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0

27國高峰會推財政協定 歐盟邁向「財政聯盟」

27國高峰會推財政協定 歐盟邁向「財政聯盟」

  • 2011-12-10 01:29
  • 中國時報
  • 【張嘉浩/綜合報導】

     歐洲聯盟廿七國高峰會議九日於布魯塞爾閉幕,除英國之外,廿六國領導人同意以一套全方位的方案化解歐債危機。這廿六國包括歐元區十七國,以及九個未使用歐元的歐盟成員國。歐美主要股市對新方案的反應還算正面,九日早盤都呈現小漲格局。

     英國對於德國和法國聯手推動的新財政協定,堅持其金融業可豁免部分條款,但遭到德、法峻拒,而倫敦當局也不肯妥協,因此成為歐盟唯一未加入這項解決方案的國家,形同遭到孤立,歐洲政經態勢恐將從此改變。

     新方案在治標方面,歐洲國家以雙邊貸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注資二千億歐元,供財政危機國家申貸;五千億歐元的歐盟常設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提前一年,於二○一二年七月啟動,取代臨時紓困機制「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SFS);ESM有實收資本,具信貸機構地位,未來可向歐洲中央銀行融資,以加強市場信心,紓困決策方式也由共識決改為超級多數決(八五%成員國同意)。

     治本則為強化各國財政紀律,防範歐債危機重演,歐元區十七國將與英國以外九個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瑞典、丹麥、波蘭、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締結新的政府間「財政協定」(fiscal compact),朝「財政聯盟」邁進。

     「財政協定」旨在實現簽署國的預算平衡,要項包括各國將財政紀律入憲,並由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查核,規範則為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須低於三%,年度結構赤字占比不得超過○.五%,違者將予懲處。

     德國與法國原主張翻修歐盟《里斯本條約》,但礙於非歐元區的英國掣肘,德法放棄初衷,改由歐元區另立規範財政紀律的新協定,並開放由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參與。修約須經歐盟廿七國一致通過,英相卡麥隆要求歐盟放寬對英國的金融監理,交換支持修約,但遭法國總統薩科奇峻拒。

     另外,在歐盟挹注IMF二千億歐元中,歐元區十七國央行負責一千五百億,其他歐盟十國分攤五百億,讓目前庫存不到三千億歐元的IMF紓困火力大增。IMF長期從事對全球財政危機國家紓困,且要求相當嚴格,在國際社會頗具公信力。

*********************************

歐盟孤鳥 英國與歐陸漸行漸遠

  • 2011-12-10 01:29
  • 中國時報
  • 【江靜玲/特稿】

     儘管英國首相卡麥隆在此次歐盟峰會前,已預先放話表示,以德、法兩國為首的修改歐盟條約方案,若不能維護英國國家利益,他將拒簽任何協議。九日清晨,當英國宣布否決歐盟新約、退出參與歐盟擴大金融融合的消息傳回英倫後,仍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這項決定,對英國和歐洲的關係,無疑是一項重大基本變化,英國在歐洲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與邊緣化。

     隨著歐洲統合一路走下來,英國雖是歐盟主要成員國,但也是一隻老是和歐陸盟友唱著不同調子的孤鳥。對區域統合和歐盟一直採取若即若離態度,不願迅速融入,加入或退出歐盟,何者才符合國家利益,更是過去卅年來,英國國內始終爭論不止的議題。

     英國朝野黨派,對與歐盟關係,各有一套政策。卡麥隆領導的保守黨內部對於歐洲統合,主張加速整合和堅持維護英國主權者,尤其壁壘分明。對歐洲整合的想法,政府與人民間的差距亦大。

     這些,從英國為歐盟成員國,但不是歐元區國家,也不是申根公約國家,即可以窺知一二。而美國九一一事件後,英國不顧歐陸國家反對,執意與美國聯盟出兵伊拉克,並肩打擊恐怖主義的堅定立場,則再凸顯英國和美國的「特殊關係」,以及英國在「大西洋聯盟」和「歐洲整合」間的矛盾。

     這次歐元區危機爆發,英國了解無法脫離這場災難,但又不願意全身跳入與其他歐盟國家一起解決歐債危機。保持距離的結果,是與歐盟漸行漸遠,未來在與歐洲相關的主要議題上,可能失去發言權。

     至於在英國國內,反歐派則可能藉機再施壓,要求就英國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對於由保守黨和親歐派自民黨組成的英國聯合政府,這將是一大威脅,兩黨若因此分裂,卡麥隆領導的聯合政府,可能因此走上崩盤,被迫提前舉行大選。但最重要的是,這一切,並不能保證英國的經濟會獲得改善;而英國的國家利益最終是否受到保障,也仍是一大問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