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1

QE2到底做了什麼?

專家傳真-QE2到底做了什麼?

  • 2011-09-21 01:03
  • 工商時報
  • 許仲翔銳聯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

 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歐美各國經濟數據也出現疲弱跡象,投資人將希望寄託在美聯準會(Fed)身上,期待Fed再度祭出第三輪的貨幣量化寬鬆(QE3)。但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真的是拯救經濟的萬靈丹嗎?這個問題值得深究。

 儘管很多人把貨幣量化寬鬆等同於發行貨幣,但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Fed從銀行購入長期國庫券,反過來卻發行有息儲備。當有息儲備支付利息時,這就與短期債券沒什麼差別了;兩者都是短期政府證券,支付的利息也差不多。思考QE2是需要認清,美國政府只不過試圖通過出售它的短期債券(有息儲備)來撤換它的長期債券。若不是媒體大肆宣揚,QE2只不過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轉變美國政府融資渠道的一種安排。由於沒有印更多的貨幣,(如不計算銀行儲備)貨幣量的基數並沒有擴大。換言之,當銀行並未減少他們持有的政府債務轉而投資其它資產時,在市場裡的貨幣流動性其實並未增加。

 或許QE2對美國利率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但這類證據卻相當含糊。有些微弱的證據顯示,因預期通貨膨脹的增加,導致長期匯率的提高。然而也有些證據暗示,國庫券收益在只經歷了短暫的市場衝擊後,就恢復到原來的趨勢。

 一些市場專家觀察到,金融市場中出現了更多的投機行為,這從商品交易員大量增加投機的部位可看出來。他們的論點是:由於銀行擁有大規模的儲備餘額,銀行和它們的投資部門就可以冒更大風險。原理是:銀行利用它們低收益的儲備作為抵押品,換到資金後再投入到金融投機的活動中(而不是用於放貸)。結果,這些投機行為導致商品和股票價格的上漲。不管這個理論是否經過驗證,我們仍然看到Fed主席伯南克將強勁的股市表現,歸功於Fed放鬆銀根的政策。

 Fed聰明之處,在於試圖透過刺激股市來產生市場繁榮的假像,但這種做法頗具爭議性。很顯然的,這樣做的效果只是暫時的,因為股價最後還是會與潛在的基本面表現有關。因此,當前的高股價僅僅使目前的股東們受益,而只著重眼前利益的結果必然會減低未來股東的收益,因為股價終將反應基本面不佳的事實。在此情況下,我們會質疑這種企圖影響資產價格的做法,只是將後代人的財富轉移到現代人身上,對改善經濟情況毫無助益。這些財政及貨幣政策,都只是在利用及剝削未來子孫的利益。

 Fed大規模的貨幣干預政策,讓大家預期會引發通膨,但其實Fed對市場干預活動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薄弱。沒錯,Fed是有印鈔機,但這種神奇的印鈔機僅能製造出無息的政府債務(貨幣乃是不支息的國債),政府很樂意用它來交換有息的債務。柏南克或許能日以繼夜地印鈔票,但是 Fed公開市場操作的法則,只允許他用紙幣換取銀行儲備,以及用銀行儲備換取國庫券。到最後,除非政府發行更多的國債來進行赤字的政府支出,Fed再藉由買進更多國債進而向市場注入更多的資金動能,不然Fed只是在幫助山姆大叔將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來回地進行交換。

 因此,驅動通貨膨脹的元凶是政府的財政政策,而非Fed的貨幣政策。從古至今,絕大部分的惡性通貨膨脹都來自於政府(通常是因為爭戰)的超額舉債,而最終導致其國債及貨幣崩跌。美國的通貨膨脹將來自於美政府近年來的大幅舉債,用以支付兩伊與阿富汗戰爭以及刺激金融危機後欲振乏力的經濟,而這場由財政主導的通貨膨脹問題,將無法透過Fed的貨幣操控予以阻止。

 天底下沒有萬靈丹,生病還是需要多休息;償還債務也沒有捷徑,唯有靠縮衣節食、開源節流才是根本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