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

1%無法再利用的「真垃圾」 焚化爐不夠燒 瑞典進口垃圾

2012-10-1

焚化爐不夠燒 瑞典進口垃圾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29日報導〕

垃圾不夠要進口?瑞典垃圾回收處理能力之強大,城市地區每年只出現1%無法再利用的「真垃圾」,其他所有垃圾幾乎都可再利用,甚至具有發電功能的垃圾焚化爐,由於可燃燒垃圾量不足,還需從國外進口。

瑞典回收垃圾的能力廣受歐盟國讚許,法國世界報日前便專文報導,瑞典環境署主管奧斯特蘭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國幾乎所有生活垃圾都被回收加工,其中36%回收使用、14%做成肥料、49%焚燒轉作能源,也就是高達99%的垃圾都不是真垃圾。其中焚燒產生的能源能夠滿足城市20%的取暖需求,在全瑞典460 萬居民中,有81萬戶住家可用到「垃圾能源」來取暖,另外還有25萬住家仰賴垃圾焚化來發電。

歐盟利用垃圾焚化發電的平均比率是22%。全歐盟無法處理的真垃圾,約佔總垃圾量的38%。丹麥在利用垃圾發電上比瑞典先進,瑞典則在回收和垃圾再利用方面領先丹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每年甚至要進口鄰國80萬噸垃圾來「救急」。倘若鄰國垃圾處理趕上瑞典水準,而從距離遙遠的外國輸入垃圾成本又太高,瑞典就會出現大問題。

德國「真垃圾」 達歸零狀態

歐盟年中報告指出,有6個歐盟成員國積極施行零填埋、高回收的垃圾政策,創造出一個新工業領域與許多就業機會,德國就是其中之一。德國無法處理的「真垃圾」,已達到歸零狀態。

估計全歐洲的垃圾處理就業人口約200萬人,在2008年創下約1450億歐元(約5兆4600億台幣)產值。歐盟委員會認為,倘若廢物處理可以更全面,還能再增加40萬個就業機會。

不過,德國垃圾回收處理仍受到本國環保人士質疑。德國自然環境保護協會就公開指出,避免垃圾是首務,其次才是回收和再利用,最後是焚化銷毀,德國的執行程序卻相反。

宗教衝突 孟加拉穆斯林怒焚5佛寺

2012-10-1

宗教衝突 孟加拉穆斯林怒焚5佛寺

 

孟加拉九月三十日爆發穆斯林攻擊佛寺和佛教徒的宗教衝突。圖為一座佛寺內的佛像被燒得焦黑。(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抗議侮辱伊斯蘭教的風潮至今仍未平息,孟加拉東南部拉姆鎮九月三十日有約兩萬五千名穆斯林群起縱火、攻擊佛寺和民宅,遇襲佛寺內的佛像被燒得焦黑。這起暴力攻擊肇因於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的一張照片。攻擊佛教社群在孟加拉極為罕見。

佛教徒青年臉書po照辱可蘭經

官員表示,這張由一名年輕佛教徒上傳到「臉書」的照片,被認為誹謗伊斯蘭聖典可蘭經,引發群眾不滿,從午夜持續到三十日上午至少縱火焚燒五座佛寺、攻擊上百間佛教徒住宅。目擊村民說,「看到十一間木造寺廟被暴徒縱火,其中兩間有三百年歷史」,佛寺和佛教徒商店也被劫掠。地方政府請求軍方和邊境部隊前來平亂,並一度禁止集會。包括內政部長等高官三十日也趕赴現場視察。

據稱張貼照片者已躲起來,家屬也受警方保護,該男喊冤說,照片不是他貼的,是另有其人把其帳號標籤在照片上。

孟國佛教徒不到人口1%

孟加拉人口一億五千三百萬,多數信仰伊斯蘭教,佛教徒不到一%,多半分布在東南部,鄰近佛教徒佔多數的緬甸。今年六月以來,緬甸西部若開邦的若開族佛教徒和羅興亞族穆斯林,爆發流血衝突,佛教僧侶上街示威支持總統登盛將少數的羅興亞穆斯林驅逐出境。孟加拉曾爆發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衝突,但涉及佛教徒的宗教衝突極為罕見。

