雙和醫院為宣導乳癌防治,今天公布案例指出,這名大學講師有特殊宗教信仰,儘管1年半前就得知乳房有腫塊,卻堅持不肯就醫,就算檢驗確認為乳癌後,仍堅持不開刀,只肯使用偏方草藥。
她採用1帖1萬元草藥治療,不僅沒能將乳癌細胞消滅,反而刺激腫瘤迅速長大,直到胸前的腫瘤增大到直徑約40公分,重量達3.3公斤。
雙和醫院放射腫瘤科加馬刀治療中心主任梁永昌指出,楊女轉介看診時,化療已沒有效果,估計生命只能以周計算。
梁永昌說,醫院運用放射線最新的「刀」的觀念,使用直線加速器消除腫瘤,經小面積照射,一片一片的剷除癌腫瘤,治療4周後,患者的腫瘤已縮小到可以穿回內衣。
他表示,楊女治療後生活正常,還返回學校任教一年,今年7月才因腫瘤轉移過世。他強調,乳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就算到了晚期也不能放棄,最少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
泡湯嘿咻 美眉染菌爛腎
沿尿道侵體內 醫:水中性愛少做為妙
2009年10月13日蘋果日報
【高麗玲、許佳惠、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天氣轉涼正是泡湯旺季,一名二十六歲女子泡湯後發燒,六天後急診,發現左腎已爛掉,女子才支吾說出泡湯時曾與男友性愛。
醫師研判應是性愛過程中,泉水中細菌順著尿道,一路感染至腎臟,經住院治療兩周,女子才免除摘腎危機。醫師提醒水中性愛易感染,應少做為妙。
激情代價
上月收治此病例的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受訪表示,女子就醫時自述泡完溫泉隔天便發燒,連續燒六天才到該院急診,當時體溫攝氏三十九點八度。經檢查後發現她左腎有三處感染,其中一處還長了膿包,也就是「爛掉」,細菌培養發現是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嚴重者可引發敗血症致死。
左腎功能已經受損
放大圖片
江守山說,腎臟長膿好發於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者,但上述女子平日健康,追問後她才說泡湯時曾與男友性愛,經安排住院用藥兩周才出院,但女子左腎功能已受損,所幸人體有一顆腎即可維持功能。
江守山指出,有些人以為溫泉水熱、可抑菌,事實上溫泉水沒加氯消毒,易含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研判女子因在水中性愛,致使水中細菌順著尿道,一路跑到膀胱、輸尿管、腎臟,造成感染。
康寧醫院副院長尹長生指男女性交時有推進與回吸力量,因男性性器官會碰觸到女性尿道,水中細菌易因此帶進尿道和膀胱,導致膀胱炎、腎臟炎。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盧國城則指,女性尿道口平日是緊縮的,但性交過程中,兩方腹部都可能用力,腹壓改變時,膀胱收縮會將尿道中尿液與細菌吸入膀胱導致發炎。
盧國城表示,女性尿道長約八至十公分,比男性超過二十公分的尿道短很多,較易造成泌尿道感染,之前他也曾收治多例女子在溫泉、池水中進行性行為後出現泌尿道感染案例,但很少嚴重到連腎臟也感染。
事前事後應多喝水
台安醫院泌尿科主任陳永泰、婦產部主任陳思銘與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徐金源均提醒,溫泉水中可能有細菌,最好別在水中性愛,若要進行最好事前或事後多喝水,並排清尿液,減少感染機會。
藝人王彩樺昨說,她與老公通常是泡完湯起來後再做愛,她認為邊泡湯邊做愛不太好,「下面容易發炎。」民眾李玉庭說,不會在水中性愛,在乾淨床上,一樣可享受性愛的歡愉。
金黃色葡萄球菌小檔案
放大圖片
屬性:革蘭式陽性菌
傳染途徑:接觸或飛沫傳染
症狀:常見食物中毒、傷口感染、上吐下瀉、傷口化膿、毛囊炎、肺炎、菌血症、心肌炎等,少數出現尿道炎、膀胱炎、腎臟發炎等症狀
致死率:若引發敗血症,死亡率約10%至30%
預防方法:
˙傷口未癒不可接觸食物或泡湯
˙處理食物者須洗手並戴手套、口罩,食物也應冷藏儲存
˙泡湯後應以清水沖洗身體,減少體表皮膚帶菌機會
資料來源: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蘋果》資料室
![]() |
少子化對我國高等教育造成重大衝擊!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前往立法院報告指出,假設從現在開始,大專院校招生名額每年少二%,一一○年時,大專招生缺額仍將高達七.一萬人。
立委擔心,這十二年內,國內恐怕有六十所大學倒閉,情勢相當嚴峻。
吳清基昨天前往立法院報告「高等教育現況檢討及追求卓越的發展策略」時坦承,少子化現象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衝擊實在很大,未來陸續會有一些大學面臨經營困境,教育部已擬好退場機制。
九十七年大專院校招生缺額是五.九萬人,教育部表示,如果不控制,預估到一一○年,大專院校招生缺額超過十萬人。教育部決定逐年減少大專院校招生缺額二%,即使如此,少子化衝擊也很嚴重,預估一一○年,大專院校招生缺額仍達七.一萬人。
國民黨立委黃志雄質詢指出,全國現有一六四所大專院校(不含軍警院校及空大),在少子化衝擊下,預估未來僅剩一百所,有三分之一、約六十所會倒閉,影響相當大。
吳清基說,教育部已研擬出大學退場機制,將修正《私立學校法》,增列私立學校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得免繳規費、印花稅、契稅、證券交易稅、營業稅及土地增值稅准予記存等等相關優惠措施;放寬土地變更審定限制,以增進私校退場誘因。
有大學期望開放陸生來台,但立委洪秀柱說,台灣的大學面臨中國大陸、香港等地激烈競爭,如果教育部提不出因應策略,國民黨立委也不會為陸生來台政策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