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6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贊成參議院通過的懲罰人民幣法案

希拉蕊批中 挺懲人幣案

  • 2011-10-16 01:12
  • 旺報
  • 記者韓化宇/綜合報導

 就在「占領華爾街」浪潮向全球蔓延之際,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昨日表示,「毫不諱言,目前美國在經歷困難時期,幾英里外的抗議人群正提醒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做。」

她話鋒一轉,痛批大陸刻意低估人民幣匯率,並首度代表歐巴馬政府贊成參議院日前通過的懲罰人民幣法案,還說擔心法案恐引爆貿易戰爭的想法是「多慮了」。

 希拉蕊這次談話,是歐巴馬政府對大陸貿易政策提出最尖銳的一次批評。上述所言「有許多事情要做」似乎在暗示,逼迫人民幣升值,是「許多事」的其中一項;也有將美國貧富不均、失業居高不下之過,歸咎於人民幣匯率的意味。

 代表美政府表態支持

 希拉蕊昨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對商界領袖發表演講時,針對人民幣匯率議題,炮火四射。她說,大陸透過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來促進出口,在世界歷史上累積了最大貿易盈餘,這不僅損害美國利益,也損害了其他主要經濟體。

 希拉蕊說:「這不僅扭曲了市場,使我們的出口商品更加昂貴,且開始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因此,現在不光是美國一個國家在說:『中國需要調整這種人為的貨幣貶值政策,這種政策對他們的出口有好處,但在許多方面也會使本國人受到損害。』」

 不少輿論擔心,美國針對人民幣匯率窮追猛打,恐激怒大陸,引爆貿易大戰,希拉蕊稱這種想法是「多慮了」

 她說:「我不認為挺身而出表明我們的主張有什麼錯誤?我看不出這會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歐巴馬政府已就參議院的法案表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符合我們的國際義務,包括對世界貿易組織的義務。」

 美財長回應占領華爾街

 至於如何要求人民幣更快升值,希拉蕊強調,美國不想引發貿易保護浪潮,但又不得不要求「所有人」(暗指大陸)都按同樣規矩來,否則,美國將和一些具共同利益的國家組成聯盟,要求「所有人」遵守遊戲規則,以保護美國的經濟成長和競爭。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針對占領華爾街活動表示,「抗議者希望看到政府能採取行動來讓形勢變好,並希望政府能為一般消費者和投資者提供更強的保護,這樣一來,我們國家就不容易受金融機構的『冒險活動』而損害;這些活動,造成2008年的金融危機。」

解決倒債危機..希臘人向德國討舊債

希臘向德國討舊債

  • 2011-10-16 01:07
  • 工商時報
  • 林佳誼

 新聞提要:愈來愈多人提出德國其實還積欠希臘大筆二戰賠款,金額可能高達950億美元。若可促成德國政府還債,則不失為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的方法之一。

 希臘倒債危機引發國際間議論不休,歐盟老大哥德國更不斷三令五申要求希臘厲行儉約。但面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疾言厲色,希臘人卻是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因為他們認為,德國人也欠了希臘一筆950億美元的二戰舊債,而且至今都還不打算還。

 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的第三帝國國防軍在並未受到挑釁的前提下,同時入侵希臘及南斯拉夫,隨後佔領這兩個國家並扶植政權,並造成希臘因強迫出口等因素而經濟崩潰。

 此外,第三帝國還強行逼迫希臘國家銀行(Greek National Bank)出借4.76億德國馬克,免付利息。

 德軍洗劫希臘造成損害是無庸置疑,然而具體數額卻難以估算。二戰結束後同盟國曾於1945年秋天召開賠償會議,會間希臘要求德國賠償的金額為100億美元,是蘇聯建議賠償金額的一半。

 但由於當時國際主流勢力深恐德國再重演一戰後背負沉重債務導致希特勒崛起的歷史,希臘最終僅獲德國償付佔總額4.5%的實物賠償,及2.7%其它形式賠償。

 利息驚人 滾成巨債

 後來歐洲情勢又幾度演變,在北大西洋公約(NATO)簽訂以及歐盟成立後,希臘與德國成了相互結盟的兄弟之邦。只是,那筆4.76億德國馬克的借款,畢竟始終沒有交還給希臘國家銀行。

