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並非經濟火車頭(趙文衡)
2014年08月15日
近來台灣房價高到離譜的境地。在任何客觀條件皆不可能的情形下,台北市去年房價所得比竟然高居全球第一(現為第二)。如此不正常的房價飆漲一般有兩個主要因素,一為投機炒作,一為政府政策,兩者間還會相互影響。
台北人口密度遠低於韓國首爾,每人GDP與首爾不相上下,首爾房價所得比卻只有9.16倍,遠低於去年台北市的15.01倍。2013年台北市房屋成交量較2010年減少3成,但價格卻暴增3成,雙北空屋率更高達18.76萬戶,這些均是人為炒作的重要跡證。
2006年,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提出房地產資本利得稅時,曾慷慨激昂的表示,「這是一場與房地產投機勢力進行的戰爭。」我國房價所得比世界第一,若不對投機勢力宣戰,那誰需跟投機勢力宣戰?
政府推出打房政策時,最擔心的是這些政策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房地產並非經濟火車頭,向後關聯不大,對其他產業不具刺激效果。相反的,房地產業的成長很容易失控而流為泡沫,許多金融危機的發生均與此有關。即使未造成危機,資源過度流入房地產也會對其他產業造成排擠,導致其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喪失。
投機風氣遠勝投資
以韓國為例,韓國2006年對出售第二套或第三套房產課以30%資本收益稅,2007年分別提高至50%與60%。韓國房屋價格由2006年10月上漲3.8%至2007年5月下跌0.4%,而2007年經濟成長率仍維持5.2%高度成長。
對台灣而言,由北市等房地產市場低成交量可知,目前房市仍是少數人操控價格,房價下跌並不會造成全面性的影響,是政府推出打房措施很好的時機。
世界各國均將房價飆漲視為毒蛇猛獸,設計出各式各樣的打房措施,德國甚至將炒作房地產列為刑事犯罪。
我國《刑法》第251條將炒作糧食、農產品或其他民生必需之飲食物品視為犯罪,但並未列入亦是民生必需品的房屋,頗令人不解。
房地產價格不合理的上漲只是造成房地產業本身銷售額的高幅成長,對於其他產業的帶動效果不大,所造成投機風氣遠勝於投資,將會促使財富差距日鉅,對全民經濟福祉造成嚴重的傷害。房地產應被視為社會福利而不是投資,政府的房地產政策需與其他民生必需品一樣,以穩定價格為第一優先,而不是追求投資上的報酬與暴漲。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