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建商壓力 才能讓房市透明
- 2011-08-07
- 中國時報
- 管婺媛/特稿
高房價引發的民怨,是馬政府上台後,除經濟問題外首要解決的重要難題。雖然府院自前年開始拋出一系列租屋、平價購屋方案,甚至推出奢侈稅打擊短期炒房投資客,但這些方案說穿了,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民眾若缺乏一套可仰賴的房市交易資訊透明化制度,政府蓋再多平價或社會住宅,也無法解決房價高居不下的問題。
行政院在去年四月間召集相關部會討論,提出「健全房屋市場方案」。雖然相關單位陸續提出短期解決政策,但矯正房市交易資訊不透明的修法進度,卻因建商、仲介業者不斷陳情、遊說、施壓而受阻。
去年九、十月間,知名仲介公司代表,更率團赴行政院向吳揆陳情,表達對不動產交易資訊應登錄政策的不滿。
業者以侵犯隱私、擔憂政府據此課稅為由,拒絕將交易資訊公開,不僅反對內政部採「實價登錄」的修法版本,甚至連院版採「區段化、模糊化登錄」的版本也不能接受。部分業者也堅持,不動產交易價格自有自由市場機制來決定,且價格波動速度快,即使詳實登記買賣資訊,不出一個月可能又有翻跌,登記公開也毫無幫助。
但內政部擬定的條文,只要求詳實登錄資料,公布時則採區段、模糊、去識別化的方式進行,且資料既不拿來課稅也不作其他用途,僅提供消費者獲得購屋資訊,業者若還反對實在難以讓人信服。此外,價格由市場決定說法,也無法準確反映現況,目前不動產價格由賣方操作,業者喊多少就賣多少,買方只能悶頭挨打、不買拉倒。
事實上,國際間已少有國家的不動產交易資訊不必登錄公開,如美國的房地產交易價格資訊,甚至可公布到地段、地號等細節,房仲與不動產交易市場也自然因制度設計形成市場區隔,更沒有業者或民眾跳出來質疑公布資訊會侵犯隱私。政府若想健全房市,舒緩民眾住的需求,不能只是蓋房子、給津貼、拋優惠,若無法讓交易機制透明化,再多政策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健全房市只是空談闊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