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老闆高振利死不認錯 大統54種食用油均添加色素劣油賺暴利 遭下架

色素劣油賺暴利 老闆死不認錯

大統54食用油均添加遭下架

2013年10月18日

 

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昨堅持不認錯,還辯稱銅葉綠素是高級健康食品。 詹智淵攝

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昨堅持不認錯,還辯稱銅葉綠素是高級健康食品。 詹智淵攝

【綜合報導】大統長基食品公司以低價油等添加調色劑銅葉綠素,混充橄欖油販售案,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彰化衛生局昨會同檢方查出該公司生產的橄欖油、葵花油等 54種品項的食用油,都違法添加銅葉綠素。衛生局除在工廠查封近萬瓶,並要求市售產品全下架。大統董事長高振利昨雖出面道歉,並同意無條件退貨,但他仍不認錯,辯稱是管線污染才造成品質不純,還指銅葉綠素是健康食品。

嘉南藥理大學食品科技系教授鍾玉明表示,在食用油裡加入調色劑銅葉綠素,可讓原本淡黃色的低價油呈現橄欖油的綠色,是欺騙行為。用過大統油的桃園李姓婦人氣得大罵:「大統是把消費者當傻瓜嗎?賣假貨還有臉說是健康食品。」
彰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林毓芬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明訂銅葉綠素不得用於食用油。

各大賣場昨已將大統長基公司各項油品全數下架。林師民攝

嚴重恐致肝腎病變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陳冠興表示,銅葉綠素若長期、過量食用會傷肝,恐致肝炎、肝硬化,尤其肝腎病變、慢性病患和貧血患者應避免食用。
彰縣衛生局昨會同檢方再度到彰濱工業區大統長基公司調查,發現所生產的橄欖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等共54款品項,及幫台糖代工的葡萄籽油都違法添加銅葉綠素,當場查封9598瓶、共1萬6596.7公升,衛生局人員同步前往各賣場監督相關市售品全下架封存。

曾被檢舉油品不純

衛生局指出,大統長基公司油品市佔率約1成,其中標榜進口百分之百純度的橄欖油,真正橄欖油含量卻不到一半,大都摻了低品質的棉籽油、葵花油,故售價雖比其他品牌純正的橄欖油便宜約2成,仍有高利潤可圖。而棉籽油吃多可能有害男性精蟲,業者根本不顧消費者健康。
去年該公司曾被檢舉油品不純,當時高振利即推稱管線污染,被罰了4萬元,這次衛生局還發現大統生產的部分花生油添加化學香精,故衛生局指絕不可能是單純的管線污染造成,因此一定會追查到底。


民眾可持收據退貨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任技正王慧英昨說,已發函各地衛生局,針對轄內油脂工廠全面清查產品的配方、製程、標示等,尤其標榜「百分之百」或「純」的產品是稽查重點,若查獲摻其他油品假冒或添加禁用的銅葉綠素等,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最重可罰1500萬元。監院昨也派3名監委調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地方政府有無違失責任。
大統長基公司昨在網站上公布,消費者憑收據無條件向原購買通路退貨,也有專人接聽電話協助辦理退貨事宜。台糖昨也表示,委託代工的葡萄籽油已配合下架,庫存產品也會封存,並讓消費者全額退貨。

退貨資訊表

◎退貨方式:可攜帶油品(無論開封與否)及發票、收據向原購買的通路商(如賣場、便利商店或雜貨店)辦理退貨。
◎洽詢電話:消費者若不便向原通路辦理退貨,或退貨有問題時,均可撥打0800-066-200或(04) 791-0156分機136、192,由專人辦理退貨。
資料來源:大統長基公司


