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5

天冷免疫力差 罹患疱疹增3成

天冷免疫力差 罹疱疹增3成

2012年 01月05日

【沈能元╱台北報導】近來天冷,小心免疫力低下,易罹患單純性疱疹。醫師發現近來單純性疱疹患者約增三成,如一名十五歲國中男學生課業壓力大、睡眠不足,加上氣溫降低導致免疫力低下,日前左側眼角出現搔癢水泡,就醫確認是單純性疱疹;提醒天冷時應睡眠充足、注意保暖,降低罹病風險。

抓破水泡易感染

收治病例的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陳煥棠說,該名男學生每日讀書到凌晨三時,天冷合併睡眠嚴重不足,導致免疫力低下,除左側眼角有水泡,右側嘴角也有約四公分膿瘍,手術引流時還不斷噴出膿液,懷疑嘴角也是罹患單純性疱疹,搔抓導致傷口感染。經用藥治療,男學生症狀皆已緩解。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仲瑤說,免疫力低下時,易感染單純性疱疹病毒,近來氣溫下降,單純性疱疹患者約增三成。
單純性疱疹好發部位為嘴唇、嘴角、生殖器等處,且易由皮膚接觸傳染,建議天冷時應睡眠充足、注意保暖,降低罹病風險。
許仲瑤提醒,若嘴唇、嘴角、生殖器等部位出現搔癢水泡,要避免搔抓,以免不慎抓破,病毒感染周遭皮膚而惡化症狀,或傷口遭感染、發炎,誘發蜂窩性組織炎。已罹患單純性疱疹者應避免與親友親密接觸,以免傳染病毒。

疱疹注意事項

.保持規律作息,壓力大、熬夜致免疫力低下時,易感染單純性疹病毒
.嘴角、下巴等部位有紅色小水泡時,恐罹患疹,應就醫治療
.避免搔抓水泡,若不慎抓破水泡,病毒將感染周遭皮膚
.罹病期間勿親吻他人及共用杯子,以免傳染病毒
.疹若未治療,約一周也能自癒,若未改善且病灶擴大,應盡快就醫
資料來源:陳煥棠醫師、許仲瑤醫師、《蘋果》資料室

興富發降價25%...趙藤雄:不隨之起舞 張金鶚:空頭至少3到5年

趙藤雄:不隨之起舞

2012/01/05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黃啟菱/高雄、台北報導】

興富發房價「打折」引發建築界嘩然,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說,遠雄注重品牌、品質與服務,不會隨著興富發來降價;高雄市建築投資公會理事長陳武聰表示,興富發這樣做很不道德,會害慘同業。

趙藤雄直言,每家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同、行銷方式也不同,遠雄不打算隨外界起舞。他強調,遠雄提供不同價格的產品、滿足不同客戶,還善於加值,讓客戶買房之後能保值、增值。

陳武聰表示,建商大玩提價打折的遊戲,這在台北市場可能有操作空間,但南部完全不行,建商高調搞噱頭,害慘了同業,他「真的很生氣」。

建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光祥認為,興富發要降價的實際內容如何、是否先喊高價格再打折,還需觀察,各建商們是否跟進,如今還看不出來,因為大家選前都較觀望,大多在選後才有新的動作。

信義房屋指出,此次興富發降價,應觀察是單一個案,還是帶動會其他案子一同跟進。若是一手市場的降價已成為風氣,則一、二手房價格會產生連動,中古屋的房價有可能出現向下修正的情況。

若一手市場降價成為趨勢,會加速房市市況整理的效率,原本可能需要盤跌半年的房價,可能一季時間就已經反映,而價格下修也有助於市場買氣恢復正常。信義房屋說,政府三讀通過的實價登錄威力已經提前發酵,目前又有建商公開降價,未來新案開價灌水的狀況應會減少。

**************************************

興富發降價 流彈掃到中南部

2012/01/05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林政鋒、宋健生/台北、高雄、台中報導】

興富發建設開出第一槍,決定調降推案價格,昨(4)日引發代銷業界正反兩極看法。代銷業龍頭、海悅廣告董事長黃希文表示,要給興富發「拍拍手」,因為降價符合外界期待,可促進交易活絡、為市場創造多贏。

全國代銷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烱輝則說,要「譴責」建商大幅拉高房價再打折的虛晃作法,如此更與政府推動的實價登錄政策嚴重悖離。