中市神岡區溪洲里有26座土地公廟 見證平埔文化變遷

2012-10-1

1里26座土地公廟 見證平埔文化變遷

 

崎腳土地公廟祭拜時要上8炷香,其中,4株倒栽種榕樹的樹幹,各上1炷香,與一般土地公廟的祭拜不同。(王鎮炎提供,記者張瑞楨翻攝)

圖中的三粒石土地公廟,只掌管第九鄰王添福(左二)、王文(圖右)兄弟這一戶人家。(王鎮炎提供,記者張瑞楨翻攝)

這個由4粒石頭拼成的田埂土地公廟,相傳是土地公厝頂,陳姓農民拿鋤頭敲打後,就鬧肚子痛。(記者張瑞楨攝)

敲石肚痛 敲到土地公家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木柄鬆脫,拿石頭敲一敲,每敲一次肚子就痛一次,原來他「敲到土地公的厝頂」,…中秋節相傳是土地公誕辰,人口3345人的台中市神岡區溪洲里,卻有26座土地公廟,每座土地公廟都有傳奇故事,堪稱台灣民間信仰變遷的縮影。

文史工作者王鎮炎考察,溪洲里瀕臨大甲溪,早年地勢低窪水患嚴重,漢人約290年前進入墾荒,與平埔族原住民混居,中研院民族學者於1960年代,曾到此考察土地公廟,他們認為很多土地公,源於平埔族原住民的信仰,最典型的就是陰陽石土地公廟。

王鎮炎還發現該里土地公廟,幾乎都面向東方,多數年代為100多年至200多年前,且幾乎源自最簡陋的3粒石,或石棚式的土地公廟,之後才增建為磚瓦廟宇,部分土地公廟神像下方,還保留3粒石或石棚,符合俗諺「有錢住瓦房,無錢頂破缸」。

榕樹倒栽 逆天卻可擋災

最傳奇的土地公廟,是位於牛屎崎旁農田的石棚土地公廟,屬於「田頭土地公」,居民說,一名陳姓農民種田時,鋤頭的鐵鋤與木柄鬆脫,他就在這4粒石頭上敲一敲,讓兩者緊密,怪異的是,每次敲擊後都會肚子痛,後來才從長輩口中得知,原來他「敲到土地公的厝頂」。

而位於崎腳土地公廟與宋厝土地公廟旁,出現倒栽種土地公樹,也相當傳奇;耆老指出,「倒栽種」意指砍取榕樹樹枝,但反向扦插,可讓榕樹迅速成蔭,且具有擋水防災之效,但倒栽種是逆天行為,種植的人會遭逢厄運,因此都是委由無子女的單身漢種植。

崎腳土地公廟相當奇特,王鎮炎說,該廟供奉兩尊土地公,其中一尊「大船窟土地公」原設於附近渡口,搭渡船的人得敬拜保平安,後來渡口淤積消失,這尊土地公移到「庄頭土地公」旁。

他指出,可能受到客家族群的影響,祭祀土地公時,樹木也要上香,祭拜這兩尊土地公,總共要上8炷香,3炷香祭拜庄頭土地公,大船窟土地公因「管區消失」,只上1炷香,其餘4炷香分別插在4株「倒栽種榕樹」樹幹上。

當日本買釣魚台 台灣正在買日本

當日本買釣魚台 台灣正在買日本

遠見 2012/10/01

當日本政府宣稱買下釣魚台的同時,其實,台灣正在買日本。台灣企業買日本企業、技術;台灣人買日本房地產。為什麼台灣要買日本?其中究竟有哪些商機? 《遠見》日本採訪團,深入分析。

【企畫/彭漣漪、林士蕙;責任編輯/溫怡玲;責任美編/杜軍儀】

一個道歉

早在釣魚台紛爭前,日本企業家們已經道歉:對不起,過去小看台灣了

近年來積極尋求台灣合作的日商,被問到對台灣的印象時,拿來當開頭的話,竟然常常是「抱歉!真不好意思!」他們抱歉什麼呢?抱歉過去輕忽台灣了!