茶多酚健康油

大統下架產品表

★不飽和冷壓黃金葡萄籽健康調和油
★不飽和義式雙多酚健康油
★益多酚芥花健康油
★益多酚葵花健康油
★益壽多酚健康油
★茶多酚健康油
★綠茶多酚健康油
★義式冷壓雙多酚健康油
★歐式冷壓益康多酚精華油
★歐式冷壓益康多酚益壽健康油
★優質醇義式冷壓葵花精華健康油
★優質醇歐式冷壓益多酚精華健康油
★優質醇義式雙多酚益康精華油
★優質醇義式冷壓益多酚健康酥炸油
★葡萄綠茶多酚健康油
★不飽和歐風多酚益康油
★義式冷壓多酚健康油
★義式多酚風味健康油
★純橄欖油
★進口橄欖油
★新進口橄欖油
★特級橄欖油
★100%進口純橄欖油
★100%特級橄欖油
★優質醇保鮮橄欖油
★優質醇鮮綠橄欖油
★橄欖耐炸油
★特級橄欖油(方形)禮盒
★(新)特級橄欖油(方形)禮盒
★葡萄籽油
★100%頂級葡萄籽油
★優質醇葡萄籽油
★橄欖葡萄籽油
★進口葡萄籽油
★進口葡萄籽油(方形)禮盒
★歐風冷壓益多酚健康比例調和油
★義式多酚風味健康比例調和油
★優質醇炸酥油
★冷壓鮮綠黃金苦茶籽油
(特橄+進葡)禮盒
★台糖葡萄籽油
資料來源:彰化縣衛生局
註1:共41種品名,依公升數、包裝不同下架54款商品
註2:台糖葡萄籽油為大統代工

 

*****************

 

報你知 銅葉綠素 蠶排泄物提煉

壢新醫院營養科主任廖美玲說,銅葉綠素(Copper Chlorophyll)提煉自蠶的排泄物,可做為食品添加物,是一種合法食用色素。國內准許添加在調味乳、湯類、非酒精類飲料、烘焙食品、果醬、果凍及口香糖內,調色讓食品呈現綠色的作用;但禁止添加在食用油裡,因為可能影響油品穩定性,導致油品變質,且銅葉綠素攝取過量,可能造成肝、腎負擔,輕者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重者導致肝硬化和溶血反應。

財訊雙週刊/變相實價課稅 偷偷上路!

財訊雙週刊/變相實價課稅 偷偷上路!

  • 正文

文/林文義、王柔雅

雖然表面上現在還沒有實施全面的實價課稅,但透過財政部的查稅方法以及公告現值不斷調高後,不動產交易的稅負愈來愈重了,投資人必須了解財政部的查稅方向,才能避開補稅地雷。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上路以來,各界一直擔心實價登錄的下一步就是進行實價課稅。

沒想到九月初,行政院長江宜樺對外表示:「某種意義的實價課稅已經在發生。」

而財政部長張盛和則進一步表明,全面實價課稅不易實施,但變形的實價課稅卻比較容易執行,而且效果不錯。

也就是說,政府透過提高公告現值,以及針對合資買地出售、預售屋、豪宅投資等三項不動產交易的查稅動作,雖未打著實價課稅的大旗,卻早已大行實價課稅之實,變相的實價課稅其實已經上路。

調高公告現值 土增稅暴增

實務上,不動產交易若想全面按實價課所得稅,必須修改《憲法》第一四三條(《憲法》規定土地只能課土地增值稅),張盛和直言,這一點很難克服,再加上實價登錄政策才實施一年,相關的資料尚未建制完備,想全面實價課所得稅要實施還很早。

至於加強版奢侈稅,財政部在立法院本會期雖會送出修法方案,但最終的修法版本尚未確定,也未列為立法院本會期的優先法案,因此,還不至於造成房市壓力。

然而窮則變,變則通,財政部還是有辦法用變形的方式,以接近實價的方式課到稅。

第一招便是由各地方政府逐步調高當地的公告現值,用接近實價的方式課土地增值稅。

這一招效果出奇地好,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一到8月的土增稅收,累計已達6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2%,是14年來的新高紀錄。

由於奢侈稅在今年7月已屆滿兩年的閉鎖期(持有不到兩年的不動產交易須課奢侈稅),因此,市面上一些超過閉鎖期的不動產開始釋放到市場上。

從8月單月的土地交易量來看,高達5萬8千件,比去年同期增加21%,因此,財政部官員估計,全年土增稅收可望上看千億元的巨量,透過調高公告現值,土增稅儼然成為財政部最重要的稅收之一。

除了以提高公告現值方式,充足財稅荷包之外,財政部雖然口口聲聲說土地只能課土增稅,不能課所得稅,稅捐機構卻鎖定特定的不動產交易案件查稅,且因查稅有「眉角」,結果也大有斬獲。