黃希文說,他對建商調降房價樂觀其成,因為價格貼近市場期待後,成交狀況就會轉佳,如此一來,想賣屋的賣得掉、想買房的買得到,相關產業與整體經濟都會受到帶動,堪稱多贏。

不同於黃希文的說法,黃烱輝指出,興富發提出打七五折的新建案位在內湖,斜對面「雲立方」建案三年前景氣大好時推出,每坪開價約100萬元,平均以80餘萬元成交並順利出清。經過去年奢侈稅打擊及目前歐美債信風暴,當地行情每坪若是75萬元,仍符合市場合理價。

黃烱輝說,但興富發把表價拉高到100萬元以上,再打七五折為75萬元,「只是跟市價一樣而已,那裡有打到折呢?」

黃烱輝指出,政府強調居住正義,未來房價要實價登錄、實價課稅,再往前推,呼籲建商及房屋銷售業開價時應趨近於實際賣價,不能漫天叫價,需回歸老實開價,否則就悖離了實價登錄的精神。

中部房市業者表示,興富發在台北喊出降價,流彈已波到中部市場,中部房市開價不若台北那麼高,擔心不明究理的消費者要以北部折扣比照辦理。

高雄房市業者,興富發宣布將新建案降價25%震撼房市,高雄建案銷售現場立即發酵,看屋者頻頻反映,「台北都打七五折了,高雄應該打六五折」,讓現場氣氛低迷。

南部房屋廣告業者說,高雄房屋銷售通常是以表價的八八折至八五折成交,但業界多期待表價與交易價差距再縮小,市場才會更健康。

圖/經濟日報提供

**************************************************************

名家觀點/降價骨牌效應…房市跌三年

2012/01/05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採訪整理】

新年度到來,房市就有大新聞。興富發董事長鄭欽天大動作宣布新推建案要降價15%至25%,引發市場熱烈討論,畢竟興富發是上市建商、規模也大,在總統大選前如此大動作,令人意外,也有很多值得玩味解讀之處。

我認為,興富發此舉,將在市場引發「骨牌效應」,必有愈來愈多建商與賣方降價求售。但想買房的人先別急,沒有「一次降足」這種事情,在房價泡沫高達三、四成的情況下,未來兩、三年房價都會持續下探,空頭氛圍也至少會持續三到五年。

總統大選將至,房市氣氛又冷清許久,多數業者都已決定選後才有新動作,興富發卻意外出手,這代表興富發認為1月14日不論誰當選,市況都會繼續壞,不會轉佳。

興富發的動作具有指標意義,但藍綠兩個政黨都在操弄、都在延伸解讀,這是很荒唐的,對生意人來說,獲利是最重要的,興富發不期待還有一波行情,是這件事件的第一個關鍵。

第二個關鍵則在於,一般業者在與消費者議價時,都不願意大動作,深怕引發連鎖效應,興富發卻如此高調,很明顯的,如今愈早喊出降價的人,愈有利可圖,一切就是要吸引買氣。

降價幅度是第三個有趣之點。興富發說要降15%或25%,是真的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是拿還沒推出的建案、用還沒開盤的價格當降價的基準,對這降幅外界當然要持保留態度。

不過,既然興富發已喊出一個降幅,這會使得消費者有刻板印象,認為房價就是至少得降25%,接下來會出現「骨牌效應」,初期將是小建商或周邊的建案降,大建商可能還會先撐著,但如果降價氛圍蔓延開來,大建商也會被逼著降價。建商要認清,愈早降價愈好。

消費者要注意的是,沒有降價會「一次降足」的,都是會慢慢降、持續降,如今房地產賣方是在測試買方底線。我認為,房價短期間內不會見底,什麼是「底」呢?一定要有賣方認賠殺出或是倒閉,這才是底,如果賣方都平安度過、甚至還能小賺,這就不叫「底」。

我研判,要兩、三年之後,才會有賣方降價到流血的程度,因為前一陣子大家都賺太多錢了、口袋很深,這股降價氛圍會慢慢發酵個三年、五年,並不會太快散去。

想買房的人對未來的市況要審慎以對,不應該一開始就出手,淪為「你丟我撿」為建商解套。過去的房價漲太快、太多、太不合理了,三、四成的泡沫一直存在。

曾經有些人相信台北市或豪宅的價格是不會跌,但如今確實在跌,外圍如林口、三峽等更不用說,已是重災區。

如今市場力量才是王道。但房地產業者的力量很大,我很擔心政府在選後又要開始救市,不正視台灣房市供過於求、價格不合理的情況。

我更怕政府大幅開放陸資買房、炒房,如此一來,人民會沒有安身立命之所。而且,依照往例來看,政府會迴避掉重點,強調並非救業者、而是救經濟,但很多研究都指出,房地產絕對不是經濟的火車頭,反而會因為過度或不當的投資,造成經濟隱憂。

