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9

屏東高樹鄉元氣館54名孩子 快沒早餐吃

消費後 棄之不理? 屏東高樹鄉54名孩子 快沒早餐吃

  • 2012-11-19 01:13
  • 中國時報
  • 【楊舒媚/調查報導】

別讓笑容消失▲高樹元氣館館長陳文靜免費幫弱勢家庭子女安親及課後輔導,她及義工媽媽也在課餘時間教導孩子下田種菜,要讓小朋友從小學習自立更生。(謝明祚攝)

 別讓笑容消失▲高樹元氣館館長陳文靜免費幫弱勢家庭子女安親及課後輔導,她及義工媽媽也在課餘時間教導孩子下田種菜,要讓小朋友從小學習自立更生。(謝明祚攝)

     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都說過,「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但屏東偏鄉高樹有五十四名小朋友即將「連早餐都沒得吃」。高樹鄉元氣館曾是以「為弱勢小朋友施行品格教育,教其種田自給自足」榮耀的案例,但長年經費不足加上田地欠收,館長陳文靜證實,「孩子就快沒早餐吃。」

     陳文靜不太願意讓外界對元氣館小孩有「沒飯吃」的悲情印象,而且她說,「我們餓自己,也絕不餓孩子。」但元氣館目前真的面臨經費捉襟見肘處境,若情況沒好轉,有一天可能真的連早餐都沒得吃。

     元氣館是個蚊子館起死回生的故事,因為陳文靜拿元氣館來照顧偏鄉小孩,讓這個地方有了生命,但也因為陳文靜的堅持,做了自己業務外的事,當官方不認帳,元氣館就有斷炊的危險。

     元氣館位於高樹鄉產業文化交流中心,多年前政府斥資五億、在全台五縣市蓋產業文化交流中心,當其他縣市所謂的產業文化交流中心,都成了蚊子館時,高樹元氣館因陳文靜於二○一○年起在該處收容小孩而有了生氣。

     內政部統計,二○一二年全台平均老化指數是七二.二%,高樹高達一六六.七九%,該地隔代教養、單親、弱勢問題嚴重。陳文靜表示,「我們這裡有些小孩,有家跟沒家一樣。」於是她「全年無休」地提供孩子在下課後的照顧。

     陳文靜說,「本來只供晚餐,但有一次看孩子吃漢堡吃得津津有味,發現小孩不但沒吃過漢堡,根本有許多人因沒吃早餐,常在學校昏倒。」為了發育中的孩子,陳文靜說,「我決定提供小孩子早餐。」

     陳文靜於是和附近早餐店約好,讓小孩上學時直接去領早餐。

二○一一年,小孩子約廿二至廿五人,一個月早餐費三、四萬。但因「有吃又有照顧」,小孩一直送來,陳文靜不忍拒絕,於是「爆班」成五十四個小孩,早餐費用增加到一個月五萬塊。

     隨著小孩增多,陳文靜得另請十名人力,雇用的都是當地單親與弱勢,但人事費加上早、晚餐,一個月支出近四十萬。

元氣館雖有縣政府編列一年一八○萬經費,但只能用在硬體修繕,照顧小孩所需幾乎全靠陳文靜奔走。

     宗教界師兄師姐每個月認捐十幾萬,其他靠元氣館小孩與一群單親媽媽種田、賣農產品,約有十萬多收入,但也只夠一半經費。

     屏東縣政府雖然關切,但似乎有點愛莫能助,農業處處長吳麗雪表示,官方不可能因為操作方式不同,而另外配合個別需求。

     陳文靜與志工施君蘭希望各界認養,若個人能力不夠,也可以大家招一招共同認養一個小孩,元氣館會固定把認養費用的使用流向向認養人報告。

 

****************************************************************************

 

行政眉角多 元氣館失元氣

  • 2012-11-19 01:13
  • 中國時報
  • 【楊舒媚/特稿】

元氣館銷售米、蔬菜、肥皂、水果醋等產品,盼補貼開銷。(謝明祚攝)

 元氣館銷售米、蔬菜、肥皂、水果醋等產品,盼補貼開銷。(謝明祚攝)

     元氣館五十四名快沒早餐吃的孩子,就在官方「眼皮子」底下的產業文化交流中心,當初小孩種田自給自足上了電視,官方還曾把他們當樣版宣傳。諷刺的是,頭人們走跳完,卻沒發現元氣館的小孩快沒飯吃!

     長年義務協助的志工施君蘭在臉書上說,「送往迎來的社福及政府單位『消費』孩子照相顯示功績的多,實質幫助少得可憐。媒體有正面報導,採訪到一個感人故事,卻只榮耀了電視台的收視,孩子仍被棄於螢光幕後。」

     嚴格說來,「照顧弱勢小孩」根本不干只需「推廣農業」的陳文靜的事,主管元氣館的屏東縣農業處副處長姚志旺也認為,「理論上不可以」。

但因為確實觀察到陳文靜善舉對偏鄉的幫助,以及無形中對行政力有未逮的補助,因此「默認」。但也因如此,陳文靜每次求救,常得到相關單位「那不是業務範圍」的回答。

     行政業務與第一線需求落差,又從對志工的運用可以看出。陳文靜堅持支付十位工作人員個別一萬九到兩萬四的薪水,屏東縣社會處長吳麗雪直言,「人事費用是她最大的負擔,別的據點用志工,就不會有問題。」

     陳文靜的思考是,高樹地處偏僻,「要請人從外地來這裡長時間當義工,實在不容易。」

加上高樹單親家庭、外配、隔代教養多,「這邊的媽媽已經很可憐,要求本身就是弱勢的單親媽媽做元氣館志工,是負責任的方法嗎?」

     元氣館需要幫助,但作法不合行政邏輯,另一方面,複雜的地方政治也讓他們頭痛。元氣館表面上很有元氣,這個議員踏上門、那個代表就罵人,不懂眉角讓「大人」見笑轉生氣,便嚷嚷要把元氣館收起來。

     陳文靜擔心,元氣館若關門,孩子就被打回原形,於是忍氣吞聲,忍到五十四個小孩可能沒飯吃了,才囁嚅地說出一些。

     陳文靜「雞婆」地扛起了許多人沒空理的社會責任,卻因行政「笨拙」與地方派系餘威,禁臠了可能沒飯吃的五十四個小孩。

     接下來,是將之視為「婦人之仁」照本宣科一切「依法辦理」?還是發揮行政彈性,將朝野領袖都宣誓過的「苦不能苦孩子」做到令人無有疑慮?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元氣館的生氣,是對政治氣力與智慧的檢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