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曾侄孫:經濟學獎是大騙局 |
2009-10-13 13:10:00 台灣醒報 李柏勳 |
您知道嗎?一般我們所慣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實際上並不是諾貝爾獎!
一般俗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實際上是1968年由瑞典國家銀行所額外增設,真正的全名是「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弗雷.諾貝爾經濟學獎」,外電多省稱「諾貝爾紀念獎」或「經濟學獎」。
根據諾貝爾在1895年所訂立的最後一份遺囑,諾貝爾獎的領域共有五大項,分別是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獎。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和諾貝爾獎之間的關聯,向來似是而非,使得一般大眾難以清楚分別。
舉例而言,經濟學獎得主的遴選工作,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進行,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同一個單位。經濟學獎的獎金以及所有相關管理費用,並非由諾貝爾遺產支付,而是由瑞典銀行捐贈,全權交予諾貝爾基金會管理。
另外,經濟學獎的得主,和諾貝爾四大獎(除和平獎)的得主一樣,都是在每年十二月十日,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所舉行的授獎典禮中受獎。
儘管如此,諾貝爾獎的官方網站上卻明言:「經濟學獎不是諾貝爾獎。」(The Prize in Economics is not a Nobel Prize.)
對於瑞典銀行想盡辦法,也要沾上諾貝爾名目的作為,諾貝爾後人多半感到厭惡。諾貝爾的曾侄孫,彼得.諾貝爾,在四年前便曾嚴詞批評經濟學獎,稱它是一齣經濟學者所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想藉著魚目混珠的手法來提高經濟學者的聲譽。
彼得.諾貝爾批評經濟學獎,認為這個獎「大多都是頒給那些投機客」,和諾貝爾增進人類整體福祉的遺願大相逕庭。
他認為,最符合諾貝爾精神的獎項,應當是和平獎,「但是和平獎卻經常被拿去頒發給打得難分難捨,最後雙雙力竭停戰的戰爭兩造,」亦和他先祖的精神背道而馳。
也因此,在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成立之後,諾貝爾基金會為了避免再被「吃豆腐」,不再接受其他無關諾貝爾遺願的獎項,試圖與諾貝爾基金會做出連結的提案。
1980年由傑考.馮.偉克斯庫所創立的「正確生活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著重在環保、人權議題,原本有意循經濟學獎模式,但遭諾貝爾基金會拒絕,只好獨立設獎,不過對外仍試圖自稱是「另類諾貝爾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
2007年,另一名諾貝爾的曾侄孫,麥可.諾貝爾(原名麥可.奧蘭諾夫),計畫設立「麥可.諾貝爾能源獎」(Michael Nobel Energy Award),消息甫出,即遭諾貝爾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諾貝爾家族投票選出的大家長麥可.索曼嚴厲抨擊,並揚言將訴諸法律。就連遠親在百年之後也想藉著自己的名字沾光,諾貝爾假若天上有知,真不知會做何感想。
(照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根據諾貝爾在1895年所訂立的最後一份遺囑,諾貝爾獎的領域共有五大項,分別是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獎。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和諾貝爾獎之間的關聯,向來似是而非,使得一般大眾難以清楚分別。
舉例而言,經濟學獎得主的遴選工作,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進行,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同一個單位。經濟學獎的獎金以及所有相關管理費用,並非由諾貝爾遺產支付,而是由瑞典銀行捐贈,全權交予諾貝爾基金會管理。
另外,經濟學獎的得主,和諾貝爾四大獎(除和平獎)的得主一樣,都是在每年十二月十日,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所舉行的授獎典禮中受獎。
儘管如此,諾貝爾獎的官方網站上卻明言:「經濟學獎不是諾貝爾獎。」(The Prize in Economics is not a Nobel Prize.)
對於瑞典銀行想盡辦法,也要沾上諾貝爾名目的作為,諾貝爾後人多半感到厭惡。諾貝爾的曾侄孫,彼得.諾貝爾,在四年前便曾嚴詞批評經濟學獎,稱它是一齣經濟學者所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想藉著魚目混珠的手法來提高經濟學者的聲譽。
彼得.諾貝爾批評經濟學獎,認為這個獎「大多都是頒給那些投機客」,和諾貝爾增進人類整體福祉的遺願大相逕庭。
他認為,最符合諾貝爾精神的獎項,應當是和平獎,「但是和平獎卻經常被拿去頒發給打得難分難捨,最後雙雙力竭停戰的戰爭兩造,」亦和他先祖的精神背道而馳。
也因此,在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成立之後,諾貝爾基金會為了避免再被「吃豆腐」,不再接受其他無關諾貝爾遺願的獎項,試圖與諾貝爾基金會做出連結的提案。
1980年由傑考.馮.偉克斯庫所創立的「正確生活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著重在環保、人權議題,原本有意循經濟學獎模式,但遭諾貝爾基金會拒絕,只好獨立設獎,不過對外仍試圖自稱是「另類諾貝爾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
2007年,另一名諾貝爾的曾侄孫,麥可.諾貝爾(原名麥可.奧蘭諾夫),計畫設立「麥可.諾貝爾能源獎」(Michael Nobel Energy Award),消息甫出,即遭諾貝爾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諾貝爾家族投票選出的大家長麥可.索曼嚴厲抨擊,並揚言將訴諸法律。就連遠親在百年之後也想藉著自己的名字沾光,諾貝爾假若天上有知,真不知會做何感想。
(照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新聞來源:台灣醒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