沒過戶就交易 等著被補稅

財政部賦稅署官員指出,這其中的「眉角」在於,如果不動產投資者在未辦理過戶前進行交易,那全部的房屋及土地交易視同是一種「權利」,而非房地產,便可按實價對不動產交易課所得稅,其中,又以「合資買地出售」及「預售屋」買賣,被稅捐機關補稅補得最慘。

由於最近幾年房地產價格不斷飆漲,土地交易變熱絡且昂貴,於是市場就出現多人合資買地,並登記在其中一人名下,等到土地轉售獲利時,沒有登記所有權者,就必須按實際獲利課所得稅,不是課土增稅。

舉例來說,甲、乙、丙三人合資買一塊土地,成本為兩千萬元,但土地只登在丙的名下,隨後土地以五千萬元賣出,賺了三千萬元,甲、乙、丙三人各分得一千萬元。

這時候因土地是登在丙的名下,稅捐機關此時認定土地雖是甲、乙、丙三人合賣,但只有具備土地所權人身分的丙所賺的獲利,可以按公告現值課土增稅,不課所得稅。

但甲和乙兩人所賺的一千萬元,並非賣土地,而是賣出權利的所得,必須全數併入甲、乙兩人的綜合所得,並適用40%的最高累進稅率課稅,甲和乙兩人只能自認倒楣。

另外,提早轉賣預售屋也經常被補稅。

官員表示,這種情形主要是在房地產價格上漲時,很多建案尚未蓋好,房價已經飛上天了,於是第一手購買預售屋的投資人,有可能在房子還沒有蓋好,就轉手賣給其他人,以賺取差價。

這在建築業稱為「轉單」,但是這個轉單的代價非常昂貴。

富都新機構董事長蔡家福表示,近年來不少建商同業都收到通知,要求提供買方名單。

北部某建商也表示,財政部只要核對該預售建案自簽約期到交屋前的所有客戶名單,在這段期間內有移轉紀錄,都很可能被逐一要求到國稅局說明,釐清每次移轉的價差獲利有多少。

官員說,當預售屋尚未蓋好就轉售,則一定還沒有辦理過戶。

只要沒有過戶就轉售,則國稅局就認定這是在買賣權利而非不動產,就必須按照交易的全部實課補稅,把獲利全數併入投資人的綜合所得,再用累進稅率課稅,由於不動產交易價格較高,這類補稅通常會用到40%的稅率。

官員透露,從2005年起,財政部就開始注意這類沒有過戶就轉手的不動產交易案件,累計從○五年到一二年,財政部總計查獲兩千四百件相關的案件,補稅金額已超過21億元。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投資人在買賣房地產就必須謹守一個原則,一定要等相關的房屋、土地過戶後再轉手賣出,這樣至少土地部分能以較便宜的公告現值課稅,這也是不動產交易節稅的最基本招式。

重點稽查對象:高總價豪宅

只是,就算房地產過戶後再買賣,財政部仍有好幾招課稅招式可用。

首先,房地產過戶後,若未滿兩年就賣出,仍會被奢侈稅打到,一年內賣出要按賣價課15%奢侈稅,兩年內賣出則稅率就降為10%。

第二,就是高價豪宅出售的補稅案。有賣豪宅的投資人務必要記得,要以實價申報賣房子的財產交易所得稅。

建築業者表示,由於從去年8月實價登錄登場以來,政府要查核特定地區豪宅的成交價格其實並不難。

有業者更透露指出:「大台北總價五千萬元以上、換約、或交屋後一到兩年買賣的,幾乎都被查稅了。」

而去年6月央行針對「雙北市總價八千萬元以上、其他地區總價五千萬元」的豪宅個案祭出限貸令後,高總價住宅更成為政府重點稽查對象。

對此,財政部官員指出,《所得稅法》本來就規定,房屋交易必須按賣價減掉成本,以實價課稅。

但財政部並沒有足夠人力去查核,於是財政部每年就會依各地區的房價水準,公布房屋出售的財產交易所得標準,平常只要售屋者以房屋評定現值的一定比率,申報賣屋的所得,稅捐機關沒空就不會去查,但若有人檢舉或有專案查核時,稅捐機關也保留以實價課稅的權利。