9月剛和某台灣樹脂大廠敲定合資新公司的日商五合,社長小川宏二說,一直有要好的台灣朋友,卻從來不認為,這裡是做生意的地方。直到他去大陸、韓國發展碰壁,才輾轉來台灣。現在,他認為台灣是日企不可忽視的夥伴。

日本生技創投業者岡本智美也同樣慚愧地說,今年全球景氣不佳,她到美國、歐洲跑透透沒結果,沒想到,最後來到台灣,才找到人認真聽她談。之前她只來台旅遊一次。

日本美齒服務廠商white essence,年底要來台北開第一家海外分店,管理部部長池永武史坦承去年來台考察,是人生第一次踏上台灣,「以前,我以為台灣就是做電腦的地方,只知道藝人徐若瑄等,從沒想過來這裡投資。直到311大震看到台灣人捐很多錢,愈了解台灣,就愈喜歡這裡。」

似乎,台灣因為ECFA,成為日本人前進大陸的最佳跳板,已成了這群日商最後的希望。

一線希望

日本埼玉縣自動化設備廠/興電舍:台灣,現在是我們最積極的新希望

從東京市中心搭1小時電車,就可以來到埼玉縣。很多日本人口中的大東京圈,已把它包含在裡頭。埼玉與東京的關係,或可類比成新北市與台北市,負責提供東京一流大企業所需的周邊服務、人力及食糧。在這裡,早上電車擠爆盛況不輸市中心,因為大多數居民要去東京上班。9月來到這裡,四處所見是垂著金黃稻穗的寬廣稻海。

但可別小看眼前這個鄉下模樣,這裡田間小路上,可藏著一間間利基型小廠。

過去,這些小廠可能只需要靠一項獨門技術,就可穩穩接東京大公司訂單,一吃40、50年。現在,東京大企業經營不易了,這些小廠也被迫要走出去。遙遠的台灣,竟成為他們寄託最深、也最積極的新希望。就在這裡,正有不少台灣企業穿梭其間,尋找合適的併購或合作對象。

技術專精傳三代 弱項在行銷

位在埼玉縣北本市的日本工廠自動化設備小廠興電舍,正是這樣的個案。創立於1917年,歷史長達95年的興電舍,董事長鈴木博夫,現年46歲,是公司第三代。鈴木的祖父,一戰前是東京做繞線馬達的優秀師傅,隨後創業做農業馬達起家。歷經二戰,公司在父親接班下屹立不搖。

後來受益於戰後經濟繁榮,發展成一間員工95人、以代客打造自動化設備為專業的廠商,客戶包括日本索尼、日立等一級科技大廠。曾在大公司當工程師的鈴木博夫,原本不想繼承家業。1997年父親忽然去世,才在倉促下接手。

他說,以前總認為,跟著大廠,把技術做到最好就可以。沒想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大企業訂單都不來了,業績一夕掉了四成!從來沒有做過海外業務的他,只好硬著頭皮,把英文流利的老婆找來當歐美行銷,再請一位大陸留學生、以及曾是某在台日商幹部的員工開發華人市場。

到現在,公司最大的弱項就是行銷宣傳,縱然技術先進,多次拜訪香港與大陸廠商,就是沒成果。談起台灣,鈴木臉上終於浮出明朗的微笑,「最近已經有一家台灣電子業大廠來談合作!」

一台機器 抵過整排生產線工人

走到興電舍廠房,陳舊簡陋的廠房裡,儘管天色已晚,幾十位員工就像一群勤勞的工蟻,在燈光下安靜賣力地工作。鈴木透過大陸業務郭磊的翻譯,指著一台其貌不揚的設備說,光這一台,就可以抵過鴻海一整排流水生產線的女工。