沒有經過陣痛,經濟不會復甦,政府應該要堅持讓市場力量發酵,讓不良的業者自然淘汰,讓房價回到合理的水準。不景氣的時候,正是政府建立市場交易制度的時候,而非救建商,市場的健全,才是台灣房地產市場能否長久發展的核心。

(本文由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口述)

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更容易胖。

不吃早餐容易瘦
  • 2012-01-02
  • 中時樂活
  • 作者:井上健二
 

     前一陣子曾經流行過不吃早餐來減肥。雖然不知道是否是以減肥為目的,但日本人不吃早餐的相當多。

     根據「二○○八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男性二十世代約有30 % 不吃早餐,三十世代約28 %,四十世代約25 %。女性則是二十世代約26%、三十世代約22%不吃早餐。

     但是,不吃早餐反而容易變胖。二○○三年美國的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人和吃早餐的人相比,易胖的機率高出五倍。

     不吃早餐為什麼會胖? 其中的原理因近年「時間營養學(chrononutrition)」的進步,找到了科學的根據。

     時間營養學最令人感興趣的是生理時鐘。人體內的生理時鐘管制中心位於腦部的視叉上核這個地方,在全黑的環境下,以一天二十五個小時為週期。當眼睛受到早晨陽光的刺激,視叉上核便會將時鐘調快一小時,配合二十四個小時的週期。

     這些之前已經提過了,但事實上,體內所有的細胞都具有生理時鐘,也就是時鐘基因(clock gene)下令在細胞內製造的「時鐘蛋白質」(clock proteins)。時鐘蛋白質以一定的週期節律增減,而且是以二十四個小時為週期。

吃早餐以重啟生理時鐘

     腦部的生理時鐘是靠早晨的陽光來重新啟動的,但光照不到的細胞時鐘蛋白質,要怎麼重新啟動?

     如果想配合起床的時間,讓細胞的時鐘蛋白質增減週期重新啟動為二十四小時制,就要靠飲食的刺激。早上起來沐浴在陽光下,吃了早餐,中央與末端的生理時鐘就會同步,調整出與人體活動相應的體內環境。

     即使腦部的時鐘已經因早上的陽光而啟動,但不吃早餐,末端的時鐘便維持在尚未重新啟動的狀態。時鐘不準,能量的代謝也會紊亂。而腦部會將此解釋為「早起卻沒有東西可吃」,於是切換成節能模式,以減低體內的熱量消耗。這便是不吃早餐容易發胖的第一個理由。

     由於我們睡眠期間無法從食物補充做為能量來源的醣類,因此在胰臟所分泌的升糖激素的作用下,體脂肪與肌肉的蛋白質會分解, 來補充醣類。人體即使是在睡眠中,仍需要醒著但不活動時的百分之九十的能量。

     因此,當早上起床時,是處在肌肉進行分解的狀態。早餐不補充蛋白質,肌肉分解就會一直不間斷地持續到午餐。肌肉一減少,人體維持靜態時的熱量消耗就會變得更低(請參考常識12),這就是不吃早餐容易發胖的第二個理由。

     光是喝果汁、咖啡這些飲料,很難重新啟動細胞的生理時鐘,因此還是別忘了攝取米飯或麵包這類固體。除了醣類之外,為了補充被分解的肌肉的蛋白質,也請記得從牛奶等乳製品、雞蛋、大豆食品等攝取優質蛋白質。