 即便不加計利息,當年的4.76億德國馬克也相當於今日的140億美元。若計入66年的3%複利後,這更將滾成至少多達95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

 雅典市長Nikitas Kaklamanis為此曾公開對梅克爾喊話道:「梅克爾小姐,你還欠我們卡拉夫里塔(Kalavryta),還欠我們底斯特摩(Distomo),更欠了我們700億歐元(約950億美元)。」卡拉夫里塔與底斯特摩皆為二戰期間希臘嚴重毀傷的地區。

 去年希臘政府通過減赤方案激發眾多希臘人民走上街頭抗議時,其中1名碼頭工人Vassilis Tsimpidis亦憤怒控訴,因二戰破壞,過去4、50年來希臘人都沒過過好日子。

 所以,他對德國人高喊:「給我們700億歐元」,「這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

 德國主張 已做補償

 但德國政府則主張,歷年來希臘已由德國或歐盟等處,獲得足夠的二戰賠償,現在再翻這筆舊帳,對於解決今日歐洲困局並無助益。

 德國明星周刊(Stern)記者Walter Wullenweber並投書希臘報紙,批評希臘是不知感恩的小孩,也是德國「目前為止最高價的朋友」。據他估算,自1981年以來,德國累計已金援每個希臘人12,200美元。

 假設當年那筆4.76億德國馬克借款被視為某種形式的戰損,則按理屬於賠償範圍,只是德國亦可援引國際協定主張無須賠償。然而,若是這筆金額可視為正常借貸,則希臘自然有權要求德國還債。

 在希臘而言,只要德國願意賠償其中一部分,便大有助於減輕其沉重的赤字負擔。但問題是,哪怕德國只是稍稍對這筆債務的合理性表示些許認可,都可能引來大批其他債主上門,開啟無窮後患。

紅十字會水上安全訓練...教練不支酬還自掏腰包

救生員訓練志工擔綱 檢愕然

  • 2011-10-16
  • 中國時報
  • 【陳志賢/台北報導】

台北地檢署偵辦紅十字總會水上安全工作隊女學員溺斃案,發現涉案兩名教練吳家煌、黃美惠,都是不支酬的志工,甚至黃女還只是家庭主婦,均非專業訓練人員,紅十字會未補助訓練費用,吳家煌為開班還自掏腰包,暴露出國內救生員訓練師資、經費等問題。

     檢方調查,吳、黃兩人雖然分別是紅十字會水上安全工作隊副總幹事、財務組幹部,但實際上都是不支酬的志工,兩人都不是以訓練游泳為職業。

     黃女坦承,她身為家庭主婦只是志工,不是每次訓練都參加,一年最多參加一次,且沒有錢可領,純粹義務幫忙。其他教練也證稱,黃女以前都是當助教,出事的這次是她第一次當教練。吳家煌則供稱,他不是以訓練游泳為職業,水上安全工作隊在每年的五至八月各有一期訓練,他負責六月這期的訓練。

     吳家煌說,開救生員訓練班是他自己出錢,支付教練保險費及訓練費三至五萬元,開班時紅十字會並無補助,水上安全工作隊只補助每期八千五百元。

     他說,他是第十期結訓的教練,黃女則是十二期結業,他那期結業的教練有卅五人,只有五、六人願出面開班訓練,家境好的人,比較有意願開班,大部分人都沒意願。檢察官聽到救生員訓練竟然如此克難,不禁搖頭感嘆,認為訓練師資、經費問題都值得正視,否則出了意外由志工負責,會影響投入水上救生訓練的意願和熱忱。

基金經理人先行購買,等到「盈正」轉上櫃,倒給基金承接賺暴利??

  • 2011-10-14
  • 第773期
基金經理人「認養」 上櫃脫手賺暴利
  • /撰文/劉俞青

獨家揭露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
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
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 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

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

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 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
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揚。
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 「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

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懲行動。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
「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在近期的全球股災中,投資人除了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還要承受經理人的道德風險,真叫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