原來,興電舍的強項是數位影像檢測技術,肉眼都看不到的零件瑕疵,只要倒進興電舍的檢測設備,通通逃不過機器法眼,0.7秒就可完成檢查,而且可以365天無止無休工作,適合苦無低廉人工的大陸台商採用。

7月底,由亞東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主辦,在日本埼玉、靜岡與三重縣市舉辦參訪團,興電舍正是列入參觀的五家重點日商之一。而商談會上來參加的日商,總計超過100家,盛況空前。

一同參訪的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說,四年前,他就開始帶領亞東科技交流會辦台日交流活動,看了許多日本這種藏在田中央,業界技術一等一的小廠。他透露,現在已引來一群台灣廠商,積極洽談併購公司或技術中,就是看好這群日本小廠的專精研發能力。未來,這樣的合作會愈來愈多。

一種地位

沒有聽說日本人罵台灣人失禮/放夏普社長鴿子,郭董卻成為日企最愛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8月底和前副總統蕭萬長一起前往日本考察,和夏普商談入股進度的新聞,成為台日兩地的每日頭條。意外地讓對台灣產業界認識不多的日本民眾,每次一提到台灣,除了感謝台灣人在311大震捐錢,第二個就是想到郭台銘。郭董頓時成為台日合作的最佳代言人。

一位長年居住在東京的台灣人透露,現在日本人危機意識很強,知道大企業需要改革。日本報紙與電視幾乎天天報導鴻海入股夏普的最新進度,一般民眾,就算是以前對台灣不太了解的人,也開始好奇郭台銘這個人了。

更有趣的是,即便鴻海和夏普合作無定案,甚至郭台銘臨時缺席雙方合作記者會,讓在場等無人的台日媒體大感震驚。這都無損日本企業對鴻海的印象,渴望向鴻海尋求合作的日商,愈來愈多。

不怪郭董 怪日本大企業決策慢

一位長期和大企業合作的日商,私底下為鴻海抱不平,「日本大企業決策速度太慢,不是一天兩天了。哎,這些我比你們台灣人都清楚。」

目前在南科設廠,並供應面板大廠友達、奇美光電薄膜的日商東麗常務取締役山口進在東京總部接受《遠見》專訪時則透露,正在爭取和台灣大廠一起開發太陽能電池薄膜產品,對鴻海等台廠的印象,一向非常好。

他認為,鴻海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公司,沒人敢忽視它的地位。當《遠見》記者問到,擔不擔心鴻夏戀萬一失敗,影響到公司和所有台廠未來合作時,山口馬上搖一搖手說,當然不會。

工廠自動化設備廠商興電舍,董事鈴木博夫為了和台商合作做足功課,知道鴻海受到大陸薪資調漲的衝擊。一提到鴻海,就卯足勁推銷自己,「我們有能力針對 iPhone系列產品,設計一套設備,保證不論客戶換新機種時,組裝零件改變多少,都能快速用機器自動檢測,不用養一大群工人。」

至於鴻夏戀,日商幾乎一致看好。某位駐日台灣科技大廠高層分析指出,他這幾天在日本業界觀察,郭台銘缺席效應,「沒有聽說日本人罵台灣人失禮,沒那麼嚴重。」畢竟,日本企業要的是生存。鴻海給了已經是百年企業的夏普,一線希望。

一定感謝

台灣北斗生技董事長山本忠夫最重要的一張照片 當愈來愈多日本企業家戀上台灣

2008年來台投資設廠、生產「好菇道」的台灣北斗生技董事長山本忠夫,是駐台日商中的馬迷。馬英九總統推動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金針菇類是早收清單中唯一的免稅蔬菜,在台產量4年成長3倍。