     西方人的早餐少不了優格或乳酪等乳製品,日本人也喜歡在早餐吃烤魚、納豆。以前的人或許並不了解時間營養學,但看來傳統的飲食生活就是以配合身體的自然節律而設計的。

     這則常識是 假的 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更容易胖。

減少蛋白質的攝取,熱量消耗便會降低,反而容易變胖。

減肥時最好減少蛋白質攝取
  • 2012-01-02
  • 中時樂活
  • 作者:井上健二
 

     減肥時很容易陷入如何減少脂肪、降低熱量的「負面思考」。

     但是,增加不足之處的「正面思考」也很重要。醣類、脂肪、蛋白質這三大營養素當中,希望大家以正面思考來增加蛋白質。減肥時,會有少吃熱量高的肉類、牛奶、乳製品的傾向,但這些都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一減肥,就容易減少蛋白質的攝取。三大營養素都能在體內形成熱量,因此與減肥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減肥容易只注意脂肪和醣類攝取過多,但若是蛋白質不足,人就容易胖。因為,蛋白質減少,肌肉就跟著減少。

     肌肉除去水分之後,固體幾乎都是蛋白質。而製造肌肉的蛋白質,就像皮膚(這也是由蛋白質構成的)會透過新陳代謝更新一樣, 也不斷地重複分解與合成。蛋白質老舊,功能就會退化,因此為了讓蛋白質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就要時常更換成新鮮的。

     通勤電車一到站,就會有大批乘客下車,然後又有大批乘客上車。假如下車和上車的人數相同,搭乘電車的乘客總數就不變。同樣的,當肌肉的蛋白質分解與合成的速度相同,就會維持一定的肌肉量。而就像經過幾次總站之後,乘客會全部換人一樣,構成肌肉的蛋白質大約一年就會全部更換一次。

     蛋白質攝取太少,肌肉合成的速度就會因為材料不足,比不上分解的速度。這和新上車的人比下車的人少,乘客的總數就會減少,是一樣的道理。

     肌肉減少,一天的熱量消耗就會降低。躺著不動所消耗的能量稱為基礎代謝率,約佔一天總消耗熱量的70 %。肌肉負責了30 ?40 %的基礎代謝率,因此肌肉減少,熱量消耗就減少,就容易變胖。每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應比照體重,

每1公斤應攝取1公克的蛋白質

     蛋白質最多可由二十種胺基酸組成。而人類是以攝取蛋白質的方式,將胺基酸送進體內。

     肌肉的蛋白質所分解出的胺基酸,在合成新的肌肉時也會用到。假如回收率百分之百那當然是最好,但胺基酸有一部分會排出體外, 因此必須經常從食物中補充蛋白質。

     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當中,有十一種可以在體內由醣類合成。但是其餘的九種則無法自行合成,因此必須以食物補充。這些便稱為必需胺基酸。這是重要的營養素,因此以下將九種胺基酸全部列出來: 色胺酸、離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羥丁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組胺酸。

     必需胺基酸只要缺少一種,就無法製造蛋白質。營養學課本講解這部分的那一頁,一定會畫一個「木桶」。

     假設每一種必需胺基酸是一片木板,由九片木板直立排放成圓形才能製造成一個木桶來盛水。在這個假設下,水就是蛋白質。

     九片木板當中,只要有一片太短,水就會從那裡流出去。無論其他的木板有多長,只要有一片太短,就無法盛裝更多的水。同樣的,必需胺基酸只要有一種不夠,就會限制蛋白質的合成。

     攝取蛋白質時,最好是選擇含有均衡的必需胺基酸的食物。這些食物便是減肥時經常被敬而遠之的肉類或牛奶等乳製品。其他如雞蛋、海鮮、大豆食品也是含有均衡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來源。

     不只是肌肉,身體大部分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如皮膚、毛髮、骨骼、紅血球都是。為了使這些蛋白質的新陳代謝順利進行,每人每天必須攝取的蛋白質,就得達到1公斤1公克的程度。換句話說,體重如果是60公斤就是60公克,70公斤就是70公克。

     這裡說的「體重」不是現在的體重,而是BMI(身體質量指數) 所算出來的標準體重。

     BMI是談減肥時一定不能不提的重要關鍵字。以體重(公斤) 除以兩次身高(以公尺為單位),得到的數字就是BMI。假如有一個人身高170公分、體重75公斤,BMI便是75÷1.7÷ 1.7≒ 25.9。BMI與體脂率(體脂肪佔體重的比例)成正比,BMI越高,體脂率也越高,因此BMI被用來做為國際間測量肥胖的指數。依照日本肥胖學會的標準,25以上算肥胖,18.5以上不到25為理想體重,不滿18.5為過瘦。現在就來計算自己的BMI吧。