舉例來說,台北市大安區去年的售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是房屋評定現值48%,假設甲有一棟位於大安區的房子成本五千萬元,房屋評定現值一千萬元,若甲以1.2億元價格賣掉房屋,甲一共賺了七千萬元。

經過計算假設此筆交易中,甲在賣房屋的部分賺了三千萬元,土地賺了四千萬元(土地課土增稅不課所得稅),以往報綜所稅時,甲只須按評定現值一千萬元的48%,即申報賺了480萬元,再適用40%稅率,稅款約192萬元。

不過,當大安區的房子被認定豪宅,稅捐機關查出甲賣屋在房子部分實際是賺了三千萬元,再按40%稅率補稅,補稅金額就高達一千兩百萬元,而且還要再加處罰款。

賣方轉嫁成本 房價又會飆

面對如此強悍的補稅手法,投資人也有應對的方法,稅務專家指出,通常買賣不動產,是房屋連土地一起計算總價出售,稅捐機關補稅時,再依房屋與土地公告現值的比重,去推算屬於房屋部分的獲利。

所以,未來投資人賣屋時,須在契約上分別寫明房屋與土地的買賣價格,則申報賣屋的財產交易所得就有依據,否則由稅捐機關推算房屋獲利,有可能產生不利的後果。

財政部近來對這類高總價房屋交易補稅案例,在房地產市場掀起不小波瀾。

寶舖建設副總陳松林分析,這種「變相的實價課稅」,恐使賣方將交易成本都轉嫁到售價上,未來接手的買方負擔成本增加,屆時不僅打房不成,反而造成房價愈墊愈高。

然而,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則有不同看法,他指出,雖然可預見賣方轉嫁成本,但是否真會因此讓房價飆漲,則得視當時的房市景氣而定。

若景氣好,賣方占優勢,這樣的情況才可能發生;反之,若當時為買方市場,對於不合理的房價,買方亦可不埋單,價格自然拱不上去。

台灣不動產市場長期處於低利環境,造成持有、買賣房地產的成本低廉,致使房地產淪為炒作商品,以實際交易價格課稅,提高交易成本,可達壓抑投機歪風,原是美事一樁。

但令民眾不解的是,政府既已逐步以實價課稅方向前進,對外公開解釋時,從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到財政部長張盛和卻又拍胸脯掛保證:「實價登錄資訊不會作為課稅依據」,馬政府堅持「大是大非」的標準,還真是讓人摸不著頭緒。

原文網址: 財訊雙週刊/變相實價課稅 偷偷上路!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927/274950.htm#ixzz2i1e8w12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查「實價課稅」 林文淵出售一品苑獲利超過1.2億 補繳1100多萬

查「實價課稅」 林文淵補繳千餘萬

民視 (2013-10-16 22:55)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還記得「實價登錄」上路前,總統馬英九再三強調,實價登錄的資料,不會作為實價課稅的依據,沒想到才過一年,國稅局就積極查稅,還把目標鎖定在高價豪宅的買賣,前中鋼董事長,現在是上市公司台苯的董事長林文淵, 就因此補繳了1000多萬元。

像是台苯董事長林文淵,3年前才出售一品苑的豪宅,交易金額大約2.19億元,獲利超過1.2億,當時依照房屋評定現值,申報所得,只繳稅200多萬,沒想到隔了幾個月,國稅局要求改用「實價課稅」,得再補稅1100多萬,讓林文淵痛批稅法不公,甚至在去年提起行政訴訟,但今年5月,卻遭到法院駁回。

財政部強調,現在買賣房屋,都得如實申報,尤其是高總價的豪宅,更是國稅局鎖定的對象,像在台北市3000萬以上的交易,大約占了2成,每5件就會被查1件,新北市、桃園跟新竹,大約2000萬,就被列入查稅名單,台中、高雄也無一倖免。

以往賣一棟房子,若是獲利1億元,按照房屋現值來算,稅款約192萬元,但如果是依實價計算,稅金高達1840萬元,兩個相比,整整差了9倍多,相當嚇人。

國庫困窘下,國稅局積極查稅,這也讓不少豪宅投資客,都想逃之夭夭,看來不動產低稅的時代,已經漸漸走入歷史,但這樣的實價課稅,恐怕也會讓房市更加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