2011年10月的投資台灣高峰會上,山本當面向馬總統感謝,這張他和馬總統的合照,從此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張照片」。不但裱在屏東辦公室牆上,電子圖檔還隨身攜帶,只要有賓客來一次,他一定提一次馬總統和ECFA的好。

壹電視傳裁員三百人

傳裁員三百人 壹電視不予置評

  • 2012-10-01 12:03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媒體報導壹電視今天下午將宣布裁員300人。壹電視高層表示,不予置評、沒有聽說。

     人間福報今天報導,台灣壹傳媒尋求「打包出售」,但進度不順,傳出集團內部日前已開始作業,今天下午將正式宣布壹電視將裁掉近300人,裁員幅度近3成。

     報導指出,壹電視開台近3年,全盛時期約有1300名員工,過去雖不時調整人力,但幅度多在3%到5%之間;今年先收掉原本規畫中的財經頻道,縮編後併入新聞部,現在只有900多名員工,傳聞今天將宣布開台以來最大裁員計畫。

     壹電視聯席總裁陳裕鑫今天上午對此報導內容僅說,「不予置評」。壹電視公共事務總監張修哲則表示,「沒有聽說」。1011001

學校辦活動 家長搶著來賺嘉獎

學校辦活動 家長搶著來賺嘉獎

2012/10/01

【聯合報╱記者劉明岩/彰化縣報導】

(圖,記者劉明岩/攝影)

「來為孩子賺嘉獎!」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學生獎懲列入超額比序,為幫孩子爭取記嘉獎,愈來愈多家長爭相參加學校活動,「一活動、一嘉獎」一些過去從不踏入校門的家長,現變成常客。

教育部日前在彰化市彰興國中舉辦免試入學宣導說明會,學校根據以往經驗,安排可容納七十名家長的會議室,沒想到家長反應出奇熱烈,來了約四百人,會場臨時改在活動中心,椅子「塞」得滿滿的,仍不夠坐。

「我是來為孩子賺嘉獎的!」謝姓媽媽過去很少參加學校活動,但為了孩子免試入學加分,看到孩子帶回家的通知單上註明,只要家長參加一場說明會,學生就可以記一次嘉獎,「學校辦幾場,我就來幾次!」這天,是她參加的第三場說明會。

劉姓家長當天也參加說明會,他說,妻子隔天還要帶孩子參加學校音樂會,因為家長陪孩子一同前往,孩子一次就可得兩個嘉獎;接著再由他參加親師座談,「算算一周內即可為孩子賺到四次嘉獎」。

劉姓男子說,孩子每記一次嘉獎,可得到零點五分,記到廿個嘉獎就可得到獎勵項目的最高分十分,「免試升學也要競爭啊,能幫孩子多爭取一分就盡量爭取。」

他表示,參加活動時發現許多家長都在談如何讓孩子「趨功近獎」,學校活動「無役不與」,甚至有家長說「如果到學校掃地也能讓孩子記嘉獎,一定天天去掃地」。

過去各校為鼓勵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只要家長到場,學生就可記嘉獎一次,行之多年,但家長反應冷淡。自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將獎勵紀錄納入超額比序項目,家長一百八十度轉變,熱情參加活動,經常爆滿。

彰興國中教務主任吳錫銘說,家長踴躍參與活動,拉近親子關係,也讓學校與家長距離縮短,絕對有正向作用。彰化縣教育處代理處長陳逸玲說,學校可透過公平獎勵方式,鼓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更能關心孩子。

彰化縣各級學校家長會聯合會理事長楊少萍認為,家長參加學校活動,學生就可記嘉獎,對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的學生不公平。

他指出,弱勢家庭的家長或許為掙口飯吃都很難了,根本沒時間參加,建議學校應特別為弱勢學生,安排更多記嘉獎的機會,也可藉此凸顯獎懲紀錄沒有辦法有統一標準的盲點,是否納入比序,值得進一步討論。

全文網址: 學校辦活動 家長搶著來賺嘉獎 - 十二年國教 - 升高中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15669#ixzz280JzEwyL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