     BMI與死亡率都呈U字曲線,太胖或過瘦,死亡率都會升高。根據日本肥胖學會的建議,BMI指數22 時是最理想的體重。以換算成公尺的身高平方乘以22,便能得到自己的最理想體重。例如,身高170公分的話,便是1.7× 1.7× 22 ≒ 63.3公斤。有研究指出,日本人在BMI24?28時死亡率最低,但這裡還是以厚生勞動省所採用的、日本肥胖學會的標準為準。

     每人每天所應攝取的蛋白質,就是以這個方法求出來的標準體重為準,1公斤應攝取1公克的蛋白質。過胖的人若依目前的體重計算,會攝取過多蛋白質,而過瘦的人若依目前的體重計算,則有可能蛋白質不足。

     這則常識是 假的 減少蛋白質的攝取,肌肉會減少,熱量消耗便會降低,反而容易變胖。

小時候胖 長大以後也容易胖

小時候胖 長大以後也容易胖
  • 2012-01-02
  • 中時樂活
  • 作者:井上健二
     日本男性肥胖的比例,這幾年直線成長。當內臟脂肪過多,變成內臟脂肪型肥胖,得到代謝症候群併發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風險就會上升,因此控制體重與體脂肪是很重要的。

     此外,還有一些數據更值得我們重視。超過標準體重百分之二十的肥胖兒童一年比一年多,中小學生每十人當中就有一人肥胖。相反的,過瘦的兒童也增加了,標準體重的兒童反而變少。

     過去文明病被稱為「成人病」,但代謝症候群並不是只有大人才會得。吃太多、運動不足使內臟脂肪增加,就算是小孩子也會得到糖尿病或高血壓。

     無論兒童還是大人,規律的飲食都是預防肥胖的重點。肥胖兒童不吃早餐的情形很常見。所以應該要每天吃早餐,培養一天三餐的規律,改掉深夜大吃大喝的不正常飲食生活。

     肥胖兒童激增之所以令人擔憂,是因為小時候胖,長大之後也容易胖。箇中的秘密依舊在於脂肪細胞。

     還是有長大之後脂肪細胞仍會增加的例子

     人體全身上下的脂肪細胞總共有三百億個左右。這個數量在兒童時期便已固定,過了二十歲,基本上就不會再增加了。

     兒童時期肥胖,囤積過多中性脂肪,會使脂肪細胞增加得比一般人多,而分裂出來的脂肪細胞是不會減少的。

     人體的細胞約有六十兆個,人體有煞車機制會限制人體不會再擅自增加。然而,當肥胖的情況太嚴重,抑制脂肪細胞增殖的煞車就會失靈,於是脂肪細胞的數量便會增加。由於一個脂肪細胞能收納的中性脂肪的量是有上限的,為了收納增加得太多的中性脂肪,只好讓脂肪細胞增殖。

     成人之後新生的脂肪細胞和幼時便擁有的脂肪細胞相比,更容易囤積中性脂肪。所以長大成人後不要再做會讓脂肪細胞增加的事,才是最聰明的。

     這則常識是 真的 肥胖兒童的脂肪細胞數量比一般人多,而且不會減少。

大腸的內部是光滑的,並沒有可以讓「宿便」累積的地方

大腸的皺摺中有宿便殘留
  • 2012-01-02
  • 中時樂活
  • 作者:井上健二
 

     便秘嚴重時,大腸內會累積「宿便」──你曾聽過這種說法嗎?

     就像蛇腹狀的洗衣機排水管一樣,大腸內有皺摺,而沒有排出去的大便就逐漸累積在皺摺與皺摺之間。最後宿便開始腐敗,產生有害毒素,危及全身……聽到這種說法,心情不免憂鬱起來。

     但是,用不著擔心。

     腸壁上有皺摺(環狀皺摺)的是小腸,大腸裡面並沒有像這樣的皺摺。看內視鏡所拍攝的大腸照片,內部是光滑的,沒有可供大便藏身的縫隙。

     之所以會誤以為大腸有皺摺,大概是因為大腸的蠕動運動。

     所謂的蠕動運動,是腸壁像尺蠖蟲一樣一伸一縮,將腸裡的內容物往出口(直腸與肛門)推動的運動。在伸縮的瞬間,腸壁會形成皺摺,但就像運動場上的觀眾做出波浪動作一樣,形成皺摺的地方不斷在移動,因此沒有任何地方可供宿便藏身。

     即使如此,相信有宿便的人當中,也有人堅持「就算斷食幾天,還是會排便。那就是宿便」。但是,研究大便的內容之後,就能了解為何斷食還是會排便。

     大便的70-80%是水分,其餘20-30%的固體中,有一半是膳食纖維和脂質等形成的食物殘渣,另一半是腸內細菌與細菌的屍體,以及腸壁脫落的細胞。就算以斷食控制了飲食,但除了食物殘渣之外還是有形成大便的材料,因此有排便也不足為奇。

     這則常識是 假的 大腸的內部是光滑的,並沒有可以讓宿便累積的地方。

與其吃昂貴的膠原蛋白保健食品,不如從飲食中攝取優質的蛋白質

吃了膠原蛋白皮膚就會水嫩有彈性
  • 2012-01-02
  • 中時樂活
  • 作者:井上健二
 

     膠原蛋白是愛漂亮的女性們最喜歡的營養素。我身邊也有很多女性朋友堅信「膠原蛋白有美肌效果」,拚命吃膠原蛋白補充品或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

     我是屬於認為膠原蛋白沒有美肌效果的否定派,但是有很多女性對於「吃了膠原蛋白第二天妝會特別貼」的美肌效果深信不疑。

究竟何者才是正確的?

     要為膠原蛋白的爭論下個定論,比想像中還難。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膠原蛋白與皮膚的基本關係。

     膠原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人體約有60%左右是水分,但其餘的固體中,有一半是蛋白質。而膠原蛋白則佔這些蛋白質的三分之一,是最大宗。

     膠原蛋白含量最多的部分是皮膚。光是皮膚,就佔了人體內所有膠原蛋白的40%左右。皮膚表面(角質層)底下的真皮,是由網狀的膠原蛋白組織形成的,填滿細胞與細胞間的空隙,是皮膚年輕飽滿有彈性的根源。除此之外,膠原蛋白也分佈於骨骼、軟骨、血管等處。

     因此有人便認為:「從食品補充因老化而失去的膠原蛋白,不就好了嗎?」

     含膠原蛋白的食品,有雞翅、豬腳、魚翅、甲魚等。膠原蛋白加熱後便會形成明膠,海鮮類煮出來的魚凍可說是一整塊的膠原蛋白。

     與其吃昂貴的膠原蛋白保健食品,不如從飲食中攝取優質的蛋白質

     但是,即使吃了膠原蛋白,膠原蛋白也不會直接進入體內。

     不只是膠原蛋白,所有的蛋白質都是由最多二十種的胺基酸所構成的。蛋白質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被分解,以單一個的胺基酸,或是串連在一起的狀態進入體內。從飲食中攝取的胺基酸,在體內是合成蛋白質的材料,但是來自膠原蛋白的胺基酸無法保證會再被合成為膠原蛋白。

     因此,要是有人說「我吃了甲魚,皮膚變得水嫩有彈性」,那麼這個人很可能從飲食當中攝取的蛋白質本來就不夠。事實上,因為減肥而控制飲食以至於蛋白質不足,有時便會導致皮膚粗糙。

       不必去吃魚翅、甲魚等高級食材,也不必花錢買膠原蛋白保健食品,從一般的肉類、海鮮、大豆食品、牛奶、乳製品等食物中攝取優質蛋白質,經濟實惠多了。

     這則常識是 假的 就算吃了膠原蛋白,皮膚的狀況也不可能立即改善。

只要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是正常值的話,一天吃兩顆蛋也沒關係

別被健康常識騙了
  • 2012-01-02
  • 中時樂活
  • 作者:井上健二

書名:別被健康常識騙了:你不能不知道的50個健康真相
作者:井上健二
譯者:劉姿君
出版商:平安文化
出版日:2012/1/2
〈關於作者〉井上健二
1963年生,畢業於九州大學經濟學部。他是著名的健康、健身編輯,20年前便擔任《Tarzan》雜誌的編輯,並曾在《an?an》、《ar》、《MISS》、《美的》等雜誌撰寫健康專欄,也參與香取慎吾、SHIHO、草刈民代等名人減肥、健身書的執筆工作。

 

蛋一天最多只能吃一個

     任何東西吃太多都不好,但像蛋(雞蛋)這樣「一天最多一個」,被明確限定數量的食品也很少見。

     蛋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一顆蛋裡面包含了大約三週便要孵化出小雞所必需的營養,因此營養非常均衡,有「完全食品」之稱。

     蛋尤其是優秀的蛋白質來源,一顆蛋(50g)當中,就含有約6公克的蛋白質。蛋白富含蛋白質,均衡含有人類體內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誠如蛋白質的名稱,就是「蛋白」的意思。除此之外,還含有維生素A、B群、D,以及鐵、鋅等礦物質。

     另一方面,蛋黃的脂肪多,一個約含5公克的脂肪。而其中又含有約200毫克的膽固醇。而不敢多吃蛋的人,擔心的就是膽固醇。

吃了蛋,膽固醇也不會升高

     膽固醇是一種只存在於動物性脂肪中的脂質,為身體所必需的營養素。

     由於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因此膽固醇的量會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減少,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就增加。相反的,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增加,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就減少。

     吃蛋會使膽固醇值上升,是近一百年前俄國進行的實驗所產生的誤解。俄國病理學家阿尼奇可瓦持續餵食兔子含有膽固醇的飼料,發現兔子血管內的膽固醇值上升了。

     然而,兔子的實驗結果無法直接引用在人身上。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脂肪中,而兔子是草食性動物,平日並不會攝取膽固醇。兔子所需的膽固醇全部都由體內合成,所以因應攝取量而調整膽固醇的功能並不發達。因此當兔子食用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飼料之後,膽固醇便會在血管中累積。

其實膽固醇並不壞

     人體內進行膽固醇的合成與分解的,是肝臟。食物所含的膽固醇最後也會送到肝臟。

     血液中的膽固醇分為LDL膽固醇與HDL膽固醇。LDL將必要的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組織,HDL則將多餘的膽固醇從組織運回肝臟。LDL 多,則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多,HDL多,則血液中的膽固醇會減少,因此有些人會將LDL稱為壞膽固醇,HDL稱為好膽固醇。其實兩者都是人體所必需的,因此本來都是好的。我們想避免的,是LDL與HDL的不平衡。

     而近年發現,蛋白中所含的胱氨酸(cystine,胺基酸的一種),可減少血液中過多的LDL。而蛋黃中一種叫做卵磷脂的脂肪(磷脂質),也具有減少多餘膽固醇的功用。

     「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二○一○年版)」中,膽固醇的一日建議攝取量,男性最多為750毫克,女性為600毫克。蛋一個約含200毫克的膽固醇,所以三個還在建議值內。若是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內的健康成人,就算哪天吃了二個以上的蛋也無妨。

     有些人相信膽固醇值越低越好,但膽固醇過多或過少都有礙健康。膽固醇值過低,會增加腦中風的發生率,而且現在已知每100毫升的血液中,總膽固醇值未達180毫克,死亡率會上升。

     這則常識是 假的 只要LDL膽固醇值正常,吃兩個以上也可以。

健康常識的真與假

     1.吃膠原蛋白會讓皮膚光澤有彈性

     2.膠原蛋白其實是蛋白質的一種,想要讓皮膚變好與其吃昂貴的膠原蛋白錠,不如多從食物裡面攝取好的蛋白質。

     3.大腸的皺折裡有宿便:大腸內部其實是非常光滑的,根本沒有可以藏宿便的地方。

     4.紅酒對身體好:適量的攝取紅酒是不錯,但是沒必要為了健康而特別去喝紅酒。

     5.午餐之後想睡覺是因為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的關係:這其實是跟體內時鐘有關係,人的體內時鐘大約每14個小時就會特別想睡覺。

     6.藍莓對眼睛好:藍莓是很好的食物,但是其實沒有實驗數據可以顯示只吃藍莓眼睛就會變好。

     7.吃酸性食物血液也會變酸性:血液的酸鹼值是不會被食物所左右的,均衡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

     8.日本人的腸道比較長所以不適合吃太多肉:人類是雜食性的肉食動物,不管是任何人種其消化道的長度差別都不大。

     9.日本料理是健康料理:日本料理少用植物油以及乳製品,但是相反的用鹽量較多,例如味增就是含鹽量高的食物。低脂低卡路里的飲食是很棒,但是要小心鹽分攝取過多。

     10.一天吃一顆蛋:只要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是正常值的話,一天吃兩顆蛋也沒關係。

     11.小孩出生時要瘦瘦的,然後再養胖比較好: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小孩,如果養的太過肥胖的話,將來患病機率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